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外语的翻译大师林琴南奇人奇事

不懂外语的翻译大师林琴南奇人奇事

首页角色扮演乱世仙影更新时间:2024-05-11

民国时期是一个奇人辈出、大家辈出的时期,所谓“乱世出英雄”嘛!林琴南就是这样的一个奇人、大师。

林琴南先生造像(来自网络)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等,福建闽县(今福州)人。读书破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中过举人,考进士不中。在北京当过中学国文教员,后来在北大当讲席。

在世界翻译史上,林琴南可能是最奇特的人物。为什么?因为他并不懂外语。这就是他的奇特之处。那么,他是怎样翻译的呢?他是听别人口述或者是别人翻译过来,他再用文言文翻译并且润色一遍。而且,更为神奇的是,他的翻译速度之快,用词之讲究,文笔之典雅,世所罕见。

他的翻译的小说基本上都是畅销书,风行一时,影响极其深远。鲁迅兄弟当年都是“林译小说”的追星族。“五四”之前的十几年,年轻人几乎无人不读“林译小说”。举例来说,林觉民的《与妻书》、岑春萱的《告蜀中父老子弟书》、苏曼殊的小说、“礼拜六”文学流派等都深受其文笔的影响。

所以,林琴南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和翻译界的泰斗,并留下了“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佳话。这里的“严林”指的是严复和林琴南

严复

稍微说明一下,严复和林琴南的翻译截然不同。严复是真正懂外语的。而且,严复翻译的是资本主义经典著作。比如,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斯宾塞的《群学肆言》等。严复还提出了翻译界必须奉行的金科玉律:信、达、雅

对照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林译小说可能在上能算得上,就差强人意了。

林琴南的翻译始于和精通法语的王寿昌合译小仲马的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发表后,风行全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林琴南和其他人合作翻译了180多部西洋小说

王寿昌的儿子在《晓斋随笔》中记载:

先君归自法国,与琴南丈合译《茶花女遗事》,至心伤处,辄相对大哭,声徹户外。

由此可见,两位翻译大师都是性情中人。

他的翻译除了用词典雅之外,在内容上甚至有改写原文的情况。他特别懂中国读者的心理,所以在翻译小说的名字时非常讲究,甚至迎合中国人的胃口,从而能一下子抓住中国读者的心

比如,他把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翻译成《块肉余生述》;英国哈葛德的《幽灵王》(The Ghost Kings)翻译成《天女离魂记》;他把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翻译成《魔侠传》;把法国森彼得的《保尔和嶶吉妮》翻译成《离恨天》等,这些翻译的名字就特别对中国人的胃口。

再比如,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之一的《托尔斯泰传》在林琴南的笔下变成了《现身说法》。大仲马的《红屋骑士》译成了《玉楼花劫》。狄更斯的《奥利弗·退斯特》、后来被拍成电影《雾都孤儿》被他翻译成《贼史》。

《雾都孤儿》

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见闻札记》(The Sketch Book)被他翻译成文绉绉的《拊掌录》;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译成《哀吹录》;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他笔下成了《黑奴吁天录》;雨果的《九三年》和《悲惨世界》被他翻译成了《双雄义死录》和《孤星泪》……

由此可见,他的古文造诣非常深厚,用词考究、典雅,特别讲究神韵和意境,就如同中国的山水画,他本来就善画。

知名女作家、学者苏雪林回忆说,林琴南是她早年最佩服的一位文士,又是她最初的、私淑多年的国文老师。民国八年,她升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林琴南的寓所就在学校附近的绒线胡同。有一天,她从林琴南的门口经过,看见了正在送客、须发苍然的林琴南,很想进去攀谈,并致她渴慕之意,但终因胆小,害羞而作罢,这一邂逅之后就再也没见过林琴南先生。

然而,林琴南对她的影响则永远刻在脑海里:

民国初年大哥从上海带回几本那时正在风行的林译小说,像什么《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橡湖仙影》、《红礁画桨录》等等,使我于中国旧小说之外,又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后来父亲又买了一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完全的林译,计有一百五六十种之多,于是我更像贫儿暴富,废寝忘餐,日夜披阅。渐渐地我明白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渐渐地能够用文言写一段写景或记事小文,并且摹拟林译笔调居然很像。由读他的译本又发生读他创作的热望,当时出版的什么《畏庐文集》续集、三集,还有笔记小说,如《技击余闻》、《畏庐琐记》、《京华碧血录》,甚至他的山水画集之类,无一不勤加搜求。

自古寒门出英才,从来纨绔少伟男!

林琴南孩提到弱冠,遭遇了父亲去世,祖父母相继离世,弟客死台湾的惨痛经历,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生于忧患,奋发图强。

林琴南事母至孝,从他的文章《先妣事略》、题画诗《周养庵篝灯纺织图记》、《苍霞精舍后轩记》、《先母陈太宜人玉环铭》中追叙母亲,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林琴南从小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他童年时的老师贫寒交迫,无米下炊。林琴南用袜子偷家里的米给他的老师,被老师训斥了一顿。林琴南回来告诉母亲。他母亲说我儿子怎么能这样亵渎和不敬自己的老师呢。于是,母子亲自挑了一担米送给老师,老师才收下了。

林琴南早年主张改革儿童教育,兴办好教育,宣传爱国思想五四时期,思想趋于保守。其典型表现是反对白话文,反对新文学运动,公开叫板蔡元培,在《致蔡鹤卿书》,将白话文当作“引车卖浆者语”而贬损。甚至在蔡元培反击之后恼羞成怒,引来军阀徐树铮发难施压。这当然是其历史的局限。人无完人!

晚年的林琴南以遗老、卫道者自居。他忠君,谒皇陵时伏地痛哭,这是他的价值观,无可厚非。

他讲课时,讲到爱国仁人志士,常常情不能自已,声泪俱下,这是文人的真性情!

这些民国大师的背影一个个远去了,然而,他们的风骨永存!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