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到底谋反了吗? 续

韩信到底谋反了吗? 续

首页角色扮演剑歌奇缘更新时间:2024-05-09

从《史记》《汉书》角度分析之后,再从韩信本人这个角度去分析到底他反了没有。

  韩信的确有谋反的实力和机会,但是不在做淮阴候而被软禁后至被*的时候。韩信谋反的绝佳时机是他当齐王而刘邦被困荥阳项羽未灭的时候,此时韩信一路破三秦,破魏,代,赵,降燕,平齐,受封齐王,在汉军中威望极高。

  

  这个时候是大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此时项羽才对昔日为孤执戟的警卫韩信感到惊恐,于是派武涉去劝韩信反汉连楚。

  武涉对韩信说:

  “当初大家是对残暴的秦王朝同仇敌忾,才齐心协力共同反秦。暴秦被灭亡之后,大家论功得利,各自都得到了自己的一份土地用来使自己的子民得以安居乐业。可是,汉王刘邦却又再次兴兵,大举东征,去侵占别人的土地城邑,抢夺别人的份额;占领了关中二秦之地后仍不知足,还要集中其他诸侯们的兵力前来攻打楚国。他不把天下所有的东西都据为己有是绝不会罢休的,他永无止境的贪欲是无法填满的,实在太贪婪了。“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再说,刘邦这个人也是一个很靠不住的人,“辄倍约”,他多次落入项王手手掌之中,但都是项王对他发了怜悯之心才放了他一条生路,可是他一旦脱离危险又马背信弃义重新和项王为敌。像他这样不讲信誉不讲义气的人实在不能信赖呀。

  

   “今天,您自己觉得和汉王情深义厚,尽心尽力地为他东征西讨,但他却未必如此真心待您,终会有一天他会翻脸对付您的。

 

 

  “汉王所以至今没有对您下手,是因为现在项王尚存的缘故,“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现在,楚汉相争的胜负关键就全在您了,您帮汉王则汉王胜,您帮项王则项王胜“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而一旦项羽亡,那么,刘邦明天就会对付您了,“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

  

  “您与项王有过交情,何不干脆反汉联楚,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何苦硬要放弃眼前这大好时机苦苦为汉王效力来攻击楚王呢?这样做不是一种高明的做法呀 !”

 

 

  武涉的话颇有鼓动力,也一针见血地说明刘邦最后对于你们这些大功臣是不会有什么好回报,不会善待你们的。

  

  可韩信并不为所动,他对武涉说:

  “我当初在项王手下时,最大当了个郎中这样一个执戟侍卫的官,我也曾尽心尽力为他办事,可是,我出的好主意他不愿听,我出的好计策他也不能采用。最后,我百般无奈才离开了项王投奔了汉王。

到了汉王那里,汉王拜我为大将军,让我统领数万大军,把他自己的衣服给我穿,把他自己的食物给我吃,对我的建议言听计从,我才能出人头地,能有今天呀。汉王如此信任我重用我,我怎么能背叛他呢,我背叛他是很不合情理的,,也不会遭好报,因此,我宁愿自己去死也不愿背叛汉王。请您代我感谢项王的好意吧,我是不会改变自己的主意的 。”

  韩信谢绝了武涉。谋臣蒯彻同样也看到了现在天下形势发展全掌握在韩信的手中这一点。他是韩信的心腹,他自然是想从韩信的最大利益打算。他也觉得韩信应该反汉自立为王。但他知道韩信生性义气,只好先用话试探他,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蒯彻先是对韩信说 :“我从前曾在一位高人那学过相面之术 。”

  韩信就问蒯彻 :“那么你是怎样替人相面的呢 ”

  

  蒯初回答说 :“一个人的贵贱决定于他的骨相;看看他的容貌脸色则能知道他内心的忧喜;而一个人的成败是非则完全在于他行事的果敢决断如何。我是把这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来分析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一向看得很准 。”

 

 

  韩信听了蒯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说 :“你的这种相人之法确实有道理,那你替我相相吧 ”

  

  蒯彻让韩信叫周围的人都走开,只剩下他们两人才说 :“看您的面,最多不过能封个侯位,而且坐得不稳还有危险;看你的背,却是前途无量,贵不可言了。” “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史记.淮阴候列传)

  

  韩信问:“次话怎讲?”

