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人生观价值观——《聊斋志异》之考城隍

蒲松龄的人生观价值观——《聊斋志异》之考城隍

首页角色扮演幻域轮回更新时间:2024-05-09

鲁迅先生曾点评《聊斋》:出于幻域,顿入人间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聊斋》篇首一篇,《考城隍》此文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作者的写作缘由。

由于原文太长,我们只先做简单介绍。《考城隍》讲诉的是一个姓宋的廪生病重中被地府公差邀请去考试,并考中地府城隍一官职。宋公以老母需人照顾为由请假九年,由同考秀才暂代其位。九年后老母仙逝方才上任。有必要提下考试题目“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宋公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点睛之笔中举。同考的秀才另有两句诗“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蒲松龄的写作缘由。

蒲松龄年少有才,一生热衷科举,乡试却屡试不中,71岁才补得贡生,一生穷困潦倒。由此可看出蒲松龄对现实中的科举是不满的。文章中的宋生人生与蒲松龄相似,所以作者借宋生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心情。宋生人格品德高尚才能被邀请去考试表达了蒲松龄相信善恶有报,因果轮回的佛家思想。很多历史上的名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时候都会流于佛家、老庄的思想,如唐伯虎苏东坡等。蒲松龄亦是如此。所以蒲松龄写妖怪鬼神之说,抒发自己心情的同时,文章里又深深流露出本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什么宋公能中城隍一职?宋公比秀才的境界高在哪里?

首先我们得分析考试题目。

“一人二人,有心无心”。所谓一人为私,二人为公。心即欲,有心无心间为理。

我们看宋公是如何答的。“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此回答是站在理的角度,在为公的立场上的辨析,是纯粹的儒家思想。蒲松龄借宋生之口表达了自己想为公用做事美好愿望。可惜他在政治仕途方面总是时乖命蹇。

文中虽没有秀才考试的作答,但从秀才送别宋生留下的诗句可以分辨一二。“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秀才是洒脱的,是独善其身的。此为典型的老庄哲学精神。但具体但为官方面蒲松龄认为是不如儒家的。所以宋生中了城隍,秀才可为替补。

孝道的体现。

古代是把孝放在首位的,百善孝为先。蒲松龄生活的清朝就有举孝廉。《二十四孝》的故事,里面的“埋儿奉母”、“卧冰求鲤”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故事里是否有愚孝的成分我们先且不论。宋生还阳侍奉母亲九年方才上任,表达了作者“不孝无以为官”的思想。

图片来自网络

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归宿。”这就是蒲松龄借首篇《考城隍》所要表达的,是其一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大家如果有更好的解析可以表达出来,大家互相促进,相互学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