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杂的“龙”文化

繁杂的“龙”文化

首页角色扮演九世轮转更新时间:2024-05-11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自己是龙的传人,今年又是龙年,那么这个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其实这个“龙”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是一个变化多端,能呼风唤雨的神异动物,与西方的恶龙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中国,龙是一个祥瑞的象征!它是一个瑞兽。据说龙能若隐若现,变幻莫测,每当春风起的时候,它就会从深渊里飞到天上开始工作了,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说法;每当秋风起的时候,龙又会从天上飞到地上,潜入深渊里开始休息了,在《易经》中叫潜龙勿用。

龙能兴风致雨,为众麟虫之长,也是四灵兽,即凤凰、麒麟、龟之首。后来慢慢发展就成为皇权的象征,历代帝王都自诩为真龙天子,就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皇帝住的地方、吃饭的地方、睡觉的地方,甚至穿的衣服,用的器物,都用龙纹来做装饰!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夏后启,蓐收,勾芒,“乘雨龙”在那里到处溜达。这个勾芒就是指木神、春神、东方之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他一生忠于辅佐伏羲。蓐收指金神、秋神和西方之神,也是指人的天之阴神,相传他是少昊之子。另外还有这样的记载: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游……

我们的前人把龙分为四种:有鳞的称之为蛟龙,有翅膀的称之为应龙,有角的称之为虬龙,没有角的称之为螭(chi)龙。在《山海经》中,记录很多异兽,有400多种,光是龙就记录了八种。在天地之间管下雨的,我们肉眼凡胎一眼根本就看不到龙的全身,因为龙非常长,所以才叫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古人对龙的基本了解。

《山海经》中八种龙的形象,第一种龙叫烛龙,《山海经·大荒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面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烛龙还有个名字叫做烛九阴,传说是钟山之神,它在睡觉的时候,一睁眼就是白天,一合眼就是黑夜,它呼吸时一吸就是冬天,一呼就是夏天!第二种龙叫做应龙,《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处南极,*蚩尤、夸父……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应龙有两个翅膀,据说应龙曾经帮助过大禹治水,应龙的尾巴一“不楞”就能在这个大地上画出江河来,让洪水流入了大海……并且应龙曾经帮助过轩辕皇帝,斩*了蚩尤。

第三种龙叫青龙,是我国古代神话中四灵之一,来源于古时候对星宿的崇拜,代表了少昊与东方星宿的东方之神;在八卦当中指的是震、巽;在五行当中主木;在四象当中指的少阳;在四季当中指春天。第四种龙叫夔(kui)龙,《山海经》:夔龙状如牛,苍身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可见这个夔龙也并非等闲之辈,在商周皇家的青铜器上刻的龙纹大部分都是夔龙,只不过名字的叫法不一样,有人叫夔牛。

第五种龙叫蛟龙,也叫黄龙,《山海经·海内经》:鲧死,三岁入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就是说鲧死后,他的身体就化作黄龙。还有一个说法,说蛟龙是人世间最窝囊、最委屈的龙,差那么一步就渡劫成功了,成功了就会飞升成为真龙。第六种龙叫蟠龙,传说中说蟠龙还蛰伏在人间,就是不能飞升,它的身子盘踞在某一个地方在那里修行,在那里渡劫。

第七种龙叫金龙,金龙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尊贵的存在,它是龙族中的王者。传说中阐教教主元始天尊,他就拥了九条金龙,组成了一个下仙界中独一无二的九龙,被沉香撵。第八种龙叫虬龙,在《抱朴子》中:母龙曰蛟,子曰虬,其状鱼身如蛇尾,皮有珠。在民间对虬龙的描写有两种,一个是长角的那种龙,另一个就是不长角的小龙。也许神话里的龙就曾经真实地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真实世界里;也许现在,它仍然存在于我们周围另一个世界当中,我们只是看不见而已!在考据学里,龙出现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里的一个墓穴中,现在存在于河南濮阳市的博物馆里,它是用一些贝壳堆积起来的这么一个龙。它的形状就像蜥蜴一样,号称“中华第一龙”!

