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图案设计,尤其是纺织品设计方面尤为杰出。女性一向以缝纫、印花织物和刺绣见长,可在其他领域,她们总是被拒之门外。
上世纪初,哪怕是思维先进的德国艺术学院包豪斯,大部分院系也不招收女学生。但其编织工坊是明显的例外,先驱冈塔· 斯托尔茨和安妮· 阿伯斯的纺织几何为纺织品设计带来了革新。
另一些女性图案设计师的成就也不容小觑,所创造的持久影响力至今无人能及。
今天,我们来看看那些著名的女性图案设计师,从她们的设计作品中,体会那些感召人心的力量和让人无法抗拒的生活情趣。
01 冈塔· 斯托尔茨(1897—1983)
冈塔· 斯托尔茨是建立于1919年的德国设计学院包豪斯的领军人物。在斯托尔茨的重大贡献下,编织成为一门现代设计学科。她是首位获得师傅资格的女性,并且帮助其他纺织品女艺术家施展才华。她的作品一般采用抽象几何图案,属于典型的现代主义设计。
包豪斯师傅们的团体照,照片由沃尔特· 格罗皮乌斯于1926年在包豪斯校舍的屋顶上定时拍摄的。左三为冈塔· 斯托尔茨
斯托尔茨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14年,她进入慕尼黑的应用艺术学院学习彩绘玻璃、装饰艺术和陶瓷。“一战”期间,她担任了两年的红十字会护士,之后返回学校。当时她听闻了“包豪斯宣言”(1919),决定在此求学。
包豪斯在魏玛建立,旨在进行艺术和设计教育方面大胆激进的现代主义探索。
早期的包豪斯组织较为松散,鼓励学生自学和互相学习。课程也男女分班。斯托尔茨受编织工坊吸引,编织工坊当时也欢迎女学生,是乔治· 莫奇指导下一个无人问津的院系。
包豪斯编织工坊师生合影
包豪斯的纺织品起初为手工制作的具象图案。然而不久后,学生的作品开始趋向抽象的几何图案。
真丝和棉提花梭织壁挂设计,冈塔· 斯托尔
编织地毯设计,冈塔· 斯托尔茨
壁挂设计,冈塔· 斯托尔茨
斯托尔茨之后成为编织工坊的导师,1921年,她重新开设了包豪斯染料工作室。两年之后,包豪斯迁往德绍,斯托尔茨成为“初级师傅”,翌年正式成为“师傅”。
斯托尔茨在1928年设计的挂毯。尽管包豪斯编织工坊的作品皆为手工制作,但斯托尔茨将方向转向了批量制造
在斯托尔茨的领导下,编织工坊成为包豪斯最受欢迎的院系之一。她进行合成材料的实验,数学也被纳入编织技术课程,之后进阶到工业生产。
02 安妮· 阿伯斯(1899—1994)
安妮· 阿伯斯是从包豪斯走出来的纺织者、纺织品设计师和版画家,她是现代主义的先驱。她对新材料和抽象设计的探索实验让面料在20世纪跻身艺术形式之列。
安妮· 阿伯斯在她的编织工作室里
安妮出生在柏林的一个犹太家庭,本名为安纳莉丝· 弗莱施曼。她从小便喜爱油画和素描。她在汉堡的应用艺术学院学习了几个月之后,在1922年加入了当时在魏玛的包豪斯。
安妮在完成了必修的基础课后,第二年加入了编织工坊。她最初想加入玻璃工坊,但玻璃工坊的一些课程不接受女学生。
安妮很快便开始埋头钻研编织的技术难题, 她当时的老师是冈塔· 斯托尔茨。她迅速掌握了手织机的用法,但也很早意识到,产品和设计要批量生产,才能让包豪斯的理念散播得更广。
安妮· 阿伯斯和冈塔· 斯托尔茨共同设计的编织挂饰
她的编织壁挂作品采用线条和实心色块的抽象构图,她也尝试使用不常见的马毛和金银线等材料。
“回纹饰”,基于希腊回纹设计,将一个回纹叠加在另一个浅色回纹上。观者的目光被迷宫般的路径牵引,极具沉稳静谧之感
1931年,斯托尔茨离开包豪斯,安妮接手成为编织工坊的主任。
纳粹主义抬头之后,包豪斯迫于压力要服从纳粹的压迫性政策,现代艺术与设计被贬为具有颠覆性的颓废活动。学校没有服从,而是选择在1933年永久关闭。
03 吕西安娜· 戴(1917—2010)
吕西安娜· 戴是20世纪英国顶级的图案设计师,她的职业生涯逾60年之久,艺术成就与商业成功兼而有之。她的图案主要印于纺织品上,也出现在地毯、壁纸、陶瓷、桌布和洗碗巾上,英国传统的自然植物花纹在她的巧手下幻化为清新的当代风,与现代艺术题材相呼应,表达了战后初期乐观与进步的时代精神。
吕西安娜· 戴和丈夫罗宾· 戴,罗宾是著名的家具设计师
戴本名为德西蕾·吕西安娜·康拉迪,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比利时人,她在伦敦南部长大,之后在克罗伊登艺术学院学习,在1937年到1940年在皇家艺术学院专攻纺织品设计。
“二战”之后,新一代的年轻设计师渴望大展拳脚,吕西安娜也在其列。她从保罗·克利和胡安·米罗抽象画的画面、韵律和色彩中汲取灵感,在设计了一系列服装面料之后,将精力投注在装饰织物上,其设计受众面也更广了。
吕西安娜在1953年为英国塞拉尼斯公司设计的装饰织物“佩尔佩图阿”,具有亚历山大· 考尔德动态雕塑的风格
