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转自中国道教协会,特此致谢。
马钰,本名从义,字宜甫,生于宋徽宗宣和五年(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祖籍陕西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市),祖上于唐末避乱迁往山东登州牟平(金代改名宁海州,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金世宗大定八年(1168)七月,全真道创立者王嚞来到山东宁海传教。马钰与他一见投契,在自家后园搭建全真庵。下一年二月,马钰拜入王嚞门下,改名钰,字玄宝、山侗,号丹阳子。
王嚞通过“以文传道”的方式传播道教全真派思想,其主要弟子“全真七子”俱通文墨,各有文集传世。马钰修行两年半便“了道”,1在七真中耗时最短。他秉承王嚞清静炼养“真性”的功夫和思想,进一步融合儒、释、道三教学说,创作出1300多首诗词作品,收录于《洞玄金玉集》十卷、《渐悟集》二卷、《丹阳神光灿》一卷。其论道讲法的言论,由弟子编成《丹阳真人语录》一卷、《丹阳真人直言》一卷。
其中《洞玄金玉集》最为重要。首先,马钰的名字“钰”是“金 玉”,意即“炼身中金玉”,2顾名思义,《洞玄金玉集》正是他内丹派道教教义的集中体现;其次,《洞玄金玉集》共收录诗词900多首,按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长诗、五言绝句、五言长篇、五言律诗、吟、颂、六言诗、词等体裁分类,而《渐悟集》收词曲300余首,《丹阳神光灿》收词101首,在数量、体裁上,都以《洞玄金玉集》居首;最后,从创作时间跨度上看,《洞玄金玉集》记述了马钰从追随祖师王嚞,到留居关中修行传道,再到被迫东归山东的经历,年代下限为马钰去世之年。而《渐悟集》《丹阳神光灿》二集都是马钰在关中传道时创作的,所以《洞玄金玉集》更能完整反映马钰的思想和行迹。
《正统道藏》第 3416 册《洞玄金玉集》卷八《岛鍊子赠云中子苏铉》
目前已知明《正统道藏》收录的《洞玄金玉集》是唯一版本(以下简称“道藏本”)。不过此本并非校勘善本,行文间存在不少讹误。所以,清代《道藏辑要》收录“道藏本”,不分卷,直接校改原文(以下简称“辑要本”),3而“辑要本”所做校改同样存在谬误。这导致各种现代点校整理本4对“道藏本”和“辑要本”出现文字差别,屡生分歧却鲜见辨析。
今以国家图书馆藏北京白云观《正统道藏》第3409册至第3418册《洞玄金玉集》为底本,以全真道文化常识、宋金元习惯用语、诗词格律规则、马钰用词常见搭配等为依据,校订“道藏本”字词。
“道藏本”行文讹误原因
(一)马钰门人弟子传抄造成的讹误
马钰生平行迹主要见于门人弟子及其同时代人的记述,最早是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邑人张子翼撰《丹阳真人马公登真记》,收入《甘水仙源录》卷一。后林间羽客樗栎道人秦志安撰《丹阳马真人》,收入《金莲正宗记》卷三。到元代,先后有王利用撰《全真第二代丹阳抱一无为真人马宗师道行碑》,同样见于《甘水仙源录》卷一,张仲寿撰《丹阳真人归葬记》,收入《道家金石略》,刘天素、谢西蟾撰《金莲正宗仙源像传·丹阳子》,赵道一《历代真仙体道通鉴续编·马钰》,以及明代王世贞撰《有像列仙传·马钰像传》,清代孟豁一撰《白云仙表·丹阳真君》等。
据《金莲正宗记·丹阳马真人》所述,马钰祖父、父亲雅好儒学,马钰自己“自幼业儒,不伪利禄,谨性好恬澹,乐虚无”5。既然马钰的知识素养较高,那么他创作时自己写下误字的可能性似乎不高。
