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烈士墓地,却有一个温馨的名字“爱园”

这是烈士墓地,却有一个温馨的名字“爱园”

首页角色扮演恋恋花名册正版更新时间:2024-09-30

“爱园”,是江苏省泗阳县爱国烈士陵园的简称,是曾拼搏战斗在泗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的安身之所,也是泗阳人民顽强抗争追求进步的历史见证。谈到爱园,就不得不提到它的筹建人、命名人——中共党内少有的大知识分子、书法家、诗人、中纪委原副*、中顾委常委李一氓。

爱园烈士陵园东大门

李一氓(1903-1990),原名李国治,1903年2月6日出生于四川省彭县,先后经历了南昌起义、特科岁月、万里长征、皖南事变等重大事件,其革命生涯波澜壮阔,颇为传奇。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一氓协助叶挺组建新四军并任秘书长。“皖南事变”后,他历经艰险于1941年夏辗转回到苏北新四军军部。1942年2月,经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任淮海区行政公署主任兼中共淮海区党委副*。自此,他与泗阳“爱园”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一氓

筹建爱园——让烈士有安身处

1941年11月,中共苏皖区党委决定将沭阳县南部第七区划归泗阳县,与泗阳运河以北的地区合并,新建泗沭县。此时,日伪军占据了淮海地区所有县城。淮海地委、专署、军分区、新四军独立旅和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等党政军机关常驻北裴圩街西葛道口一带(今泗阳县爱园镇境内),广大军民在反“扫荡”、反“ 蚕食”、反“磨擦”斗争中,浴血奋战,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也有许多英雄儿女为国捐躯。

李一氓到淮海区上任后,常在会上教导勉励同志们说,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空前伟大的事业,有革命就有战斗,有战斗就有牺牲。对于那些长眠在淮海大地上的英烈,他以深厚的阶级感情,积极筹划和参与对他们的祭悼活动,或建造烈士陵园,或勒石撰文,以寄托哀思和敬意。

为了悼念抗日救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褒扬他们爱国主义的精神,继承他们的遗志,1944年初,李一氓在政府财力物力困难的情况下,敦促和帮助泗沭县政府在北裴圩建造一座烈士陵园。他和泗沭县县长夏如爱等人经过多次察看,将烈士陵园最终选在北裴圩东门外地主唐广达家的园林。这处园林占地64亩,园内有大片松林和多种花草树木,风景秀丽,经与该户协商,出钱购得后,以该园林为基础建造烈士公墓地。据泗阳县爱园镇裴开阳老人回忆,为了建好这个烈士陵园,1944年9月19日,在松张口召开筹备大会,成立筹建委员会,推选泗沭县参议长洪少康(开明士绅)为主任,县政府秘书何一泉为副主任,卢云亭为秘书,组织就绪后,立即通过地方区、乡政府,与园主唐广达的长子唐相芝协商易换老园办法。双方达成协议,园内土地按面积调换,林木作价,双方清查丈量计算后,松树为2248棵,加上各种杂树,共作价抗币(盐阜币)35万元,统一由政府支付。

公墓地建设由李一氓筹谋规划,1944年9月动工,当年11月竣工。烈士墓园坐北向南,门高两丈,庄严雄伟,园内中央建昭忠祠九间,北端设讲台,左书“成仁”,右写“取义”。祠北建一花厅,东北角安葬为国捐躯的49位抗日烈士遗体,墓旁栽植松竹,以示万古长青。祠内四壁,悬挂着淮海区党政军及县区各界人民团体敬献的匾额、挽联,计32件。

行署主任李一氓赠送的匾额上题写“日星河岳”四字格外醒目。陵园筹委会的挽联写道:“七十日惨淡经营,使一砖一石一花一草,总为壮士增不朽;三四年牺牲搏斗,看若老若少若男若女,共瞻忠勇羡成仁。”字里行间充满了党和人民对先烈的高度赞扬和哀悼怀念之情。时任泗沭县县长夏如爱作了《泗沭县昭忠祠抗战烈士题名叙》。

命名爱园——广征意见撰碑文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各界人士一致认为:抗击日本侵略是爱国行为,安葬爱国烈士的陵园,自然应称作“爱国烈士陵园”,定名“爱园”最合众意。于是,李一氓亲自题写端庄肃穆的“爱园”两个大字,镶嵌于南大门上方正中,左下角署“西蜀一氓”。

