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掉门牙和血吞——长生天未竟的复仇天照大神计划

打掉门牙和血吞——长生天未竟的复仇天照大神计划

首页角色扮演九州长生更新时间:2024-05-06

1205年,无边无际的草原正用绿色的舌尖吻着天空的胸膛,“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祥和气氛掩饰不住啾啾铁骑的躁动和寒光弯刀的*气。一群被长生天眷的顾马背骄子,捋臂将拳,磨刀霍霍,兵锋直指南陲小国——西夏;他们将以射天狼(苏轼词作以“天狼”代指西夏)的雷霆之光为号,向万邦诸神发起史上最严厉的笞罚。几十年光景,桀骜不羁的蒙古勇士们远征欧罗巴,鞭挞耶和华;西侵阿拉伯,刀劈安拉胡;南伐夏金宋,马踏如来佛。扫六合,平八荒,远夷来贡,藩邦朝拜;上到王室贵胄,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匍匐在地,山呼万岁。环视宇内,仅东海一粟的日本偏安一隅,文恬武嬉的羸宋在苟延残喘。蒙哥殒没,忽必烈继承大宝,他武定乱略,铁腕肃清政敌,幽禁七弟阿里不哥;文致太平,重汉臣,效汉法,创行省;不期十年,民安吏职,时和岁丰。大哉乾元,壮哉中统!

地跨欧亚的蒙元帝国

蕞尔倭寇不遵王化

灭宋降倭,廓清环宇,天下归心;既是世祖皇帝王图霸业的核心,更是长生天赐予黄金家族的福祉。而南国羸宋,蒙军两度吊伐,皆无功而返,所谓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灭宋仍需从长计议。而东海之扶桑,与世隔绝数百年,天朝知之甚少,世祖遣使以探虚实,另奉国书,劝勉蕞尔倭寇入朝称臣,元朝囯使初次赴日,时为1266年。然忽必烈之国书,多有“加兵”之类的威胁性词汇,已超修睦范围;日本虽小,气节可嘉,遂不理会。元使赴日第三年,忽必烈加兵南宋。元廷无暇对日诉诸武力,但仍数次遣使赴日,劝谕日本称臣来朝,镰仓幕府死猪不怕开水烫,拒绝答复。世祖皇帝自觉颜面无光,于1271年下诏在高丽屯田。1273年忽必烈又派出数波使者赴日,因元使态度蛮横,日本不胜其烦,更有甚者消极怠慢,未及日本国都就中途折返,忽必烈劝降日本计划功亏一篑。

日本武士

长生天很忙——虎头蛇尾的第一次征伐

此时世祖年近花甲,自诩行将就木之人,终无耐心以待日本来朝,便于次年派出吊伐之师。元军过对马,占壹岐,如天降神兵登陆九州岛。初战,元军进展顺利,日军远遁,但是日本民间抵抗尤为激烈,元军损失亦大,副帅负伤,兵疲粮尽;统帅忻都审视夺度,决计班师。不料当夜台风骤起,战船损毁数百,士卒伤亡一万有余,归国者两万多人。此役,元军遭遇台风袭扰,损失颇大,但在战场上挫败日军,双方损失相差无几,当以平手论之。而日本朝野却弹冠相庆,大书特书,自觉天照大神显灵庇佑,击败元军,气焰更加不可一世。当时元廷重心在南方战场,长生天赐福,元军经略江南顺风顺水。至于偏师讨伐日本,元廷力有不逮,威慑恐吓之意犹胜征服占领之欲。忽必烈主要目的是以兵临城下之势逼迫日本就范,为日后遣使劝降日本奠定基础。

日本版的文永之役形势图

长生天“失意”——片甲无归的第二次征伐

元军统帅忻都等人归国后,向忽必烈述职时大吹特吹元军在陆地上战胜日军情形,对于遇台风受损则轻描淡写。忽必烈由此产生误判,他认为日本受此打击,惩戒已至,朝野定会诚惶诚恐,深知天威浩荡,圣命难违。于是他决定“趁热打铁”遣使赴日,宣示圣谕。镰仓幕府将军北条时宗浏览元廷国书后怒不遏制,忽必烈的自以为是让他感到莫大的耻辱。北条时宗的逻辑是:日本大败元兵,失败者恬不知耻,竟气指颐使的要求胜利者伏地称臣!是可忍孰不可忍,刚愎自用的北条时宗下令将元使一行三十人悉数斩首。1279年,元军消灭崖山的南宋小朝廷,统一中原。忽必烈踌躇满志之际想起了四年前出使日本的使者至今杳无音信,于是令南宋降将范文虎以个人名义派出使者赴日一探究竟,结果又遭*害。*害使者历来被蒙古认为是宣示战争的行为;数十年前,忽必烈的祖父就因花拉子模不知天高地厚,擅*使者,挥师西向;以长生天的名义挞伐西方,兵锋所至,寸草不生。忽必烈的自负心犹胜其祖父,他决定教化这个冥顽不化的蕞尔小国,以血的方式。

