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明寺书法赏析

扬州大明寺书法赏析

首页角色扮演剑客天涯行更新时间:2024-08-03

2021年3月初,雨中游扬州大明寺。本意是寻访寺内的欧阳修建平山堂及苏轼所建谷林堂,却发现寺院楹联匾额、碑刻拓片颇多精彩者,顿生意外之喜。优游其中,虽寒意料峭,亦兴致不减,得尽而归,归来尚感余音缭绕,此行不虚。兹摭拾部分雅致可玩者,略加笺注,权作行旅笔记云尔。

大明寺,不知书者何人,或为集字,字有赵朴初遗风。“明”字精彩,其它二字重心可商榷。

淮东第一观。语出秦观《次韵子由题平山堂》:“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由此可知,“观”为平声,即大观、景观之一,不是道观的观(四声)。淮东,既是行政单位,也是地理方位。宋时扬州、淮安等地在淮河以南,行政区划上属淮南东路,故称淮东。在方位上,面南背北,左为东,故淮东也称淮左——淮东,淮左,均指淮河下游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域。同理,江左、江东,即泛称江南地区。

姜夔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中的淮左,即淮东,指扬州地区。

“淮东第一观”款为“江南拙老人蒋衡书”。蒋衡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行书学董其昌,楷书尤为端正大方,甚为乾隆喜爱,将其所书十三经共六十余万字入石,历时四年,大功厥成,世称乾隆石经。

在蒋衡款前,尚有“襄平高士鈅题”。高士鈅,时为扬州知府,由他首倡选用秦观诗“淮东第一观”,倩蒋衡书之。襄平,今辽宁辽阳。

清道光时主管扬州盐政的官员方浚颐联:六一清风更有何人继高躅,二分明月恰于此处照当头。

躅,今为平声字,似乎与下联平仄失粘。其实不然,此字古为仄声,“继高躅”与下联“照当头”实为工对。六一清风,指曾知扬州、建平山堂的欧阳修;二分明月,指扬州,盖天下明月三分,扬州独占二分耳。

方浚颐另有三贤祠联:人溯文忠到文简,山从江北望江南。文忠,指宋代欧阳修和苏轼,文简,指曾任扬州知府的渔洋山人王士祯,谥号文简。上联写扬州名人,下联写平山堂前景色,原先可以看见江南的群山,即镇江的金山、焦山、南山等。现今在平山堂前眺望,大约能看见一排高楼。

天下第五泉,金坛人王澍书。王澍为康熙时著名书法家,这五个大字笔法森严,一丝不苟,以“下”和“泉”字最见功力。第五泉,据说由唐陆羽评定,第四泉在吴江,今已不存;第三泉在虎丘。不过,天下名泉评比排序比较乱,有陆羽版和乾隆版,仅供参考,不可拘泥。

第五泉碑,立于“第五泉”古井前,字由明人徐九皋书写,劲气内敛,惟泉字似可再舒展些。

栖灵遗址。址的写法独特,左边是“阜”而不是通行的“土”,说文云“字本从阜”,故此写法亦是顺从古义。

印心石屋。此为道光御笔,系应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之求而书写。这四个字我在苏州沧浪亭内也见到过,看来道光可能是写了两幅,写法略有不同,以沧浪亭所刻为佳。

陶澍是湖南安化人,印心石是其幼年时随父读书处。陶澍返乡时,年轻的左宗棠书写了一副欢迎对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陶澍极为赏识,与左结为忘年之交及儿女亲家。

苏州沧浪亭内道光御笔印心石屋

由“九十九、廿一”五个字组成的“寿”,四川阆中人马德昭书写。马是清末武官,喜欢创造、书写合体字,很多景区都能见到他写的合体字碑刻、拓片,如这个“寿”字和寓意“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象形字。

组合象形字,魁星一首执笔,一首捧砚,一脚踢斗,一脚站在鳌头,寓意在考试中“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奇特的是,魁星的形象,由“克己复礼、正心修身”八个字组成。

赵朴初咏鉴真大和尚的诗,“慧灯无尽,法云永垂”,和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前金字心经一样,是其平生力作之一。

冰壶秋月,书者为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罗聘是漆书宗师金农弟子,字有乃师遗风。

邓石如集句联。上联“岂有文章惊海内”,语出杜甫《客至》诗;下联“更携书剑客天涯”,唐许浑诗。亦有以龚自珍诗“料无富贵逼人来”作下联者。

岂有文章惊海内,更携书剑客天涯

邓石如,号完白山人,安徽休宁人,生活在清中期乾隆、嘉庆年间,以书法、篆刻名世。邓石如幼年因家贫而失学,北游亳州时,得到梁巘的指点,梁认为他未知古法,遂介绍他到江宁收藏家梅鏐(读如流)处。梅鏐任他浏览家中所藏古物,还供给笔墨以便他临摹学习。在梅家的八年,使邓石如的学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后来他北上京师,得到刘墉的推崇,又南下成为两江总督毕沅的幕僚,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和胸襟。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篆刻家吴昌硕的经历,和邓石如非常类似。吴昌硕在苏州知府、著名收藏家吴云家中做西宾,也得到吴云的悉心教导,后来又进入海内首屈一指的收藏家、湖南巡抚吴大澄的幕府,这番历练,打下了他日后成就的基础。