这件印花人造丝塔夫绸是吕西安娜为英国塞拉尼斯公司设计的。戴受到艺术家胡安· 米罗和保罗· 克利的影响
这件为希尔公司设计的丝网印花装饰织物让人想起嗡嗡作响的电塔,是戴本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除了高度程式化的自然造型,她还尝试字体印花和纯抽象图案。1987年,她成为首位荣获皇家工业设计师头衔的女设计师。
04 迈娅· 伊索拉(1927—2001)
迈娅· 伊索拉的整个设计生涯几乎都与芬兰时尚家居公司玛莉美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玛莉美歌本在芬兰外无人问津,直到1958年,它在布鲁塞尔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参展,才走入更多人的视野。此后在1960年,杰奎琳· 肯尼迪身穿多套玛莉美歌的裙装亮相,为丈夫的总统竞选活动树立年轻的形象。四年之后,伊索拉的“罂粟”纺织品设计成为波普时代最广为人知的标志性印花。
芬兰纺织品设计师迈娅· 伊索拉在1966年的工作照
伊索拉出生于芬兰的里希迈基,在赫尔辛基的工业艺术中央大学求学。1949 年毕业之后,她为赫尔辛基新成立的纺织品公司普林特克斯设计了一系列的丝网印花棉。
普林特克斯设立子公司玛莉美歌,希望通过服装和家居系列推广其面料产品,伊索拉开始直接为玛莉美歌效力,最后成为公司的首席纺织品设计师。
正如斯堪的纳维亚的很多设计师一样,伊索拉取法自然,民俗艺术也是她的灵感源泉。她的一些早期平面作品采用黑影照片技术,用真实的植物来创造图案。
伊索拉酷爱自然,她的女儿为学校作业搜集小草并压平,伊索拉受此启发创作了这幅图案
这幅伊索拉为玛莉美歌公司设计的写实风格图案,颇异于伊索拉20世纪60 年代的波普风格作品。图案取材于一张照片
伊索拉最出名的设计大多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与60年代,具有强烈的平面化风格,线条明晰利落,图案平整,采用大尺寸重复花纹。她用色大胆,与充满动态的波普艺术十分契合。
1960年杰奎琳·肯尼迪身穿多套玛莉美歌登上杂志封面,支持丈夫竞选,让玛莉美歌很快蜚声国际
玛莉美歌的创始人阿米· 拉舍为了让公司与当时传统的印花设计公司区分开来,明令禁止设计花卉图案。伊索拉反其道而行,设计出“罂粟”图案。
明亮的色彩、大尺寸重复印花及简约的图形是伊索拉设计的鲜明符号。“罂粟”一经面世便大获成功,成为波普时代象征着青春与乐观精神的标志性图案
“罂粟”采用不对称构图,强烈的色彩反差与图形对比让设计大获成功。此后,“罂粟”推出了多个配色版本,从家常用品到饰品,应用在无数产品上。
05 芭芭拉· 布朗(1932— )
芭芭拉· 布朗是英国创作数量最多的纺织品设计师之一,她的图案集中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的乐观精神。当时英国的青年文化扬名海外,正如甲壳虫乐队或玛丽· 奎恩特的流行音乐一样,布朗的大尺幅印花图案受欧普艺术启发,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摇摆的六十年代”。
芭芭拉· 布朗
布朗在坎特伯雷艺术学院求学,之后在1953年进入皇家艺术学院。
正如吕西安娜·戴一样,布朗设计时并不预设时尚方向,也不带着商业目的。她如画家一样创作,她的图案也一直推陈出新。她的设计专门用于机器制造而非手工印刷,因而经济实惠。
尽管早期作品采用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风格的典型花纹,例如有机的植物造型,但布朗很快摆脱了具象艺术,以大尺幅的几何图案声名大振。
芭芭拉· 布朗为希尔公司设计的这件装饰织物,体现了“摇摆的六十年代”的精神
她设计的一大特色是三维立体感:图案旋转波动,在平坦表面上表现出悬挂物品的特质。随着时间推移,她的用色逐渐从反差亮色过渡到同色系的深浅变化或单色。
布朗的很多图案设计都有种三维立体感,包括这幅欧普图案在内
布朗在为希尔面料设计的涡旋条带图案的装饰织物“频率”
欧普艺术是她重要的灵感来源,欧普艺术作品采用视幻呈现手法,代表人物包括布里奇特· 莱利和维克托· 瓦萨雷里等。
本文内容摘选自《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英] 伊丽莎白·威尔海德 著
定价:298.00
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9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