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一
现在,不知道姜太公的人很少,而全面了解的又不多。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姜太公是一个神奇而又伟大的历史人物。随着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小说热传和现代版《封神榜》影视剧的热播,更为姜太公披上了神化的外衣。实际上,姜太公历史上确有其人,并且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姜太公的一生,早年穷困败落、中年避纣闲居,晚年助周灭商,最后封王建立齐国,皆是时事造英雄,历史脉络清晰。为整理和挖掘齐文化,对姜太公考证如下:一、姜太公其人:姜太公的名字很多,常见的有姜太公、姜尚、姜子牙、吕尚、吕望、吕牙、师尚父、尚父等。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长期以来,人们把姜尚奉若神明,顶礼膜拜,直到编撰出“代天封神”的千古佳话,借以寄托对他的钦慕。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姜尚被追封为“武成王”,立庙祭祀,与受封为“文宣王”的孔子并驾齐驱,成为我国古代一文一武两尊偶像。姜太公事业的伟大,取决于他思想的伟大。姜太公治国安邦、治军用兵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六韬》等著作里。《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至公”,即天下为公,是姜太公思想理论的基础。“非兵不强,非德不昌”。德与兵,是姜太公思想理论的核心。因时因地制宜,是姜太公思想理论的灵魂。姜太公的思想理论,影响了后代很多人,《孙子兵法》、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唐太宗、*等许多人的作为和思想,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姜太公的影响。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很好地继承、发扬、光大。二、姜太公先祖:姜太公是炎帝神农的后裔。炎帝之后十四代是伯夷,为尧“典礼”、“立五刑”,后为舜帝的四岳长,大禹之时,协助大禹治水,伯夷被禹封于“吕”这个地方。西汉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写道:“太公望,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姓姜氏”。“吕”是在哪里呢?即现在日照市的莒县。《路史·国名记》说:“太公乃出东吕。吕,莒也。"经考证,“莒”之得名,始于西周时代的兹舆期,他被周成王封为莒子,由计(今胶州计斤)迁于吕地而得名。莒、吕是一个字,吕先而莒后。因此结论,山东莒县,是姜太公的先祖伯夷的封地,是吕姓和姜姓的源头。三、姜太公的出生、童年及青年时代:出生在吕,学成昆仑。姜太公的祖先,都是强部落首领。但到了姜太公这一代,适逢殷商末期颓世,家族已经衰落。姜太公从小聪颖好学,少年即拜访名师,后到昆仑山修仙学道。虽学成有匡世济时之才,但终因纣王无道,贤愚颠倒,进身无门而穷困大半生,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及青年时代。史载姜太公“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德、法、术三材兼有”。他的术主要是“修道术”和“开塞术”。“人功和天地参合,助成天地所生,才有道术可言”。“知开塞之术者,其取天下如化,是谓政之大端矣"。据史载考证,姜太公是东夷人。历史上,“东夷”为华夏族对东方诸民族的称呼,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东夷在殷墟卜辞中称“夷方”、“尸方”或“人方”,其族居于今山东地区。从武丁时代,即有征夷的卜辞发现。如:“王专侯,告以征夷"。“夷"在何处?《孟子·离娄》把地点说得很具体:“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即今山东省诸城市。虞舜是“东夷之人”,姜尚是“东夷之士”,可见他们是同乡,都是古代的山东人。西晋的张华在《博物志》中,把姜尚的出生地讲得相当具体。他说:“海曲城东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日照古称东吕乡,到汉代为海曲县。唐代李吉甫撰写的《元和郡县志》,也是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地方总志。书中谈及姜尚故里时说,“海曲故城有东吕乡,太公望所出"。唐以后,《太平环宇记》、《齐乘》、《大清一统志》、《续山东考古录》、《山东通志》、《沂州府志》、 《日照县志》等,在“东吕乡”条下,都有“太公望所出”的记载。