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银翼杀手2049》票房惨败的,到底是不是史上最差的一届观众?

令《银翼杀手2049》票房惨败的,到底是不是史上最差的一届观众?

首页角色扮演黎明浩劫更新时间:2024-07-26

令《银翼*手2049》票房惨败的,到底是不是史上最差的一届观众?

这部电影正在演变出一副奇妙的观影图景:

一方面是前所未见的国内外影评的热烈甚至疯狂的盛赞,另一方面是从好莱坞到国内整齐划一的票房扑街

影片在北美超高口碑超低票房的命运,正在中国市场再次被复制。

在北美,影片上映3周累计只有7000多万,全球票房目前也仅有2亿美元,对于高达1.5亿美元的投资来说,当然是彻底的票房失利。

但在口碑上,在烂番茄网站上该片的新鲜度曾一度高达97%,在评分非常严格的Metacritic网站上也有83这样的高分,IMDb8.5分,甚至超过了已经被封神的科幻经典《银翼*手》。

就在美国观众在网上吐槽这是我见过最差的一届观众的时候,同样的故事又发生在了中国市场,豆瓣8.4,超过了影史经典豆瓣8.1的《银翼*手》,当然也远超豆瓣6.4的《全球风暴》。

但影片的首日票房仅为1660万,与《全球风暴》的6500万相距甚远。

并且这一次,国内观众再也找不到删减的借口,北美版本2小时44分钟,国内版2小时43分钟,只少了一分钟。

这部赛博朋克代表作品、史上最伟大科幻片的最强续集、废土美学的集大成者,以及被影迷公认最适合拍摄《三体》导演的封神之作,到底为什么会票房扑街地如此严重?又何以被封神?

就像影片中人何以为人的天问一样,这个35年前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今天的人类或许依然无法回答。

从《银翼*手》到《银翼*手2049》,到底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开门见山地说,《银翼*手2049》绝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幻杰作,这个结论没有任何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件同类影评中最被鄙视的一件事:讲故事

《银翼*手2049》的故事,必须从最早的《银翼*手》和期间的三部短片讲起,史诗嘛,总得从头开始才讲得明白。

《银翼*手》故事设定在2019年的洛杉矶,泰瑞公司创造出的和6型机器人还在受到人类的奴役。但复制人慢慢受不了,开始血腥起义。

专门缉拿复制人的特种警察就是“银翼*手”,哈里森·福特饰演的男主德卡是其中一员。

德卡在调查过程中邂逅了新型复制人瑞秋,她被植入了假的记忆以为自己是人类。然后两个人就爱上了。

接下来复制人终于来到大Boss泰瑞的大本营,因为他们太牛逼了,大Boss都怕了他们,所以把他们寿命的初始设定设为四年。

要命啊,他们要求泰瑞延长他们的生命,但编码程序改不了,结果这位创造者就活活被戳死了。

德卡后来与罗伊决斗,却完全不是对手,就在德卡快要壮烈牺牲的时刻,罗伊反倒把他救了上来。

知道自己大限将至的罗伊,娓娓道出“雨中之泪”的影史经典台词——

我看到过你们这些人绝对无法置信的情景,战舰在猎户星座之肩燃起的熊熊火光,C射线在幽暗的宇宙中划过了‘唐怀瑟之门’,但所有的这些瞬间,都将消逝于时间,就像泪水湮没在雨中。

必须说一句,影史经典背后,真的需要一个真正牛逼的导演。因为这段台词,根本不在剧本里面,是演员临场加进去的,换成我们的国产导演,管你什么哀伤与唯美升华主题,早就删除加开除了。

但是老雷(《银翼*手》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听完一句话没说,原样照用了啊,你看,这就叫真正的大牛,牛,首先是种审美

德卡的任务看似完成,不过身为复制人的瑞秋也要被除掉,德卡宁愿选择带着爱人私奔。

最后一刻,德卡看到独角兽的折纸,回想起自己做过的与之相同的梦境,德卡到底是不是复制人,也成为永恒的影坛谜题。

《银翼*手2049》距离上一部的时间设定相隔30年,为了观众跟上进度,片方特意推出了三部短片。

按次序分别是《银翼*手:2022黑暗浩劫》《银翼*手:2036复制人黎明》《银翼*手:2048无处可逃》

《2036》和《2048》还是由雷德利·斯科特的儿子卢克·斯科特执导,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几部短片的水准,绝对秒*今年的新番。

故事讲述泰瑞公司又接着发明了8型复制人,这次他们的寿命和人类一样,右眼眼球的编号标识把他们的身份和正常人区分开。

被欺压的复制人再次造反,搞到全世界大停电,直到泰瑞公司新Boss尼安德·华莱士发明了第9代复制人,这代复制人宁可自残自*,也不会违抗命令。

复制人禁令由此废除,9代复制人开始追捕早期型号复制人,斩尽*绝。

之后,《银翼*手2049》登场。

此时的洛杉矶,被炸成了一片废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土地大面积荒芜,垃圾围城。

新一代的银翼*手K——也就是高司令,奉命铲除剩余的流落在外的复制人,但在与萨珀交锋后发现了意外收获——复制人可以生孩子?