据《李一氓回忆录》记载——

“1944年冬天,淮海区抗击敌伪的斗争,逐渐争得优势。泗阳县建立了一个抗日战争牺牲烈士的纪念堂,地点在裴圩子。实际上是一大间砖木结构的大厅,并没有什么纪念的实物。采取了个老办法,把泗阳县为着抗日斗争牺牲的战士,都在一块大木牌上,分行留下一个一个的名字,写上他是泗阳的哪乡人,属于哪个部队。又请区党委、军区如金明、刘震他们写了些刻四个大字的匾,有的是红底金字,有的是黑底金字,挂在墙上。我自己写的是‘日星河岳’。县长夏如爱要我替这个纪念堂题个名字,我就根据中国的旧传统,为它取了一个非常旧的名字叫‘昭忠祠’。现在看来是太陈旧了。这个建筑的旁边有一大块空地,他们筑围墙把它围起来,作为一个烈士基地,把能放进去的棺材都埋在里面了,又在里面种一些观赏花木。这位县长又要我替它取个名字,因为埋在墓地里的都是爱国烈士,而主持修建这个墓地的人又叫夏如爱,因此我就替这个墓地取了一个‘爱园’的名字。就是这个爱园,在一个空地上又修了一个会议室,居然成为一个风景点,还可以利用它开什么会议。”(《李一氓回忆录》)

从李一氓这篇回忆录可以看出,他起“爱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当时泗沭县县长夏如爱为建造烈士陵园立下汗马功劳,“爱”字也体现对夏如爱的工作给予肯定。

据时任新安旅行团淮海分团负责人聂大鹏回忆——

抗日革命烈士陵园“正中是按自由钟的形状修建的纪念堂,同时又是一座礼堂,摆上木凳,可容七八百人在里面开会、看戏,烈士陵墓分别排列在纪念堂后面左右两侧,苍松翠柏之中。陵园落成,请一氓同志题写园名,他略一思索,举笔挥毫,写下‘爱园’二字,落款‘西蜀一氓’,一旁观看的夏如爱和县委*李干成不由得齐声叫‘好’!仅仅两个字,包含着无限深情,表明了对先烈的敬仰和爱慕,在那战斗频繁、形势瞬息多变的苏北敌后,建成这样的陵园十分难能可贵,更增添人们对它珍爱之情,它更含有深情教育青少年下一代,热爱先烈,继往开来,去完成伟大的使命。此后泗沭县的青救会员、儿童团员、中、小学生经常不断地从各地来到这里瞻仰,接受传统教育,许多同志和战斗负伤的同志都表示:死后,只要能葬在爱园里面,就心满意足了。”(《时时关心青少年——怀念李一氓同志》)

泗沭县县长夏如爱请李一氓为抗日牺牲的将士撰写碑文。受*在延安写的《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行文的影响,李一氓用骈体撰写了《泗沭抗日烈士公墓碑志》,在碑文中他热情歌颂了抗日将士,并为牺牲的烈士叹息扼惋,其情如诉如泣,使人读后倍增感慨。

泗沭抗日烈士公墓碑志

封豕长蛇,盘踞上国,城狐社鼠,糜烂是邦,亦既八年于兹矣。所幸八路军、新四军抗战部队,江淮汇合,游击坚持。四年之中,涤荡所至,乡里粗得静宁,人民蒙基庇托。民主壁垒,屹然敌后。窃以倭祸于明则涂炭东南,于清则割地输款;然深入腹地,迭陷名城,掳我资源,奴我民族,弄张邦昌之政府,屯金兀术之及膻腥,久历时日,未有若今日之甚者!而我淮海健儿,义旗高举.保一方干净之疆土,树百世民主之规模。殊无一弹一饷,受助中枢,仍能前仆后继,效命家国。虽猖獗之贼寇,亦不得不遍布碉堡,困守孤城,视为侵略中国所遭之癌。敌后战场,于以开辟,民主根据地,于以创建;比之往史,缺乏前例。惟八年抗战,日月蹉跎,虽胜利之可期,尚反攻之有待。让长春宫里,留釜底之游魂,使衡岳山下,添西窜之妖氛;受患日深,元气日损,此其故何也?岂不以宰衡以独裁为庙略,将帅以干戈为儿戏;军令政令之说行而赏罚不明;异党奸军之说行而敌友不分;厂害益炽,人心益疲,致遭商队之讥,遂成观战之实,有以致之哉!故八载至今,我国仍不能不止于抗战相持之局,我泗沭仍不能不处于敌后被封锁之境。由于相持于敌后,敌伪仍得肆其*扰劫掠之毒,而人民之生命财产,仍不能不感受威胁。于是而保卫乡土,坚持敌后之忠勇将士,仍不能不有壮烈之牺牲。谋国之咎谁属?求胜之途何在?固已昭然。

