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这是传唱在云南民间的歌谣,指的是野生菌的毒性威力不可小觑。亚稀褶红菇长相普通,却属于剧毒菌种,多地称为火炭菌。今天的急诊室里,有人就因为误食了这种菌子而生命垂危。
六月以来,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接诊了10位采摘误食亚稀褶红菇中毒的患者。
患者 杨文安:“我在山坡上看到很多菌子,我还拿了一点尝尝生菌子有没有麻辣味,我说没有麻辣味就可以食用了。”
躺在病床上的是来自玉溪华宁的杨文安,前几天他上山采摘了六七公斤野生菌。杨文安说,他判断这些野生菌有没有毒的方法是,先生吃尝一下味道,只要没有麻辣味,就说明野生菌无毒可以食用。这个方法来自老一辈的口口相传,但显然是错误的。将野生菌带回家烹饪食用后,杨文安中毒了。
杨文安的妻子:“他说他先尝一下有没有毒,让我们都不要吃,他自己先吃。”
患者 杨文安:“我当时总觉得是奶浆菌,奶浆菌我以前吃过一点,吃菌后第二天早上是拉肚子,昨天中午感觉很不清醒,睡到晚上8点20就感觉全身冒冷汗。”
家属将杨文安送到当地医院就医,洗胃后转院至上级医院治疗。
医生:“这个菌很毒的,火炭菌吃了会尿血,肾功能衰竭。”
杨文安的妻子:“他算是吃得少的,最多吃了这么点。”
医生:“现在先等复查的酶血化验结果出来看看,需不需要做进一步治疗,先洗胃导泻。”
杨文安的妻子:“好的。”
住在隔壁病房的肖云飞一家,也来自玉溪华宁。他们和杨文华情况相同,误食了剧毒野生菌。
患者肖云飞:“吃了没多久就恶心呕吐,我们一家人都吃了,家里6人还有一个是我朋友也吃了,7个人一起吃的。”
肖云飞说他们一共烹饪了二三两左右的菌子,还没吃完就有人出现了不适。
患者肖云飞:“当时饭都没吃完,发现难受就吐了。”
肖云飞意识到,可能是菌中毒了,和家人朋友一起到当地医院就医。可此时简单的洗胃导泻已经无法控制病情的发展,7人相继转到上级医院治疗。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 朱峻波:“其中有三位患者比较严重,肌酶进行性升高,特别是21床老年患者心率升起来了,心率比较快,出现血尿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吃了菌子以后造成了横纹肌溶解。”
肖云飞对采摘的菌子进行辨认,他们食用的毒菌可能是亚稀褶红菇。
患者肖云飞:“对对对,就是这个菌子,我们吃的这个菌子就是和图片上一模一样的。”
目前,肖云飞的三位家人因食菌量较少,治疗后病情稳定。肖云飞自己和另外两位家人及一位朋友病情较重,还需进一步治疗。
患者亲属 李明:“呕吐昏迷,神智不清。”
记者:“什么时候吃的吃了多少?这些有信息吗?”
患者亲属 李明:“这些信息不全,因为老人已经没有意识了,见到老人时老人意识已经模糊了,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家里只有两个老人。”
吃菌中毒的是李明的外公外婆,两位老人是自己去山里采了菌子,食用后出现了中毒反应,马上送到医院治疗。不幸的是李明的外婆病情严重,已经去世,而外公还在昏迷抢救中。根据两位患者的化验指标和器官衰竭情况,医生推断老人食用的菌可能是亚稀褶红菇。
资料显示,亚稀褶红菇属于剧毒菌种,俗称火炭菌,中毒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而导致中毒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亚稀褶红菇与多地群众经常采食的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外观极为相似。误食后1小时内就会出现症状,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出现酱油色尿液;最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 朱峻波:“只能根据患者的化验指标进行对症处理,菌子中毒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申请血液净化申请血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进行保肝的处理。”
医生介绍,亚稀褶红菇中毒后器官血项的变化是一个进行性的过程,如果不及时干预,患者的病情会随着毒素的吸收而加重,患者需要做血液净化治疗。而预防亚稀褶红菇中毒的最佳方法是不要采食这类菌子,看到不认识的、不熟悉的野生菌,千万不要以身试毒。食用微量剧毒野生菌也可能致命,中毒后没有特效药,千万不能大意。
患者肖云飞:“就因为吃了这一点菌子害了多少人,我真的很后悔,希望大家以后尽量不要吃不认识的菌子,没有吃过的菌子都不要去吃。”
患者亲属 李明:“是血的教训,请广大的朋友们不要再吃不认识的野生菌了。”
记者:李婧莱 常恩豪
来源: YNTV2都市条形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