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历史:《骑马与砍杀:火与剑》中的东欧鞑靼人

游戏与历史:《骑马与砍杀:火与剑》中的东欧鞑靼人

首页角色扮演火与执剑者更新时间:2024-05-09

火与剑游戏场景

火与剑游戏场景

火与剑游戏场景

在骑马与砍*:火与剑中,位于地图南部、黑海北边的克里米亚,有着克里米亚汗国。这个国家有着出色的骑射手、轻装枪骑兵和远程火枪兵,但是却比较缺乏强有力的重步兵和火枪手,在守城中劣势较大。这一兵种设定与历史上东欧存在过的几个鞑靼国家是相吻合的。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游戏背后的历史。

一、鞑靼人的来源

谈到东欧历史,鞑靼人肯定会是个绕不过的坎

鞑靼人一名,最早于公元5世纪出现于游牧部落中,其活动范围在蒙古东北及贝加尔湖周围一带,除了鞑靼本身,在东欧地区还存在着佩切涅格人、保加尔人、卡札尔人等突厥部族,都曾经强盛一时。

东欧鞑靼人

鞑靼人一名,最早于公元5世纪出现于游牧部落中,其活动范围在蒙古东北及贝加尔湖周围一带,除了鞑靼本身,在东欧地区还存在着佩切涅格人、保加尔人、卡札尔人等突厥部族,都曾经强盛一时。

东欧的卡札尔人

二、蒙古入侵的影响

蒙古人和鞑靼人其实有区别

13世纪初,这些蒙古突厥游牧民族的不同群体成为蒙古西征军的一部分,蒙古西征后在东欧留下的蒙古人大约只有5000户,其后蒙古人与突厥人互相混杂在一起,因而入侵俄罗斯和匈牙利的蒙古军队,就被欧洲人统称为鞑靼人。

蒙古西征中抵抗蒙古军的保加尔突厥人战士

虽然他们有少数的蒙古血统,但是他们在主要的血统和文化上被伊斯兰化,与西征时代的蒙古人有较大的区别。

金帐汗国统治下的保加尔-钦察战士

成吉思汗帝国解体之后,鞑靼人特别同蒙古统治势力的西部政权关系密切,该政权拥有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大多数地区,号称金帐汗国。在金帐汗国的统治下,残存的钦察人、保加尔人恢复了本地的农业经济,重建了靠军事贵族维护的社会,这些军事贵族有着类似于中世纪骑士的封地,也有着类似的义务和责任,只是他们都是伊斯兰教徒。

14世纪这些鞑靼人都改宗逊尼派伊斯兰教。14世纪末,金帐汗国在内有纷争、外有异族的压力下,分裂为几个独立的鞑靼汗国:喀山汗国诞生于1391年,在一代人之后,这里被流亡的金帐汗国可汗欧谷兰-穆罕默德所征服,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喀山汗国多次发起对莫斯科公国的袭击,甚至一度俘虏了瓦西里二世。在与罗斯人的交战中,他们的建筑风格和要塞风格都成了罗斯人的风格。

15-16世纪清真寺林立的喀山城

下图中的蒙古-突厥战士们,正在监视沿着河流入侵的俄罗斯海盗。来自诺夫哥罗德和莫斯科公国的贵族战士和商人们,经常按照维京人的传统,驾着平底船,沿着河道袭击喀山汗国境内的城镇。图中的三个战士正在密林中监视河道上敌人。他们头戴着俄罗斯人常用的链甲-尖顶头盔,最右边的战士在链甲外还套了一身棉甲;他身后的战士身披棉甲,外面套了一层铁片胸甲,也在使用俄罗斯风格的链甲尖顶头盔;而他身后的战士则头戴着乌拉尔风格的头盔,这组战士的武器搭配,体现了亚欧混合的组合风格。

伏击入侵罗斯人的鞑靼人战士

虽然受到了西方的强势影响,但是东方因素在喀山汗国依旧随处可见。喀山汗国的可汗头戴蒙古-突厥式的贵族冠冕,身披中国丝绸制作的长袍和香囊,有着典型的东方色彩;他背后的蒙古-突厥骑兵身穿片甲、臂甲和链甲相结合的组合铠甲,头顶有布面护颊的尖顶盔,手持骑枪和复合弓;其中最精良的宫卫骑兵甚至有着链甲马甲、铁质马面甲,看起来装备非常精良。但是并非所有的战士都有这样的装备,多数蒙古人还是身披皮袍或者简单的头盔、盾牌。