1281年元军兵分两路,东路军四万人由蒙古人,高丽人和北方汉人组成。南方军由南宋十万降兵组成,由志大才疏的降将范文虎统领,主帅为蒙古人阿拉罕,但阿拉罕在途中病死,接替职务的蒙古左丞相阿塔海尚未到职,范文虎效仿“黄袍加身”取得主帅职位。东路军统帅忻都贪功冒进,违背了两军会师的计划,率先登陆九州岛。但是日军早有防备,东路军进攻失利,长期相持后勤补给困难,且正值盛夏,疫病流行,士兵减员严重。无奈之下被迫退回壹岐岛,等待主力江南军。7月东路军和江南军会师,元军即向九州开拔,其中主力进占鹰岛,另一军屯于平户岛。元军计划两路并进太宰府,让日军首尾不能兼顾。

博多湾形势图

元军会师后与日军发生一些零星战斗,元军均胜。但是元军内部矛盾重重,东路军汉将与高丽军将领不合,统帅忻都又无法调和矛盾;范文虎为南宋降将不足以服众。两路统帅就进攻太宰府计划迟疑不决,十几万大军在海上逗留一天。也就是这一天的耽搁,台风再次和元军杠上。8月1日,猛烈的台风将元军大部分战船送入海底,元军溺亡者五六万。已成惊弓之鸟的范文虎惧怕日军趁机来攻,下令撤退,而缺乏战船来不及撤离的留岛幸存者被弃之不顾。四五万幸存者正造船做筏之际,日军趁机进攻;缺乏补给,历经台风筋疲力尽的元朝残军战死过半,其余全被俘虏。

第二次征伐日本失败令忽必烈大为惊恐,不甘失败的他随即谋划第三次征伐战争,他责令江南行省再造大船,而两万元军在征东中书行省丞相阿塔海的带领下,准备再行远征。大有与日本死磕到底之势。但是十三年后随着忽必烈的去世,第三次征伐日本的行动也便无疾而终,长生天复仇天照大神的计划随之流产,被逼无奈只能将打掉的门牙和着血吞咽下肚。世祖皇帝第三次征伐日本计划为什么会胎死腹中呢?

元朝两次征伐日本进军示意图

第一,长生天并没有失败,它只是耍了个心眼

在总结窝阔台及蒙哥攻宋得失的基础上,忽必烈制定了先取襄樊,实施中间突破,再沿汉入江,直取临安的灭宋方略。由于准备充分,策略得当,元军所向披靡,攻城略地无往不胜,俘虏数十万之众。处置俘虏历来是棘手之事,留之则靡费钱粮,编卒入伍,恐生哗变;*之不祥,更不可取,因为蒙古人为自己的自负付出过惨重的代价。蒙古攻宋前,向来轻视宋人,认为他们天生羸弱,重文轻武,只会吟诗作画,把酒言欢。元军伐宋前,蒙古大汗窝阔台和蒙哥两次南征均是折戟沉沙,其中蒙哥在钓鱼城被宋军击毙。蒙元灭宋耗时四十三年,在蒙古所灭诸国中抵抗时间是最久的一个,实为蒙古兴起后所遇最强敌手。从1205年蒙古第一次对外征伐,至1302年伐缅战争结束,蒙古征战天下97年,其中征宋耗时将近一半时间。前车之鉴,记忆犹新。如果擅*俘虏,将会招致汉人更加激烈的反抗。

忽必烈苦思良久,终于想出一石二鸟,借刀*人之计;解铃还须系铃人,战争带来的困扰还需要依靠战争解决。兴兵征日,以宋之降兵为主力,若胜名利双收;若败降兵和日本两败俱伤,蒙古人从中渔利。一代枭雄忽必烈的谋略之深令人叹服,处理俘虏手段之有效远胜白起、项羽之流。第一次东征出兵三万两千余人除去高丽人之外,大部分是投降的汉军,蒙古人占比更是少得可怜。第二次出兵日本,东路军四万人,汉族和高丽族士兵占比仍是绝大数,而江南军是清一色的汉族士兵。

