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丽老师:曹雪芹的语言观(四)

邹晓丽老师:曹雪芹的语言观(四)

首页角色扮演剑雨忧魂更新时间:2024-07-25

力破俗套——非“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文/邹晓丽

《红楼梦》是通过“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来录实叙情,换句话说,是通过众多人物在家庭琐事中的活动来表现主题,曹雪芹对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格外重视。他在第一回中,明确提出反对汉唐以来传奇、野史“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俗套。

在《红楼梦》中,众多人物因其教养、地位、环境等等的不同而用语各异。就拿上文所述书中用过的二三百条谚语来说,有来自古诗,有来自典故,有来自民间。

正因为来源广泛,所以运用时能适合各种人物的身份。从贾母、凤姐、黛玉等太太、小姐,到尤三姐、平儿、紫鹃、兴儿、焦大、刘姥姥,真可谓“百人百腔”。据《<红楼梦〉俗话初探》(香港红学论文集第105页)一文中作者的统计:在《红楼梦》中说过俗话的共有57人。《初探》中列表如下:

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凤姐最善于用俗话,这当然首先因为她上有三层公婆、当中好几位姐姐妹妹妯娌们的处境,使她深通人情世故;其次,她主持家政,必然与外界接触广泛,经常与下人打交道,所以比其他“主子”更了解、熟悉俗话;第三,她不识字,所以自幼没有受过正规闺训。如三十六回,她“把袖子挽了几挽,眦着那角门的门槛子,笑道:‘这里过堂风,倒凉快,吹一吹再走’”的举止,绝非闺训严格的淑女所能为。所以她只能用俗话来注解自己,如上文所举十六回,在贾琏前的自炫;六十八回大闹守国府等,就是最好的说明。总之,凤姐的特点就是“俗”。她和尤三姐的“泼辣”是根本不同的。

由此可见,曹雪芹为每位人物选用的俗语,都来自各人的身份、阅历、地位。

如贾母爱之深而怨之切的“抱怨”:“不是冤家不聚头”,既表达了她对宝、黛由爱之深而怨之切的心情,又符合久经世故老人的身份。

而“白刀子迸,红刀子出”“肐膊折了往袖子里藏”,把忠仆焦大的愚忠表现得尽致淋漓。

又如“一动不如一静……俗话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称心如意呢。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甚至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所以说,拿主意要紧。……没听见俗话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这些话只能出于善解人意、聪慧善良的心腹丫环紫鹃之口。

而薛宝钗在姐妹之中俗话最多,当然和她深通人情世故有关:出身皇商之家,父亲亡故后,薛蟠不争气,实由她当家。因此为了自身的利害,可以陷别人于不义。如第二十七回她在滴翠亭听见小红的隐私,便“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防“人急造反,狗急跳墙”而栽赃于黛玉了。

其实,岂止是“百人百腔”。就是同一典型人物在不同的场合,用语风格也大有讲究,真可说是“百人千腔”、“一人数面”。就以“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世俗取笑”(四十二回宝钗语)的凤姐,在第三十八回藕香榭吃蟹时的言谈和第六十五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时的言谈为例,先看三十八回:

对贾母:

“凤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崩出那个坑儿来,好盛福寿啊!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坑,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未及说完,贾母和众人都笑软了。贾母笑道:‘这猴儿惯的不得了了,拿着我也取起笑儿来了!恨的我撕你那油嘴!’”

——谄媚中的活泼、风趣、俗气,一副媚骨。

对贾母的宠婢鸳鸯:

“凤姐儿笑道:‘你少和我作怪,你知道你琏二爷爱上了你,要和老太太讨了你做小老婆呢。’”

——不失主子身份中的讨好、庸俗、泼辣。

对失手抹了她一脸蟹黄的亲信平儿:

“凤姐也禁不住笑骂道:‘死娼妇!吃离了眼了!混抹你娘的!’”

——恶狠狠中粗俗的亲昵。

再看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凤姐为远出归来的贾琏设酒接风:

“因房内别无外人,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可赐光谬领否?”

