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要说过分的话,恐怕还有点冤枉他们了。因为如果和其他许多地方相比,他们那点手段,绝对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别说他们这一个小地方小山村,就是有很多大地方大城市,不也经常干些拉大旗作虎皮的事儿吗?而且这件事情本来应该是扭扭捏捏感到不好意思的,人家却恬不知耻,干得理直气壮。比如,历史上的某个名人,好多的地方都脸红脖子粗地争着抢着说是自己那儿的。为什么要争?是他们真爱那个名人吗?非也,往深处说,实际上就是因为自己没本事,没能耐,才需要拉个名人往自个儿脸上贴金,利用名人之名,提升自己之名,或者想让名人为己所用,靠名人赚钱。说到底,这是不入流的手段,你看真正的名都重镇,有几个是靠抢名人抢出来的?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抢名人就抢名人吧,你说抢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也行,比如诸葛亮,有的竟然会去抢那些根本就是虚构的不存在的,比如孙悟空,哪吒,让人无语。还有些地方特别不要脸,竟然不辩香臭,只要有点名就抢,比如西门庆!真想不明白,拉个这样的大旗,能做成个什么样的虎皮……
这个灵山,高芳还是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春游时上去过几次,后来就再也没上过。她印象中的灵山,不高,不大,也不陡,山上光秃秃的没一棵树,满坡的荒草和丛生的荆棘中,只有巨石横陈,或平坦,或拳曲,或如卧牛,或似巨卵,既无重峦叠嶂,峻岭危崖,也无奇峰深涧,秀岩绝壁,实在是没啥风景可言。那时山顶上没有庙宇,没有道观,也没有任何能体现神迹的东西,比如一块奇石,一颗怪树啥的,因此高芳一直奇怪,灵山之名,究竟从何说起?
其实,灵山,哪个地方都有。当人们在残酷的现实中无法改变自己惨苦的现状或命运,而且无路可走之时,只好寄希望于神,求救于仙,而神仙,在传说中一般是住在山里的。于是,山,也就成了处在苦海之中的人们的希望所在。山而曰“灵”,是人们美好的渴望,企盼,只有“灵”了,人们才会相信自己的祈求和诚心才能得到回报,所以,山冠以“灵”字,最初是人们用来宽慰自己的, 是一种自我麻醉。到处有灵山,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那时候世上欢乐少,人间苦难多。但是后来许多灵山的“灵”字,却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特地拿来招摇撞骗的,其意在麻醉别人,把一些愚蠢的善男信女弄晕了好骗财骗物。以是而言,其心可诛。
清水河边的这座灵山,也大抵如此。很早以前,在半山坡的一个土包子上,有个二三尺高的小神龛,也不知道供奉的哪一路神仙,更不知道是谁在哪个年月修的,既破落,又冷清,很少人光顾,只有山脚下碾盘沟村的人偶尔为个啥屈心或亏心的事儿去烧几张纸,骗骗自己,求个心安。后来采石头的放炮崩山,大半拉山头都慢慢的一点一点被炸掉,山上的那些顽石虽无缘补天,但有幸进城,它们被粉碎成石子拉到了城里,摇身一变,跻身上层阶级,开始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楼大厦作贡献,而许多削尖了脑袋想挤进城里的乡下能人费尽心机却不得其门而入。能人还不如山石,真真令人慨叹,可天下之事,往往如此。
至于那个平时无人管,用时才想起的神龛不知道啥时间就失去了立足之地,其自身也自然无踪无影了。等到有人又有了事或者有了难,想起这儿有灵山之名,特地来请神仙帮忙的时候,却无神可求,无仙可拜,只得随便找块石头,胡乱烧了烧纸,磕了磕头。如此行事的多了,按经济学的说法,叫“市场需求量大”,有能人就在山顶平坦处又修了个一间房大的小庙,积德行善地收起了香火钱。其原本估计能弄来几个好逸恶劳的零花钱就不错了,谁知道市场需求之盛,远超预期,登山拜庙之人,纷至沓来,或心怀鬼胎,或神定气闲,或自命不凡,或卑躬屈膝,或不苟言笑,或愁眉苦脸,或大大咧咧,或偷偷摸摸……,求神的居多,凑热闹的也不少,各色各样,不一而足。而且人们还有从众的心理,见这儿人多,就觉得这儿的神仙肯定灵,所以就都往这儿来,越来越多,越多越来,形成了恶性循环,那个小庙渐有应接不暇之势。原来人们不仅仅是在艰难无助时求神,在生活好转时也要求神,求神保佑生子生女,求神保佑升官发财,求神保佑健康长寿……,人心不足,有了还想要更多,好了还想要更好。只是自私的他们恐怕从来也没为神仙考虑过,这么多人都来求,也不怕累着神仙,也不管神仙忙不忙得过来。
上山求神的绝大部分都是女人,这可能是因为女人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她们无力,也无助,痛苦和无奈也更多,而且从现实中她们看不到能改变命运或改善境遇的希望。而大多数的男人则不屑于此,不是他们多有能耐,而是在潜意识中他们耻于求人──因为那样意味着自己的无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