龙作为中华名族这么多年的图腾,首先它一定是来自于我们现实社会中,如能在天上飞、能在水里游,同时它会高于我们生活,所以它必须得具备风雨雷电的力量。因此就是许多动物的特点都会聚集在龙的身上,如像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等,这种复杂的结构就意味着龙是万兽之兽、万能之兽、万能之神,钻天入地无所不能。所以在众多书籍当中,对龙的形象的描写也是五花八门,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身子一定是蛇身,它的爪子一定是和人一样有五根手指,那些有四根手指和三根手指的形象根本不是龙的形象,要么是蜥蜴和鳄鱼一类的动物、要么是描写这种形象的人,他根本就对我们传统文化一知半解。

在《本草纲目》中说:龙有九似,兼具各种动物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谓应龙;有角者谓虬龙;无角者谓螭龙;或者小者曰蛟,大者曰龙……在《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按方位区分,把龙分成为五帝龙王,即青帝、黑帝、白帝、赤帝、黄帝,其中青帝、黑帝、白帝就是“三皇”;按照海洋区分,把龙又分成了四海龙王,东海敖广、西海敖闰、南海敖钦、北海敖炎;按照天地万物的区分,又把龙分成54龙王,如“日月龙王,星宿龙王,天宫龙王,目罗龙王,天人龙王,五岳龙王,山川龙王,井灶龙王,金银龙王,珍宝龙王,衣食龙王,官职龙王,国土龙王,州县龙王”等。(《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一三)又有“天神神龙王,地祗神龙王,国邦神龙王,府郡神龙王,宫殿神龙王,屋宅神龙王,天子神龙王,诸侯神龙王.县宰神龙王,家长神龙王,子孙神龙王,仁义神龙王,忠孝神龙王”等62个神龙王名。(《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一七)。

考古学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种头上长角的一种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专家也有分歧,有专家认为最初的龙龙头像猪,龙身像蛇;也有专家认为龙由鳄鱼蜕变转化而来。关于龙的起源,经过人们的长期研究和考证,最后终于得出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不单单是指一个动物,而是指的一种由多种动物组合起来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什么是图腾?图腾来源于印第安语,指他的亲属他的标志在原始的信仰中,他们认为本氏族哪个人都是来源一个特定的物种,在一般情况下本氏族的那个人都和这个物种有亲缘关系,就是一个老祖宗!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中记录这个玄鸟,其实就是商朝的一个图腾。人面鱼纹彩陶盆中的人面鱼纹,也是一种图腾。另外,在现实社会中某些少数名族仍然保留着自己所崇拜的图腾。图腾也经历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再转变成了对自己老祖宗的崇拜的过程。

龙的灵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来概略。

喜水。在龙的神性中,“喜水”位居第一。这是因为,龙本来就是“水物”和“水相”,或者说,龙本源于“水物”和“水相”。龙的诸多的模糊集合对象,可以说都是“水物”或“水相”。鱼、鳄、河马、海马、水牛等生活在水中;蛇、蜥蜴喜处水湿阴潮之地;猪、陆牛、陆马、鹿等离开水也活不下去;而云、雷电、虹、海潮、龙卷风、泥石流等自然天象,全都和雨、水关系密切,似乎完全可以用“水相”称之。本源于水物、水相的龙,怎么可能不"喜水"呢?“喜水”的神性,使龙对行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特别胜任。

