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没想到,他们的马屁诗也写得这么好

你肯定没想到,他们的马屁诗也写得这么好

首页角色扮演剑履山河更新时间:2024-07-29

提及历史上最有名的马屁诗人,人们第一个会想起的肯定是李白。的确,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在人们的印象中,李白肯定是一个热情豪放、傲岸不羁、洒脱浪漫、自信自负、漠视权贵的大诗人,“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等表现他性格特点的诗简直太多了。但其实,李白也有难言之隐,他一辈子都梦想着“学而优则仕”,可是由于家庭出身所限,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只得走“终南捷径”,然而造物弄人,十多年过去了,他仍然一无所获,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到处干谒,写下了很多马屁诗,比如《清平调三首》《与韩荆州书》《永王东巡歌》《狱中上崔相涣》等等,特别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一句,更是让后世笑掉了大牙,最后也只落了个“供奉翰林”的虚职,还没干太长时间就挂官而去。由此可见,为了做官,李诗仙有多拼。

当然,不惟李白,“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是很多人的梦想,历史上的很多诗人,譬如王维白居易李商隐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为了种种目的,都写下了很多马屁诗,有些一不留神,还成了经典。

(一)

先说王维。

王维和李白同岁,又同以诗赋名满天下,和高适孟浩然杜甫等都是好朋友,但奇怪的是两人从未来往,彼此之间从未以诗词唱和,彷佛彼此不认识。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刚满二十岁的王维参加了辛酉科的科举考试,在玉真公主的暗助下,力压内定状元张九皋,状元及第,并出任太乐丞。有人说,自此一见,两人便暗生情愫,互相喜欢上了对方。后来,王维在三十岁时妻子去世,终生不再续弦,等了玉真公主一辈子。而玉真公主碍于身份,无法嫁给王维,也终生没有婚配,最后出家做了道士。

就在王维中状元的前一年,李白在贺知章的引荐下,通过张卿,也结识了玉真公主,李白赞叹玉真公主“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还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这还不够,还给她写了首《长相思》,其中写到:“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能看出,李白患上了相思病,也喜欢上了玉真公主。安史之乱之后,玉真公主逃到了安徽,看破红尘,到宣城附近的敬亭山出家做了道姑。李白听后落寞不已,后来,他来到了敬亭山,但见天高云淡,层峦叠嶂,望着不远处的道观,想到心爱的玉真公主住在那里,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便写下了千古名篇《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由于和王维都暗恋玉真公主,所以两人都以彼此为情敌,所以从不来往。

这当然是野史。

两人虽然彼此瞧不上,但有一点共同爱好----拍马屁。

李白就不说了,《清平调三首》世人皆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把如花似玉的杨贵妃比作仙子神女,可谓是马屁界的杰作。而王维与李白相比,也不遑多让。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春,一天闲来无事,唐玄宗想去曲江游玩,便命时任右拾遗的王维作陪。从大明宫到曲江,当时已经修建了各种亭台阁道,皇帝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那天正下着小雨,从阁道望去,弯弯曲曲的渭水萦绕着秦塞奔流远去,长安城云雾弥漫,仿佛在云中一般缥缈,唯有大明宫含元殿前的翔鸾、栖凤二阙高耸出云,振翅欲飞。在绵绵春雨中,万家攒聚,数不尽的春树在雨中摇曳。缥缈的帝城,高耸的双阙,还有雨中的春树、人家,这些景象相互映衬,更显得长安城波澜壮阔,宏伟壮观。看到此情此景,唐玄宗禁不住诗兴大发,便召王维以此景赋诗一首。

王维是大才子,也是朝廷重臣,他太明白玄宗皇帝的心思了。于是,略一沉吟,便写了首《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弯弯曲曲的渭水萦抱着秦塞,河边的黄山盘绕旧日的汉宫。天子的车驾行走在半空中,远远高出宫门的柳丛。从阁道上回身望去,御苑里繁花姹紫嫣红。云雾弥漫,一切都显得缥缈,独有帝城有一双凤阙高耸突兀。春雨绵绵,树色葱茏,掩映着千家万户。天子出行并不是为了赏玩景物,乘着阳气要把农事的政令传布。

什么叫马屁诗?这就叫马屁诗。明明是出去游玩去了,还特么说玄宗皇帝是顺天道而行时令,去干正事了。难怪后世评价说此诗“结意寓规于颂,臣子立言,方为得体。应制诗应以此篇为第一。”

