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区三十团,是一支令人敬仰的抗战英雄团。
五一大扫荡以前,冀中军区八分区有两支正规军主力部队。一支是身为主力团的二十三团,另一支就是身为基干团的第三十团。该部一开始也是三营十二个连的主力团,后来取消了营级改为基干团,团下辖六个作战连,加上团直属的特务连,全团共7个连约700多人。
讲起战绩,三十团可能并没有二十三团那么辉煌,但是说起战斗之悲壮惨烈,斗争之艰苦卓绝,指战员们的牺牲之大,八分区三十团在整个冀中军区都是名列前茅的。
一、从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五支队到八路军三十团
说起三十团的历史,那要从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说起。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冀中大地抗日活动风起云涌,在1937年的九月,河北省无极县地下党负责人刘洪涛、翟晋阶、刘士毅、贾一民等同志,在当地组织起武装公开抗日,后来受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同志的委任,成立了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五支队。
后来,在冀中军区负责人孙志远、李梦龄同志领导下,五支队和吕正操率领的原东北军691团一部合并,成立了冀中人民自卫军第五团,并曾经攻克晋县、深县县城。到了1938年4月,冀中人民自卫军改编为八路军三纵队。
当时的冀中军区成立了五个军分区,第五团改编为二十五大队,李剑卜任大队长,何纪元任政治处主任,属于冀中军区三分区建制,该部在五、六月间调防大清河、子牙河中下游地区负责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由于对敌斗争的需要,1939年下半年的时候,又在献县李虎一带重新整编, 以二十五大队为基础,与二十六大队之一部合并,两军合编为三十团,原二十五大队大队长黎光出任首任团长。
当时三十团的主要活动地区,是子牙河中下游之青(县)沧(县)交(河)、建国县(献县、河间各一部)、献(县)武(强)饶(阳)、任(邱)、河(间)大(城)地区。当时的冀中三分区西临子牙河,东濒津浦路,地处青县,沧县、交河,献县、大城地区,直接威胁天津城区安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同样斗争环境也较为残酷。
当时敌人除在各县县城以及淮镇、里坦、杜林、崔尔庄等大据点设防以外,还沿公路设有不少小的据点。三十团就在敌人鼻子底下,在这一带开辟了根据地,坚持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二、首任团长:红军悍将黎光
当时三十团的首任团长,是日后的开国元勋黎光少将。这位团长乃是一名红军出身的悍将,此前在河间、霸县一带进行抗日活动,在当地名气不小。
黎光是一位老革命了,在1914年阴历九月十八日,他出生于四川仪陇。1932年冬天,红四方面军进军川北以后,在黎光的家乡建立起地方武装,年仅18岁的黎光参加了红军,后被编入红31军91师,不久就因为屡立战功,先后升为班长、排长。
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粉碎敌“六路围攻”。在攻打苍溪的战斗中,时任红31军91师特务连排长的黎光率部担任掩护。在战斗中敌人的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小腿。不久伤口感染化脓,医生要他截肢,他坚决不同意:革命刚开始,没有腿怎么打敌人?好在后来吉人天相,经过保守治疗终于保住了腿。
抗日战争开始后,黎光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1营1连连长。在同日军作战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肩穿过,打入左下颚后从右耳根穿出,登时满面血流如注负了重伤。而且就在当天晚上,日军又袭击了重伤病员住的村庄,战友将他用一床毯子裹好藏在厕所里,最后才幸免于难。伤愈以后,他又先后任冀中军区第3军分区26大队营政治教导员、营长,第25大队大队长等职务,三十团成立后成为首任团长。
黎光仅仅在三十团团长任上干了八个多月,便被调到北方分局党校学习,并于1940年改任冀中军区29团团长。当时他率部在任河霸一带与日寇周旋,打得敌人狼狈不堪。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称赞他“个性强、作战勇敢、决心硬”。
一次行军途中,他们发现100多名日军聚集在一条沟里整队开会,出其不意地将其全部消灭。1945年8月日军投降时,黎光任20团团长。当时在率部西进路过张家口时,他突发奇想:“部队枪支子弹少,何不摸进张家口,搞些武器弹药再西去?”他率部乘夜摸进张家口,结果守城日军正在逃跑,结果顺利就控制了全城。张家口就此成为我军攻占的第一个大城市。
解放战争时期,黎光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40旅11团团长,第6旅副旅长,华北军区第7纵队21旅旅长,第20兵团66军198师师长等职务。建国后又于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202师师长,率部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回国后又先后担任68军副军长,连云港要塞司令员,上海吴淞口守备15师师长,南京军区工程兵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
黎光将军得享遐龄,于2020年12月27日上午在南京逝世,享年106岁,是最后硕果仅存的几位开国将军之一。
三、部队改编为基干团
黎光团长调任以后,三十团在继任团长高法宝带领下继续坚持斗争。一九四0年三、四月,三十团集中到平汉路西上房、慈峪一带整训,五、六月间返回冀中,继续坚持对敌斗争。一九四0年下半年,针对敌人阴谋逐步蚕食我冀中边沿地区的“治安强化”运动,又调出三十团一营,和八分区独立营合编为任河大支队。1941年10月任河大支队改编为第33地区队,从此脱离30团建制,30团改编为基干团。