庞大的舰队以汉族士兵为主力

在二次征日再遇台风侵袭前后,主将忻都、范文虎的表现更是令人生疑。首先是屯兵位置与第一次征伐日本所屯地域相距不远;常言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经历第一次台风损失惨重的忻都,并没有吸取经验教训,勘察水文,了解台风规律;这明显不符合统兵大将的最基本素质要求,忻都、范文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更多像是包藏祸心。其次,台风来临之前,部分将领觉察天气异常(十万江南军大部分是投降的南宋水师官兵,水文风向常识不是盖的),向忻都、范文虎提出防范措施,但未被采纳。台风来临之际,江南军将领张禧等部见天气恶劣将战船疏开锚泊,避免了船只之间的相互碰撞造成的不必要损失,而其他战船则师法曹操于赤壁鏖兵时的“缚舰为城”之策,结果是“震撼击撞,舟坏且尽,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最后,台风停歇时江南军未溺死者尚有半数,且年轻力壮。张禧向范文虎建议,组织幸存士卒,兵力仍有七八万之巨,强行登陆,背水一战;胜败也未可知。范文虎一心只想逃亡,断然拒绝张禧良策,任由四五万江南军幸存者自生自灭。平户岛获救者四千余人,由于舟楫缺乏,范文虎下令弃之不顾,张禧于心不忍,尽弃战马,腾出船只,载幸存者回国。

主将忻都、范文虎归国后,忽必烈并没有严厉处罚二人,一年后范文虎居然咸鱼翻身,“帝令立功自赎,练兵治械于扬州”,最后官居尚书右丞,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一向赏罚分明的忽必烈,也不按常理出牌,个中原因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了。两次征日行动,汉人降兵消耗殆尽,忽必烈心头病也痊愈了,智商开始逐渐恢复在线状态,他也没有死磕日本的最初动机了。

猛烈地台风使元军损失惨重,而日军则士气大振

第二,当大哥的仁至义尽

与日本一衣带水的高丽一直饱受倭寇的*扰,高丽臣服元朝后,顿感背靠大树好乘凉,便上书元廷,言倭患之苦,恳请天朝上国出兵进剿。高丽之所急实乃忽必烈之所想,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征讨日本,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一祸患。所以元朝征伐日本,高丽颇为积极,高丽王甚至下令:“士卒,虽遭父母丧,过五十日者即从军”。文永之役后,日本自信心膨胀,下达了“异国征讨令”,准备反攻高丽,这个计划最终搁浅。但是官方的退却并不代表民间势力的消停,不少日本武士频频*扰高丽沿海岸地区,高丽王再次向忽必烈告急,祈求元廷出兵,征剿日本,以攻为守,确保高丽边境安全。

虽然两次对日战争以失败告终,但是对日本的打击不可谓不大。镰仓幕府的府库也因战争开支日益空虚,浴血奋战的武士得不到赏赐,和幕府的矛盾日益紧张,镰仓幕府在这种内耗中逐渐走向衰落。日本也就暂无力大规模袭扰高丽了。虽然日本武士对高丽的渗透从未停止,但是已不成气候,高丽的最初目的已经达到,对日本的征伐就显得不是那么热心了。高丽都已经歌舞升平了,当老大的还要怎么为小弟出头呢?征伐日本的目的之一已经达成,忽必烈第三次征伐行动的动机进一步削弱。

倭寇袭扰中国之前便开始侵扰高丽

第三,长生天被“流放”,蒙古人的野心开始收敛

早在蒙哥汗在位时,佛道两大教派展开三次佛道的大辩论,皆以道教败北告终,佛教在元王朝的地位日益凸显。忽必烈继位后,对佛教更是大为推崇,于“万机之暇,自持数珠,课诵、施食”。忽必烈曾自述:“自有天下,寺院田产,二税尽蠲免之,并令缁侣安心办道。”定鼎大都后,忽必烈以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帝师,统领天下释教。从八思巴开端,终元一世,历朝都以喇嘛为帝师。新皇登基前,必先就帝师受戒。“长生天”是蒙古萨满教的最高神明,忽必烈带头尊佛后,蒙古人对长生天的信仰日趋淡化,再加上汉文化的同化影响,蒙古人的性格逐渐由桀骜不驯,争狠好斗开始变得慈悲为怀,国内上下对于三征日本的意愿已经远不如当年那般狂热。同时蒙古人的荣光随着长生天的被“放逐”渐行渐远了。

信佛和推行汉化的皇帝——忽必烈

第四,日本如同鸡肋,蒙古人食之不甘

蒙古人征战四海,创万世之基业,立彪炳功勋那只是虚名而已,最直接的动力还是劫掠财富,虏民为奴,占其沃土,辟为牧场。日本长时间与中原隔离,中原对其知之甚少,误以为日本富饶。直到蒙古人登陆日本才发现,经过中原几百年教化的日本并无多大长进,生产力低下,国贫民穷,衣不蔽体;一副刚走出原始森林的野蛮人状态,文明开化程度甚至不如被汉人鄙称为“蛮夷”的自己。日本也不是蒙古勇士想象的那般遍地金银、玛瑙;而是山岭崎岖,台风盛行,充满烟瘴的不毛之地。元军士兵极度厌恶这个苦恶之地,看不到希望也就没有了斗志,内心最狂野的冲动随之烟消云散。使臣赵良弼回国向忽必烈陈述道:“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忽必烈顿觉日本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劳师远征,靡费钱粮得一穷乡僻壤于他何利?