  蒯彻见韩信这样问,就说:

  “当初的战争是为了推翻暴秦,救民于水火,所以天下云集响应,热情都很高。现在的楚汉战争,完全是个人之间的争权夺利而使人们再次陷入战争的灾难之中。军士们伤的伤,死的死,老百姓们有家难归,亲人得不到团聚,人们哀怨无穷,早就厌倦这样的战争了。

  

  “项羽*出彭城,转战多年,打了无数胜仗,一度威震天下,臣服诸侯。可是后来却受阻于成皋一带,无法西进,也有很多年了。而刘邦率领数十万大军,占据洛阳一带,有便利的地形,却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反而连连失利,在荥阳大败,在成皋也大败。他的能耐也就是这些了。现在双方都已精疲力尽,财力空虚,难以发动大的战争,老百姓也是动荡不安,无所适从,对战争是痛恨厌倦。依我看没有高明的贤能之人是难以平息这场祸乱的。

 

 

  “现在,天下形势掌握在您的手中,刘项两人的性命也悬于您的手中,您帮汉则汉胜,您助楚则楚赢。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两不相帮,让他们两家并存,您再与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这样一来,他们两家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您再凭着您的圣贤才能,加上您强大的军队实力和占据的齐燕赵代的大片疆土,您可以从刘项两家后方的空虚之地将他们牵制住。您这样做可以使楚汉战争就此停止,完全符合老百姓的要求,老百姓也就一定会拥护您的。

这之后,您再一步步地把强大的楚和汉零散地分开,册立一些小诸侯来帮您治理。这样,天下就一步步地全归您掌握了。您有大片富饶的土地,又有很多对您感恩戴德的小诸侯,您就可以轻易地当上天下的主宰了。常言说得好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 ,反受其殃’这就是这个道理。您一定要慎重考虑呀 !”

 

 

  蒯彻这次说的话跟武涉一样的,点破刘邦的意图,他比武涉多阐述了自立以后具体如何一步步取天下的战略。综观当时形势,蒯彻的分析完全符合事实,建议完全可行。我认为韩信在刘邦在汉中的时候可以独到的看清当时的局势,此时不可能看不透蒯彻武涉这层。韩信对蒯彻也说汉王有恩于他:

  

  “汉王待我恩重如山,他把他的车让给我坐,把他的衣服让给我穿,把他的食物让给我吃。人们都常说:坐别人的车就要分担别人的忧患;穿别人的衣服就应当感怀别人的痛楚;吃别人的饭就得为别人的事业奉献生命。我怎么能因为自己的私利而背信弃义呢?我不能对不起汉王啊 !”

 

 

  蒯彻见他如此,又从感情方面劝谏:

  “您自以为刘邦待您不错,您就要帮他建立帝业,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错的。张耳,陈余开始时不也情深意厚吗,他们这样的生死之交后来也因为一点小误会而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双方都以*死对方才甘心,最后陈余死于水之畔才算有了结局,这两个人交往的笑话是因为什么?还不是一个利字,人心难测呀。而您与汉王之间,交情友谊怎么也达不到当年的张耳与陈余吧,而你们之间的误会呢,却远远地超过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您现在还认为汉王今后不会加害于您,那就错了。

  

  “从前大夫文种和将军范蠡保全几近灭亡的越国,使越王勾践得以重新称雄于诸侯,结果怎么样,文种被勾践*了,范蠡也被逼逃跑了。野兽都死完了还要猎犬干什么 所以有‘兔死狗烹’之说。

 

 

  “从感情友谊上讲,你和汉王之间比不上当初的张耳和陈余;从对对方的忠诚信用上讲,您也超不过文种和范蠡。想一想这两个例子,您就应该得到教训了。

  

  “我还听说功高震主的人是很危险的,肯定要遭到陷害;功劳盖世的人也是反而得不到奖赏。如果论您的功劳,渡河擒魏豹平定了魏国;俘虏夏说平定了代国;过井陉*陈余平定了赵国;迫降燕国又平定齐国;还在潍水之滨歼灭楚军二十万,*了楚将龙且。这些就是您盖世无双的功劳,举世无二的谋略。

您有了这样的震主之威和无法行赏的功劳之后,您再想归附楚霸王项羽,他也不敢相信您;您要是想归附汉王刘邦,刘邦也必然心存疑惧。这样您还能去依附于谁吗?处于人臣的位置上功绩却比谁都高,我认为这样您就会很危险了!”

