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晋书 张华传》记载:晋惠帝时,广武侯张华夜观天象,见斗宿和牛宿之间有紫气,后听说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人雷焕通晓纬象,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这便是成语“气冲牛斗”的来历。文章借此来夸赞南昌地方很灵异。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
东汉外戚大将军梁冀权倾朝野,连八九岁的小皇帝(汉质帝)都看不过眼,称他为“跋扈将军”,成语“飞扬跋扈”即出典于此。梁冀对这个评价很不爽,又担心年少早慧的小皇帝将来不好掌控,索性毒死了他。这位跋扈梁大将军有次派人送信给陈蕃,托他办件私事,陈蕃却拒而不见。使者狗仗人势,诈称自己是梁冀亲信,陈蕃就直接把狐假虎威的使者抓起来一顿痛揍打死了,完全不给梁冀面子,这就叫“威武不能屈”。梁冀竟然拿陈蕃没有办法,真是大快人心。这个清朝后期山东巡抚丁宝桢将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安德海*死的桥段一样。
陈蕃一生不喜欢应酬,但很尊重有品位的人。他在因得罪权贵而被贬到豫章做太守时,邀请当地的一位高人徐孺子来家里做客。徐稺(通“稚”),字孺子,他“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有“南州高士”之誉。朝廷屡次想起用他,他都予以推辞,因为他认为东汉王朝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陈蕃对这样的名士非常敬重,一到豫章,连官衙都没进,就率领僚属直奔徐孺子家,欲礼请徐孺子担任功曹。虽然徐孺子还是坚辞不就,但出于对陈蕃的敬重,徐孺子答应经常造访太守府。两人惺惺相惜,相谈甚欢。陈蕃特意给徐孺子准备了一张卧榻,供他过夜时休息。只要徐孺子一离开,陈蕃就把卧榻挂起来不给别人用,直到下次徐孺子造访,他才放下此榻,以示自己留客仅留徐孺子,这是一段志趣相投的佳话。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出自于陈蕃。陈蕃年少时曾独处一小院读书,有位长辈来看望他,见到院里杂草丛生,就问:“何不洒扫庭院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这个小房间还值得我动手吗?”长辈见他胸怀大志,觉得孺子可教,便循循善诱:“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段经典的对话流传至今,激励志向远大的人要学会从小事做起,不要眼高手低。陈蕃后来成为朝廷重臣,且因其气节而千古流芳。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遥临;
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 )帷(wéi)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
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紫电和青霜都是古代名剑,其中“紫电”是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的六把宝剑之一,而“青霜”与汉高祖刘邦有关,据《西京杂记》记载,刘邦的佩剑剑刃上常有霜雪。
紫电青霜典故指的是“紫电青霜”古诗,这首古诗出自《诗经·大雅·烝民》,是比喻强大的力量、无穷的能量。古人以青天上的紫电和秋天下的青霜来形容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无惧风浪,威风凛凛,向世界展示着它不可抗拒的力量。紫电在古代是神明的化身,它也可以指代神的力量,表达神的神秘和不可理喻的威力。而青霜代表了冰冷的冬季,意味着死亡,也代表了一种残酷的力量,表达了对生命的不可抗拒的终结。由此可见,紫电青霜象征着神的力量,以及不可抗拒的终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一作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一作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
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钟鸣鼎食”源自古代中国的贵族生活,最初出现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的是古代豪门贵族在用餐时的奢华场景,包括奏乐、击钟,并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在古代,鼎是重要的礼器,也是贵族身份的象征,钟则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宫廷或贵族的宴乐中。
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钟鸣鼎食”不仅描述了贵族的饮食方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
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或作 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qú)。
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一佳句并不是王勃原创,其实是前人用过的,原型出自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算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更加优美动人,也流传更广。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描写落日美景的第一千古名句。
庾信的作品对王勃、李白等人的影响极大,杜甫称赞他:“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此外庾信《徵zheng调曲》里有一句“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被后人总结为成语“饮水思源”,上海交通大学以此为校训。说到这个《徵调曲》,
徵:即古“宫商角徵羽”五音的“徵调”。这五音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现在请你倒唱一遍6、5、3、2、1,是什么?