搞毛啊?如果是真的,复制人还能算复制人吗?

向来遵守指令的K这次决定放飞自我,自己搞清楚事实。复制人*手K,秒变调查记者K。

在四处走访调查中,K也开始对自己复制人的身份产生了怀疑——难道,老子是人?

而老一代的银翼*手德卡与K不期而遇。

此刻更强的复制人大军被华莱士公司设计出来,德卡和K联手,搞事情。

你看,并不算简单的故事,还被导演用异常曲折晦涩的叙事方式讲述出来,其中还包括了无数的典故和科幻冷知识,普通观众无论怎样努力地跟上节奏,都有分分钟晕倒在求知路上的风险。

可是为什么这些故事,能够被拍成影评人口中不朽的杰作?

《银翼*手2049》到底凭什么又被封神?

没错,这里有一个又字,因为《银翼*手》早已被封神。

三十五年前,科幻电影《银翼*手》公映,从此与《2001太空漫游》并称科幻电影的头两把交椅。

至于到底谁是第一,这个问题就想问东邪西毒谁更厉害一样,很难有确切答案了。

铜锣湾只能有一个浩南,但是科幻影史永远有两个扛把子。

前文罗伊那场绝美的独白已成为科幻片中最经典的场景之一。那段独白成为科幻史最经典的对白之一。哈里森·福特的角色成为科幻史中最经典的角色之一。

这些牛逼是观众好理解的,但肯定有不好理解的。

比如《银翼*手》的风格类型为什么牛。

作为新黑色电影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科技黑色电影的代表杰作,《银翼*手》从第一场室内戏开始,就定下了黑色电影的影像基调。

强烈的明暗对比、剪影化的平面风格,侧重视觉表现力的镜头语言,说到底,就是德国表现主义的手法再现。

但科幻类型,又为这种表现手法赋予了更宽阔的表现空间,荒废的未来里,不平衡的构图与极端的色彩运用,将未来拍得暗无天日,破败颓靡,霓虹闪烁,多国度移民混居之下,赛博朋克被展现到极致。

当然还有菲利普·K.迪克,根据《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改编的《银翼*手》公映前三个月,迪克去世。

而正是在《银翼*手》之后,这位科幻界梵高生前的作品成为整个好莱坞科幻片的半壁江山。

更牛逼的是,影片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科幻电影的顶礼膜拜,经过多年沉淀发酵,有关影片的解读文字打印出来足以环绕整个地球一百八十圈。

这一切都解释了《银翼*手》何以伟大。可是《银翼*手2049》呢?它凭什么伟大?

先认识两个人,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和摄影师狄金斯

前者,拍摄了《焦土之城》《边境*手》和《降临》,后者,拍出了《肖申克救赎》《冰血暴》《神枪手之死》《老无所依》《朗读者》《大地惊雷》《007:大破天幕*机》《囚徒》《边境*手》……创下了13次提名奥斯卡最佳摄影而“0中”的纪录。

这两个人,拍《银翼*手》,绝了!

高司令,本来是从来不拍科幻商业片的,听说他们在,来了。老雷看完成片,放心了。

(高司令与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35年前的《银翼*手》,营造出了一个充满潮湿、荒诞与冰冷,一片荒芜破碎的未来图景。

狄金斯这一次,利用烟、雾、光、水的运用,把废土美学趣味渲染到了一个新境界,前无古人,后有无来者,不好说。

一开场,就是一片天空之眼。

狄金斯的光影犹如牢笼,囚禁的,是一整个快要完蛋的未来世界。

影像,美到令人目眩。

多次出现的巨型雕像和超大型建筑,神秘荒诞。

迷雾笼罩之地,仿佛世界尽头,又似希望萌生之所。

安娜·德·阿玛斯的全息图像,雨雾交加,瑞恩·高斯林就站在桥上,看着这段全息图像,绝望悲哀。

在狄金斯的镜头下,整部电影在未来和过去、绝美和荒诞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当你跟随最新的高司令的警车疾速俯瞰洛杉矶和垃圾围城之时,城市密集恐怖下的辉煌与壮丽、龌龊和不堪,将废土美学(wasteland)推向了极致——