 

 

  蒯彻这一席话透彻有力,切中要害,忆古引今,但是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韩信始终听不进去,太过持着了。他一心以为刘邦“不夺我齐”,大概是他“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被刘同学当初破咸阳是“约法三章”的举动蒙骗了:爱民如此,何况功臣?他明白蒯彻的一番苦心,于是以“吾将念之”(我会好好考虑)搪塞蒯彻。

  

  几天之后蒯彻不见韩信有何举动,于是又劝谏说:

  “听取正确的意见就是成功的先兆,真正行动起来才是成功的关键。一个人千万不能听错意见打错主意呀。一个甘于受人驱使奴役的人永远当不上帝王;安心于薄禄微官的小吏永远得不到将相的高位。英明果断使事情成功,犹豫不决就使事情失败;纠缠于细枝末节之中就会失去大的利益;明明有好的决定,却又不敢做,也就要遭受祸患了。

再厉害的猛虎,对敌人犹豫不前,还比不上蝎子马蜂的刺刺人一下管用;再好的千里马徘徊不前也比不过一匹劣马稳步朝前迈步;再勇猛的武士迟疑不动,还不如一般的庸夫的执着;即使有舜和禹的智慧,他不说出来,还不如让一个哑巴去当指挥呢。这些话都是很有道理的呀。一个人失败容易成功难,机遇更是失易得难,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您不可不慎重选择呀 ” 

  蒯彻三次劝说,什么都分析透切了,可谓说喻百端,但是韩信早抱定决心不背汉王,“遂谢蒯通”。

  以上说的就是韩信最可能谋反,最可能成功的时机。此时韩信若反,我们看到的历史肯定不是今天看到的这样。项羽请他三分天下,舌辩之士劝他自立,但是他心中对刘邦感恩戴德,未有异心。于是垓下之围后大汉王朝建立。

  

  韩信在深知有利反的时候坚决不反,却在被软禁的时候出此下策,“无兵造反”。韩信怎么了!脑袋锈透了吗?韩信的胆识是过人的,刘同学以及手下诸干人等在汉中的时候无人看清刘项到底谁强谁弱,有心争天下却无计出兵,年纪青青的韩信(时年25岁左右)一语道破;五年之后我相信韩信自己也知道自己在刘项两家之间举足轻重的作用;再五年之后他难道不知道自己眼前无权去兵,反汉肯定不可能吗?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想于自己性命和家族生死这样的事情,韩信这样的人想一万次都不会走错的。

 

 

  再从刘邦角度分析韩信反了没有。刘邦对能*韩信疑忌由来已久,两次夺韩信兵权,违约贬韩信为楚王,后在降为淮阴侯并予以软禁。得知韩信死后看刘邦的反映:“且喜且怜之”!喜是心中大患已去,怜是为什么呢?怜韩信无辜也。

  以上分析了韩信未谋反,下面退一步分析:假定韩信谋反属实,那么是不是他有心谋反呢?

  不是的!韩信如果谋反,也是刘邦疑忌,惟恐韩信功高震主而一步步逼反的。

  

  刘邦初得韩信,固然恨“得信晚”,但是当韩信无往不利的时候,刘邦感到不安,先后两次在韩信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夺韩信兵权:第一次夺军是在公元前208年刘邦在成皋大败之后,“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张耳、韩信未起)。乃使张耳北益收兵赵地,使韩信东击齐。汉王得韩信军,则乃振。”第二次是韩信带领30万大军帮助刘邦灭了项羽之后,天下刚要太平,刘邦“还至定陶,驰入齐王(韩信)壁,夺之军。”

  

  刘邦原来许给韩信齐地之外另加楚地,天下太平之后却“徙(信)为楚王”,第二年(前200年)十二月有人诬告韩信谋反,刘邦也知道是假,却“伪游云梦”,抓韩信回京,封韩信为淮阴侯并对其软禁直到前196年*掉。

 

 