相形之下,马钰门人弟子的文化水平却参差不齐。从《洞玄金玉集》中可见,马钰赠诗的对象涵盖士农工商、三教九流,他们不一定能够完整理解马钰作品的意思。《洞玄金玉集》并非马钰自己披阅删订,而是其门人弟子整理定稿。卷六《癸卯岁,师父丹阳真人一日俄肆笔而书,名曰〈委形赞〉。是岁果蝉蜕,故集于是》,诗题中“是岁果蝉蜕”,正是指马钰在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1183)羽化。门人弟子在将单篇诗词誊录成册的过程中,很可能误解马钰的原意,或者笔误。
最典型的例证是《洞玄金玉集》中由5处近音字造成的讹误,应该是马钰生前创作的诗词,在门人弟子中口耳相传,整理成文字时,误写做近音字。
1.卷二《和司竹监使刘公》:“华莹静自通夷。”“静”,《全辽金诗》《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静”;“辑要本”作“净”。6按:《赠鄠县修全真堂会首许典史连珠》等皆作“莹净”,而未见“莹静”搭配。故此处“静”当作“净”。
2.卷三《赠鄠县老张姑洎众女姑》“洎”,“辑要本”、《全辽金诗》、《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洎”。7按:“洎众女姑”不通,据《赠鄠县王姑暨众女姑》《寄咸阳小张录事暨众道友》等推测,此处“洎”当作“暨”,二字音近而讹。
3.卷八《岛鍊子·赠云中子苏铉》。“岛鍊子”,“辑要本”作“岛鍊子”;《马丹阳学案》作简体“岛炼子”;《中华道藏》作“捣鍊子”;《全金元词》《马钰集》作“捣练子”。8按:原文繁体“鍊”对应简体“炼”或“链”,不过词牌名“岛炼/链子”皆不通,当作“捣练子”。
4.卷九《玩丹砂·赠于先生》:“五灵年少捧神珠。”“灵”,《全金元词》《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灵”;“辑要本”作“陵”。9按:从诗中“花萼楼”“华阴县”等语推断,此处“五灵”当为“五陵”。
5.卷十《文山七宝会众创庵告名,因而示词》:“处身心清静。”“静”,《全金元词》《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静”;“辑要本”作“净”。10按:《壬寅九月二十二日题重遇????》:“嘱身心净里清中”,以“身心”搭配“净里清中”。故此处“清静”当作“清净”。
(二)编纂者、书手或刻工造成的讹误
从马钰徒弟整理诗稿,历经元代《玄都宝藏》,到明代《正统道藏》,时过262年,历任编纂者以及书手或刻工,都可能制造行文讹误。
6.卷三《陇州萧公索诗,兼呈辛公司候》:“的端炼鍜了心人。”“鍜”,“辑要本”、《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锻”;《中华道藏》作“鍜”;《全辽金诗》作“煅”。11按:“道藏本”中13处出现“鍜”字,往往组成“炼鍜”一词12。事实上,“炼鍜”不通。据《说文解字》载:“鍜,铔鍜也。从金叚声。”段玉裁注:“乎加切。”13所谓“铔鍜”,就是颈部盔甲,“铔,铔鍜,颈铠也。”14可知,“鍜”与“锻”的词义、读音皆不同,二者本为两字,名词“鍜”并不适合与动词“炼”搭配使用。
推测马钰的本义是写作“炼锻”,为什么会误“锻”为“鍜”呢?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马钰自己写错了。马钰在《洞玄金玉集》中将“段”与其异体字“叚”,视同一字。见于《和京兆府杨学录诗其三》:“段丹田属道家,能耕种长黄芽。然玉里金花绽,是将来步翠霞。拆段字起。”以及《和綦殿试韵其四》:“段田耕云种菊,无我相放心花。成玉貌开青眼,视灵珠无点瑕。拆段字起。”分别从“霞”“瑕”拆“段”字,其实本来拆出的是“叚”字,“叚”是“段”的异体字。马钰在创作时,第一句首字写的都是“段”,是将“叚”字视同“段”字。所以他也有可能将“锻(釒 段)”替换为“鍜(釒 叚)”。不过考虑到马钰的文化水平,这种推测似乎不合情理。
另一种可能是,马钰原稿写的是“锻”的异体字“????”,因“????”与“鍜”字形相近,故马钰的徒弟或者“道藏本”书手、刻工,误识为“鍜”。比较而言,当以第二种可能,即马钰原稿文字作“????”的可能性更高。