分裂状态的日本国贫民穷

第五,南疆鏖兵,无暇他顾

1281年元军征日前后,元朝同时与南方诸国爆发战争,1277年与缅甸冲突,1280年远征占城,1285年征安南。弘安之役后忽必烈有计划于1286年复仇日本,但是先前的两次征伐安南的失败令忽必烈更为震怒,相比较孤悬海外的日本,与云南广西接壤的安南对于忽必烈而言才是肘腋之患。于是忽必烈果断叫停侵日准备,于1287年集中五十万大军第三次讨伐安南,结果双方鏖战两年,以元军失败而告终。安南成功的引起忽必烈的注意,于日本而言却是天照大神庇佑,忽必烈有意与安南死磕到底,于1292年下令水陆并进再征安南,结果军队尚未调度完毕,世祖皇帝驾崩了,第四次征安南行动不了了之,第三次征日也只能是镜花水月了。

除了远征异国,元军还疲于应付国内汉人起义。1277年夏,黄华在政和以盐夫为骨干发动农民抗元起义,1280年元廷招降黄华,黄华清剿漳州陈吊眼抗元起义军,1282年陈吊眼被捕遭难,汀漳抗元起义军被剿灭。1283年黄华降而复叛,再次起兵反元,打出反元复宋的旗号,人马发展到近十万。同年十月,元廷与起义军激战,黄华战死。1289年黄华的弟弟黄福等人再次发动起义未果。国内的汉民起义有效的牵制了忽必烈征日的步伐,同时也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征日的可行性。

元朝与安南的战争使日本免于元军第三次征伐

第六,马背得天下的蒙元帝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帝国,消化日本这个典型的海洋国家力有不逮

古代史上大陆帝国实施跨海征服计划并获胜的战例少之又少,凯撒跨英吉利海峡征服不列颠也只是个极端案例,而且凯撒治下的罗马也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大陆性帝国,因为它有一支令人生畏的强大海军,罗马人击败了地中海霸主迦太基,还把这片辽阔的海域变成自己的内湖。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经略台湾,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被迫退出。中原政权有效管理台湾始于明末的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明之前中原王朝在台湾根本没有设立管理机构。元朝面对近在咫尺且未开化的台湾尚不敢言征服,更遑论征服日本?始于元朝的澎湖巡检司,虽是中原王朝首次在台澎地区设置官署,但台湾本岛并未在其有效管辖范围内。

元朝征日本和爪哇也只是以大陆性帝国的思维所做的一次跨海征服,缺乏海权和海洋意识的元廷根本不懂得如何利用海洋达到征服和获利的目的。征服的本身也只是满足统治者统一天下的虚荣心,附带的获取一些表面化的利益——劫掠财富。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元廷占领日本,早晚仍会退出或者独立,贫瘠的日本只会成为元帝国烫手的山芋,元廷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忽必烈的睿智他肯定也能料到结局,征日战争最好的结果也只是确立双方的朝贡关系,中原王朝对藩邦的朝贡向来报以“厚往薄来”的思维,当日本前来进贡时,元帝国对他们的赏赐往往比他们进贡的东西要多得多,天朝只是赢了面子而已,说白了就是花钱买面子。只是日本人的自尊向来强烈,出乎了第一次入主中原且自尊心同样强烈的蒙古人的意料,若是汉人王朝如唐宋便不与他们计较太多了。不懂海权,缺乏海洋意识的忽必烈料定征日百弊而无一利,之所以筹划第三次征伐日本行动也只是自尊心在作祟而已。

忽必烈征日无非是想把日本纳入朝贡体系


长生天复仇天照大神的图谋搁浅于元帝国而言是福非祸,它令黄金家族的子孙得享几十年的太平盛世,而这几十年的光景,蒙元帝国足以作为一个伟大的王朝串起后来者钩沉稽古,发微抉隐的期冀。失意的长生天也未因子民的忤逆而放弃赐福,几十年后南方的汉民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号大举北伐时,长生天依旧庇佑北元朝廷苟延残喘数十年。后虽分裂手足相残,旋即又为满清所撮合或同化,依旧保持了相对于汉人的高贵地位;后清廷倾覆,五族共和也确保了蒙古人与汉人等同的社会地位。长生天仗义庇佑,蒙古人几百年不曾被奴役,但进入二十世纪后,刚愎自用的外蒙子孙自降身段,侍奉沙俄,长生天也就彻底抛弃了他们,福祉转由内蒙独享。

背弃长生天的外蒙如今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