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阿尔法狗的大脑与阿特拉斯的身体结合...
全文2008字,阅读约需4分钟
机器人又一次让人类目瞪口呆了!
17日,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在YouTube上发布了一段视频。
视频中,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又是走“梅花桩”,又是秀后空翻,完成了一段精彩绝伦的体操表演。
网友们纷纷遥望未来,表示现实瞬间充满了科幻色彩。
▲微博截图
其实,这也怪不得网友们脑洞大开。
比起四足机器人,双足机器人想要有效行走并保持平衡,需要克服更多的难关,而这次阿特拉斯近乎人性的惊艳一跳自然会让人们浮想联翩。
2013年7月,第一代阿特拉斯首次亮相时,面目粗犷,身形笨重(150公斤),行动能力不足。
当时的负责人吉尔普拉特(Gill Pratt)将其视为婴儿,他说:
“这个1岁的孩子几乎不能走路,他多次摔倒……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
在经过一系列的改进后,升级版的阿特拉斯参加了2015年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PRA)主办的机器人挑战赛,挑战项目包括:
机器人自己开车至指定地点;
下车后穿过一道门;
然后拧开一个阀门;
再钻过一个墙洞,接受神秘挑战任务;
之后清理一下废墟,“假装”救人;
最后走上楼梯就完成啦!
然而,阿特拉斯一上场就摔成了狗。
2016年2月,第二代阿特拉斯诞生。比起第一代,第二代颜值飙升,身材苗条(82公斤)。更重要的是,它展现出了惊人的行动能力和平衡能力。
比如,推开门感受外面的世界;
在山坡雪地中自如行走;
帮愚蠢的人类搬搬箱子。
几次亮相让阿特拉斯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红”机器人,而它背后的波士顿动力公司也引发极大的关注。
知乎上也有不少人对这家神秘的公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回答的人纷纷表示:这家公司有背景啊。
那么,这家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
波士顿动力公司成立于1992年,一直与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合作,在美国军方资助下研发多种机器人。
2013年,它被谷歌收购,今年又“改嫁”给了日本软银集团。
近年来,美国军方越来越重视机器人的“参战”。
美国国会曾通过法案,到2015年前,三分之一的地面战斗将使用机器人。为此,美国投入了高达1270亿美元的单笔军备研究费用。
波士顿动力公司为美军研制的阿特拉斯,就是为了使其代替人类参与高危环境下的救援工作。
此外,著名的大狗(Big Dog)机器人也出自这家公司之手。
大狗项目被海军陆战队命名为“有腿小队支持系统”,旨在减轻陆军士兵的负重,就跟电影《猩球崛起3》中为人类扛军备的猩猩所发挥的作用差不多。
大狗长一米,高0.7米,重75千克,能够负载154千克的重量,并且以每小时5.3公里的速度穿越起伏的地形。
不过,由于大狗发出的噪音很大,容易暴露目标,且一旦发生故障难以修复,所以一直没能随军出征。
当然,波士顿动力旗下的机器人可不止一只大狗,还有“小狗”——spot机器人和spotmini机器人。
不过,由于其负重能力远不及大狗,便从战场流落到了民间。
虽然无法出征,但它可以假装驯鹿拉拉雪橇。
或者客串一下电视剧《硅谷》赚个名气。
或者递杯饮料讨人类欢心。
5天前,波士顿动力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一个最新版本的spotmini机器人,不仅外表美观了不少,动作也轻快灵活了许多。
除了几只狗,阿特拉斯还有不少兄弟姐妹。
比如用于测试化学防护服的Petman人形机器人,用来搬东西的轮式直立机器人Handle,时速超过29英里的豹机器人Cheetah……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力量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惊叹之余,也不免开始担忧人类未来的生存状况了。
正如网友们脑洞大开后的疑问一般:
机器人统治世界还远吗?
17年前,《纽约时报》曾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斩钉截铁的回答道:还不是时候。
17年后,也就是今年6月,《纽约时报》裁掉了一批负责校对的编辑,原因是传统编辑的价值受到互联网世界中机器、算法和用户的冲击。
当年的那篇文章中提出,机器人统治世界最困难的一个障碍是:
机器人难以构建一个智能的、不断发展的自我。
不过,在Alphago大败柯洁、Alphago Zero自学成才以100:0的战绩完胜Alphago的今天,不知道时报当年的斩钉截铁犹在否。
今年3月,来自麻省理工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的经济学者联合发布了一篇最新论文,他们描述了一个人类与机器人竞争工作的近未来,并宣布机器人将是赢家。
根据论文内容,如果每千名职员中出现一个机器人,最多将有六名职员失业,工资也会下降四分之一。
这似乎是第一个将机器人的负面直接影响量化的研究。
无独有偶,上个月,《纽约客》的杂志封面也刊登了一幅人机错位的未来图景。
封面上,一个满脸胡须的年轻乞丐跟他的小狗坐在街头乞讨,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机器人和机器狗,一个路过的机器人向他手中的杯子里投掷了几个螺丝零件。
这幅封面所对应的文章为《黑暗工厂》,描述了密歇根州的一家金属厂中,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作都被机器人所取代。
脑洞开到这儿,小编觉得,人类是不是该为明天又是工作日而欢欣鼓舞?
文/方辰
值班编辑:张一对儿 一鸣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