居然是“沧海一声笑”!竟只是纯倒序的“羽徵角商宫”而已。真是大道至简。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
古筝大师魏子猷由北京辞官回到家乡河南遂平县,每天来到汝河大堤弹奏古筝,面对碧波荡漾的河水,宽阔的河面,渔翁驾舟捕鱼,水鸟掠过清澈的河面,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的壮美,使得魏子猷心沉静下来,一支优美的旋律初稿由此产生。曲名《渔舟唱晚》取自本篇中。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在今天的湖南衡阳的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回雁峰,回雁峰是南岳街山七十二峰之首,据说大雁飞到这里就不再南飞了,直到第二年春天它们再飞回北方。所以雁来归来去以此为界。声断衡阳古代比喻音信不通。
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在送友人远行时的赠诗中,也提到“雁断’这个典故,诗中写道:“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期盼友人早日归来的恳切之意。
北宋的范仲淹,也引用了“雁断”的典故,在《渔家傲·秋思》中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
古时候,有个名叫薛谭的青年拜歌唱家秦青为师。薛谭下功夫学习,进步很快,没多久就成为秦青学生中的佼佼者。薛谭学了一段时间,自以为把老师唱歌的技艺都学到手了,便对秦青说:“老师,我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想回家去。”
秦青知道薛谭有很好的天赋,但也知道他有自满情绪,便又不便从正面加以劝阻,而是说:“你要离开,我不拦阻你。让我在大道上为你饯行吧!”
到了离别那天,老师秦青带了一些学生把薛谭送到大路上。秦青特地备了酒菜,为薛谭送行。喝完酒后,秦青对薛谭说:“我谱了一曲新歌,本想以后教你的。现在你要走了,我就在这儿唱一遍,作为临别的纪念吧!” 接着,秦青一面打着节拍,一面唱了起来。歌声悲壮雄浑,充满了真挚的感情,仿佛路旁的树木也受到了感染,一动不动地停立倾听;仿佛天上的云彩也被吸引得止住了脚步,不再飘动。薛谭听了老师的歌,这才知道自己和老师相比,还差得很远。于是,薛谭跟着秦青返回,继续跟秦青学唱歌,从此再也没说过要回去的话。
响遏行云的故事说明了学习一定要深入,绝不能浅尝辄止,要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一知半解、自以为是是学习的大敌。
近义成语:余音绕梁
春秋时,韩国有一个叫韩娥女人善于唱歌。韩娥从韩国到齐国去,来到齐国都城时,她身上带的干粮吃完了,就在城门外卖唱来换取食物。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她离开后,听过她唱歌的人还觉得那歌声就在房梁间久久萦绕,一连好几天没有消失。“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像她还在那里歌唱一样。
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睢园绿竹的典故源自西汉时期梁孝王刘武在封地梁国建造的苑囿。刘武是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他平息了七王之乱后,在梁国大兴土木,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园中多绿竹。这个花园也被称为东苑或菟园,后人称为梁园,即“睢园”。
梁孝王喜好招揽文人谋士,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他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文中的“睢园绿竹”就是由此而来。后世文学中也常有其身影,如唐代的李白、岑参,北宋的柴宗庆,唐、宋、明、清等历朝历代几乎都有人在咏诵睢园。
彭泽,指陶渊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这两句意思是说,滕王阁的宴集,胜过隐士的独乐.
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曹植《公宴诗》有诗句:“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这里的“朱华”指的是红色的花,用以形容荷花等美丽花朵在绿色池塘中盛开的景象。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以曹操、曹植、曹丕为代表的“三曹”和建安七子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邺水朱华典故后来被被引用形容文人学士的才华横溢,他们创作的诗歌能够与曹植相媲美,他们的才华和文采能够与历史上的文学巨匠相提并论。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
《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张令其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口:‘日下荀鸣鹤.’”讲的西晋时期两位才子荀隐(荀鸣鹤)和陆云(陆士龙)的故事。俩人相遇自我介绍。陆士龙先拱手道:云间陆士龙。荀鸣鹤作揖答曰:日下荀鸣鹤。随口一出既成对。云间对日下。龙对鹤。而且都还有深意。陆这边云从龙风从虎,把自己比作云间之龙。(以及他单名云)而荀这边说的日下,旧时封建社会把皇帝比作太阳(日),皇帝所在都城称为日下。更巧的是,西晋定都洛阳,荀鸣鹤就是洛阳人。“洛阳”通“落阳”,也有“日下”之意。(以及“荀”字也有“日”字在下边)