喀山可汗和他的卫士

三、喀山汗国的沦亡

游戏中的鞑靼骑兵在历史上真实存在

作为15-17世纪东欧地区不容忽视的力量,鞑靼人虽然已经不如13世纪时那般令欧洲人胆战心惊,但这些草原的天之骄子们依旧在马背上策马扬鞭、弯弓搭箭,用刀箭继续书写着历史,而且他们的装备、战术与他们对周边民族的影响。

17世纪,居住在欧洲的鞑靼人主要分为三部分:克里米亚汗国,南比萨拉比亚鞑靼人和诺盖汗国。欧洲的鞑靼人多多少少和克里米亚汗国有联系或者听命于克里米亚可汗。在生活方式与生产经营方面,鞑靼人其实已经转向了定居,几个鞑靼汗国的主要经营模式和生茶 方式都成了定居模式。早在公元13世纪的时候,保加尔人、突厥人就开始修建木质要塞。

使用火门枪的鞑靼人

但是在1236年蒙古西征中,保加尔人的木质城寨遭到了蒙古西征军的焚毁,所以后来鞑靼人也开始有意识地加固自己的要塞。到了后来的保加尔汗国和喀山汗国时代,这些城寨都成了壕沟 木质城墙 石制塔楼的复合防御体系。而且在1376年,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在远征保加尔人的城寨时,保加尔人甚至使用管状火器站在城墙上还击罗斯军队。上图中的喀山汗国士兵使用的火门枪,很类似于中欧的捷克和南欧意大利的款式;而旁边弓箭手的蜈蚣纽扣制服,看起来则和俄罗斯、奥斯曼人的军服有相类似之处。体现了此时的鞑靼人在坚持固有军事传统的同时,也开始收到欧洲军事技术的影响。

东欧鞑靼人的木质城堡和榫卯结合结构

1552年,凭借着强大的火炮威力,莫斯科军队在伊凡四世的统领下攻陷了喀山汗国的首都。此时的东欧鞑靼人由于受到的影响不同,所以在武器风格上差异很大。图中央的喀山汗国的战士,身披突厥-奥斯曼式的链甲-板甲组合甲,手臂上佩戴铁护臂,头戴着波兰-立陶宛人常用的皇冠式链甲头盔,在链甲的底下还有着皮钉甲和丝织长袍作为内衬;而他右边的失必儿汗国的战士,在装备风格上更接近西征时代的蒙古人,保持着成吉思汗时代的风格:布面钉甲下有着铁片作为内衬;在护甲下还有着丝绸内衣;而头盔受到了中亚影响,有着伊斯兰式的护甲和护鼻;而左边的诺盖汗国的战士, 装备则显得更加中世纪化:背着圆形盾牌和精致的箭囊,身披中世纪的伊斯兰-拜占庭风格的棉甲。三个人正在检查一枚俄罗斯炮兵打入城内的巨型石弹,这是莫斯科公国为了攻克喀山而特意制造的巨型铜炮。这些草原天骄的后裔们显然并不适应这样的战争模式,小心而吃惊地检查着这枚炮弹是否有危险。

莫斯科大公国的炮兵

在喀山汗国沦亡之后,阿斯特拉罕、失必儿汗国相继在16世纪灭亡,东欧的鞑靼人势力,就只剩下了被称为奥斯曼之鞭的克里米亚汗国。

城内的鞑靼人惊恐地检查炮弹

四、《火与剑》历史背景中的鞑靼人

今天的克里米亚鞑靼人,是突厥人、希腊人、热那亚人 、威尼斯人、哥特人、东斯拉夫人的黄白混血

由于本土比较贫瘠,庄稼收成有限,所以一开始克里米亚汗国就将奴隶贸易和买卖人口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特别是汗国在被奥斯曼人直接驻军之后。