这首诗仅仅五十六个字,却堪称写出了“拍马屁”的最高境界。并不正面描写皇帝有多伟岸,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铺垫,通过大唐的恢弘气象衬托出了皇帝高大的形象,最后再借春雨将皇帝夸得英明不凡。这种诗赋功力,不亚于李诗仙。

(二)

下来说白居易。

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五十三岁的白居易由杭州刺史改任苏州刺史。在苏州期间,白居易仍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民务实清廉。为了便利苏州城内的水陆交通,白居易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开凿了一条长七里的山塘河,西起虎丘,东至阊门,使得苏州城内的交通得到了极大改善。

繁忙的公务之余,白居易很留恋杭州的美景美食,经常到杭州游玩。在唐代,人们都喜欢礼佛参禅,白居易也不例外,每次去杭州,必去天竺寺,与寺内的韬光禅师参禅悟道,谈诗论赋,赏花喝茶,不亦快活。

天竺寺分上天竺寺、中天竺寺和下天竺寺。一天,白居易在游玩天竺寺后心情大好,便给韬光禅师写了首诗《寄韬光禅师》,请禅师指点。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这首诗很特别,即便不懂诗的人读到此诗都明白,这首诗是一首赤裸裸的炫技诗。白居易用了东南西北上下前后八个方位词,来描写天竺寺的缤纷景象,却不事雕琢,不留痕迹。

最让人佩服的,其实是最后一句:“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这里,白居易又在炫技,原来他用了一个佛学典故。《维摩经》曾记载:一天,维摩诘染病卧床,佛祖知其有意传经,故派文殊菩萨前往探问,诸多弟子随行。到处,果然一场大辩论,维摩诘与文殊你来我往阐述佛教经义。随行弟子皆洗耳静听,大有裨益。这时,室内有一天女,听大人说法而现身,欲观其成效。遂以天华散在室内众人身上,花到诸位菩萨身上都迅速凋零枯萎,唯有在大弟子身上,却牢牢附着,不枯不死,就算运用神力也驱赶不下。旁人问其原因,天女则说:“结习未尽,固花着身;结习尽者,花不着身。”所以说,天女散花实际上是一场考验,唯有真正一心向佛,六根清净者,才可片叶不沾身,花见亦枯萎。

白居易用这个典故,意思是韬光禅师您一心向佛,六根清净,造诣深厚,法力无边,桂子落到您身上,都纷纷落下了。

到这儿,你就会明白,前几句对禅寺东西南北上下左的描写,其实都在为最后一句作铺垫,禅师您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中修行,才有了如此深厚的修为,连桂花都纷纷落下,您太厉害了。

据说,韬光禅师看到这首诗后,不停地点头称赞,说香山居士与佛有缘,是一心向佛之人,如果继续坚持,一定能参透禅宗。

你看看,这首马屁诗,把人都吹上天了,就连佛法深厚定力无边的禅师,都免不了吃这一套。

(三)

再说李商隐。

李商隐其实很不幸,十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自小天资聪慧,喜爱读书,“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还曾“佣书贩舂”,就是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可以说,李商隐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

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十六岁的李商隐结识了前辈令狐楚。令狐楚很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其十分器重,让他进入自己的幕府为官,甚至让儿子令狐绹亲自带领李商隐结交人脉,扩大影响。后来,令狐楚当了宰相,也没忘记提携李商隐。所以对于李商隐再说,令狐楚亦师亦友。

那年冬天,令狐楚被任命为天平军节度使,邀请李商隐到幕府做巡官。李商隐小的时候曾经跟堂叔学做古文,而当时官私文书皆尚今体,擅长今体是文士从政和升迁的必要条件。令狐楚是擅长写作,尤其以今体章奏驰誉士林,他发现李商隐才学深厚,但不善于当时草书奏章常用的今体文,于是亲自指教李商隐和令狐绹一起学今体文,李商隐感激不已,便写了首《谢书》略表感谢: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是我对您心中有愧,您的恩情我不曾报答过一丝一毫,至今只能在您身边空拿笔砚侍奉。“一毫”意思是对恩师的报答太少了,“空携”意思是在恩师面前自己不值一提,辜负了恩师的提携,“龙韬”意思是您才高八斗,对您的文韬武略,心悦诚服。后两句大意是您时常在半夜指点我写诗的方法,自从受教于您后,连东汉王祥得到了宝刀我也不羡慕。这两句其实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五祖传衣钵,一个是王祥机缘巧合得到刺史吕虔的宝刀。李商隐将令狐楚夸到了禅师五祖和名将吕虔的高度,看似只是写自己的感激,却夸人不著痕迹,可谓十分高明。