1942年初,又由8分区侦察连、30团侦察队、8分区政治部组成津南支队,1944年春津南支队划归9分区领导。至此三十团只剩下了七个连,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特殊基干团。
在当时这样的基干团虽然整体人员不多,兵力也远少于主力团,但是战斗力却并不弱。
1.兵员素质增强
基干团是主力部队缩编而成,连、排、班各级保留下来的多为原先各团战斗骨干,兵员素质有所提高。
2.装备水平有所提升
部队缩编后,整体装备水平得到提升,当时基干团每个连都能有至少3挺轻机枪,还有2到3具掷弹筒。团特务连编有警卫排、重机枪排、通信排、迫击炮排,整体火力没有减弱。
3.弹药供给更为充足
八路军当时弹药有限,主力部队缩编后,能把更多弹药集中到精兵手中。而步枪以连为单位统一制式,各连口径基本一致,也减少了后勤负担。
4.部队更加灵活机动
当时日军大扫荡是八面合围,两三千人的主力团因为不方便运动,往往分拆成营级活动。而相对来说基干团人数更少,更方便进行穿插游击战。
从事后结果来看,这种小团大连制的编制,非常适合于大扫荡时期的我军。建国后粟裕将军一度进行的改革,就是试图恢复这种建制。时至今日我军的“合成营”,其实就是这种多兵种合成的“小团”。
但是三十团这个“小团”,却与其他部队不同。一般的基干团是小团大连制,*基干团时充实了连级战斗人员,一般下辖四五个大连。而三十团当时其实只是调走了一营和侦察连,部队其实是两个营的六个连加团直属连,其实是一个缺编的主力团。
这在实战中既没有主力团兵力雄厚的优点,又缺少基干团的短小精悍,再加上缺乏专门的侦察部队,这些都是三十团其后陆续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之一。
二、先后殉国的三位团长:第二任团长高法宝
首任团长黎光走后,三十团一共先后任命了三位团长,不过非常让人痛心的是,这三位团长最后都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而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一个团先后就有三位团长以身殉国,这在我军的军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抗战时期我冀中军区战斗之悲壮惨烈。
三十团的第二任团长,是原二十三团团长高法宝。高法宝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猛将,任主力团23团团长的时候,他曾负责指挥达子房伏击战,干净利落的歼灭日伪一百多人,而自身无一伤亡,受到了军分区首长的高度赞扬。此后不久,高法宝还率队参加了讨伐石友三的战役,率部歼灭了不少石友三部敌军。
一九四一年年中,高法宝调去九分区十八团,重新担任主力团团长职务。遗憾的是,五一大扫荡时在饶阳县突围中,他为了掩护主力撤退,率机枪排身先士卒抢占河边村庄时,不幸被提前隐藏在村里的日军袭击,苦战以后最终壮烈牺牲。
三、第三任团长欧阳霖
三十团的第三任团长,乃是欧阳霖(一说欧阳麟),他原是七分区二十二团(也是基干团,该团后来的团长就是冀中有名的智将左叶)团长,从一九三七年入伍,一直从普通的战士,当到了连长、营长、团长,也是一位经过多次战争考验的实战派将领。
一九四一年11月的时候,欧阳霖团长率领三十团部分兵力外出设伏,准备打敌人一个伏击,不料在经过景和镇南王大村一带时,部队行动提前被敌人特务侦知,突然遭到数倍于己的日伪军三面合围。苦战以后抵挡不住,欧阳霖亲自指挥一个连带头发起冲锋,向建国县方向突围。战斗中由于敌人火力太猛,欧阳霖团长不幸中弹牺牲,但是掩护部分战友突出了包围圈。此战当中,三十团有大约两百名战士殉国,部队元气大伤。
四、第四任团长肖治国
欧阳霖牺牲后,军分区将二十三团副团长肖治国提拔为三十团团长。肖治国,1908年出生,山东省东阿县人,一九三七年入伍,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冀中军区三十团团长等职。
肖治国团长任职期间,正好赶上了日军残酷无比的五一大扫荡。肖团长率领三十团的指战员们,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先后经历了日军绝对优势兵力的多次合围,最后在1942年6月8号的雪村战斗中,于肃宁窝北村壮烈牺牲,随行的三十团将士们也大部殉国。
五、先后殉国的其他团级干部
而三十团当时的牺牲非常之多,当时除了三位团长相继殉国以外,政委、副团长和总支*等主官也相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仅团级指挥员就有:
政委汪威----湖北红安人,红军干部,时任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第30团政委。1942年6月时,与团长肖治国一起,在河北肃宁窝北村战斗中牺牲。
第33区队长、原副团长丁占明----山东人,30团1营营长,30团副团长,后担任河大支队支队长,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33区队区队长,1942年4月,丁占明区队长在任河县北位村战斗中牺牲。
第41区队长、原三营营长王斌----8分区30团3营营长,8分区第41区队区队长。1943年7月29日河北献县马庄牺牲。
团总支*、原三营教导员沈笑天----8分区30团3营教导员,30团总支*,1942年6月,河北肃宁窝北村战斗中牺牲。
一个主力团在抗战的两年多时间当中,先后有三位团长、一位政委、两位区队长、一位总支*,先后七位团级主官牺牲!八路军一线指挥员牺牲率之高,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这就是艰苦卓绝的敌后战场,这就是前仆后继的抗日军人!
致敬先烈,治史铭记!
参考资料:
《抗战时期的冀中军区八分区三十团》张 兴 龚有源 董 奋 陈 袭 张文瑄 李克修
《血色冀中》
《鬼子进村》丁晓山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无线电通信情况》
《冀中军区八分区抗日斗争大事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