7.卷四《宁海军判官乌延乌出次韵•复用前韵》:“四皓嬉游纵狂舞,八仙宴饮倒提鐘。”卷四《黄邑修设黄箓,邀予作度师。既至,加持于全真庵,借东坡海市诗韵,以示道众》:“年罢用分茶盏,纪捐持劝酒鐘。”卷九《玉楼春•寄长春子》:“琼浆玉液饮千鐘,霞友云朋酬一醉。”“倒提鐘”“酒鐘”“饮千鐘”,“辑要本”、《中华道藏》、《马丹阳学案》作“鐘”;《马钰集》作简体“钟”,无法分别正误;《全辽金诗》分别作“倒提鐘”“酒鍾”;《全金元词》作“饮千鍾”。15按:“鐘”指乐器,“倒提鐘”“酒鐘”“饮千鐘”不通,“鐘”当作“鍾”。
8.卷四《又藏头拆字》:“如点漆出自重阳王,度丘刘谭马唐……鱼戏海免汤鼎。拆目字起。”“辑要本”及各整理本与“道藏本”文字全同,不过,各整理本对此句断句分歧很大,《全辽金诗》《马丹阳学案》断为:“如点漆出自重阳王,度丘刘谭马唐。”《中华道藏》作:“如点漆,出自重阳。王度丘,刘谭马唐。”《马钰集》作:“如点漆出,自重阳王,度丘刘谭马唐。”16按:此诗藏头拆字,是《勉赓彦济海市诗韵攒三字》四首之二,这四首诗都是七言长诗,一、三、四句韵脚为七阳。然而,从此诗末句末字“鼎”拆出“目”字后,首句变成“目如点漆出自重阳王”,其中,“目如点漆”属固定搭配,但是“出自”二字导致此句字数不合,诗句意思扞格不通。其实“出自”当为衍文,很可能是编纂者在此诗前所作标记,即此诗出处。但是在誊写时,被误抄入第一句中。今剔除“出自”二字后,完整的首联便是:“目如点漆重阳王,三度丘刘谭马唐。”语意殆无窒碍。
9.卷七《宁海长春庵主姜公同众道友怜予行步艰难,造一奚车。工既成日,就福山来投,故作是词以报焉》:“青牛曰鹿与黄羊。”“曰鹿”,“辑要本”作“白虎”;《全金元词》《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白鹿”。17按:原文“曰鹿”不通,《洞玄金玉集》中“青牛”与“白鹿”固定搭配,“青龙”与“白虎”固定搭配。故原文“曰”当从“辑要本”作“白”,但“辑要本”作“白虎”不妥,当作“白鹿”为是。《洞玄金玉集》中有四首词缺字,显然马钰身为创作者,不可能违背词谱,自然是《洞玄金玉集》整理者,或者“道藏本”书手、刻工的遗漏。
10.卷八《连珠》:“疏偏怕色和财。无,地埋。”“辑要本”、《马丹阳学案》与“道藏本”文字全同;《马钰集》指出“无”前缺一字;《中华道藏》补“色”字;《全金元词》未收此词。18按:《捣练子》词牌及联珠规则,此处阙一字。又马钰《洞玄金玉集》中“酒”与“色”固定搭配,故当在“无”前补“色”字。
11.卷九《五灵妙仙·赠蓬瀛散人》:“是灵童应净,真乐。”“辑要本”、《马丹阳学案》与“道藏本”文字全同;《全金元词》《中华道藏》《马钰集》指出“真乐”前缺二字。19按:柳永《乐章集·小镇西》词牌,下半阕“真乐”处应为四字:仄平仄仄。又马钰《洞玄金玉集》中“真欢真乐”固定搭配,故推知此处“真乐”前阙二字当为“真欢”。
12.卷十《赠郑先生》:“有心入道当回首。况流年六九。”“辑要本”、《马丹阳学案》与“道藏本”文字全同;《全金元词》《马钰集》指出“况”前缺一字;《中华道藏》补“何”字。20按:《桃源忆故人》词牌,推知在“况”字前或后阙一字,当为“(仄/平)仄”,而马钰填词《桃源忆故人》,此句首字皆作仄声。又马钰《洞玄金玉集》中“味况”固定搭配,虽然“况味”亦通,遵从马钰用词习惯,当在“况”字前补“味”字。全句意为:按年份运行的运气到了六十九岁的状况。2113.卷十《桃源忆故人·重阳师父相引登蓬莱阁》:“风仙同我蓬莱宴。玩蓬莱清浅。”“辑要本”、《马丹阳学案》与“道藏本”文字全同;《全金元词》《马钰集》指出“玩”前缺一字;《中华道藏》补“赏”字。22按:《桃源忆故人》词牌,此句六言,当为“(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阙第一字,又马钰《洞玄金玉集》中“赏玩”为固定搭配,故当在“玩”前补“赏”字。
(三)藏头拆字、攒字等规则造成的讹误