奥斯曼土耳其保持着在克里米亚的驻军

为了生活,他们在打理自己的畜群、田庄的同时,还会劫掠东欧的斯拉夫人的土地生活必需品和奴隶,鞑靼人将白奴贸易称之为游牧民族的收成)。

东欧大平原

以俄国为例,克里米亚鞑靼人通常每年侵犯莫斯科国家一两次,他们会手持弓箭、弯刀,有时也拿着长矛,骑着矮小、但很强壮和有耐力的诺盖马,基本不带粮草,只带少量的干米或干酪和马肉,便轻而易举地穿过了这个广袤的草原,几乎跑完了上千俄里的荒无人烟的路程。他们由于经常举行袭击,他们非常熟悉草原的特点,察看了最方便的道路,制定了非常恰当的草原袭击战术。

鞑靼掠夺者

卡法海角

克里米亚汗国于1475年从意大利殖民者手里夺取卡法之后,卡法在鞑靼人手里继续着著名的奴隶贸易。来自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的被俘人口出售到奥斯曼帝国中东甚至欧洲国家。在克里木汗立国之初的十四世纪直至十六世纪末的200余年中,克里木鞑靼人共贩卖了多达三百万名奴隶。鞑靼人一直都没有改掉他们的劫掠习气,哪怕他们被波兰、沙俄收编为国军,他们也会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让他们的驻地和所过之处成为寸草不生的一片焦土,而且他们还为自己的同胞-----鞑靼劫掠团伙充当向导,引导他们走易于进攻、撤退的路线,电影《洪流》里,主人公安杰依米兹就是为了不让鞑靼人乱来,才在他们的军营里给了其统帅阿伽一个下马威,让其老老实实的服从于波兰国王。

莫斯科公国征服鞑靼穆斯林

由于不堪忍受鞑靼人肆无忌惮的劫掠,很多东欧农民利用鞑靼人是穆斯林这一特点(穆斯林不吃猪肉)在自家的庄园农田里牧猪,以此来扼制鞑靼人的劫掠。

克里米亚的奴隶集市

作为成吉思汗子孙,克里米亚大汗在鞑靼人中有强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只要克里米亚汗一声令下,鞑靼劫掠者就会遍及东欧,无孔不入,以致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克里米亚汗国有20万大军。这个数字的水分显然很大,对于克里米亚这个一个定居的游牧政权而言,搞二十万匹马小菜一碟,但要在战斗中发动并供养20万大军就有点强人所难了。根据游牧骑兵一人携带多匹战马的原则,20万战马大约对应5--7万骑兵,这个数字是比较可信的,根据1594年波兰人审讯鞑靼战俘的口供,鞑靼可汗在波兰边境上季节了7-8万人,但其中只有两万人堪与波军一战。

鞑靼骑兵有轻重骑兵之分

除了劫掠之外,波兰与鞑靼人还有其他方面联系,正如《卫国三部曲》所反映的,鞑靼人和波兰亦敌亦友。为了增加自己在外交上的灵活度与回旋余地,以便在必要时获得外援牵制敌国,波兰每年给克里米亚大汗10000张羔皮作为“岁币”,作为回报,鞑靼统治者则适当的收敛起对波兰的劫掠,还允许波兰人保留一定数目的鞑靼俘虏,他们中部分人被波兰处以极刑以儆效尤。除此之外,还有的被波兰人收编,为波兰-立陶宛冲锋陷阵,充当炮灰马前卒。

五、波兰军队中的鞑靼骑兵

波兰军中有成建制的鞑靼人部队

早在14世纪,立陶宛大公就让众多的鞑靼人定居在维尔纳附近以便随时征召,他还鼓励鞑靼人与本地的波兰立陶宛人通婚,到了17世纪,尽管这些人还是信奉他们的唯一真神--安拉,但他们的相貌明显欧化,而且到了后来,只会说白俄罗斯语和波兰语。居住在立陶宛的鞑靼人主要分为5个部落.每个部落都要为了他们在波兰立陶宛的居留权而随时应征。很多鞑靼人会直接被波兰国王或立陶宛贵族征召;在军队建制上,波兰-立陶宛鞑靼骑兵通常以“旗”为编制,被称为“利普卡”,一旗下有60--200人不等,这明显区别于克里米亚汗国和其他金帐汗国后裔的传承自成吉思汗时代的十进制编制。对于波兰人而言,其他居住在境内大草原上的民族也被视为鞑靼人。