民国三十三年孟冬,邦人士有泗沭昭忠祠之建,以木主祀抗战以来之死于保卫泗沭者,八路军、新四军阵亡将士及地方殉难义兵皆与焉。复于祠侧辟爱园之隙地,为泗沭抗日烈士公墓,以安八路军、新四军阵亡将士及地方殉难义兵之遗体。崇德报功,固得其宜。为鬼也雄,其魂也忠,其志也烈,而其事也可哀已。盖反攻如早,胜利已获,今日动荡之敌后,岂非和平之乡村;今日殉国之烈士,岂非建设之干部耶!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一日

成都 李一氓 谨志

“爱园”是淮海抗日根据地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当时在苏北颇有影响,是淮海地区人民心中敬仰烈士之圣地。金明、李一氓、张爱萍等党政*曾常住那里,淮海区行政公署和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园内召开过参议会和群英大会,促进了全地区各县革命事业迅猛向前发展。

“爱园”成为泗沭军民英勇*敌的精神之柱,有的青年在应征入伍前常挥手与“爱园”告别,高呼“爱园再见!”每位革命同志出发前都向党宣誓:“坚决斗争到底,如果牺牲了,‘爱园’再见!”

1942年11月10日,新四军独立旅为纪念抗战五年来在360余次战斗中牺牲的900余名英勇将士,于泗沭县里仁集(今泗阳县爱园镇里仁村)西门外建亭立碑,举行落成典礼。淮海区各机关代表、山东军区、《山东战士报》记者、泗沭县政府代表参加典礼,独立旅政委罗华生主祭,旅长梁兴初陪祭,各界送了挽联、悼词近千篇。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张爱萍、中共淮海区党委*金明、淮海区行政公署主任李一氓、中共泗沭县委*郭光裕、泗沭县县长夏如爱等党政军民近万人出席了立碑典礼。

抗日烈士纪念碑志

抗战五年以来,我军以抗日先锋之英姿,始终站在最前线,深入敌后艰苦奋斗,驰骋于苏、鲁、豫、皖,饮马于运河、淮水。首战平型关,大挫凶锋,声威远播;大纛东指,迭克名城。举其荦荦大者,如南阳兑头沟、马坡、码头、苇诸战役,光复鲁南,开展淮海,直达皖北,深入淮宝,转战于东海之滨,长驱于华中平原。千百次血战震撼敌伪,肃清匪类,在抗战史上写下光辉之一页。此皆聚四方之英俊,经我党我军之组训培养而贡献于民族解放事业,或为工农领袖民族先进,或为抗战中坚革命青年。其慷慨*敌舍生取义,抛头颅洒热血,以确保革命大业之胜利。死节之烈,牺牲之勇,与各兄弟兵团殉国烈士共相媲美,实足以为后死典型而资矜式。所谓捐躯报国,死有重于泰山者也。

兹当抗战日益接近胜利,诸先烈精神犹在,英灵不泯,亦必含笑于九泉。吾侪步武后尘,以竟全功,缅怀遗型,益增景仰。爰为立石建亭,以光泉壤而彰潜德。庶使丰功伟绩,同日月以争光;浩气英风,共江河而长存。藉以励气节示楷模,而永垂千古云尔。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独立旅旅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罗华生、政治部主任刘兴元暨全体指战员敬立。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七月七日建

1943年4月,日军飞机轰炸里仁集,抗日烈士纪念碑被炸倒。后来,李一氓安排地方政府派人用马车把纪念碑运到北裴圩东烈士陵园安放。1944年重建古亭,置碑于亭下。

重过爱园——爱字题名意若何

1945年7月,盐阜、淮海区合并为苏北行政区,李一氓被任命为苏北行政区主任委员。随后他重过“爱园”,感慨抗日战争胜利在即,抗日将士长眠地下,触景生情,遂赋诗《爱园》——

柳围浓绿一春过,爱字题名意若何?