马钰创作了大量藏头拆字、攒字等规则的作品。所谓藏头拆字诗,或称离合藏头,大约在唐代中期出现。规则是从每句末字,拆出一字,作为下句首字。为了准确表意,需要在诗句中使用异体字,无形中增加了识读诗稿的难度。至于攒字,规则是每句第三字拆出前二字,即完整诗句为每句前二字组成第三字。通过藏头拆字、攒字等规则,可以纠正《洞玄金玉集》误字。
14.卷二《下龙门山访亭川,复用前韵》:“游西北访名山,钓龙门躲大湾。湾曲曲珠穿透,处亭川好往还。拆远字起。”“湾”,“辑要本”、《全辽金诗》23、《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湾”。24按:藏头拆字规则是,每句末字拆字,作为下一句首字,则此诗当作:“远游西北访名山,一钓龙门躲大湾。弯湾曲曲珠穿透,秀处亭川好往还。”可见“弯湾曲曲”不通。故此处“湾曲曲”当作“弯曲曲”。
15.卷二《京兆台院寺尼通师来献香,以诗赠之攒二字》25。“二”,“辑要本”、《全辽金诗》、《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二”。26按:“攒二字”不通,《洞玄金玉集·赠陇州郑承德辛司候攒三字起》、王处一《云光集·赠杨解元攒三字》等诗词,皆作“攒三字”。故此处“二”当作“三”。
16.卷二《赠鄠县刘姑》:“生一粒腹中留。”“生”,《全辽金诗》《中华道藏》《马钰集》作“生”;“辑要本”、《马丹阳学案》作“圭”。27按:此诗藏头拆字,因尾句末字拆“刂(刀)”字做为首句第一字,与第二字组成“刂生”不通。故“生”当作“圭”,即“刂圭”。
17.卷六《慈惠歌藏头拆字》:“拆人字起。”“人”,《全辽金诗》《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人”;“辑要本”作“丿”。28按:此诗藏头拆字,尾句“有青鸾赤凤唳”,若末字拆“人”,与首句“然幸遇重阳仙”组成“人然”,不可解。拆“丿”组成“丿然”,即撇然,意为忽然。故“人”当作“丿”。
“辑要本”校改
“道藏本”错字
既然“辑要本”编纂者没有新底本和对校本,仅靠理校,势必增加误校的风险。通过对校“道藏本”和“辑要本”——除异体字,如“佩、珮”“昗、昃”等,以及避讳字,如“輯要本”“玄”字缺末笔等之外——共检出异文149处。分为四类情况:一是“道藏本”原文正确,“辑要本”校改错误者,有94处;二是两本用词皆成立,有14处;三是两本皆不准确者,有14处(“鍜”字出现13次);四是“道藏本”误,“辑要本”修改正确者,有27处。其中无法判断取舍的14处异文,是以同义词、近义词替换,加之平仄符合,故此都成立。由于“辑要本”并未参校其他底本,所以这些异文仍属臆改,应该遵从原文为是。简言之,排除第三、四类情况后,两本之间108处异文,仍当以“道藏本”原文为准,对于“辑要本”正确校改的27处字词,被现代整理本普遍采信的3处29,前文已列出的5处,以及2处通假字,30皆省去不列。其余17处(“檐”字出现2次)考辨如下:
18.卷一《和长安药、王二郎韵》:“得遇重阳师太奖。”“太”,《全辽金诗》《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太”;“辑要本”作“大”。31按:“师太”一般指女性,故原文读断为“重阳师太”不通,只能读断为“重阳师/太奖”。又“太”是本字,“大”是异体字,即“太”可写做“大”,但“大”不可写做“太”,“太奖”不通,推测是“大”笔误,故此处“太”当作“大”。
《道藏辑要》胃集《洞玄金玉集》卷一《行化到黄羊店,会王公解元,话及黄英卿殿试,五十三岁及第,有诗自咏。予因借韵赋十绝其四》
19.卷一《行化到黄羊店,会王公解元,话及黄英卿殿试,五十三岁及第,有诗自咏。予因借韵赋十绝其四》:“肩头重檐没心担。”32“檐”,《马丹阳学案》《中华道藏》作“檐”;“辑要本”、《全辽金诗》、《马钰集》作“担”。33按:此处当为仄声,且原文“重檐”与“担”不搭配。
