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首先要把身体养好,好的身体才是练拳的基础,练习太极拳需要长期的坚持。
1.最好在练太极拳前先明理
太极拳讲究最细,法则最严,从皮、毛、骨、肉、筋、络、气、血、五脏六腑处处有法则,有规矩。例:意气君来骨肉臣必须明白。各部位的规则法则等等的道理都把道理弄通后拳自然好练。
你自己就知道应怎么做,应怎么让身体的各部守法。各部应做到什么标准,自己先有目标才好前进。对各部位的要求,都要问一下为什么?你才能真正的明白。如果你自己管不住你自己的部位,那你不可能管住别人。
练好太极拳首先要明白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练拳重在领悟,练习要时刻领悟其中的含义。
那对方必然管你。要记住合乎规矩、标准,各部位守法规后落自然。
2.理通后练太极应从站桩开始
先占太极的无极桩。调整自己的身体,把练太极的要求先练进体内,如神要守住,心要静,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到丹田。裹裆敛臀含胸实腹。舌顶等等要求,确实进体后,也就说,把这些法则要求确实都守住了,桩法占成。桩法站成后应走太极步。
3.走太极步
走太极步时也叫行桩。在练习太极步时法则要求可能你又守不住了,必须守住。和站桩的要求是一样的。只是腿在走步在行。走时身体决对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守住了规矩落自然。平视10米左右。当然,走行桩有走行桩的标准和尺寸。
太极步很多人称为猫步,太极步和猫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练习太极拳注重轻,所以走好太极步先学好猫步。
非明白老师才知道火候。太极步练成后开始盘架。太极步练成给盘架和推手技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4.盘架
盘架时式子不要贪多,应练好一个式子,没病式之后再进行下一个式子。按顶、扁、丢、抗,四病去查找自己。然后再找放松舒展、大方、自然,练成后开始找紧凑。
5.紧凑
练紧凑时更要讲尺寸分豪。别忘差之丝豪,扭之千里。如果尺寸差了,气不能入骨,功不会上身。检查每一式是否十三式进体。每一手,每一个动作是否合乎要求。开合是否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每一手有没有罗旋力、缠丝劲。劲是否来自腰,取劲是否取自脚。通过脚根送到腿,又送到腰。通过腰送到臂上。形于手指等等要求要严格的检查自己。然后再检查自己有没有病式、病手,处处到位,事事得体。
如果都做到了就会脱胎换骨、浑元一气、气敛入骨、三关起动、周身一家、内外合一、阴阳平合、开合自然得体。就懂劲了。接近神明。
6.推手
懂劲后,再练习推手。推手过早会出现很多病手、病劲、病式,时间一长不好改正。通过推手硼、履、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找劲,检查是否做到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劲由内换,舍己从人。
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是否单重发力然后进入乱环。练习成熟后给技击打下了基础。
7.技击
无论任何拳种、技击和养生是最高的目标。两种缺一都是不理想的。也就是说是不科学的拳种。(太极养生之术以下单讲)关于技击也是本拳种最高的目标。就看你怎样追求。
在历史上高手如云,现在为何练习者多,技击者少。我认为是现在我们的心没达到。要知道推手不是目的。技击才是最高的目标。应从每一式,每一手找变化找劲。
硼、履、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太极无虚式,式式可打人,式式变化无穷刚柔相济。只要你按拳理要求认真练,出功不比任何拳种慢。以我看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练习。
比别的拳种应快。只是一个练功方法找一个真正明白的老师。自然而成,会出现大批太极技击高手。
8.太极养生
只要按太极要求来练就结合了阴阳,补先天。五行相生,心静神舒气贴己。气敛如骨,气血一旺,身体会一天一天健壮。病自然没了。
九.练拳不迷不能成功,然亦须与其他方面求得平衡,否则更不能成功。
十.太极劲说到妙更常是难以形容。若说得平常,无可谓人人都会,虽人人都会,唯不自觉,故难以发扬,然否唯决不言妙,故决能练会也、学拳本末
古人云:“学有始终,事有本末”。学太极拳,一大事也。岂能无其始终本末乎。
练太极拳,始于强身,继于懂劲,终于明心,前已译论之矣。至其本末,则论而未详,今且试为道之。
前辈曰:“时刻留心在腰际”,又云:“主宰于腰”又云:“腰如”又云:“功 夫皆在于腰”,腰也者,其为拳之本欲。所谓腰非即腰脊之腰,人皆有腰脊,何以皆无腰,然亦不离松腰脊之腰,人若无腰脊,则何以能有腰。故谓练得其腰,乃若淘沙而取金,沙中本有金,然不淘谓不练,终不得之也。初练太极拳只是学规矩,久久而练之,一旦即能有其腰。
古人云:“是集义所生者”岂不然乎。腰初生时,只如三寸嫩芽,夫惟有此一点灵苗,则他日之顶天立地,决可与期,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其本已立,其道一日千里焉。前之规矩,只是务末,而其务末,即为务本,本者立而不变,末时随时而移,本既已立此理犹然。太极拳之十六关要,即此时之末也。
郝为真云:“初练如人在水底,再练如人在水中,最后如足踏水面”,此其“入门后三易其境界也。”十六关要练熟,腰亦渐长,上及于顶,下及于踵。即此便是人在水底境界,此时练拳惟须注意:“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以及,“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此数事为末,本亦在其中矣。真腰末生以前或已生之后皆须挺掌坐腕,以为用力之支点,及腰渐长,下伸及踵,便觉腿部松开,腰与踵以劲相连,而有弱柳迎风,其根柱地之感,于是乃以足根代手掌而为支点矣。转腰以变如此则腹内松净气势腾然。内劲由手臂以充于手指,灵劲而动,吞吐自如,以前外劲,则如僵彀而去矣。
及腰成长,乃更于折叠转换之间运用纯熟,借劲使劲,借势用势,以至足跟之为支点,渐可不必依重,令行于劲内,颇若游于水中,初犹载沉载浮,继则腾然不复履于地矣。此即人在水中之境界也。
劲能如水,已极流动,劲能如气,虚灵可想。其所以能虚灵至此者,根本亦在腰也。先觉腰如弹棉花之弓,贴背而传。双手则绷悬于其上,松而且沉,不久又觉腰脊劲挺而灵动,如虎豹疾扑骏马奔驰,背脊微微纵动,领起全身。莫不劲灵而得劲,此时腰脊复又接于踵,唯灵便多多,即此便是足踏水面之境地也。
故曰:本者腰也,末者规矩也。练规矩而得其腰,练腰亦不舍其规矩也。或云:本者劲也,末者手法也。练手法以懂劲,得劲而用手法也,如此言之皆无不可,体用之间,更无二途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