好飞。“好飞”在龙的基本神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龙之“好飞”,原因有这么几条:一是作为龙的模糊集合对象,云、雷电、虹霓等本来就是飞腾在空中的“天象”;二是鱼、鳄、蛇等在水中潜游之快,马、牛、鹿等在陆地上奔跑之速,都类似于“飞”;三是古人由于思维的模糊性,往往将潜游于水中的鱼、鳄、蛇等,奔跑于陆地上的马、牛、鹿等,和飞升腾跃在空中的云、雷电、虹霓等看成一个神物的不同表现,从而认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飞。四是人类自从有了精神生活以后,就一直幻想超越自身的局限,摆脱现世的苦累,飞腾、翱翔到高妙阔远,有星星,有月亮,白云缭绕的空中去。而龙作为寄托着、体现着古人理想的神物,要是不能飞、不好飞,那也就不是龙了。

“好飞”的神性,使龙很自然、很方便地成为某些神仙、圣杰、帝王的乘御对象。“飞”的方向和域界,也只能是神秘、辽阔、至高无上的天空。因此,“好飞”必然“通天”。早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双耳盆上,就有将“鱼藻纹”和“鸟纹”刻划在一起的图案,陕西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鸟鱼纹”(亦称“龙凤纹”),也将天上飞的鸟同水中游的鱼藻龙的模糊集合对象联系起来,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龙的模糊集合之初,龙就开始有了“通天”的意味。后世的许多建筑雕刻、绘画,人们都让神龙出现在浩渺无垠的昊天云气中,如北京故宫的云龙望柱、天坛的云龙石、孔庙的戏珠飞龙等。

通天。龙“喜水”,水聚流于地;龙“好飞”,飞升于云天。于是,龙就具备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们之所以以龙自比,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由于龙是由众多的对象模糊集合而成的,各集合对象之间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因此,龙又有了“善变”的神性。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在天可以是云、是电、是虹,在地可以是猪、是马、是牛,在水可以是鱼、是鳄、是蛇。换句话说,天上的云、电、虹,地上的猪、马、牛,水中的鱼、鳄、蛇等,都可以是龙的变体和化身。

善变。龙具备了“善变”的神性,而变,就免不了要变出些“灵光”、“灵通”、“灵妙”、“灵验”和“荒诞”、“离奇”、“怪异”来。因此,龙又有了“灵异”的神性,成为古人心目中的“四灵”(其它三灵是麟、凤、龟)之一。

人们造神、敬神的目的之一,是相信神能给自己带来好处。龙是古人模糊集合了众多的动物和天象,从而创造出来的神物,如果这个神物不能给人间带来福祉和祥瑞,古人创造它做什么呢?上述龙的种种神性,又都为龙的征兆吉祥嘉瑞的神性提供了基础:龙喜水,而水是生产、生活的命脉;龙好飞,飞是对超越苦难、摆脱困境的向往;龙通天,天是天帝和诸神居住的地方;龙善变,变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龙灵异,灵异使龙神奇莫测、非凡不群。将这种种优长集中于一身,龙又怎么能不祥瑞呢?

征瑞。龙可以“征瑞”,也可以“兆祸”。这倒也符合辩证法,其根据是现实的验证和历史的、道德的评价。如导致西周灭亡的“龙鼋之怪”、造成古时三苗地区大乱,的“日妖宵出,龙生于庙,犬哭于市”等。

龙的性情中,也有凶猛威厉、乖张易怒的一面。我们概而称之为“示威”。龙之“示威”,盖源于龙的模糊集合对象的习性和危害。如湾鳄凶残伤人,蛇类阴毒咬人,雷雨使江河水涨成灾,龙卷风卷走人畜树木,泥石流冲毁房舍田园等。古人对这些现象不会有科学的解释,只好以“龙怒”、“龙怨”、“龙报仇”、“龙做孽”等说之。

龙的起源,是产生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的时间不少于8000年,它的形象也越来越复杂,其实中国龙的文化不但对我们龙的神话传说崇拜,也是对中国的精神图腾和文化认同的崇拜。华夏子孙,无论是富贵贫贱,都有着一个相同的名字,叫: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都是黑头发黄皮肤。在中国神话的传说中,龙一共生了9个儿子,虽然它这9个儿子都没有成就,但是却个个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有人说龙最花心,走到哪里都是处处留香。但也有人认为,龙是最专情的,就是为了寻找被罚的那个自己的妻子,在“九世轮转”中是一路追随,不离不弃,所以才有了开枝散叶。我们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是龙的哪一个分支?