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天柱”,传说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经·神异经》:“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天柱,极言其高。“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史记•贾谊传》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长安,召见于宣室.作者借此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嗟(jiē)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很有才干,但年纪一大把了还只是个小小的郎官。有一次,他偶然有机会见到汉文帝,并且被汉文帝所赏识。由于他性格耿直,景帝即位不久后就被罢官。到了武帝时有人推举他,可此时冯唐已九十多岁,力不从心,再也不能出来任职为国家效力了。正所谓人生易老,如白驹过隙。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飞将军李广,是另一位著名的郁郁不得志者。汉朝评军功的依据是在战役中的斩首数或者俘虏人数,李广在这个硬指标上没过关,即使欣赏他的汉武帝也爱莫能助。等到李广的许多晚辈、下属后来都因军功封侯了,他自己还是没有被封侯。王维也在《老将行》中写道:“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屈贾谊(yì)于长沙,非无圣主;
《史记•贾谊传》记载,贾谊曾任太中大夫,对当时国家大事多所建议,一时深受器重,后受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后汉书•梁鸿传》记载,梁鸿,字伯鸾,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
梁鸿因一首《五噫歌》而得罪了汉章帝,被被迫逃亡。他改名换姓,携妻儿逃到了齐鲁地区,后来又去了吴国,托身于富家大室皋伯通为其春米。他在那里受到了主人的礼遇,得以潜心闭门著书。直到生病去世,他的故事广为流传,后代文人常引用梁鸿于海曲的典故,以抒发自己一生未得志的抱怨。梁鸿与妻子孟光的故事,成为了“举案齐眉”的成语,被后人所赞颂。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老当益壮
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王莽当政时期,心怀仁慈的马援因放走哭泣的犯人,而逃到边区垦田、畜牧,拥有牛、羊数千头,也算是个创业有成的大商人了。d但他心怀天下,常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有远大志向。越穷越坚强,越老越健壮。”
后来,王莽政权垮台,马援投奔刘秀,先后任陇西大将军、伏波将军,南征北战,立了很多战功。 北方平定下来不久,南边五溪(在今湖南、贵州交界的地方)有一个部族入侵,汉光武帝两次派兵征讨,都被五溪部族打败,光武帝为了这件事很是烦恼。那时候马援己经六十二岁了,但还是请求让他带兵去打仗。光武帝瞧了瞧马援,见他的胡子都白了,就说:“将军老了,还是别去吧!”可是马援不服老,就在殿前穿上铠甲,跨上战马,雄赳赳地来回跑了一圈。光武帝不禁赞叹说:“好硬朗的老人家!”于是,派他带领马武、耿舒两名将军和四万人马去攻打五溪。 马援的军队到了五溪,由于不太适应南方的气候,有不少兵士中暑死去了,马援自己也得了病,最后病死在军中,完成了马革裹尸的壮志。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
《晋书 吴隐之传》
广州面海环山,多有象牙、珍珠、海味和名贵药材出产。但因为地处僻远,瘴疫流行,在东晋时还属蛮荒之地,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去那里做官。只有那些家里贫困而又想发横财的人才肯去。到广州做刺史,只要弄上一箱珍珠宝物,几辈子享用不尽,以往的广州刺史因此没有一个不贪的。离广州二十里一个叫石门的地方,有一口泉叫“贪泉”,据说不管谁喝了这泉水,都会变得贪得无厌。
吴隐之不信这个邪,到广州后,为了表明立志清廉,他特意来到贪泉,掬水而饮,并赋诗为志:“古人云此水,一歃shà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意思是:人们都说喝了这泉水,就会贪财爱宝,假若让伯夷叔齐那样品行高洁的人喝了,我想终究不会改变那颗廉洁的本心。
以后他在广州,果然始终保持着廉洁的操守,粗茶淡饭,衣物器具也十分简朴。为了表彰他“革奢务啬,南域改观”的操行和政绩,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吴隐之被升迁为前将军,并得到赐钱五十万、谷千斛的奖赏。
涸辙之鲋
来源于典故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庄子家里穷,经常因为没钱买粮而忍饥挨饿。一天,庄子家又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无奈之下,庄子只好硬着头皮到富有的监河候家去借粮。监河侯是一个很小气的人,当他看到连宰相都不去做,镇上最清高的庄子都登门求助自己,所以非常开心。于是,监河候爽快地答应借粮,但同时又说道:“借给先生粮食当然可以,我不借谁的粮食,也会借给你啊!不过得等我收了老百姓的租税之后才能借给你,到时候,我借给你三百斤,你觉得可以吗?”
清高的庄子第一次求人,就遭到对方的软拒绝,十分生气,就恼怒地对监河候说:“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你这里。昨日走在半路上,突然听到喊救命的声音。回头一看,看到干枯的车辙里躺着一条小鯽鱼。我看看左右无人,就问小鯽鱼:‘是你在呼救吗?怎么了?’小鯽鱼见到我过来,非常开心,答道:‘我本是东海里的水族,今天不幸落在这车沟里,快要死了,请你给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救我吧!’”