20.卷二《因览鄠县仵寿之与众道友,唱和杨清叟〈东轩箨龙过毋自适〉诗卷,借韵各赋一篇其四》:“求漂毋毋还疏。”“毋毋”,《中华道藏》作“毋毋”;“辑要本”、《全辽金诗》、《马丹阳学案》、《马钰集》作“母母”。34按:“辑要本”中“母”皆作“毋”,且原文“漂毋”不通,而“求漂母母还疏”意为:向漂母求食也被她疏远。故此处“毋毋”当作“母母”。
21.卷二《醵丰齐酒监》:“口相传炼大丹,通玄妙有余惧。神踊跃思清饮,后狂吟醵酒宫。”“惧”“宫”,《中华道藏》《马钰集》作“惧”“宫”;《全辽金诗》《马丹阳学案》作“歡”“官”;“辑要本”作“懽”“官”。35按:“酒宫”不通,据《醵博州荏平丁家块务酒官,转与老姚仙饮》诗题中“醵”与“酒官”搭配,知此处“宫”当作“官”。36又第二句“通玄妙有余惧”为七遇出韵,疑“惧”为“欢(懽)”形近之讹,则此诗韵脚为十四寒:“丹、欢、官。”
22.卷二《和平凉府户判耿朝列四首其四》:“得一明厌事多。”“一”,《全辽金诗》《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一”;37“辑要本”作“心”。38按:《题纸扇》等诗词皆作“心明”,而未见“一明”。且《云禅求问》:“今深厌闹林丛,舍无心固守中。”《赠李讲师》:“常令心地善,未解厌尘多。”皆以“心”“厌”搭配。故“一”当作“心”。
23.卷三《加持马从仕宅醮》:“助他清醮谨让灾。”“让”,《全辽金诗》《中华道藏》《马钰集》作“让”;“辑要本”、《马丹阳学案》作“禳”。39按:此处当为平声,原文“让”仄声,且“让灾”不通,而“禳灾”固定搭配。故“让”当作“禳”。
24.卷五《迷悟吟赠凤翔府乐孔目暨道友》。《全辽金诗》《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与“道藏本”文字全同;“辑要本”作“众道友”。40按:《寄咸阳小张录事暨众道友》《赠莱州醮首王永暨众道友》等诗题中皆作“众道友”。故此处当缺“众”字。
25.卷五《苦乐吟赠凤翔府高谋克暨程先生》:“道修无炙烙。”“道修”,《全辽金诗》《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道修”;“辑要本”作“修道”。41按:此诗押仄声韵,为古风,非律诗,不需调平仄。在《洞玄金玉集》中“道修”“修道”互见,从后句“家逼”与“道炼”,“家累”与“道成”推测,此处“养家”与“修道”搭配。且《迷悟吟赠凤翔府乐孔目暨道友》《罪福吟劝众道友》皆以“养家”与“学道”搭配。故“道修”当作“修道”。
26.卷五《述怀吟赠华亭居环堵灵阳子李大乘》:“四攸不成真。”“攸”,《全辽金诗》《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攸”;“辑要本”作“假”。42按:此诗押仄声韵,为古风,非律诗,不需调平仄43。《固本吟赠陇州佑德观王道正》等三首,皆作“四假”,指肉身,见于马钰《如梦令·赠京兆权先生》:“妻妾儿孙一假。金玉珍珠二假。三假是荣华,幻化色身四假。知假。知假。说破浮名五假。”而“四攸”不可解。故“攸”当作“假”。
27.卷七《十报恩本名瑞鹧鸪》:“一粒神丹光透璧。”“璧”,《中华道藏》《马钰集》作“璧”;“辑要本”、《全金元词》、《马丹阳学案》作“壁”。44按:“透壁”即“透石壁”,亦见于金元时道士王吉昌《会真集·绿头鸭·大圆觉海其二》:“炫真圣、穿山透壁。”45或作“穿山透石”。而“透璧”不通。故“璧”当作“壁”。
28.卷八《少华薄公丈丈索》:“内容侗傥。”“侗”,《全金元词》《马钰集》作“侗”;“辑要本”、《中华道藏》、《马丹阳学案》作“倜”。46按:原文“侗傥”不通。故“侗”当作“倜”。
29.卷八《戒华丽》:“人问子。”“子”,《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子”;“辑要本”作“予”。47按:在《洞玄金玉集》中“问”与“予”固定搭配,而“问子”未见,且语意不通。故“子”当作“予”。