老大叫囚牛,囚牛是龙和犀牛所生,它性情温顺、老实、可靠,它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懂得音律,会谱曲,能辨别出世间万物的声音。所以,古人常把它的形象放在琴的头上,称之为:龙头琴!因此古人说“对牛弹琴”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也不是空穴来风。关于囚牛,还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在美丽的泸沽湖畔住着一个美丽的彝族少女玛雅,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地生活在彝族部落的小村庄里,生活清贫。泸沽湖中住着囚牛,他是龙王那九个不像他的儿子中的长子,所谓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各的不同之处。这囚牛偏就喜欢丝竹乐器之音,所以每日黄昏当玛雅弹奏时,他就会静静地在泸沽湖底聆听,时而悄悄浮上湖面偷偷望一眼玛雅,就这样久而久之,囚牛爱上了玛雅。

玛雅的美丽令部落的大首领心生歹意,欲霸占玛雅。囚牛知道了,情急下一跃而出泸沽湖飞向大首领的宅第,*死了大首领。囚牛因此触犯了天条,天庭派天将擒住囚牛,要将其处死。囚牛跪地诚恳地承认自己所犯下的罪责,心甘情愿接受惩罚,但是只求将尸身的一部分安置在玛雅的月琴上,这样可以日夜陪伴着她,聆听她的琴声。天将被囚牛的痴情感动,答应了它的要求,于是当天斧砍下囚牛的头时,它的头从天际缓缓飘落,一道金光袭来,玛雅的月琴琴头上赫然变成了囚牛的头样。望着这把龙头月琴,玛雅哭了,她知道囚牛为她所做的一切,从此她将这把龙头月琴传给她的子子孙孙,以示纪念囚牛。

老二叫睚眦,是龙和狼所生,它生性残暴、刚烈、好斗,有仇必报,这就是“睚眦必报”的来历,它的形象常常被人们刻在刀剑上面,象征着英勇无畏,代表着残暴和血性。相传这个睚眦曾经救过周文王姬昌的命,并且还指导周文王得到了姜子牙辅佐,周朝建立以后分封天下,此时睚眦已经看淡了名利,悄悄不辞而别。周文王为了感谢睚眦的辅佐之情,命人把睚眦的形象刻在刀剑之上。老三叫嘲风,是龙和凤凰所生,它生性好险,爱玩,也是一个瑞兽形象,有驱邪镇宅、吉祥富贵之意。相传有一年中秋节,皇宫里为了庆祝佳节大摆宴席,当时正值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有人一不留神把火烛打翻在地引起了一场大火。正当现场一片混乱时,正好遇见嘲风云游四海路过此地,嘲风没有犹豫,立即使用法术把火扑灭了,保住了皇宫,当时皇帝为了感谢嘲风的救命之恩,于是就令工匠把嘲风的形象刻在宫殿垂脊屋檐上,用来祈福永保安宁。

老四叫蒲牢,是龙和蛤蟆所生,它生性嗓门就极大,但胆子比较小,尤其是害怕海中的鲸鱼。相传蒲牢在龙宫里的时候,整天大叫大嚷,搅得龙宫不得安宁。最后,龙王就把它驱逐出去扔到海里面,它本来就胆子小,在无家可归的大海中一惊一乍,大惊小怪,引起了公愤。于是,鲸鱼就集结自己的族群来捕*蒲牢。蒲牢也有自己的战略,当鲸鱼群来捕*自己的时候,它就立即跳出海面,跳到岸边岩石上对着海里的鲸鱼群叫嚷说“来呀!”鲸鱼说“有种下来呀!”蒲牢说“我就是不下去!”于是双方打了一阵嘴仗,互相对骂了一通,鲸鱼就回到深海中去了。鲸鱼群退回到海里的时候,蒲牢也回到海里去了。于是它们经常在那一来一往打嘴官司口水战,结果这个景象被一个出海的渔民看见了,于是他回来就告诉了一个铸钟的工匠,这个经验老道的工匠把蒲牢的形象刻在钟上,然后把鲸鱼做成了撞钟的杵上,这就是“蒲牢钟”和“鲸鱼杵”的来历。有人说观音菩萨那个坐骑叫朝天吼,就是蒲牢。