这一反常态的“文”,更衬出她因元春受封得意忘形、势利小人的浅薄心态,以及讨好贾琏那种夫妻间的亲密;紧接着以诉苦的口吻自吹自擂时,又突出了她的尖刻、弄权。

总之,这谄、媚、泼、狠、俗、文、浅、尖刻等诸腔各调,勾画出凤姐性格的各方面。

反对“千部一腔,千人一面”还表现在诗、词、谜语语言的个性化上。曹雪芹在第一回批评那些“淫滥野史”“不过要写出自己的两首情诗艳赋来”。《红楼梦》则完全不同,它的诗、词、谜语都个性鲜明,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绝不是“千部一腔”的“情诗艳赋”。

由于诗和词在下篇第三章有专论,所以这里就举谜语为例。

春节期间猜灯谜,是古人娱乐活动的一种方式。谜语本为无关紧要的文字游戏。但作者却寓此游戏之作以深意,使每人作的谜语,都切合自己的遭遇、身份,使每个谜语都融进人物鲜明的个性而成为塑造典型的手段之一。《红楼梦》有几处是写了谜语的,第二十二回、第五十回、第五十一回。

让我们先看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在二十二回中贾母、贾政、三春、黛玉、宝玉、宝钗、贾环几人共制作九个灯谜。在回目中作者已提示这些灯谜都是“谶语”,那么我们就对九个灯谜一一探讨。

贾母:“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荔枝)

“站树梢”即“立枝”,也就是“荔枝”、“离枝”的谐音,所以此谜预言贾母将不久于人世。猴子即猢猕,猢狲散之日,必为大树倾倒之时,所以贾母去世,“树倒猢猕散”,贾府也就最终崩溃、瓦解了。看来,这条谜语只适用于一家之主的“老祖宗”,有着鲜明的个性。

贾政:“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砚台)

“自”,本性也,“身”,指品格,“体”,指意志。贾政在末世中被誉“为人端方正直”(第二回),对末世朝廷,他忠心耿耿,“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伏愿圣君万岁千秋,乃天下苍生之福。”并启奏元妃“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惟勤慎肃恭以侍上,应不负上眷顾隆恩也。”(第十八回)他维护封建社会的忠君之心“坚定而强硬”。虽然在国、在家,他都不是最高的发号施令者(不能言),但却是封建礼教最好的传声筒。“有言必应”的“必”在诗谜中谐“笔”之音,点出这是砚台,但也道出了他死心塌地、矢志不移的顽固。砚台,正是贾政的自画像,是封建末世的“用物”。

元春:“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爆竹)

古人认为爆竹能驱妖魔、辟凶邪。爆竹是在卷束的丝织品中加入火药而制成,故“束帛”本指爆竹。但曹雪芹也用“束帛”形容元妃着绫穿绸的苗条身段。爆竹本身,在发出巨响、如雷般晨慑四野令人恐惧战栗之时,却已化作飞灰飘逝。这是预言元春这位皇帝的“玩物”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十三回)的省亲之后未久,就薨然而逝,于是如雷的气势,慑人的威力也随之灰飞烟灭。贾府失去靠山,更加速其没落的脚步。此谶只能适用于元妃一人,具有鲜明的个性。

迎春:“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因为阴阳数不通”——打一用物(算盘)

古人认为人的运数由天定,故称“天运”。箅盘的珠子由人手指拨动,所以说“人功”。上天的安排和人的主观能力如何搭配,其间道理多种多样、无穷无尽,正如在没有算出“数”之前,谁也不知道算盘子是合是分一样。只有人力而无天运(“数”的要求),两个算盘珠之间也就无缘而难相逢。“镇日”,整天。“阴阳”从诗谜看,指算盘梁之上和梁之下的算珠,因为横梁相隔,所以拨不到一起去,这就是“数不通”。从古人的哲学思想看,世界万物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变化,导致万物变化。其中“阴”指地、女子等,“阳”指天、男子等,所以阴阳也指男女婚姻。在诗谜中指迎春和中山狼孙绍祖之间因为阴阳之间横加隔断所以不可能好合(即“数不通”)。此谶讲的是迎春结婚一年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的婚姻悲剧是天运所定,非人力可改变!它只适用于迎春。

探春:“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风筝)

清明时节多东风,最宜放风筝。离家远嫁是探春的归宿。正如《红楼梦》十二仙曲《分骨肉》中所说“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脂京本》评:“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探春的远嫁,实为贾府保留一支血脉,使覆巢之下,勿全无完卵。

贾探春

黛玉:“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更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打一用物(更香)