影像不再只是影像本身,而仿佛在探讨人类文明遭到重创乃至毁灭之后的世界。

影像,成为哲学。

维伦纽瓦用2小时44分钟讲述了一个不太复杂的故事,2016年夏天用100天在布达佩斯的外景基地拍摄,就是为了拍出真实的风沙迷雾,令荧幕上西部颓废感扑面而来,黄沙漫天,如同主角的命运,晦暗不明。

从某种角度上说,维伦纽瓦没有创作出任何新的东西,他只是完美地复制了老雷当年的那部电影,所讲述的,也依然是复制人、基因、人类未来、人工智能伦理这些老把戏。

但却在这个所有科幻片都在借科幻的皮囊打打**的时代里,将科幻片这种古老的类型,雕刻为艺术品,预见未来、反诘人类、追问命运。

它当然应该被封神,就像维伦纽瓦应该被封神一样。问题只在于,是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对着神作喝彩?

35年前的观众受不了《银翼*手》,今天我们依然受不了《银翼*手2049》。

35年前,《银翼*手》就坑苦了邵逸夫

作为一部不具备商业娱乐性的黑色电影,《银翼*手》的工业级别却是向A级商业大片看齐的,好莱坞根本不看好这部成本2800万美元,比《ET》高出两倍的电影。事实证明,好莱坞是对的。

影片还未开拍之前剧本就改了三次,老雷和哈里森·福特在片场吵地天昏地暗,菲利普·K.迪克公开怼编剧,这一切都是影片要扑街的征兆,好莱坞没人掏钱,只好全世界找钱,其中就包括投资了1亿5000万港币、独自撑起一半投资的邵逸夫

结果《银翼*手》的首周票房仅有615万美元,最终票房定格在3300万票房,成为了年度赔钱货,原因就是:观众根本看不懂

有评论认为,《银翼*手》之所以票房失败,最直接的原因是制片方担心结局太过阴暗没法赚大钱,强行续上了一个戴克和瑞秋远走高飞的大团圆结局。

但这根本不是事实,一个大团圆结局毁不了《银翼*手》,毁掉银翼*手票房的,只有《银翼*手》自己。

电影太闷、太慢、太超前,最糟糕的是,太压抑了。这种电影能卖座才是有鬼!

很遗憾,《2049》又把当年票房失利的所有元素又复制了一遍。就好像电影不是来赚钱的,而是专程来赔钱的。

如何才能不像《银翼*手》和《银翼*手2049》,一样拍赔钱的科幻大片?

如题。当我们总结近年来所有的科幻片扑街案例,再反观内心,得出的,就是一份科幻大片扑街指南:

第一,要扑街,必须有逼格。

比如让影片弥漫着卡夫卡式的存在主义荒谬感以及城堡式的迷宫给人的压抑和疏离,又比如花大钱拍摄出城市中心的霓虹灯光和荒废之境的飞土黄沙等壮观的画面,时刻突显赛博朋克的末世感。

逼格首先来自这种无处不在的铺陈。轻度、适度的逼格对于扑街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极致的逼格,因为极致的逼格才能带来观众极度的困倦感,赔钱,才赔得酣畅淋漓。

第二,必须像厌倦肚腩一样厌倦商业元素。

像《2049》这样完全杜绝好莱坞大片那种肾上腺素十足的动作戏,彻底告别快速剪切的电影是神奇的。

只有维伦纽瓦敢让K在拉斯维加斯被废弃的大酒店里静静搜寻几分钟,一枪都没开。

一切都如梦如幻,像漫游仙境,导演像抵制油腻的肚腩一样抵制无趣、低俗、庸众热爱的好莱坞大片元素,足以让普通观众彻底晕倒在影院里,却又令迷影观众万死不辞。

第三,不要停止烧脑。

这是第一次有部电影让我体会到了浓重的无力感。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眼睛的特写有何暗喻,也不知道《2049》的钢琴画面,如何巧妙地致敬了前作瑞秋和德克的爱情,不明白瑞秋到底如何*,也不知道安娜的记忆到底是怎么来的。

甚至连德克和高司令到底是不是复制人都没搞明白。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中年多学习。但就算我读过两万字的影评论文,还是对影片充满了更多的不解,如果不是我有弱智,就是电影真的是太难懂了