说完,庄子停頓了一下。监河侯赶紧问:“那你有没有拿水救了小鯽鱼呢?”庄子冷冷地继续说道:“我爽快地答应了他:‘好吧,等我到了南方,去劝说吴越两国国王,请他们将西江里的水引来救济你,你看如何?’鯽鱼听了我的主意,当时就气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依賴的水,没法活下去。我现在只要得到一点点的水,就能活命了。如果等你引来西江水,我早就死在这里了。那时候,你还是到干鱼铺子上见我吧!”
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后汉书•孟尝传》记载,东汉人孟尝,为官清正廉洁,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阮籍的大嫂有一次回娘家探亲,阮籍和她见面送别。有人讥笑他。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设的吗?”邻居少妇长得漂亮。在店铺卖酒。阮籍常常到少妇那喝酒。醉了就躺在少妇身边。阮籍不觉得有什么要避嫌的。少妇的丈夫看见了也不怀疑什么。有户军人的女儿有才华也漂亮,没出嫁就去世了。阮籍不认识她父亲、兄长,却径直前去吊唁。哭够了才回家。他外表坦荡,品性真诚,所作所为都是这个样子。
阮籍的朋友嵇康得罪了司马昭,惨遭*害,阮籍悲情交加,时常登上高台,吼上几声,以此来宣泄心中的悲愤之情。有一次,阮箱自己驾驶马车,在荒野中毫无目的地狂奔,一不小心迷路了。马车在山间小路颠簸着,最后竟跑到了一处没有前路的地方。阮题溃醒了过来,眼看四处都是旷野,茫茫天地间只有自己一个人,不禁心里难受,悲伤不已。对现实的失望之情和对司马氏篡(cuàn)权的痛恨之感,这时全都化作眼泪。他放声大哭,哭了很久后才长舒一口气,驾车返回。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guàn);
终军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和外交人物,他的典故主要包括“请缨”和“弃繻”两个。“请缨”这一典故源自终军自请出使南越(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的时期。当时南越政权尚未完全归附汉朝,终军主动请求出使南越,表示愿接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最终成功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随后留镇南越。之后,南越丞相吕嘉极力反对,发动政变,攻击南越王及汉朝使者,导致终军被*,年仅二十余岁。世人称之为“终童”。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没到壮年,叫作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
《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有怀投笔”这个成语源自于东汉时期的班超,班超少年时期曾有过一段抄书为生的经历,他对于这种生活感到厌倦,渴望能够投身军旅,建立功业。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文人突然产生了从军立功的强烈愿望,班超的故事后来被广泛用来激励人们放弃安逸的生活,追求更有意义的成就。
出自《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是指宗悫的叔叔宗炳,字少文。
后人就将宗悫说的“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化成了“乘风破浪”这个典成语。并以此来说明远大崇高的理想,以及努力向前、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
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别的子侄都不能回答。只有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有出息的后代像馥郁的芝兰和亭亭的玉树一样,既高洁又辉煌,长在自己家中能使门楣光辉。一般指很有出息。谢家子弟确实是这样一次次安定与挽救了东晋王朝,忠诚高洁,勇敢睿智,可称为谢家之宝树。
后半句出自《烈女传•母仪传》记载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
“叨陪鲤对”这个典故出自《论语·季氏》。讲述的是孔子与他的儿子孔鲤的故事。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庭院中,孔鲤快步经过庭院时,孔子问他是否学过《诗经》,孔鲤回答没有。孔子说:“不学《诗经》,就无法与人交流。”于是孔鲤退下后开始学习《诗经》。又有一天,当孔鲤再次快步经过庭院时,孔子又问他是否学过《礼记》,孔鲤再次回答没有。孔子说:“不学《礼记》,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于是孔鲤退下后开始学习《礼记》。因此,“趋庭”和“鲤对”都成为了子女接受父亲教诲的代名词。表达了自己将来到父亲那里去接受教诲的意愿,
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
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杨意不逢”的典故源自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故事。司马相如原名“犬子”,后来仰慕战国时期的蔺相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司马相如,希望自己能够像蔺相如一样建功立业。然而,他的才华并未得到汉文帝的赏识,生活陷入困境。后来,他辞去朝廷的官职,成为梁孝王的门下文人,声名鹊起。然而,梁孝王病逝后,司马相如再次丧失生活来源,只好返回成都老家。在那里,他得到了好朋友邛峡县令王吉的邀请,去邛崃散心,并在宴会上弹奏,吸引了卓文君的心弦,从而有了文君夜奔司马相如的故事。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这句话中的"杨意"实际上是对杨得意的误写,正确的应该是"杨得意"。杨得意是汉武帝时代的人,他把司马相如引荐给了汉武帝,司马相如因此得到了赏识和重用。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列子•汤问》记载的高山流水的故事.