漫草壮词留石壁,还从淮水逐胡戈。

万花种就江山阔,志士生成肝胆多。

风雨六塘堤上下,八年常与国销磨。

八年抗战,一朝胜利,其中弹雨枪林、南北奔逐、生死未卜齐涌心头。从这脍炙人口的佳构中,可以窥见李一氓当时的胸怀和抱负。

再游爱园——水调高吟醉爱园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解放区,“爱园”被国民党反动军队烧成废墟,遭受严重破坏。1949年,泗沭、泗阳两县合并为泗阳县,县政府驻众兴集(今众兴街道)。由于裴圩子爱园在众兴集以北约七十华里,距离县城太远,1953年,泗阳县人民政府遵从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将“爱园”搬迁到县城。在众兴集附近,仿照原来的样子,重建昭忠祠和爱园,并且扩大规模,建成公园。在爱园烈士陵园“忠魂园”内的烈士英名碑廊内,立有16块大理石碑,石碑上镌刻着大革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捐躯在淮海大地上的2802位烈士英名。位于“忠魂园”东北侧的烈士安息区,共安葬大革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以来132名革命烈士。现在的爱园,主门朝东,门额上的“爱园”二字是李一氓所题。园中的纪念堂——“昭忠祠”三个大字是李一氓1944年请当地一位书法较好的地主周一青所题。

“爱园”迁到县城后,为了保持革命纪念地的历史名称,泗阳县人民政府于1957年底将北裴圩乡改称为爱园乡,现扩建为爱园镇。

李一氓从1942年到淮海区至1946年离去,他在淮阴地区渡过抗战的艰苦岁月,在此后的若干年里,他总是经常怀念包括爱园在内的淮阴大地上的一䓍一木和淮阴的人民。1978年12月,他在《长风扫敌顽》序中写道:“我曾经在这个土地上生活和活动了5年,喝下这个地方的水,吃过这个地方的粮食。我也和这个地方的广大农民群众共过命运。当然我也还记得那些村庄、道路、田野、河流,更记得那些淳朴而勇敢的人民。”

1979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联络部副部长的李一氓,以76岁的高龄偕同夫人王仪,来到他魂牵梦萦、阔别33年的故地泗阳,看到“爱园”比过去更宏伟、更壮丽,又增不少建筑,心里格外高兴,提笔补写了他1945年时的题诗和题字“爱园”,并在《忆淮阴》诗中写下了“相逢重到原非客,水调高吟醉爱园”的诗句。

忆淮阴

淮海梦回三十年,清河炮火地连天。

飞身雉堞峭烟里,放眼风城春色边。

沭泗淮涟皆新貌,油粮稻麦赛江南。

相逢重到原非客,水调高吟醉爱园。

这首诗作于1976年国庆节,当时他刚从“四人帮”监狱中放回不久,他恋恋不忘淮阴,想抒发的是与淮阴人民相濡以沫、共同战斗的情怀,对泗阳“爱园”更是极为推崇。

1990年12月4日,李一氓与世长辞。他生前一贯奉行不唯书、只唯实,对包括泗阳在内的淮阴这块土地一往情深,他在遗言中要求:“我的后事从简,只称一个老共产党人,不要任何其他称谓。不开告别会和追悼会。火化后我的骨灰撒在淮阴平原的土地上。”

他,一个异乡人,为了革命事业走南闯北奔忙了65年。当他最后确定归宿时,却甘愿选择了曾经工作和生活了近五年的淮阴,这是对淮阴人民的感情升华,表达了对包括泗阳在内的淮阴人民的永久思念。按照他的遗愿,他的一部分骨灰在涟水县、泗阳县、淮安区等地上空进行了撒放。李一氓从此魂归热土,与包含泗阳在内的淮阴人民朝夕相依。

- END -

作者介绍

姜田兵,现任中共泗阳县委党史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泗阳县“姜田兵理论名师工作室”领军人,宿迁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宿迁市金牌史志人、江苏省党史部门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辅导团成员。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