难懂到足以让大多数观众,在影院里压抑至死。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节奏——一定要慢。如果上面说的都无法打败观众的话,节奏慢三个字绝对可以让观众彻底垮掉。

《星际穿越》、《黑暗骑士崛起》都有165分钟,且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人家有带感的动作场面和温暖的人情段落啊,记住,要扑街,一定要舒缓舒缓再舒缓,还要让一股压抑的情绪攻城略地、*伐战取。

大到创造一个完全看不到希望的世界,小到一片让主角沉迷的血,一个永远无法破解的悬念,一段无法继续的恋情,一段反转再反转的身世,总之要寒冷彻骨,彻底搞死所有的希望。

然后这部电影无论赢得多少影评的盛赞,都可以毫无意外的——票房扑街。

票房惨败就对了,科幻的唯美本就不是拍给所有人的啊。

如果你可以忍受冗长的篇幅读到这里,一定会无法抵制内心骂街的冲动:所以你到底几个意思,这部电影到底行不行?该不该看?

别急,先让我们抵达影片的结尾。

高司令平静躺在雪地里,大雪纷纷,鲜血安静地浸染大衣,此刻雪花飘落到他的发间,覆盖了他的身体,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原来一点也不特别,从复制人到人类,他的身份又回到了复制人。

但这一刻,他又仿佛感受到了人类特有的绝望,对于一个将死未死的复制人来说,这又是一种很妙的体验。

但你不是他,你无法理解。

回到35年前,《银翼*手》不仅成为了票房毒药还沦为了商业诅咒,在群嘲中被观众忽略,遗忘,最终却在90年代软科幻大片带给观众的审美疲劳中,迎来了全民膜拜。

到最后,这部电影在无数影迷和评论者的探讨中,甚至被挖掘出无数雷德利·斯科特都解释不清楚的深意,它被一个时代赋予了不朽

但就像躺在雪地上的高司令的死亡之美一样,这种美好,只属于知音。

问题在于,普通人需不需要因为不是《银翼*手》的知音,而感到羞耻?

抛开电影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意义,《银翼*手》最核心的命题,依然是那个人类永恒的命题:我是谁?

人何为为人,何为人的归属,到底是肉体,还是情感和记忆。如果是后者,那么如果人工智能也拥有了情感和记忆,他们能不能被称为人呢?

反之,只知道遵守命令,维持秩序,无聊透顶到失去了情感的人类,又算不算另一种机器人?

如果人工智能成为了懂得思考的芦苇,上帝是该发笑,还是战栗?

能够引申出如此深意,为人类未来世界赋予如此关照的《银翼*手》理应被封神,但如此不懂得尊重观众的《银翼*手》也活该票房扑街。

这是求仁得仁。

维伦纽瓦用摄影、配乐、剪辑和慢到做梦的叙事节奏,创造了一种造梦的诗意,但你也有权选择在电影中做梦。

汉斯·季默宏大、空灵,融合了绚丽电子乐和磅礴交响乐的配乐再牛逼,你也有权吐槽配乐中巨大的噪音感。

《银翼*手》在35年前所探讨人性、科技伦理与生命哲学,可以成为迷影们永远沉醉的终极思考,但你可以在他们的思考中睡大觉。

就像什么才是真实的“自我”,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什么是好电影,同样没有。

好的电影总是因为苦逼而牛逼,但普通观众并没有必要因为*而苦逼。同一部电影,有人被嗨翻,有人被困倒,都很正常,谁也没资格歧视谁。

愿热爱《银翼*手》的观众远离油腻的商业电影,做一根热爱思考的芦苇,也祝愿不爱《银翼*手》的观众敬爱睡眠,远离闷片,让没有鼾声的影院更美好。

这个世界应该容得下人们对维伦纽瓦投去的崇拜与敬佩的目光。也容得下普通观众对影片的吐嘈声。

这就是为什么《2049》注定被封神,又注定票房惨败——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标准答案,谁都有权利选择不喜欢一部电影,即使这部电影被封神。不是史上最差的一届观众搞垮了《2049》的票房,而是电影选择了自己的商业失败和艺术封神。

值不值?就像手拿独角兽的戴克是不是复制人,高司令是不是真的挂了,没有最后答案。

而这才是尚未抵达《银翼*手》描绘的世界,依然有趣的地方,也是电影依然有趣的地方:它需要神作,也需要平庸好看的商业电影,就像这个世界需要不油腻的中年人,也需要油腻猥琐的中年人。

复制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是人可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