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改道
在今天兰考境内的黄河故道上,有很多历史人文,但流传下来的目前只有两处。一处是黄陵岗,遗憾的是已被黄河冲走了。另一处是黄河九曲十八弯,最后一弯的铜瓦厢。铜瓦厢原名铜牙城,元朝为铜牙县治所,后县废。明朝设镇,属兰阳县。
铜瓦厢河防险要之地,在今兰考县城西北12公里,东坝头村西,古代曾是驻军的城池,后来成为兰考与封丘之间繁华的黄河渡口和集镇。明弘治五年(1492年)河溢铜牙城,用筒瓦银口,远远望去如铜墙铁壁,金光闪闪,故得俗名“铜瓦厢”。
铜瓦厢决口
明万历年间就曾在这里发生黄河决口,清代黄河下游经徐州入海河道河防工程逐步完善,晚清兰考以下河道淤积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河道滩面一般高出背河地面7-8米,两岸堤防从临河看虽只一两米高,对背河来说却已在10米上下了。
铜瓦厢决口处
1855年8月1日,堤防终于溃决,酿成了著名的铜瓦厢改道。眨眼间,铜瓦厢被一鼓荡平,沉入河底。第二天,决口已刷宽200米,一波洪流由决口倾泻而下,河南长垣、兰仪、祥符、陈留、杞县一片汪洋。远近村落,半露树梢屋脊,即渐有涸出者,亦俱稀泥嫩滩,人马不能驻足。铜瓦厢决口后,由于二十年内几乎没有采取什么措施,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惨重的,漫流的洪水宽达二三百里。东明县城被洪水围困长达两年,山东受灾更为严重,洪水淹没了大半个省区,几成泽国。除河南、山东之外,还淹及河北等地,总计波及4省、10州、40余县,受灾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
黄河从此终止了七百多年来由豫东流向东南“夺淮入海”的局面。在铜瓦厢形成最后一道弯后,摆尾东北方向,侵蚀济水河道。在漫天汪洋、泽国多年之后,最终夺大清河至利津县注入渤海。后又经过100多年演变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黄河下游的流域格局。
随着1855年的决口,当时的铜瓦厢已不见了踪影,完全湮没于封丘与兰考间的黄河河道之中,铜瓦厢镇遂废。
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冲断了拦河大坝,淹没了这里的村子,还在这里留下了一个小坝头(土堤),因在黄河东边,人们把这里习惯称作东坝头。
书剑恩仇录
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中也曾描写黄河在铜瓦厢决口。
黄河历史河道
1952年,*曾在此视察黄河,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铜瓦厢不仅仅是一处地名,更是一段带着民族伤痛的记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