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一次次归来 守护一座座丰碑
寒风凛冽,雪花飘舞。长风漫漫,终有归期。
2023年11月23日,一架搭载着25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缓缓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怀抱。
硝烟虽已远去,战歌依然嘹亮。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誓死坚守阵地,热血一次次浸透了白雪覆盖的山野,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志愿军官兵牺牲时被安葬在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以南。根据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双方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每年进行一次常态化交接。10年来,我国从韩国累计迎回10批共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连续10年执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任务。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是与先烈跨越时空的“相逢”。官兵们说,先烈的棺椁,像一座历史丰碑,铭刻着峥嵘的岁月;像一座精神堡垒,凝聚了不屈的意志;更像一堂无声的课,浸润着大家的心灵。
今天,让我们走近北部战区陆军某旅官兵,感受他们与先烈跨越时空“相逢”背后的故事。
礼兵轻轻捧起志愿军先烈棺椁,护送先烈回家。马强 摄
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留下名字,却留下了不朽的功勋
这一刻,英雄们的灵柩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伴着军号手吹响婉转低回的《思念曲》,礼兵艾力亚尔捧起棺椁,心中充满崇敬之情。
这,是艾力亚尔第一次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为了能参与这项光荣的任务,他经过层层选拔,付出了数不清的汗水和努力。
艾力亚尔的家乡,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喀什。入伍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媒体上正在直播第八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
庄严肃穆的场景让他难忘,烈士们的事迹让他动容。“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没有先辈的浴血牺牲,何来今日的繁华盛世。”那一瞬间,艾力亚尔也在心里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羡慕:“要是能成为礼兵方队里的一员,该有多棒啊。”
艾力亚尔没想到的是,参军入伍后,自己所在的单位正是那支担负礼兵任务的部队。他一下子激动起来:“我也要成为礼兵方队的一员。”
想要入围礼兵方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训练场上,礼兵教练员组织棺椁静持训练。艾力亚尔双手捧着20多公斤重的模拟棺椁保持一个姿势不变,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棺椁的重量压得他胳膊微微颤抖,额头上满是汗珠,他咬牙坚持着……
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经过层层选拔,艾力亚尔终于如愿,成为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的一名礼兵。
“那是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捧起棺椁,感觉敬畏之情在心底油然而生。”回忆自己当时的心情,艾力亚尔说,捧起先烈棺椁时,当年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向前冲锋、与敌人拼死战斗的画面仿佛一下子闪现在自己的眼前。
训练时,艾力亚尔听说,棺椁上可能有先烈的照片。迎回仪式前,他一直想知道,仪式当天自己将捧起哪一位先烈的棺椁。
直到任务当天,捧起先烈们的棺椁,他才发现,棺椁上没有先烈的照片和姓名。盼了那么久的“他”,并没在世间留下什么关于自己的印记,只拥有棺椁上的一串编号。“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留下名字,却留下了不朽的功勋。”艾力亚尔说。
与艾力亚尔相比,同样第一次参加任务的鸣枪礼兵马自博,对于志愿军英烈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收到参加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任务的通知,队列素质突出的马自博被连队当做重点推荐对象,面对战友羡慕的目光,他却表现得很“平静”。
“那时候我年龄还小,对先烈的情感并不深刻,只知道他们是一群很伟大的人。”几年前,还在上高中的马自博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
与许多老队员相比,马自博经验不足,在专项训练中,他很快掉了队。感受到压力的同时,马自博时常在想:“志愿军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有一天,他翻开单位编印的抗美援朝故事集,读起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那名志愿军战士的话: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达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
从小家庭条件宽裕的马自博心中慨叹,这是一群什么样的战士?他们的物质生活是极为艰苦的,却以苦为荣,以苦为乐。马自博的内心泛起波澜,训练更加刻苦,最终通过选拔,成为迎回仪式上的鸣枪礼兵。
鸣枪致敬,英魂安息。“眼前的一切,不正是志愿军战士们浴血奋战为之奋斗的吗?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要传承英烈精神,守护山河无恙。”望着仪式现场孩子们充满希望的眼神,马自博坚定地说。
先烈精神在血脉中流淌,我们就是他们