  两次夺军事件使韩信极为尴尬,韩信应该对刘邦的无赖性格有很深的认识,认识到刘邦对自己是怀有戒心的,对自己并非完全信任,但是韩信更倾向于“韩信不负汉王,汉王亦不负韩信”这样的错误观点。到“徙为楚王”的时候韩信也不见有怨言,还可以忍。无罪被抓的时候韩信有些火了:“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刘邦只好老着脸皮说:“人告公反。”这个时候韩信才意识到刘邦对他的才*疑忌远远出他的想象,才开始有怨言。我要是韩信,我肯定会说:“我操!俺韩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俺若反,你老刘就算有十个汉朝,俺韩信不出半月都扫光了。”

  

  功绩彪炳却受不平待遇,韩信心里不服,有怨言是在情在理的,做到袁祟焕无怨无悔那层实在太难,宋张耒说:“登坛一日冠群雄,钟室仓皇念蒯通。”韩信临死终于后悔了。这一节也说明韩信未反。

  

  韩信反或者被逼而反,都是极大的冤枉。古来帝王多寡恩,功臣多负屈。韩信似乎为打仗而生,没有了战争,也没有了韩信。战争结束了,韩信也就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他这样的谢幕,多少有点不值得。

  总之,韩信反与不反,都过去2200年了。对于历史,我们无法挽救与改变,只求个是非对错而已。

  贴完。以下附上历代文人军将评论韩信的诗词

  认为韩信是冤枉的如刘禹锡(韩信庙:将略兵机命世雄,仓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杨万里(过淮阴县题韩信庙:鸿沟秪道万夫雄,云梦何销武士功。九死不分天下鼎,一生还负室前锺。古来犬毙愁无盖,此後禽空悔作弓。兵火荒余非旧庙,三间破屋两株松。),宋钱若水(题韩信庙:筑坛拜处恩虽厚,蹑足封时虑己深。隆准若知同鸟喙,将军应有五湖心),清袁保恒(过韩侯岭题壁: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同士与重瞳,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清包彬(淮阴侯庙:鸟尽良弓势必藏,千秋青史费评章。

区区一饭犹图报,争肯为臣负汉王),沙张白(淮阴市:报辱犹官尉, 酬恩忍见疑。区区酬报意, 或冀汉王知。),晚唐殷尧藩(韩信庙:长空鸟尽将军死),清人张应宸(淮阴侯祠:垓下谁收逐鹿功,将军旗鼓失重瞳。但看徙楚酬漂母,岂忍乘危听蒯通。百战河山秋草外,千年祠庙夕阳中。可怜国士成弓狗,底用登台唱大风!),唐代贤相王珪(咏淮阴侯:秦王日凶慝,豪杰争共亡。信亦何为者,剑歌从项梁。

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北讨燕承命,东驱楚绝粮。斩龙堰潍水,擒豹熸夏阳。功成享天禄,建旗还南昌。千金答漂母,百钱酬下乡。吉凶成纠纆,倚伏难预详。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明代进士、代州人尹耕(韩淮阴侯庙:背水空留阵,良弓早见收。身危缘震主,面相止封侯。落日荒祠道,西风涧水秋。君臣终始义,为尔泪长流),清人曹文棣(谒淮阴侯庙:领取微文太史书,当年建策几人如?君侯非尽忘谦让,东向曾师李左车),明朝兵部尚书、少保于谦(过韩侯祠:蹑足危机肇子房,将军不解避锋芒;功成自合归真主,守土何须乞假王。汉帝规模应豁达,蒯生筹策岂忠良。荒坟埋骨腰山路,驻马令人一叹伤).....

  认为韩信谋反的如唐李绅(却过淮阴吊韩信庙: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许浑(韩信庙:朝言云梦暮南巡, 已为功名少退身。尽握兵权犹不得, 更将心计托何人?),明代正德进士常伦(和王公济过韩侯岭:汉代推灵武,将军第一人。祸奇缘蹑足,功大不容身。带厉山河在,丹青祠庙新。

长陵一抔土,寂寞亦三秦。),明人骆用卿(韩侯庙:逐鹿中原汉力微,登坛频蹙楚军威。足方蹑后犹封土,心已猜时尚解衣。毕竟封侯符蒯彻,几曾握手到陈豨。英魂漫洒荒山泪,秋草长陵早落晖),祁韵士(韩侯岭怀古长句:前此请作假王时,蹑足已伏祸机张。不学无术终未悟,鞅鞅觖望徒慨慷。积此已成缚虎势,一旦就擒若驱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