老五叫狻猊(suan ni),是龙和狮子所生,它生性安静,不好动,喜欢抽烟、烫头,所以在古代的香炉会经常看到它的形象。有人说,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它,还在一些道场、寺庙、官府的门口两边,也会看到它的形象,我们看到的那两个石头狮子就是狻猊。它威武、崇高、富贵的象征意义。相传为了保卫世界和平,减少战乱。有一个宇宙英雄叫狻猊铁骑,就是它的代表,后来被日本复制过去了,反倒成了中国小朋友的最爱了。老六叫赑屃(bi xi),也叫霸下,是龙和乌龟所生,它生来力大无穷,经常驮着一个碑、驮着碾坨子来回的在那逛荡,它驮着一个碑象征着长寿、安康之意。北京城在拆除旧城墙的时候,曾在东便门和西便门下边挖掘出来一个半边赑屃,所以有人说是赑屃一直驮着北京城。相传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大禹也曾经降服赑屃,它移山开道不在话下,为了防止赑屃再出来闹事,大禹就在它背上压上一个大碑,在现在的一些古墓挖掘中,经常会发现有赑屃驮着大碑。

老七叫狴犴(bi an),是龙和老虎所生,它生来就会明辨是非,刚正不阿,主持公道,公正严明,所以在电视剧和电影中可以看到“威武”,还有一些大官出行的时候那个“回避”,举的牌子上方都有它的形象。另外在一些衙门前,一些监狱的门头上都有狴犴形象。所以说监狱又被称之为虎头牢。包公的虎头铡,是公平正义的象征。狴犴一生没有徇私枉法,最后却受小人、奸人所害,在它临死的时候,它又化作了一个麟头豸(zhi)尾的翼龙,足踏祥云这么一个景象。老八叫负屃(xi),和它的六哥赑屃都是龙和龟所生,负屃和它的六哥又有不同,它独爱文学,就是一个文艺青年,喜好舞文弄墨。我们经常会在一些石碑的两侧看到龙的形象,那就是负屃的形象。相传负屃视文学如命,简直到了痴迷的状态,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它就化作一个温文尔雅的白衣书生遍游天下,遍访天下名士,博览群书。但是负屃天资一般,无论它怎么努力,毫无造诣,于是它没有事的时候就经常搜集一些名诗、名篇,让人刻成石碑,没有事的时候匍在碑上用来衬托其美。

老九叫螭(chi)吻,是龙和鱼所生,它经常出现在宫殿的横脊边缘,并且它身后还有一把宝剑定着它,有鱼跃龙门,登者化龙的象征。相传这把宝剑是在晋朝的时候,是道学大家许逊所拥有,老道士许逊得道升仙以后这把剑就留在人间,它和螭吻一道来保护人间的安宁。在我国古代,九并不是指的这么一个具体数字,而是一个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所以说“龙生九子”,并不是说这个龙就生了九个儿子,而是生了很多很多。

有一天,貔貅(pi xiu)哭着来到龙爸爸面前,委屈的对龙爸爸说:爸爸,我听它们说我是龙的儿子,它们又骂我,说我放屁!说着就呜呜哭起来。龙爸爸走到貔貅面前摸了摸貔貅的头说:好孩子,你不要理它们,你是不会放出来的,所以它们不会骂到你,它们是在骂它们自己。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