早朝散罢,仅携两袖轻烟,寓意荣华之后一无所有。弹琴时所供焚之香,熏衾熏被所用之香都不是“更香”,故曰“两无缘”。寓有和宝玉不可能朝夕日夜厮守相伴。“更香”是计时之时点的香。早晨的更点数目,用“筹”(竹签)来计算,故称“晓筹”。宫廷里早晨报时的人称“鸡人”。这两句说明有了“更香”,不用宫中鸡人报晓,计时的“更漏”也不用侍女在五更时把水添。“焦首”、“煎心”是更香的特点:从头(首)用火点起,从外向内心烧去。喻黛玉痛苦至深的日日夜夜。任凭千般折磨,万般煎熬,在光阴的渐进(荏苒)中,任风刀剑雨,阴晴不定,自己坚守信念,坚持己心。此谶是一个反抗封建末世迫害女子的心声,才华横溢的黛玉用七言律诗写出,个性鲜明。

宝玉:“南面而望,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打一用物(镜子)

“象忧”二句出自《孟子·万章》。大意是舜的弟弟名象,象总想害死舜,而舜对象非常友爱,象忧愁他也忧愁,象欢喜他也欢喜。从诗谜看,此句形容镜中影和镜外人的关系。实寓宝玉生活中好像是有忧愁之事(黛玉之死),也好像有喜事(与宝钗成婚),但与宝钗南望北朝,二人方向永远不能一致:面对薛而心怀林,即“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仙曲《终身误》)小说又名《风月宝鉴》,鉴,就是镜子。诗谶和书名,恐怕不会是偶合吧!宝玉的诗谶亦庄亦谐,含蓄而生动,表现了宝玉“富贵闲人”的特色。

宝钗:“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打一用物(竹夫人)

竹夫人又名竹奴、竹夹膝、竹几,是用竹篾编成或用整竹作成。中空透风,暑天睡觉时抱以取凉。因其中空,所以说“有眼无珠腹内空”。梧桐二句以秋、冬时竹夫人被弃置不用,指她与宝玉的夫妻生活短暂。

贾环:“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一是枕头,指贾环像枕头一样,一肚子草包。二是兽头,指古建筑塑在房檐角上的两个怪兽。据载龙生九子,并非个个成才,其中蹲在房上的兽头,是最不成才的一个,所以贾环所说的兽头,是龙生的不成才的逆子。这正是贾环的写照。

再看第五十回“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湘云的耍猴谜: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虛,后事终难继。”

被人玩耍的猴子离开了山溪沟壑,到红尘人世问被人耍戏,暗指世事如猴戏。“后事终难继”字面上看是指猴子被剁了尾巴,但也暗示了湘云家世衰落,自己又年轻丧夫,后半世的悲哀。正如书中所说“偏他编个谜儿也是刁钻古怪的。”语言颇见聪颖、顽皮、俏丽的湘云本色。

史湘云

宝钗的松球谜:

“镂檀镌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松果玲珑剔透,像檀梓硬木镌刻而成。悬在半空有如佛塔的铃儿,但是风吹雨打,却寂然无声。谜语表现了她工于心计,层层设谋,“装愚”、“守拙”,不动声色、八面玲珑的处世原则。

宝玉的风筝琴谜: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堤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琅环”是竹的代称。风筝飞过竹林时要谨慎小心。造型为鸾为鹤的风筝,琴声发出唏嘘抽泣的悲声飞向上苍,表现了宝玉的悲哀。

(小编按:风筝琴,俗称鹞鞭,指缚于风筝背上的竹簧或竹笛之类,迎风而鸣。)

黛玉的走马灯谜:

“騄弭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云动,鳖背三山独立名。”

首先表现了被缚的千里马要冲破束缚、奔放不羁的反抗精神,但也流露出只能随主人指示的风云而动的悲哀。

这四首灯谜从总体看,表达了“后事终难继”、“名利犹虚”、“唏嘘”、“风云动”、“谨堤防”的末世情怀——悲哀、无望。

薛宝琴

对五十一回宝琴的十首灯谜诗,我们将在下篇加以分析。

从以上对13条谜语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曹雪芹以自己的语言实践,力破“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俗套,要求语言个性化、语言为塑造典型人物而用的主张。这,是他语言观的重要方面。

(本章选自《咬文嚼字红楼真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

往期回顾:

邹晓丽老师:曹雪芹的语言观(一)

邹晓丽老师:曹雪芹的语言观(二)

邹晓丽老师:曹雪芹的语言观(三)

作者简介

邹晓丽,著名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俞敏先生。其研究以文字学为主,也涉及音韵、语法、《红楼梦》以及文化学诸方面。出版专著《基础汉字形义释源》、《古汉语入门》、《咬文嚼字红楼真味》等。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美术编辑:张臻 孙雯 高佳玉

责任编辑:蔡若葵 闫淑一

专栏画家:黄亭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微信ID: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