“有时会觉得书本中的英雄距离我们很远……”
一次,在主题为“如何讲好英雄故事”座谈会上,个别年轻战士的发言引起了该旅领导的忧虑。
“如今,‘网生代’官兵生逢和平年代,如何将先烈精神融入年轻官兵血脉,是摆在各级带兵人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该旅领导感到,传承先烈精神,必须要有深度且真挚的情感认同,强化官兵情感体验就显得十分关键。
针对个别官兵对红色基因、优良传统理解不深的现象,该旅将迎回仪式任务作为开展教育的“活教材”,组织任务官兵谈感受体会。
一次次面对先烈忠骨,礼兵教练员张国瀛有很多话要说。
“抬棺椁!”伴着响亮的口令,礼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护送烈士英灵缓步前行。
这是张国瀛第十次接先烈回家。2015年,张国瀛第一次以礼兵的身份亲手捧起先烈棺椁。那一刻,半个多世纪前出征的勇士和新时代的年轻战士在同一时空相遇。
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一幕幕画面浮现眼前,张国瀛仿佛听到先烈们在亲口讲述战场上奋勇*敌的故事——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充满血性豪气。
“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我会怎么办?”这个问题,在那一次仪式任务后经常萦绕在张国瀛耳边,激励着他成长进步。
“棺椁不仅承载着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奉献,更承载着祖国和人民的期待与尊崇。”被感染的何止张国瀛一个人。无论是仪式上的礼兵,还是幕后的保障人员,每一名参加任务的官兵,都深受触动。而每当执行任务归来,许多官兵又成了红色故事的讲诉者、思想教育的新骨干。
“连续10年执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任务,官兵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这让旅党委更加重视仪式的激励作用和教育意义。”该旅领导介绍,他们先后组织官兵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等场馆参观见学,在了解党的发展史、斗争史,追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事迹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奋进征程。
他们还充分发掘本单位历史,丰富充实军史长廊展陈,设计建设党性培育园地,紧贴使命任务、岗位需求和官兵思想实际,将新兵入营第一课、重大节庆纪念活动、政治教员集中备课等搬进红色场馆训练一线,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日常训练和生活中……
先烈事迹,有着沉淀而来的红色记忆;先烈身上,有着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
迎回仪式上,礼兵们小心翼翼地整理棺椁,动作无比轻柔。为什么要这样?礼兵们的答案是同一个:“先烈精神在血脉中流淌,我们就是他们。”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组织官兵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开展教育。李琦摄
这种伟大精神就像一束温暖又充满力量的光,照亮成长之路
“接过英雄的枪,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这是战士王佳辰勉励自己的战斗格言。
这条格言,来源于5年前他第一次参与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任务。回想起仪式当天的场景,王佳辰仍然很激动。
亲手抱起先烈的棺椁,一颗做英雄传人的种子也在年轻士兵的心底悄然萌发。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70多年来,这种经过血与火淬炼的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
“这种伟大精神就像一束温暖又充满力量的光,照亮成长之路。”王佳辰从参加仪式任务中汲取力量,并将这些力量注入到日常训练当中。别人跑5公里自己就跑10公里,别人做力量练习自己就加负重。训练场、器械房里,经常有他加练的身影。王佳辰从之前的普通一兵逐渐蜕变为军事训练尖子,并以全优的成绩,被评为优秀军体教员。
去年3月,王佳辰经过层层选拔,被选送至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学习。
在那里,王佳辰与其他部队训练尖子在一起比拼。他不断突破自我,刷新了个人军事体能训练纪录,最终以优异成绩被评为优秀学员。
“传承先烈精神,就要像先烈那样,听党指挥、忠诚担当,有效履行担负的使命任务。”连续10年执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任务,给该旅官兵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精神烙印。
穿越历史长河,他们继承先烈遗志,一次次攻坚克难——
一次,某陌生复杂地域,该旅无人机连组织飞行训练。
战鹰呼啸升空,直奔训练空域。“失联了!”无人机平稳飞行一段时间后,信号突然消失。面对突发情况,主操控手张强沉着冷静应对,根据应急处置预案,很快成功锁定飞机。
就在大家都以为险情排除的时候,无人机却再次失联。张强细致分析判断出问题的根源,在没有案例借鉴的情况下,根据理论知识积累和飞行经验,迅速展开一系列应急操作,再次发现并锁定飞机。
随着各项参数恢复正常,险情被妥善处置,张强操纵无人机继续执行飞行任务,最终顺利返航。
“此次特情的圆满处置,为在陌生地域、极限条件和复杂环境开展飞行训练提供了宝贵数据和经验做法!”训练结束,一名现场指导的上级领导给予表扬。
去年7月的中原大地,室外温度一度高达41℃,前来驻训的该旅官兵顶烈日、斗热浪,圆满完成各项训练任务。一名年轻战士说,作为一名军人,只有在平时训练中刻苦,才能肩负起使命,守卫好祖国的和平、人民的安宁。
前不久,该旅官兵又机动至辽东腹地,在冰天雪地里开展实战化训练,检验武器装备在严寒条件下的技战术性能。
时代岁月不断变迁,英烈精神历久弥新。在时空的这一侧,该旅官兵扛起先辈的旗帜,把英雄文化、英雄精神灌注日常,学习先烈的坚定革命意志和顽强战斗精神,向着一个个高地发起新的冲锋!(孙震 孔运河 陈玉博)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组织官兵祭奠志愿军先烈,向英雄致敬。马强摄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