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介绍儒家思想家:荀子的思想,继续介绍《荀子》的第12篇《君道》。什么君道,荀子说,所谓“道”,就是君主所遵从的准则,所谓“君”,就是可以团结他人的人,或者说就是百姓的榜样。所以,君道的意思是说,如果君主遵从道义和礼义的准则,成为百姓的榜样,那么国家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理。这一篇是荀子阐述君主治国之道的一篇,其中的核心关键是:君主要以身作则。今天我们讲三点:如何做好君王;如何管理国家;君主的用人准则。
首先是,如何做好君王。荀子一开篇就说,没有混乱的国家,只有弄乱国家的君主。有人问荀子,应该如何做君王,荀子说,按照礼义去管理国家,公平而不偏私就可以,礼义和法度相结合,这是荀子治国思想的核心。有人问荀子,应该如何做臣子,荀子说,按照礼义去对待君主,忠诚服从而不懈怠。应该如何做父亲呢,荀子说:要宽厚仁爱有礼节;应该如何做儿子呢?荀子说,敬爱父母而十分恭顺。荀子认为,要构建有序的社会秩序,都应该遵从一定的礼义。
除了礼义,还需要有法度,荀子说,最高的道义,就是推崇礼义而且深入细致地考察法令,使法令高于一切,那么国家就会有秩序。尊重贤德的人,任命有才能的人,那么民众就会清楚努力的方向;集体审查,公正考察,那么民众就不会怀疑了;奖赏勤劳的人,惩罚偷懒的人,那么民众就不会懒惰了;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完全明白所有事情,那么天下人就顺从他。
前面我们介绍了,荀子提倡“礼和法”相结合的治国理念,“礼义和法度”兼具了兼具了道德、公平和正义,礼义能产生凝聚力,而法度有约束力。而礼义和法度中,礼义是首先要做到的。荀子认为,做到了礼义,那么君子就谦逊而不胆怯,肃敬而不害怕,即便贫穷也不卑躬屈膝,即便富足也不骄横霸道,应对各种困难都能应对自如。礼义可以是一个国家治国的原则,也可以是一个人行为的准则。
其次,是如何管理国家。有人问荀子,如何管理国家,荀子说,我只听说过君王要修养身心的,不曾听说过要如何管理国家。君主修养好自己的品德,能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那么民众就会效仿。荀子说,君主就像测定时刻的标杆,百姓,就像标杆的影子。标杆正直,那么影子也会正直。君主,如同盘子,民众就像盘子里面的水,盘子是圆形的,那么盘子里面的水也是圆形的。
荀子说,君主,就像百姓的源头;源头清澈,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清澈;源头混浊,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混浊。因此,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人,如果不能爱护自己的百姓,不能让民众得利,而希望民众亲近爱戴自己,那是不可能的。
儒家思想推崇王道的治理方式,而王道要求君王有极高的品德,能做到以身作则,君王自己就是君子人格,然后民众才能效仿。王道和霸道的区别在于,王道强调影响力重要性,而霸道强调权力的重要性。在《孟子·梁惠王篇》中,孟子也讲了国家治理中,君主榜样的力量。
有一天,齐宣王问孟子,要有怎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天下呢?孟子说,懂得保护百姓就能称王天下。所谓“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引用了《诗经》中的一个典故说,古代文王先给妻子做了榜样,再影响到了兄弟们,进而影响到了封邑和国家。孟子说“物皆然,心为甚”,只有能做到将心比心,能做到推己及人,自然就可以称王于天下。《论语》里面说:“近者悦,远者来”,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做好自己,让身边的人好了,远方的人自然会靠近。
第三,君主的用人准则。除了礼义和法度,荀子非常强调要任用贤得的人去治理国家,礼义是仁爱,法度是规则,而君子才能做到合理地施行礼义和法度。关于用人,荀子说,君主不能犯这六个问题:让有德能的人处理政事,却让不贤的人去规范他;让明智的思考问题,却让愚昧的人去判断他;让品德美好的人执行公务,却让肮脏邪恶的人去猜疑他。这六种问题,都来自于对礼义和法度不够信任,这就好像竖起挺直的木桩,而害怕影子弯曲一样,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
那如何能考察一个人是否具有德行呢?从三个方面,一个人的仪表行动举止,用礼来衡量;一个人的智慧和判断能力,用成绩来考察;一个人能否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用成绩来验证他们。如何用礼来衡量一个人呢?
荀子说,用礼来检验人才,观察他们能不能安心地恭敬;把他们置于动荡变化之中,观察他们能不能应付各种变化;把他们置于安逸闲适之中,观察他们是否可以不放荡淫乱;让他们接触声色、权利、忿怒、患难和危险,观察他们是否可以不背离职守。这样,他们真正拥有的和确实没有具备的品德,就能黑白分明。因此,不能用马来欺骗伯乐,不能用人来欺骗君子,这是英明君主的准则。也就是要真正做到识人用人,知人善用。
好了,今天我们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君主的治国之道:如何做好君王,要兼具礼义和法度;如何管理国家,首先要以身作则;君主的用人准则,是要真正识别有德有才的人,要做到知人善用。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点赞收藏并关注我,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