30.卷九《玩丹砂本名浣溪沙赞师叔玉蟾普明澄寂和公真人辞世》:“朴住虚无撮住空。”“朴”,《全金元词》《中华道藏》《马钰集》作“朴”;“辑要本”、《马丹阳学案》作“扑”。48按:“朴住”不通,且“扑住虚无”与下文“撮住空”搭配。故“朴”当作“扑”。
31.卷九《玉楼春·寄长春子》:“肯向人前夸提对。”“提”,《全金元词》《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提”;“辑要本”作“捷”。49按:据《玉楼春》词牌,此处为仄仄,“提”为平声,且“提对”意为提审对证,不通,而“捷”为入声,意为应答迅速。故“提”当作“捷”。
32.卷十《满庭芳·不看谒》:“悟彻长生冬视。”“冬”,《全金元词》作“冬”;“辑要本”、《中华道藏》、《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久”。50按:原文“冬视”不通。故“冬”当作“久”。
33.卷十《怀修炼》:“垣荡逍遥度日。”按:“垣”,《中华道藏》作“垣”;“辑要本”、《全金元词》、《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作“坦”。原文“垣荡”不通。故“垣”当作“坦”。51
(作者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本文刊于《中国道教》2023年01期。)
注
1.尹志平述、段志坚编:《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33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第156页。
2.马钰:《洞玄金玉集》卷八《内修圃赠徐先生》,《道藏》第25册,第604页。
3.《道藏辑要》,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对于此书编纂者,有清康熙年间彭定求、嘉庆年间蒋元庭两种说法。或者认为彭定求先从《正统道藏》中摘选道书200种编为初版,嗣后蒋元庭予以扩充。或者认为彭定求编纂初版系误传,实为蒋元庭独力编纂成书。参见尹志华:《〈道藏辑要〉的编纂与重刊》,《中国道教》2012年第1期,第54~57页。
4.主要有三种:朱哲、王卡点校:《洞玄金玉集》,张继禹、李大华编:《中华道藏》第26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赵卫东辑校:《马钰集》,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卢国龙辑录:《马丹阳学案》,济南:齐鲁书社,2010年。另唐圭璋编:《全金元词》,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阎凤梧、康金声编:《全辽金诗》,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分别整理了词、诗部分。
5.马大辨:《重阳分梨十化集·序》,《道藏》第25册,第790页。又成书于1920年的柯劭忞《新元史》卷二四三《释老传》:“马钰,宁海人,弱冠举进士。”但未标注史料来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4622页。此后,成书于1936年的于清泮《牟平县志》载:“天会间进士,充本军吏,摄六曹。”转引自赵卫东辑校《马钰集》,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第352页。属误载,因为马钰生于宋徽宗宣和五年(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天会年号凡十五年,据薛瑞兆《金代科举》考证,在天会二年、三年、四年、六年、七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开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84页。)马钰不可能12岁或更小考中进士。所以,马钰是否考中进士,并没有直接证据。不过,参加科举与马大辨“不伪利禄”之语抵牾,故《新元史》《牟平县志》之说,似不可相信。
