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东晋以后,道教文化传入赣南,与当地客家文化碰撞融合,慢慢产生了像“告圣”“海清”等一些具有道教色彩的客家民俗文化活动,表达客家人驱邪逐疠、祈福佑安的内心诉求。
“告圣”八字罡。
吹锡角壮声威。
“告圣”是俗称“茅山道士”的民间法事活动,演绎了“赎魂消灾”的一个片段。它以歌舞形式表现安坛启教、祭天搬兵,以求扫除邪恶、消弭灾难。舞蹈由一人表演,另有四人各持一乐器为其唱和,地点或在厅堂或在野外,时间多为夜晚。场中置一张草席,表演者男扮女装,右手持法刀,左手执锡角。每唱完一小段,随即摆姿势念一段道占,并吹响锡角以壮声威。舞蹈以扭摆见长,蹦退转身,手舞足蹈,动作细腻连贯,唱和富于韵律。手的动作上不过眉、下不过膝,一套动作面向四方反复表演,但表演区限在草席之内,越席则谓之“超越仙界”。
“告圣”四门罡。
“告圣”梳头洗面罡。
“告圣”的唱词是整齐的七字句,上下句对称,唱腔平缓,似吟似唱,不断反复,犹如诵经。伴奏乐器有小锣、铙钹、小鼓、锡角等,虽变化不多,但与唱词相得益彰,能有效烘托告圣祈祷的气氛,并在各唱段之间起着搭桥过渡的作用。
“海清”,民间俗称“跳觋”,是道教祭祀舞蹈之一,初为巫舞,后演变成民间驱邪舞蹈,一度盛行于闽赣二省。在赣南的会昌县,新中国成立前夕,域内仍有觋公数十人。
“海清”与陈四姑商量降魔除妖。
陈四姑决定与“海清”一起拜师学法。
“海清”具有浓郁的传奇故事色彩:相传观世音云游南海时,得知白蛇王涂炭生灵,决心为民除害,于是历尽艰辛投师学法,点唤天兵天将,一举斩除白蛇王。后来,故事中的人物观世音又被换成了海清与陈四姑兄妹俩,这种舞蹈也演变为觋公为病人“驱邪逐疠”的一种手段和仪式,含有“正气必定战胜邪魔”之意。
“海清”与白蛇王斗阵。
“海清”舞蹈由三人完成。两人出“台”表演,一人坐于神坛左侧击小鼓、小锣伴唱,舞蹈动作古朴、富有张力。表演地点多在厅堂,时间一般在晚上。入夜,在厅堂上首摆设神坛,张挂神像,桌面置香炉、燃香烛,造成一种肃穆神秘的气氛。神坛下,地上摊一方竹席,竹席上放张草席。草席象征陆地,竹席象征大海。表演时,扮演者在草席范围内或唱或念,手舞足蹈,鸣锣吹号,做出各种祭神祈愿和驱妖逐魔的特定动作,达旦始歇。
最终,“海清”与陈四姑斩除了白蛇王,为民除害。
“告圣”“海清”等民俗文化活动,在赣南客家地区流传已久。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科学知识的日益普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早已不再迷信其真能驱邪逐疠,但它们颇具特色的文化娱乐功能,却为广大群众所津津乐道。为更好地保护传承这些濒临消失的客家古老文化,2010年,“崇义告圣”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5年,“会昌搬海清习俗”被列入赣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李燕 文木桂 文/图)
编辑:谢忠英 实习生彭译萱
值班主任:刘航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