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来,几代乙烯人 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

40多年来,几代乙烯人 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

首页角色扮演烈火超速版更新时间:2024-07-06

来源:铁人先锋

“这里曾人迹罕至,建设者的进军鼓点,古老的马头琴声,融进了工业化的新乐章。哦,乙烯,你在草原上挺起的雄姿,改变了草原世代的梦想……”

曾经,一首《乙烯——我为你歌唱》的诗歌在广袤的松辽平原上传诵着。

上个世纪80年代,成千上万名建设者用智慧和力量,在一片芦苇荡旁,建成了现代化的乙烯装置区。40多年来,几代乙烯人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这里流传,一篇篇用责任和担当谱写的乐章在这里演绎。80年代建设者经过岁月的沉淀,一些好传统、好作风和好做法,浓缩成“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企业不断向前。

“传承优良传统,弘扬企业精神”专栏文章,咱们一同听80年代建设者讲述“乙烯”精神——

紧要关头 方显真金本色

李秀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汉,他用一股子勇挑重担、执着坚守的劲头,诠释了“乙烯”精神的深刻内涵。李老今年已是79岁高龄,从电话中得知,退休多年的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一再表示,自己已经离岗多年,不想接受采访,但他还是简单地讲起几件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

1985年6月29日,随着火花闪现,乙烯辅助锅炉内立刻燃起了熊熊烈火。人们欢呼雀跃,热烈庆祝30万吨/年乙烯一期工程“第一把火”点燃成功。而那位点火人却再也支撑不住疲倦的身体,依偎在工作台旁睡着了。“那时候,为了锅炉点火开工,忙得几天几夜都没合过眼。”距今36年的场景,李老回想起来,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李秀元当年工作的照片。

“当年,我是中国石油大庆化工一厂动力车间锅炉工段段长,我所管理的两台大型锅炉每天给乙烯装置直供热能,为4台大型压缩机组提供动能。如果锅炉没有维护好,很可能造成乙烯停产,那肩上的担子重啊。”自从辅锅点火试车以来,李秀元日夜盯守在现场。“困了,就随便找个地儿眯一会儿,饿了,就扒拉几口放凉的饭菜,我几乎没有休息过礼拜天,就连元旦和春节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

“经常有人说我傻,说工作是大家的,你个人为啥要这么拼呢?”李秀元并不理会,而是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转年的3月份,乙烯装置马上要开工的时候,试车生产不允许辅锅有一分钟停运,可这时的二号辅锅预热器却急需要清洗,情急之下,我钻进了60多度高温的预热器。”在只能容下一个人的空间里,李秀元徒手一点一点地抠除波纹板上的锈垢,全然不顾浑身蹭满了泥污,四肢磕碰出了淤青,脸上、手上烫起了水泡……他用一己之力将预热器清洗干净,保证了辅锅的正常运行。

“我认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主要职责,就是要用化险为夷的本领、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乙烯装置安全运行。”如今,已年逾古稀的李老,记忆开始模糊,我们无法更多地重现当年生产建设的生动景象,但在大庆化工一厂的历史上,在“乙烯”精神的缔造过程中,将永远镌刻着李秀元的名字,他是乙烯人心中的榜样。

厚积薄发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与周军取得联系,他正在南方休养。他开玩笑地说:“一辈子与炉火打交道,哪里温度高,就想到哪里去。”

今年71岁的周军一辈子钟情于“火”。

9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松辽平原的巍峨炼塔中,为了实现裂解装置达标生产,生产乙烯的“龙头”——大庆化工一厂做出了对8台裂解炉实行个人承包的决定。招贤榜一出,引起全厂上下极大关注。

把“龙头装置”交给个人承包,在国内石化行业尚属首例,谁能勇敢地执舞起这个“龙头”?

分厂领导和岗位员工一致认为:周军能行。

说起往事,周军深情满怀。

“我的文化底子薄,当时真的有些犹豫,但转念一想,咱们工人在改革中不能看热闹,更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该上的时候就得上,奖金是小事,装置达标生产才是大事。”有“北炉王”之称的周军当即表态,并签下了“承包责任状”。

“自从成了承包户,我就在裂解炉旁搭起一栋简易板房,就算是安营扎寨也要把生产搞上去。”

“裂解炉运行达不达标,一个关键要素就是看炉子的出口温度,那时候,我们调整的出口温度差值跟设计要求相差得很远。” 周军说他就把这个作为突破口,开启了艰辛求索的历程。

“那一阵子,我每天都背着近10公斤重的炉管光学测温仪,沿6层平台爬上爬下,对8台炉子所有的炉管、风门,挨个进行测试、调整,并记录下相关数据。为了更充分地掌握裂解炉的燃烧情况,我还经常半夜去测试,在一个点儿上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寒夜里,腿麻得站不起来,浑身冻得直打哆嗦。”

就这样,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周军摸索出了每根炉管的表面温度和每个风门点开度的合理参数,炉膛内的火焰稳定了,温度分布均匀了。“承包当年,裂解炉的出口温差就控制在正负3摄氏度以内,乙烯收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装置在全国同期引进的4套同类装置中第一个达标。”

“我一辈子都在与火打着交道,希望裂解炉的火越烧越旺,希望这团火能够燃起新一代乙烯人的热情和执着。”周老对后辈寄予了期望。

苦练技艺 成为破解难题的行家里手

见到左成玉,他刚下夜班,难掩疲倦的神色,可当提起建设30万吨乙烯的那段岁月时,他的眼里倏忽间便闪出了光。

“1986年4月,30万吨乙烯一期工程开工试车,在做裂解气压缩机超速跳闸试验时,压缩机的转速怎么也升不上去,在场的美国技术专家急得团团转。”

“我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到底是哪个操作步骤出了问题,我忽然回想起了一位老师傅曾说过的话,升压缩机试车转速时,一定要注意调速阀的开度,我想问题可能就出在这儿。”

“我立即向专家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经过一轮试验后,压缩机转速真的升起来了。当那些美国专家得知,我是个刚入厂才两年的普通工人时,不住地点头,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他用异常坚定的口气说:“技术,是最好的指挥棒,没有丰富的知识、没有掌握真本领,难以成为这些现代化设备的主人。”

在现场精心检查装置的左成玉。

从1984年走进工厂至今,37载春秋,左成玉参与过乙烯装置三次大规模改造,解决了百余项生产难题。他将青春岁月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乙烯事业,脚踏实地地成长为行业里赫赫有名的技能专家。

“2004年,乙烯装置60万吨改造后,新区丙烯、乙烯压缩机组共用的一台小透平由于设计原因,运行一直不稳定,时常造成两台压缩机停车,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当时我是新、老区装置6大压缩机承包组组长,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和车间的几个技术人员一起,反复观察、仔细琢磨,终于找出问题的根源,我们大胆地向原始设计‘开刀’,通过更换疏水器、加粗透平主蒸汽管线,终于抑制住了波动,每年减少经济损失200多万。”

今年,58岁的左成玉仍然守护在裂解压缩机旁。这些大家伙身上,浓缩着他的汗水与辛劳,映射着乙烯的成长与发展,更体现着这位压缩机专家“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的“乙烯”精神。“这些庞然大物看上去是冰冷的机器,但对我来说,它们更像我心爱的孩子,脾气秉性我最了解,守护好它们是我的义务,更是我的责任!”

本文来自【铁人先锋】,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