元代于钦编撰的《齐乘》一书中所记姜尚出生地最具体。他说:“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琊海曲。太公望所出。东吕乡,析其地为日照县。”考证结论:姜太公出生于山东日照东吕乡东吕里,就是现在的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一带,遗址在今东港区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里许。四、姜太公的中年:隐居九龙 姜太公学成下山致仕,原为商朝纣王的臣子,职务是司户参军,级别为下大夫。姜尚眼见纣王*戮大臣,淫于酒色,荒废国事,知他不可救药,为避*身之祸,便离纣而去,战国时代的孟轲(约公元前372-289年)在《孟子·离娄》中写道:“太公辟(避)纣,居东海之滨。"司马迁也说:“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姜太公为避纣隐居东海之滨,号称“东夷之士”。 《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也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遗迹在山东潍县东南五十里,有太公台,又称太公避纣处。也就今天的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办。姜子牙隐居后,娶马村马员外的女儿马氏为妻,为生计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在九龙涧演习八卦,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九龙街办的渭水河两岸至今盛传着姜太公传说。姜子牙在九龙时曾为九龙相,治理九龙街办区域,政绩斐然,深受人民爱戴。并且在九龙涧受地形所感,钻研八卦(桑犢城考古发现的占卜文化可为其佐证,八卦为姜子牙先祖神农氏所创,姜子牙发展,周文王演成六十四卦)。九龙街办内的渭水河是姜太公垂钓的地方,渭水河两岸的太公堂村(纪念姜太公祠堂)、尚庄(姜尚)、马家(姜子牙夫人马氏娘家)、望庄(太公望,今杨庄)、车留庄(姜太公出山离开九龙时,人民为挽留将其车藏起)等等许多村庄的命名也都与姜太公隐居在此有关。五、姜太公老年:出山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小地方成就不了大事业,后来,姜太公听从东伯侯姜桓楚规劝,出山辅佐西伯侯姬昌建立周朝。《史记》记载,据说,当年姜尚在渭水边钓鱼,被外出打猎的周文王遇到后,两人谈文功武略,甚为投机,文王知遇到了栋梁之才,高兴地说,“从我祖上太公以来就盼望你这样的人已经很久了”。所以人们又称姜尚为“太公望”。这些在《孟子》、《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里面都有记载。六、姜太公晚年:受封营丘,建立齐国。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即位,以姜太公为太师,以周公旦为相,以召公、毕公为左右辅弼。姜太公辅佐周武王,兵与德兼用,文与武并行,实现了灭商兴周的伟大理想,形成了周王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一统天下。周武王在褒封神农等古帝王后裔之后,即行封赏灭商兴周的“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周武王为了统治天下,采取了“以夷治夷”的政策,封尚父于东夷地区的营丘,日“齐”。姜太公来到齐地,“因其俗,简其礼”,开放务实,开辟了富民强国的康庄大道。他坚持“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的人本思想。他奉行“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的“因循为用”之道。他实行因地制宜,本末并举,货利往来的经济政策。他提出了“三宝并重”的方针,三宝即农工商,强调农工商同时发展,重点发展工商业,采取“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劝其女功,极技巧”等措施。他制定“尊贤智,赏有功”,任人唯贤的人才政策。这一切,成为齐国的立国之本,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魁,历时32代国君,600多年。史载:武王二年封姜太公于齐地,建立周朝齐国,初都昌乐营丘。后为避东方莱夷侵扰,六世胡公静再迁都薄姑(今博兴县)。公元前859年,七世献公率临淄人*其兄胡公,再迁都临淄,因怀念故都,命名营丘。后来,历史上也发生了田氏代齐的事件。《齐乘·考证》记载,公元前391年,齐国大权落于国相田和之手,迁齐康公姜贷于海滨。公元前386年,田和请为诸侯,被周安王姬骄批准,正式取代姜齐侯。二年而卒,谥号齐太公。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