下图是17世纪在波兰--立陶宛军中服役的鞑靼骑兵,他们基本上代表了在欧洲的鞑靼人的形象:

他们是天生的骑手,几乎在一生下来之后他们就能策马扬鞭,但有时他们作为战士也很勉强----他们更习惯于远程射击,尤其是地方拥有强大火器时。鞑靼人军纪不整,作战意志也不是特别坚定,多数人护甲不精,这决定了他们更习惯于参加劫掠式的小规模战斗,波兰人甚至称小规模的战斗为“鞑靼人的战斗舞蹈”。

途中左边的人物是欧古兰武士,其实就是枪骑兵。他们的背后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翅膀。1588年,一个意大利人记载道;"一个单位建制里的鞑靼人都在马鞍上安着翅膀以恐吓敌人战马。"当然,他也许是把鞑靼骑兵和一群没有披挂铠甲的穿着鞑靼风格战袍的东欧骠骑兵弄混了。翅膀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背后砍*,有人说是为了防止被敌人抛出的套索缠住。

这个鞑靼枪骑兵身着茹潘贵族袍和奇特的斯基泰式毡帽,这些贵族武士们经常骑着快速的土耳其、阿拉伯纯种马纵横决荡,他们的马具充满了东方情调,一对翅膀固定在鞍桥上。

鞑靼人对枪骑兵的运用既是对祖先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同时代西方枪骑兵的盛行的回应。鞑靼枪骑兵通常是有一定身份的贵族子弟,欧古兰本身就有贵族之子的含义,骑枪也是贵族身份的标志之一。17世纪初,波兰议会曾经立法阻止信仰异教的欧古兰们成为鞑靼军团的指挥官,但他们还是成为了本族军团的高级将领,渐渐的,欧古兰成为了所有在波兰的鞑靼轻骑兵的代称。

图片中间的人物是鞑靼使节,他们作为贵族颜面的一部分,通常会穿着皮毡帽,棉质、丝绸内衬的长袖外套,东方风格的节杖上缠绕有有绿色的绣有古兰经经文经文的丝织物和映有贵族标志的布条。鞑靼人骑在西方人认为不牢固的马鞍上,因为马鞍短小的缘故,鞑靼骑兵们经常弯曲膝盖并用两腿夹紧马身体,而不像西方人那样用腿直蹬马镫。

右边的人是普通的鞑靼骑兵,他们身着羊皮袍,在冬天的时候他们把带羊毛的一面穿在里面来保暖,下雨时把带羊毛的一面穿在外面挡雨,有人因此说他们像骑在马背上的白熊。鞑靼骑兵穿用兽皮缝合的无后跟鞋或者不带马刺的皮靴,就算再穷,一个鞑靼兵也有几匹马供其换乘以保持行动的快速,过半的鞑靼骑兵装备有弓箭以便发挥其擅长的半回旋战术。

这是17世纪由Lempek绘制的《鞑靼人攻击卡尔国王》

虽然看起来比较装备寒酸,但是这些人在在1656年的华沙之战中几乎俘虏了瑞典国王卡尔十世,但瑞典军队的严明军纪和波兰军队协调不好的疏忽最终久了卡尔国王一命。

汗国的精锐部队

除了普通牧民组成的军队,上面这幅图展现了克里米亚汗国的精锐部队的风采。中间盘马弯弓的重骑兵是克里米亚的米尔扎(贵族),他们携带钢盾,身披钦查、突厥风格的链板甲,强劲的膂力让他可以轻松拉开威力强大的复合弓,很明显,这种重骑兵具备冲锋陷阵、发起正面冲击的能力,但他们在鞑靼骑兵中的数量少之又少。

鞑靼骑兵的面具

大多数鞑靼贵族骑兵都身披锁子甲或者皮革内衬的扎甲,在兼顾了一定的防御力同时又兼顾到了机动性,锁甲可以防护刀剑类兵器,在身体的关键部分重叠铁片保护要害,但对打击类武器的防御效果并不好,很多鞑靼贵族的链甲头盔的顶部都是一块完整的铁板,有的还有多重结构,以加强防护力。