6.《全辽金诗》,第432页;《中华道藏》,第421页;《马钰集》,第34页;《马丹阳学案》,第162页;《道藏辑要》,第30页。
7.《道藏辑要》,第48页;《中华道藏》,第428页;《马钰集》,第53页;《马丹阳学案》,第182页;《全辽金诗》,第446页。
8.《道藏辑要》,第22页;《马丹阳学案》,第239页。《中华道藏》,第453页;《全金元词》,第359页;《马钰集》,第109页;
9.《全金元词》,第374页;《中华道藏》,第464页;《马钰集》,第129页;《马丹阳学案》,第263页;《道藏辑要》,第45页。
10.《全金元词》,第395页;《中华道藏》,第478页;《马钰集》,第155页;《马丹阳学案》,第294页;《道藏辑要》,第73页。
11.《道藏辑要》,第53页;《马钰集》,第58页;《马丹阳学案》,第186页;《中华道藏》,第429页;《全辽金诗》,第450页。
12.《中华道藏》或作“锻”,或作“鍜”。
13、14.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711页。
15.《道藏辑要》,第67、68、49页;《中华道藏》,第435、436、466页;《马丹阳学案》,第202、203、266页;《马钰集》,第73、74、132页;《全辽金诗》,第465、467页;《全金元词》,第377页。
16.《道藏辑要》,第69页;《全辽金诗》,第468页;《马丹阳学案》,第204页;《中华道藏》,第436页;《马钰集》,第75页;
17.《道藏辑要》,第11页;《全金元词》,第351页;《中华道藏》,第448页;《马钰集》,第99页;《马丹阳学案》,第228页。
18.《道藏辑要》,第24页;《马丹阳学案》,第241页;《马钰集》,第111页;《中华道藏》,第454页。
19.《道藏辑要》,第44页;《马丹阳学案》,第261页;《全金元词》,第373页;《中华道藏》,第463页;《马钰集》,第128页。
20.《道藏辑要》,第61页;《马丹阳学案》,第280页;《全金元词》,第384页;《马钰集》,第143页;《中华道藏》,第471页。
21.陈抟撰、袁忠彻订正:《袁柳庄先生神相全编》卷一《流年运气部位歌》:“归来六十八九程。”明代致和堂刊本,第26页。
22.《道藏辑要》,第57页;《马丹阳学案》,第276页;《全金元词》,第382页;《马钰集》,第140页;《中华道藏》,第470页。
23.《全辽金诗》将《洞玄金玉集》中各首按藏头拆字诗,全部标点为三字一句,如《下龙门山访亭川,复用前韵》:“游西北,访名山。钓龙门,躲大湾。湾曲曲,珠穿透。处亭川,好往还。拆远字起。”第433页。盖因整理者未厘清藏头拆字规则,而误断诗句。
24.《道藏辑要》,第33页;《全辽金诗》,第433页;《中华道藏》,第422页;《马钰集》,第36页;《马丹阳学案》,第164页。
25.又《赠长安李茂春其二攒二字起》,“二”,“辑要本”、《全辽金诗》、《马钰集》、《马丹阳学案》从“道藏本”原文作“二”;《中华道藏》作“三”。
26.《全辽金诗》,第429页;《中华道藏》,第420页;《马钰集》,第30页;《马丹阳学案》,第158页;《道藏辑要》,第27页。
27.《全辽金诗》,第431页;《中华道藏》,第421页;《马钰集》,第32页;《马丹阳学案》,第161页;《道藏辑要》,第29页。
28.《全辽金诗》,第487页;《中华道藏》,第444页;《马钰集》,第92页;《马丹阳学案》,第220页;《道藏辑要》,第3页。
