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每逢土地兼并到极致导致农民战争或者面临强大的外敌入侵带来的大规模战乱时,普通老百姓是选择“避城”还是“避乡”呢?真实的历史结论可能是我们想不到的。
首先看下“避城”与“避乡”两种观点。
避难于下乡
一是“避乡”就是逃难于乡下的意思,理由是古代战争期间城池争夺战是主要方式,从可能遭受屠城、大规模抢掠等等风险看逃难于乡下是最好的选择。
避难于城市
二是“避城”就是逃难到城市的意思,理由是古代官方维持秩序能力往往仅限于城市,尤其是战争期间城市比乡下更有能力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只有逃难到城市才能保护身家性命。
两种观点截然相反、各有道理。
整体上看,现在年轻人支持“避乡”观点的人较多。典型代表有,明粉和清粉互相舌战中清粉驳斥满清定鼎中原过程中的屠城。
官方和民间有记载的屠城
再来看下“避乡”观点的典型错误。
清粉坚持百姓战乱“避乡”,扬州、江阴、嘉定等城不可能有大量百姓被屠。
年少轻狂的多铎率领镶白旗是制造江南惨剧的急先锋
以扬州十日和江阴八十一日举例,称扬州城周长五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上限为40万至60万,不可能存在屠城八十万之说。江阴明末为县城,大致两平方公里的小城很难有十万人口。况且战乱期间常住人口肯定还有大量逃难乡下,因此大量清粉认为屠城一说是存在,但是屠城死难人数一说不可能是真实情况。
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一是古代城市人口容纳能力超出想象。
先来看下西方数据,西欧中世纪城市人口最多的米兰和巴黎约有20万居民,而当时巴黎城墙(1370年建造)内包围的面积只有4.4平方公里。也就是每平方公里有4万5454人多,比现在人口密度最高的印度孟买都多出1万5千。
上海县不规则城墙布局在古代也很常见
再来看下明末官方数据。《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五卷第18章《郭居静神父和徐宝禄在上海》中有一段话,提到了明代上海城市的规模和人口数量,证明当时上海县城周长3.22公里,在0.825平方公里的城墙内,居住着超过10万人,此外大量明人笔记也可以证明当时县城人口超过十万的不在少数。
另外说“古时民房最高只有两层”,实际上明末三层楼房在边境小城都很普遍,上海县城也有记载,一个普通石匠的楼房就住在三层,战争时可怜的被选为登临窥城的地点。可见古代城市容纳人口的能力。
二层、三层楼房多如牛毛
当然,当时的这种城市容纳力是建立在平民窟一般的恶劣卫生和居住条件下的。
二是古代乡下的社会秩序超出想象。
徐霞客游记曾经记载过贵州旅行差点遭遇水匪抢劫,古代水上人家很难有户口登记,即使有也因为人口流动而不实,这就相当于没有身份证,也就造就了大量的水上商户很可能一边做着船家一边做着劫匪。不论中外,官方水面船队离开港口后都不介意做些海盗行为,可见古代水面势力亦商亦匪是其一大特点。
不论中外,亦商亦匪是水手与生俱来的特点
陆地上情况稍好,但是多去牛毛的土匪也让人不寒而栗,而且这种匪患在很多地方甚至长达几百年传递几代人都无法剿灭,更有湘西土匪姚大膀传递24代的“奇迹”。
古代匪患多如牛毛
可以说,一旦离开城市,社会秩序除了依赖乡绅和宗族势力一定程度上维持,基本就是弱肉强食的野蛮世界。这方面史料众多,对明史有兴趣的可以看下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有很多引用的具体明人记录,出城之后的人间惨剧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也许在那种战乱和灾荒之时,城外城内真的就是两个世界。
最后看下古人应对战乱的现实做法。
清末南方遭遇太平天国进攻时,江南富户百姓纷纷选择举家逃亡,只将老人和佣人留守家中,看守房屋和财产。在常熟,富户们选择渡江,移居通州、海门、崇明、白沙等地。无锡等地的富户也选择渡江避难,无锡、常熟等地的人选择渡江。渡江北走是一条出路,“走上洋”也是一条出路。走上洋就是去上海,当时的富户们有不少人倾向于去上海避难。而不管选择哪条路,富户们基本都选择了城市。
买船避难似乎安全性略高
普通百姓则大多选择避居乡下,一些人逃到深山里躲藏,在深山之中搭建窝棚度日,还有一些聪明人则购买船只选择待在水上到处逃难,毕竟水匪是肯定少许土匪。
古代人关于战争期间逃难,有句俗语:“小乱避于城,大乱避于乡”。
实际上“大乱”期间避于乡的说法也不甚靠谱,古代不那么仁义的军队攻城普遍使用饥民消耗守城方实力。
消耗守城方壕沟和火器弓箭等物资
尤其是明末除了作为政府军的明军,满清军队搜刮乡民填平壕沟是他们常规攻城战术,李自成农民军更是有饥民在外、老营在内把裹着民众当战争消耗品的明确战术,攻城时这些苦难的民众毫无意外都是从城市附近乡下搜刮来的,可见大乱之时,逃难到乡下也是不行的,可能除非像鲁迅说的闰土家逃难到真的很远很远的乡下才能躲避。
当然,也许这“大乱避于乡”,这个“乡”就不是平时的乡下了,大乱之时也只有大山、大荒的地方才算安全的“乡”。
当然除了逃避,其实古人还有一种更有效的避难方法就是结寨自保,只不过结寨的人群比较特定。
比坞堡更合法的土楼
结垒自保就是一个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往往又是一个由充任族长的大地主控制、率领的地主武装集团。即使要被迫逃离寨子,一般也是整体行动,男女老幼一起更加安全地迁徙到新的地方去。
最后,相信大部分人是能感受到战乱和灾荒之时普通人命运的卑微,不论逃避乡下还是逃避城市,有效只是相对于富商、地方豪强等特定群体,真正的普通人恐怕逃避深山老林还不一定能保全家庭,可见古人讲“宁为太平狗,不做乱世人”诚不欺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