绿色新兴产业释放发展红利——江苏省邳州市产业与环境融合发展观察

绿色新兴产业释放发展红利——江苏省邳州市产业与环境融合发展观察

首页角色扮演幻想龙之乡更新时间:2024-04-28

位于邳州市铁富镇姚庄村的“时光隧道”。资料图

曹国峰在“百卉园”里向游客们介绍他种植的蝴蝶兰。资料图

千里京杭运河,孕育了两岸丰饶的城乡文明。作为东陇海产业带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新兴工贸城市,兼具水乡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宜居城市,江苏省邳州市社会治理创新和地方产业快速升级,引起广泛关注。

城与乡的界限被重新定义,传统社会治理模式遭遇挑战。在此背景下,拥有近二百万人口、县域面积位列徐州市辖区第一的邳州,从“公共空间治理”破局,找到统筹城乡环境与社会治理的一揽子方案。从2016年开始,几十年拆不掉的违建拆了,常年被占的断头路通了,“四荒四乱”被彻底整治并回归公有。群众目睹了曾经的荒滩荒地变成了森林花海,七纵九横的水系充满灵韵。

建立在“公共空间治理”基础上,绿色新兴产业正在释放更多发展红利。作为全国知名的“银杏之乡”“大蒜之乡”“板材之乡”,绿色生态、精深加工、品牌创建等现代化要素,正全面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重构。

邳州市委*陈静说:“聚力产业创新、聚焦生态富民,以担当抓落实,以实干促发展,走对走好新兴产业爆发增长、绿色产业持续升级的发展路径。”邳州所选择的路径上,已经硕果累累。

银杏“时光隧道”里的产业经

邳州市铁富镇姚庄村,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因为一条“银杏路”闻名遐迩。在这条长3000米的林间小道旁,两侧的银杏树均匀排列、枝叶茂盛,漫步其中,时光流淌的幻象仿佛触手可及。2011年,摄影师陈智拍摄的一幅照片《秋天的童话》获得国际大奖并被《国家地理》杂志登用,让姚庄村的银杏路名声斐然。

村民冯均忠的超市,就在“时光隧道”旁。2016年以前,超市门前有一片村集体垫起来的“汪塘地”。他没想那么多,为了扩大经营面积就在这块地上盖起了房子,铺面离主路面仅一米远。“做生意的都想把店面往前延伸,那样更显眼、生意更好。”冯均忠说。

没多久,“公共空间治理”应民意而至。姚庄村党支部*冯刚回忆道:“当时镇上、村上的同志轮番做工作,请他把侵占公共用地建的房子拆掉,冯均忠怎么也不愿意,还说盖房子前前后后花了三万多元,凭什么说拆就拆?”

一筹莫展之际,冯均忠的儿子冯向军回来了。常年在外工作的他,一直在微信上关注家乡公共空间治理的动态,尤其看到北京、南京的高铁站里,家乡的银杏美景被放在了醒目位置,自豪感就止不住的涌出来。于是他主动做父亲的思想工作:表面上虽然私利受损,但环境好了,游客多了,于公于私都比自家门前的“巴掌地”更重要。冯均忠逐渐改变了执念,最终同意拆掉违建的铺面。

店面虽然变小了,门前的路面宽敞了,隔着马路就能看到“时光隧道”,冯均忠的生意好起来了。“我们一边进行公共空间治理,一边创建特色田园乡村,打造高质量乡村旅游示范点,吸引更多的客人。”冯刚说。

三年多来,姚庄村为了搞好乡村旅游,通过公共空间治理陆陆续续拆除违章搭建106处,清理村庄道路4500余米、排水沟2200余米;1400米长、7米宽的“姚庄大道”既方便了村民、也带来了游客,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关键是360多亩土地被重新收回公有,并通过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拍卖、发包,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2018年慕名来姚庄村的游客达到了350万人次,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1280元。

邳州市副市长李世峰说,“打开公共空间,直通人民心间,无论是对社会资产增值保值、改善城乡环境,还是发展绿色新兴产业,说到底公共空间治理的出发点始终是群众。”

“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让群众享”,在“群众”逻辑的指引下,整个邳州城乡换了新颜,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全市上下形成了养成新习惯、塑造新民风、共建共享新邳州的生动局面。

在邳州市北部的官湖镇授贤村,3800余亩的银杏湖是另一番恢宏气象。2015年以前,这里只是一片杂草密布,污水横流的滩区,是典型的“四荒”地。作为公共空间治理的重头戏,贯通全市水系、清理荒滩荒地被提上日程。一条橡胶水坝拦出了银杏湖,也成为了“引沂润城”工程的源头。银杏湖为全市储备水资源,根本上解决了邳州北部的港上、铁富、官湖等镇18万亩农田的灌溉水源问题,曾经“不是断流就是洪水”的河道成为了黄金水道,从根本上刷新了邳州水生态的理念。

官湖镇副*王文丽说,目前银杏湖的水质已经达到了国家二类水标准,经常可以看到天鹅、白鹭、鸿雁等珍稀鸟类在这里驻足;西岸依托授贤村主打人文休闲活动区,东岸主打自然生态植物景观,成片的油菜花、马鞭草、硫化菊等色彩斑斓的植物带煞是吸睛,整个银杏湖景区形成了包括水上游乐区、授贤古村区、花溪活动区、五彩丛林区等区域的综合性观光产业。景区高峰日游客量达2.8万人,带动了乡村旅游和商贸发展。