邓石如不仅在篆刻上开创了“皖派”之风,更在书法上取得了广泛认可。沙孟海就曾说过,清代书法最有成就者,不是翁方纲、刘墉、成亲王、铁保这所谓的四大家,而是邓石如。他的学生、书法理论家包世臣也对他的书法推崇备至。事实上,邓石如是篆刻家中书法成就最高者,后世的篆刻家,几乎没人能在书法上沾染他的流韵、得到他的皮毛。

邓石如曾写过一副很有名的长联,广为流传: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此联非邓石如原创,而是出自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在流传过程中,有不同的版本,如“少陵诗”,又为“青莲诗”,“广陵涛”为“武夷峰”。后者改动较好,因为“广陵涛”和“薛涛笺”有重复,或改“广陵涛”为“广陵潮”,亦可。

邓石如篆书“心经”,被誉为大明寺的镇寺之宝。这是邓石如寓居大明寺期间,虔心斋戒礼敬,历时一个月方才写就。邓石如四体皆精,而以篆书最佳,这篇心经,代表了邓石如篆书的最高水平。

心经石刻现被嵌入墙壁,在“岂有文章惊海内”对联的对面。

邓石如篆书“真赏”拓片及原石。

这是康熙御笔,写的是杭州灵隐寺景色。大明寺内此碑,应是翻刻。与原刻相比,笔触比较肥厚,失去了康熙字劲挺的特色。在故宫所办的展览中,见过清早期历代帝王的字,大致的感觉,顺治的字有些草莽气,康熙的字英姿挺拔,雍正多了温润流畅,气韵生动;到了乾隆,就越来越臃滞;嘉庆的楷书比较可观。有人说雍正的字最好,我个人反倒是喜欢康熙的字。

康熙灵隐寺诗原刻,比大明寺的翻刻要好看。峨、宇、隐等字都非常精彩。

乾隆游览大明寺诗作:画舫轻移邗水滨,人思六一重游巡。 阴阴叶色今迎夏,衮衮花光昨饯春。 巧法底须夸激水,淳风惟是惭投薪。 江南山可平筵望,望岂因山因忆民。 在他一生数次游览大明寺所作的几十首诗中,以此诗最好,在尾联,他将文人宴饮的风流雅诗,赋予了家国情怀:望岂因山因忆民!从作诗的角度说,可谓“翻新”佳构,点石成金之笔。

米芾书唐人林宽《省试腊后望春宫》。米芾的这个行书四条屏流传极广,但出处不详,大明寺所存应该也是翻刻。这幅字看起来有米芾的风格,但总觉得缺少一些神韵,有些俗气,不知是刻工不佳抑或本就是后人仿作。

2019年疫情期间,日本向中国捐赠的一批防疫物资上,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字,引发热议。其实,载有此语的石碑,百年前就立在了扬州大明寺内,由前清举人韩国钧题写。

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纪念碑,左侧为赵朴初题词。

在平山堂左侧的小院内,东西门洞上方分别有“文章奥区”和“仙人旧观”篆刻匾额。

“文章奥区”,无款,估计是后来的集字,原刻已毁。“仙人旧观”虽无款,但从印章看,系由名“星悟”者书写,从下面的印章“欧阳子之家”看,星悟还是欧阳修的后人。“仙人旧观”语出王勃《滕王阁序》:“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平山堂“放开眼界”匾额及楹联。

诗意岂因今古异,山光长在有无中。这是乾隆题大明寺内平山堂的联语,金陵未了斋主人孙晓云书写。联是好联,字差点意思,缺少提按粗细变化,像放大了的硬笔书法。

平山堂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这是曾任扬州知府的伊秉绶的名撰,语意奇特,只是“到此堂下”和“与众宾欢”在对仗上有所欠缺。

谷林堂,在平山堂后,为苏轼为怀念欧阳修所建。此匾也是集苏字。苏轼的字,功力深厚,秀美而耐人寻味。“谷”字英姿挺拔,“林”字轻重有度,“堂”字充分体现了苏体“石压蛤蟆”的风韵。

苏轼楷书《醉翁亭记》,原石已毁,翻刻本多斑驳石花,大明寺此刻有些失真,没能体现苏轼楷书的秀色与趣味。苏字适合放大看,越大越耐看。我见过大字本“醉翁亭记”,十分漂亮。

平山堂内著名的“风流宛在”匾额,晚清两江总督刘坤一书,因“流”上少一点,“在”又多一点,被俗传寓意风流少一点,实在多一点。这都是后人的附会臆测。其实,流、在二字都是古已有之的写法,赵孟頫就写过多一点的“在”。

平山堂匾额,晚清两淮盐运使、安徽定远人方睿颐书写。

伊秉绶题平山堂旧联,今人书写: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凉,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必须才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切莫把秾花浊酒,便当作六一翁后余韵风流。

此联句意,与乾隆题诗一脉相承,都是规劝后人切莫学欧阳修的余韵风流。

鹤冢,大明寺高僧埋鹤之碑。这两个字行草结合,鹤为草书,冢为行书,写得很漂亮。冢的写法为异体字,规范的写法,左边两撇上应有一点。左边土旁及右边平宝盖下的一横,则可有可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