李商隐的诗风艳丽奇绝,构思新奇,意境繁复,晦涩难懂,元好问曾评价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其诗含情切切,深幽邈远,一般人掌握不了。但这首《谢书》却直抒胸臆,简单明了,发自肺腑。当然,这也成了备受争议的地方。纪晓岚曾对此诗很不以为然,评其为“应酬中之至下者,起句尤不成语”,将此诗说成是诗中的至下品,起句都不能叫诗。不过,近代有个史学家张采田就曾反驳过纪晓岚,他说“未至下劣至极,亦未至不成语,此等评语皆太过分。吾不知纪氏所作之诗,能胜过古人否?妄言不惭,真足齿冷耳。”

不管怎样,我认为这首诗还是写得非常好的,最起码,能这样直抒胸臆、不加掩饰地夸自己的老师,一般人做不到。

(四)

说完唐代的李商隐,再说宋代的苏轼。

苏轼是古往今来的“七项全能冠军”,在诗、词、散文、书、画、美食、政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过,苏轼的一生却跌宕起伏,曾三次遭受贬谪,“乌台诗案”之后,曾被贬谪至黄州杭州颍州扬州等地。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苏轼被召回京城,任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礼部尚书。第二年的元宵佳节,哲宗皇帝与群臣赏宴观灯,命苏轼赋诗一首,描写所见所感。苏轼被外放好多年,好不容易回京,不敢怠慢,立即写了首《上元侍宴》奉上: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古代皇帝临朝,礼仪繁琐,等级森严。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皇宫的外观和内景。淡淡的月光清冽,寂寥的寒星闪烁,巍娥的宫殿恍若天上宫阙,缥缈犹如仙境。月“淡”星“疏”,与时令有关,十五月圆,群星自然隐烁稀疏,不可能繁星满天。而时值冬末春初,月光寒淡,不会像中秋皓月当空,清光四溢。宫殿内似是天上宫阙,阵阵仙风吹过,吹送着御炉前的袅袅香烟,偌大的皇宫清香流荡,暗示皇帝即将临朝。后两句写侍宴的群臣像鸿鸽一样,引颈肃立,宫殿满堂生辉,气氛庄严而祥和。身着红袍的侍臣们簇拥着皇帝,场面热烈壮观。这本是指皇帝驾临筵席,但苏轼夸张地写成在玉阶紫殿上,红霞千朵,金光万道,簇拥着玉皇大帝的出现,让人恍如置身仙境。

这首诗层层捕垫,节节拔高,实景虚写,虚景实写。首句本是实写所见之景,但用了“疏”“淡”“绕”等形象不具体的飘忽的字眼,所以造成了一种虚幻缥缈的境界。而尾句写诗人对皇帝出现场面的幻觉联想,是个虚景,但用了范围明确如“一朵”“红”“玉”等字限,反倒显得很具体可感。

一次上元赏灯活动,能让苏轼写得如此超凡脱俗、肃穆隆重,哲宗皇帝恍若玉皇大帝附身,忠臣宛若位列仙班。苏轼啊苏轼,你可太能吹了,也太能拍了。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用,时年九月,新党上台,苏轼又一次被贬,这次是惠州。

你看,马屁吹得再好,有时候也不顶用。

(五)

再说下李清照。

提起李清照,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倚窗怯问侍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也会浮现出一个“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比看”新婚甜蜜、对着丈夫撒娇的小媳妇,更会浮现出一个“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夜半凉初透”彻骨爱恋、为情所感的痴痴怨妇,她的哪些诸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经典名句曾滋润了千年的中国文坛,给后世树立了高不可攀的典范。她的词或描写天真少女情窦初开,或描写离人之间相思别愁,或描写去国离家伤时念旧,词风或妍丽清新,或缠绵凄凉,或典雅风致,为后世所敬仰。

然而,李清照的身世却很不幸,本来与丈夫赵明诚作为一对神仙眷侣,谈诗论赋,研究诗书金石,不料时局动荡,金国南侵,李清照夫妇带着全部古董,跟随着被进兵一路追逃的宋高宗逃难。在颠沛流离间十余年间,所携文物损失大部,国破家亡,丈夫病逝,后又所托非人,再嫁张汝舟被骗,遭受牢狱之灾,所幸名气太大,被朋友救出。此后,她一个人孤零零的客居临安,校勘整理丈夫的遗作《金石录》,并进献朝廷。

