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失传龙鳞装,再现最美红楼梦

千年失传龙鳞装,再现最美红楼梦

首页角色扮演龙鳞复古单职业更新时间:2024-07-23

龙鳞装,中国古代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

宋代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形容龙鳞装

“逐叶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

整体阅读时,有“龙游于书中,书居于龙骧”之感。

它始于唐代,用于北宋

是中国传统书籍装帧形式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其工艺的精密与难度

导致龙鳞装在今天已近失传。

唯一一本传世的龙鳞装实物《刊谬补缺切韵》

现藏于故宫,平日不对外展出。

翻开中国书籍的装帧史

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史。

它的历史

可追溯公元前1500年—前1100年殷商时代

比印刷术时间还早约两千多年。

最早的龟骨册装

就是在伴随着文字逐步完善的基础上

而形成的最原始的书籍形式之一。

此后,书籍的装订形制改革横跨三千余年

经历了简策装、卷轴装、龙鳞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和合装、包背装、线装等,一直到今天的平装、精装、骑马钉装。

在这些装订技术中

绝大多数今天我们仍然能见到它的运用

而龙鳞装今天却很难再见到了。

龙鳞装

是古代书籍从卷轴向册页过渡期出现的装帧形式

据史料介绍,初唐时代书籍装订方式以卷轴为主

发展到唐中叶,人们出于节省纸张材料

保护书页和便于检阅的目的

对卷轴装实施了改进

以长纸作底

将书页按一定比例鳞次错开粘贴于底纸之上

卷起时,外观与卷轴无异

舒展开,“逐页翻飞,形若旋风,鳞次相积”

内部的书页宛如自然界的旋风

书页又如鳞状般有序错开排列

故称其为“龙鳞装”,又名“旋风装”。

实物仅存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刊谬补缺切韵》

是唐朝王仁昫编撰并于病榻前口述

其夫人吴彩鸾手写而成

也是末代皇帝溥仪出逃时所携书卷

卷首、末铃宋宣和及清乾隆帝诸玺

卷末有宋濂跋

此书历来以其装帧之考究华丽

书法之棉丽细密

孤本传世而称稀世之珍

书成之后,岁月颠沛、朝代更迭

在宫廷与民间辗转流离

1947年夏为故宫博物院购得并收藏。

龙鳞装《刊谬补缺切韵》唯一复制品

今天,这个已经失传的技法

却由一位80后得以传承再现

张晓栋,之前就是一位书籍装帧设计师

“我是一个爱书并为之投入的人。”

张晓栋这样定义自己的身份。

2000年前后,电子书浪潮兴起

如暴风骤雨般,对传统图书行业产生冲击。

作为一个爱书的做书人

张晓栋想向历史深处索求

找到未来纸质书发展的方向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龙鳞装。

张晓栋认定,这种失传已久的书籍装帧方式

在今天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成为一种更好展示图像与文字结合的装帧艺术。

然而,龙鳞装仅有记载

唯一存世的实物也难得一见

制作技术早已失传,如何“复原”?

“做成第一本龙鳞装

花了两年多时间,废掉的纸可以装一屋子”

再现龙鳞装的最大难点

在于控制“鳞口”的误差率

要选择合适的纸张反复粘贴试验

记录下数据,研究变量所在

将误差率控制到最低程度

因为每个‘鳞口’即便只差0.1毫米

几百页下来就要相差好几厘米。

张晓栋还结合经折装和龙鳞装两种传统装帧形式

新创了经龙装的装帧形式。

经龙装的出现

使书页画面的变化,配合图案的游走

突破传统图书的体例

呈现出舞台剧这种综合艺术的特色

带领读者由文字和纸张入戏

由页张展开一页一页形成时间的流波

空间的起伏变化,连绵不断。

柔软的内页拉开,犹如缓缓的和弦

将读者一步步引入内容的精彩空间

让人游走在字、纸、页的舞台

开启一段书戏之旅。

巨大的手工量

在这个机械复制的时代

给书籍艺术带来一股复古而生动的气息。

张晓栋说

古代制作龙鳞装的都是“宫匠”

是藏于宫廷的技艺

而我们要传承的是一种工匠的精神”

中国传统装帧形式中

包含着纸质书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它们是古老的,更是属于未来的。”

为纪念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

张晓栋历时四年半

完成的一部再造《红楼梦》作品。

全书一套八函,总高1.24 米

每函采用经折装,内装裱龙鳞页

除第一函15 折外其余每函14 折

共1766 个龙鳞筒子页。

全书图片

取自旅顺博物馆藏清代孙温绘《红楼梦》230 幅

该画成于同治丁卯(1867 年)

至光绪癸卯(1903 年)年间

历时近四十年,绘有三千余个人物

堪比《清明上河图》。

张晓栋作典藏版《红楼梦》 共高1.24 米

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孙温画作的原貌

设计师多次前往旅顺博物馆观摩真迹

无数次印刷打样、调校色彩

去往泾县,寻找最适合的手工宣纸。

每函的盖板,用软烟罗和南京云锦做成

朦胧中透着传统的含蓄之美

营造一种青春幻美的红楼梦境。

说起软烟罗,熟悉《红楼梦》的人都记得

老太太在潇湘馆告诉众人

“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

张晓栋团队买了各种各样的织物回来试验

终于找到一种织物

符合我们对《红楼梦》那种朦胧、隐约、若有若无、似烟似梦的感觉。

而封面右下角那道瓶形门的材质更为珍贵

形状取自故宫里的门

中间选用珍贵的缂丝来表达(又称“刻丝”)。

“一寸刻丝一寸金”

自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

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的技艺。

康熙年间,曹寅任江宁织造

专为皇家供应织物

曹雪芹在南京度过了他的锦衣玉食的童年时光。

云锦、缂丝均代表着古代纺织技艺的最高水准

也与曹雪芹的家族背景充分契合。

《清·孙温绘程甲本图文典藏版红楼梦》

《三十二篆金刚经》

《崔如琢书法绘画谈艺录》

《红楼梦十二钗笺谱》

……

张晓栋团队用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

再现着中国传统工艺的光华。

龙鳞翻飞,翩若惊鸿

其貌不扬的卷轴

展开后却是惊艳至极的中国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