29.《退姜四翁所惠团袄》“泠”当作“冷”;《赠寂然子》“舍丹”当作“金丹”;《因览鄠县仵寿之与众道友,唱和杨清叟〈东轩澤龙过毋自适〉诗卷,借韵各赋一篇其四》“澤”当作“箨”。
30.《上街化导》:“蚤”通“早”;《赠莱州平等会首》:“班”通“斑”。
31.《全辽金诗》,第407页;《中华道藏》,第412页;《马钰集》,第2页;《马丹阳学案》,第130页;《道藏辑要》,第2页。
32.又《行化到黄羊店,会王公解元,话及黄英卿殿试,五十三岁及第,有诗自咏。予因借韵赋十绝其六》:“家累辛勤重檐担。”“檐”,“辑要本”作“担”。
33.《马丹阳学案》,第149页;《中华道藏》,第417页;《道藏辑要》,第19页;《全辽金诗》,第421页;《马钰集》,第21页。
34.《中华道藏》,第421页;《道藏辑要》,第29页;《全辽金诗》,第439页;《马丹阳学案》,第160页;《马钰集》,第32页。
35.《中华道藏》,第425页;《马钰集》,第43页;《全辽金诗》,第436页;《马丹阳学案》,第171页;《道藏辑要》,第39页。
36.杨怀源:《据格律考订王重阳、马钰、丘处机、王处一诗词异文》,据首句“丹”,提出“宫”不谐韵,“官”谐韵。但是未能进一步解释“惧”字不合“丹、官”韵脚的问题。《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3期,第34页。
37.《中华道藏》《马丹阳学案》:“得一朝厌事多。”改“明”为“朝”,没有依据。第424、169页。
38.《全辽金诗》,第436页;《中华道藏》,第424页;《马钰集》,第41页;《马丹阳学案》,第169页;《道藏辑要》,第37页。
39.《全辽金诗》,第459页;《中华道藏》,第433页;《马钰集》,第67页;《道藏辑要》,第61页;《马丹阳学案》,第169页。
40.《全辽金诗》,第478页;《中华道藏》,第440页;《马钰集》,第83页;《马丹阳学案》,第212页;《道藏辑要》,第77页。
41.《全辽金诗》,第478页;《中华道藏》,第440页;《马钰集》,第84页;《马丹阳学案》,第212页;《道藏辑要》,第77页。
42.《全辽金诗》,第480页;《中华道藏》,第446页;《马钰集》,第85页;《马丹阳学案》,第214页;《道藏辑要》,第78页;
43.杨怀源:《据格律考订王重阳、马钰、丘处机、王处一诗词异文》认为:此诗为五律,押仄声韵,“假”不符合平仄、粘对,《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3期,第35页。按:此说误,押仄韵则不是律诗。
44.《中华道藏》,第440页;《马钰集》,第83页;《道藏辑要》,第77页;《全金元词》,第349页;《马丹阳学案》,第224页。
45.王吉昌:《会真集》卷三《绿头鸭·大圆觉海其二》,《道藏》第4册,第453页。
46.《全金元词》,第366页;《马钰集》,第118页;《道藏辑要》,第32页;《中华道藏》,第458页;《马丹阳学案》,第249页。
47.《中华道藏》,第461页;《马钰集》,第124页;《马丹阳学案》,第257页;《道藏辑要》,第40页;《全金元词》误将《戒华丽》《赠文登宋法师》混为一首。
48.《全金元词》,第374页;《中华道藏》,第464页;《马钰集》,第128页;《道藏辑要》,第45页;《马丹阳学案》,第262页。
49.《全金元词》,第377页;《中华道藏》,第466页;《马钰集》,第132页;《马丹阳学案》,第266页;《道藏辑要》,第49页。
50.《全金元词》,第390页;《道藏辑要》,第68页;《中华道藏》,第475页;《马钰集》,第150页;《马丹阳学案》,第288页。
51.《中华道藏》,第475页;《道藏辑要》,第68页;《全金元词》,第391页;《马钰集》,第151页;《马丹阳学案》,第289页。
长 按 二 维 码
关 注 我 们
*zhongguodaoxie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