这一泓清水,也将市内“七纵九横”水系贯通起来,“一河清水润城”的构想成了现实。除了“时光隧道”和银杏湖景区,“银杏旅游 ”在邳州成长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生态产业模式,银杏小镇、银杏姊妹园、宋庄银杏观赏林等一系列以银杏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年吸引国内外游客350万人次。

原料基地跃升为“高端制造”

“银杏之乡”邳州有四个“第一”头衔难以撼动:银杏种植资源的总量世界第一、银杏加工产量世界第一、银杏苗木交易量世界第一、银杏优良品种培育量世界第一。

位于铁富、港上两镇的银杏苗木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30亿元,全国80%的银杏苗木交易在邳州完成,“买全国银杏树,卖全国银杏树”是邳州的真实写照。

2017年,邳州被原农业部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论资源禀赋,邳州的银杏真没服过谁。但随着公共空间治理和绿色生态产业的同步推进,邳州不再局限于“原材料基地”这个角色定位,逐渐成长为全国最大的银杏种苗繁育、中药材生产、银杏酮生产基地,邳州的银杏产业正朝向精深加工,包括食品、保健品、生物制药等中高端产业体系迈进。

在位于铁富镇国家高新企业银杏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里,记者被“三生友杏”系列休闲食品“圈了粉”,小小的银杏果在经过多项专利认证的“冷冻升华干燥”工艺技术加工处理之后,被制成了保鲜银杏仁、冻干银杏、银杏软胶囊、银杏脱毒粉等产品。咸、辣、甜、香各种口味一应俱全的小零食,爽脆可口,老少咸宜,线上、线下渠道卖到全国,还成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的指定产品。

港上镇工业园区的江苏贝思康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研发、生产、销售一种药提取物(银杏叶)和银杏保健食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赵守明介绍,公司拥有银杏GAP示范基地3万亩,国内先进的GBE生产线两条,并通过了国家药监总局GMP(全面质量管理)认证,填补了江苏省内没有GMP银杏叶提取物车间的空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银杏类中药提取物生产企业之一

邳州正在积极构建“银杏大健康产业”格局,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了国家银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邳州分中心和中国银杏种质基因库;“银杏院士工作站”也在邳州成立;致力于进军科技含量最高的银杏制药领域。目前全市拥有加工企业66家,银杏系列加工产品年实现产值超过60亿元。

生态沃土上“百花齐放”

邳州的产业图景越来越丰富,这幅图里有“一棵树的风景”“一头蒜的保健”“一朵花的美丽”“一串糖葫芦的甜蜜”。不禁让人感叹,地方产业的发展之路,不光要通往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农业、工业文明,最终还是要引领群众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色、香、味”;还是要在万马奔腾的时代洪流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炮车镇四王村,流传着“一把红伞走天下”的故事。从一百多年前起,冰糖葫芦在这个村已经“熬”过了七代人,在可能是全国唯一的“糖葫芦博物馆”的最醒目位置,写着四王村人的致富经:“卖糖球,住高楼”无论是冰糖葫芦博物馆还是山楂交易市场,以及村广场中央叫卖冰糖葫芦的青铜雕像,都在告诉世人“冰糖葫芦”的根脉在四王村,也在这里长出了更茂密的产业枝丫。

“做糖葫芦,熬糖是关键,老了发苦,轻了又挂不住;六个山楂串成串,在熬好的糖里翻滚一圈,撒上一次芝麻再包上糯米纸就行了……”村支书王海松介绍,现在村里90%的农户在从事和冰糖葫芦相关的产业,每年有1400余人活跃在全国各大城市制售冰糖葫芦。

王海松说,老一代匠人的技艺还在,新一代又给这个传统产业增添了内涵:现在有了电商,生鲜山楂通过物流从全国各地发货,经纪人再发给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冰糖葫芦制作者,省去了批发商环节;同时,有的村民做起了竹签制作与批发生意、有人干起了糯米纸加工厂。小小的四王村,不仅串起了冰糖葫芦,也串起了与之相关的完整产业链。

同样是挖掘绿色生态优势,八路镇则更依赖“工业化”作为推动力,绿色生态和标准化、智能化等现代工业要素融合起来,释放出转型、升级的巨大能量。黄河故道优质果蔬示范区内的“百卉园”,是这种产业形态的杰出代表。娇嫩的蝴蝶兰运用工业化大棚养殖,成就了“一朵花的美丽”。

曹国峰是陕西人,一股子关中平原人的豪爽。2018年他到“百卉园”投资经营花卉产业,可没考虑什么“绿色生态”。蝴蝶兰娇贵,对温度湿度要求极高,在整个培育期间都要保持在20℃到30℃之间。“当初来考察园区环境,就跟八路镇党委、政府的人沟通,说我这花棚对温度要求高,能不能用煤烧锅炉,政府同志直接给我否掉了。”最后选择“水源热泵”替代方案,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惊喜: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不仅给鲜花培育提供了“可控”的成长环境,每平方米还比原来的预算节约了10元,每年总共可节省7万多元。

曹国峰介绍,基地目前年产蝴蝶兰种苗约500万株,成花每年大概可生产15.5万株。通过对种苗进行无害化脱毒、种苗培养基调配、种苗瓶苗过渡等技术,攻克了蝴蝶兰、国兰组培繁殖难、周期长的难题,实现了蝴蝶兰、国兰“本土化”繁殖培育,是徐州地区最大的蝴蝶兰、国兰等种苗标准化培育基地。

八路镇副镇长杨岭说,目前整个八路镇的花卉园区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出口创汇突破4600万元,花卉从业人数达到5000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直接带动300余户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