哥萨克

钢盾和卡尔坎盾也是必不可少的,铠甲与护具上都有精美繁复的伊斯兰风格的花纹或古兰经的铭文。为了在必要时与他们那些身披精良铠甲的欧洲同行们对抗,鞑靼重骑兵也装备了狼牙棒、钉锤、连枷等破甲武器。精湛的箭术和当时不甚成熟的火器对抗也不太落下风。在17世纪,东欧战场上出现了克里米亚汗国火器部队的身影,1683年维也纳围城战中,有克里米亚的火枪部队参与了战斗。

塔拉斯-布尔巴

这些火枪手有可能是克里米亚的非正规兵,他们是国内的非穆斯林国民(希腊,意大利,摩尔多瓦,亚美尼亚等),如果不交免役税,他们就要自备武器随可汗出征。基督徒,火枪,不禁让人想起土耳其的耶尼切里火枪手。克里米亚出产的火枪质量上乘,在东欧享有盛誉,在关于哥萨克的小说《塔拉斯布尔巴》和《哥萨克》里,哥萨克们以拥有克里米亚出产的火枪为荣。

鞑靼骑兵

对于东欧各国而言,鞑靼骑兵虽然没有蒙古时代威胁巨大,但是依然不可小觑。他们运用的是运动以及包围、奇袭战术。他们会通过回马射,将敌人导引至其主力埋伏之处;在正面交锋中,鞑靼人让精锐的重骑兵作为中军拖住敌方,然后轻骑兵向敌人两翼、后方迂回包抄,和游牧祖先的战法几乎如出一辙。

维也纳之战

对于自己的致命弱点,鞑靼人也心知肚明 ,因此,他们尽量避免在数目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与波兰、沙俄的披甲骑兵硬碰硬,他们会处心机虑的算计让这些横冲直撞的欧洲人被自己设的陷阱和绊马索绊倒,对落马的欧洲骑兵则策马上前将其践踏至死,而且,他们引诱敌人进行长途追击的目的还在于让对手们因为笨重的铠甲不堪重负而疲于奔命,以便最后发动反戈一击。

侦查的鞑靼骑兵

波兰皮甲哥萨克

六、总结

鞑靼人的战术其实也影响到了周边的对手们。鞑靼人对波兰人作战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装备的轻装化,而且波兰军队也学会了蒙古人常用的诱敌设伏的战术。在1605进行的基尔裘姆会战中,波兰立陶宛军队就采用了典型的“鞑靼战术”,先佯装败退,诱使瑞典军阵形松动,然后波兰翼骑兵和骠骑兵向敌人发起了中世纪“先冲锋,再考虑”的骑枪冲锋,结果这一战波兰方面伤亡200余人、瑞典伤亡6000余人告终此后20年间,瑞典军不敢在平原直面波兰骑兵。此外,鞑靼人的突袭让波兰人学会了“蜂蜇”战术,也就是挑准敌人阵型的侧翼或后方脆弱处集中攻击。

现代俄罗斯人复原的鞑靼人作战

克里米亚的远程火力较弱

在游戏中,克里米亚汗国虽然拥有所有国家中最高的战马普及率,而且在*中弓骑兵骑射战术对于车营有很强的的威力,物美价廉的克里米亚欧古兰拥有骑枪和速度较快,可以对所有单位造成重要的冲刺*伤;但是缺乏有效近战重步兵不得不说是一个缺憾;而且,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守备兵的火力输出并不稳定;而苏丹亲兵是由雇佣军长官招募的,不是由克里米亚本地人担任,所以人数有限。因此在远程火力方面,克里米亚总体较弱,这其实限制了他们的攻守城能力。这与真实的历史是相吻合的。

现代俄罗斯的鞑靼人后裔

但是,由于整体落后于世界主流的军事技术,鞑靼人的势力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越来越多的鞑靼人被波兰人、俄罗斯人、瑞典人击败或者俘虏,并最后被同化。而在20世纪的大清洗中,很多鞑靼人流离失所,流落中亚,在历史的荒原中再次流浪、漂泊。

越来越多的鞑靼人被周边的势力击败或者征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