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五十九岁的李清照在立春前后和端午前后,分别给宋高宗和皇后以及贵妃写了一组献媚诗,分别是《皇帝阁春帖子》《夫人阁端午帖子》和《贵妃阁春帖子》:

莫进黄金簟,新除玉局床。春风送庭燎,不复用沈香。

三宫催解粽,妆罢木天明。便面天题字,歌头御赐名。

金环半后礼,钩弋比昭阳。春生百子帐,喜入万年觞。

第一首诗赞扬皇帝勤于治国,俭于治家,说他既谢绝进攀来的黄金簟,又命人撤去了玉局床,甚至连沉香也不点了。第二首写端午马上到了,后宫都忙着包粽子,皇后端坐在凤椅上,指挥着后宫上下为过节忙碌,她的扇子上有皇帝亲自题的字,就连准备的歌舞也是皇帝亲赐的名姬。第三首是赞美贵妃的:头戴金环享受着皇后般的待遇,居府就像汉昭帝之母拳夫人所住之地般,比赵飞燕的院子还豪华。你屋内挂着百子帐,将与皇帝共饮万年美酒。

在网上找到这三首诗的时候,我都没有想到,出身官宦之家、受过良好教育又诗书俱佳、自视甚高的李清照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来。

第一首称颂皇帝的节俭。那时的杭州城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此时却赞美皇帝节俭,无疑是最好的马屁。第二首描写皇后,众人都在忙碌,皇后却端坐着指挥大家,暗示大家:皇后才是后宫之主,同时用皇帝给皇后的”天题字”和“御赐名”提醒诸位,皇后是得到皇帝赏识的,也是无上尊贵的,你们不要有非分之想了。第三首称颂贵妃,自然不能像皇后那样,于是李清照独辟蹊径,换了种写法,抓住了贵妃希望得到皇帝恩宠,并多生子嗣,以期子贵母荣

的心理。不得不说,的确厉害。

李清照啊李清照,你太有才了,这三首马屁诗,全都拍到了点上。

姜还是老的辣。

(六)

最后说辛弃疾。

说辛弃疾写马屁诗词,估计很多人都不相信。毕竟,能写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等等经典作品的辛弃疾,其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尽管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这种人,怎么会写马屁诗?

但历史真相就这这么残酷。辛弃疾不仅写过马屁诗词,而且写过很多,质量也很高。

比如给内兄范如山写过《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其中写到:“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意思是范增因为项羽不*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给宰相韩侂胄写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帷幄》,其中写到:“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意思是大堂之上谋臣开宴,边疆将士手持武器。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具备,地理环境优越,且众志成城。现在“可以讨伐燕国了吗?”宰相说:“可以。”今日在楼台之上筹谋国政,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大家一起高唱《大风歌》,不需多日四方便来庆贺。

给丞相叶衡写过《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其中写到:“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思是苍翠的群山似乎很想同您这位高人交谈。它们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有似万马奔腾。在茫茫的烟雨中它们迷了路,徘徊踟蹰起来。眼看着在向这边靠近,却终于又退了回去。人们常说头上的鬓发,总是在愁苦中变白的。那么我真该拍手笑话江上的沙鸥了,它们浑身雪白,莫非一身都是愁苦么。

给叶衡还写过另一首《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其中写到:“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我独自站在空阔无边的钟山上饮酒,天色已晚,天气变寒,已经到了回去的时候。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现在又依依惜别。你离开后,我将会有怎样的一番思念。长江西岸的白石岗,长满了萋萋芳草,惹来一片离愁。我对你的思念不用山鸟来表达,就像桃李不会言语,下面却自己出现了小路。

……

就像大家读辛弃疾的诗词,总以为辛弃疾是个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才子,其实他是个高大威猛,满脸络腮胡的大汉。读他的哪些抒发壮志难酬的诗词,人们总以为辛弃疾是个挑灯看剑,栏杆拍遍,不卑不亢,正直爽朗,义气豪迈,肝胆冰雪的铮铮铁汉,但其实,他的马屁诗词之多,质量之好,让人叹为观止。

……

实事求是地说,古代文人们写得哪些马屁诗,也不全是违心之作,有些还是发自肺腑的。毕竟,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作为人臣,偶尔拍下领导或同事的马屁,也能理解。

这么多马屁诗,您觉得那一首更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