中国春秋时期,涉及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的深厚友情。伯牙以琴声表达心意,钟子期能准确理解其含义,从而成为知己。伯牙擅长弹琴,其琴艺高超,而钟子期则擅长倾听,能深刻理解琴声中的意境。一次,伯牙弹琴时心中想象高山,钟子期听后赞叹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又想象江河,钟子期再次赞叹:“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其含义。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悲痛欲绝,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便摔碎琴弦,终身不再弹琴。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比喻知己或知音,也用来形容乐曲的高妙。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yán)难再;
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的兰亭集会的情况
兰亭已矣典故源自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举行的文人雅集。王羲之在当时担任会稽内史,有条件邀请了包括他在内的共四十一位文人雅士,在兰亭饮酒作诗,进行流觞曲水的活动,畅叙幽情。这次集会中,王羲之提出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名言,表达了对生死观的思考。他还创作了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
兰亭位于今浙江绍兴西南,而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的这次宴集,不仅是一次文学聚会,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兰亭集序》不仅记录了这次集会的盛况,也体现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死的思考。
“兰亭已矣”这个词语在《滕王阁序》中使用,表达了作者王勃对于历史盛会的感慨,同时也将自己的作品与《兰亭集序》和《金谷诗序》相比较,表现出对自己作品的自信。王勃在这里不仅是在赞美兰亭集会的文化价值,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文学抱负。
梓泽丘墟的典故源自西晋时期荆州刺史石崇所修建的金谷园。石崇极富,为了与大地主王恺斗富,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建造了这座豪华且环境优美的园林。金谷园也被称为梓泽,石崇经常在此宴请宾客。一次,石崇出镇徐州时,在园中设置帷帐,邀请京城中的好友贵戚前来赴宴,这场饯行宴会被当时称为一次空前的盛会。12
唐诗人杜牧经过金谷园遗址时,感慨万千,创作了《金谷园》这首诗,诗中把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的悲剧联系起来,表达了无限的同情与哀思。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兰亭宴集的盛况已成为历史,繁华的金谷园也荒废成为一片废墟。这些历史遗迹的变迁,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沧桑变化。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出自钟嵘《诗品》卷上:
钟嵘《诗品》说:“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这句是说,请各位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潘岳,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据说曾经在洛阳的大道上被众多女子围观。是西晋的文学家,他的容貌俊美,感情专一,且才智过人。在其妻杨氏去世后,他再未续弦,并创作了《悼亡诗》,诗中深切悼念亡妻杨氏,感情低回哀婉、感人肺腑,“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悼亡诗》其一)、“空床委清尘,室虚来悲风”(其二)更是细腻而又深刻地表现出了那种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悲凉和空虚。以表达对妻子的深深怀念,这首诗也开创了悼亡诗的先河。
潘岳的文才横溢,他的作品如江河般浩渺,因此,人们常以“潘江”来比喻他的才华横溢和作品的丰富性。当提到“请洒潘江”时,实际上是在邀请有文采的嘉宾尽展其才,创作出像潘岳那样精彩的诗篇。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为东南望族之后,祖父陆逊为三国时期东吴丞相,父亲陆抗也为大司马。受此影响,陆机十九岁就能“领父兵为牙门将”,他的人生理想也是像祖父和父亲一样随军*敌。可是晋灭了东吴,陆机遂退居故里闭门著述,期间著成《文赋》、《辨亡论》,一时声名鹊起。后来出仕于晋,先后供职于多人幕下,为贾谧门下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一。他在多次政治动乱中凭借一身才气幸免于难,“八王之乱”时被成都王司马颖收留并委以重职,后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时兵败被*,终年四十三岁。
陆机才冠当世,诗、文、赋都卓有成就,尤其是其诗歌创作反映了太康诗坛的繁缛雕绘的风气,多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追求华美典雅的词藻,大量使用排偶,描写繁复详尽。陆机的代表作为《拟古诗》十二首,基本上都是模拟《古诗十九首》而成,是典型的太康诗歌。
陆机的才华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潘岳的才华像长江一样滔滔不绝。后来,“陆海潘江”也就成了人们比喻文才的专用成语.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