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发源地,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四大圣城”之一 , “河出图、洛出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均诞生于此,道学发源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自古就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誉。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从大禹开始,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距今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
洛阳龙门石窟和国花牡丹中国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帝喾都西亳,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正统王朝先后建都洛阳,被誉为十三朝古都。从夏至清朝中后期,洛阳读书音一直为标准音。汉代国语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洛阳雅言。洛阳牡丹被誉为国花,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华夏根脉”。周武王始定江山即打算“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
洛阳九龙鼎和定鼎门广场至武王伐纣后,定鼎洛阳,建立大周朝,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周公在洛阳建功立业,平定三监之乱,制礼作乐,尊武王遗愿在“有夏之居"营建新都,在洛邑城基础上营建了成周城,和王城两座都城,而身处陕西关中的召公却碌碌无为,,关中平原周部落原为商朝一个诸侯国,商王赐于周人土地,文字,礼仪,章服制度,青铜冶炼技术,周人重视农桑,又善于和周边部落搞好关系,经过数代经营使周人迅速强大起来,武王伐纣后定都成周洛邑,至周公还政成王,周成王年少有为,在成周洛邑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治世"成康之治",史学界有言“盛世看洛阳,乱世在长安”据《资治通鉴-汉纪三》:
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脱輓辂,衣羊裘,因齐人虞将军求见上。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见,问之。娄敬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异。周之先,自后稷封邰,积德累善,十有馀世,至于太王、王季、文王、武王而诸侯自归之,遂灭殷为天子。及成王即位,周公相焉,乃营洛邑,以为此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故周之盛时,天下和洽,诸侯、四夷莫不宾服,效其贡职。及其衰也,天下莫朝,周不能制也;非唯其德薄也,形势弱也。今陛下起丰、沛,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成皋之间,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夷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
娄敬直言,刘邦建立大汉定都洛阳要和周成王和周康王比文治武功,可咱们实力还不允许,不如迁都关中先韬光养晦政权稳定在谈治国,这更加确立了洛阳这座城市在汉人眼中的地位,代表了华夏正统和政权合法性
在西周王朝首都成周洛邑,经成,康,昭,穆四王励精图治,南征北战,奠定了西周时期最强盛时期版图,至周穆王后期,关中犬戎崛起,威胁宗周安全,西周政治中心开始西迁,同时西周开始了“礼崩乐坏,王道缺失”至周厉王时在丰镐爆发了臭名昭著的“国人暴动”周天子竟然被百姓赶出国都,,又至周幽王时犬戎破国,天子身死国灭,周平王无奈重新迁都回成周洛邑,大周续国祚五百年。其实我也奇怪,为何西周早期在成周洛邑的成康之治“刑法四十年不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到了丰镐变成了“国人暴动,犬戎破国”东汉时期汉光武帝的光武中兴到董卓劫持汉献帝入长安变成了“天下三分”东汉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对外族“不合亲,不称臣”的朝代,西晋司马炎的“太康盛世”到晋愍帝都长安开启了“五胡乱华”,晋愍帝在长安首开对匈奴臭名昭著的“牵羊礼”“称臣礼”同时长安城也成为五胡乱华的大本营!到李唐时期(包含武周)经过唐高宗,武则天,在洛阳的永徽之治,武周之治,至唐玄宗时期在洛阳开创“开元盛世”有资料显示当时洛阳盛况: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殷实。
誉为“天下第一门”的洛阳应天门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
开元盛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到达巅峰的一个时期,中国在世界影响也达到最高巅峰,日本,朝鲜以及西域诸国也派出使者来大唐国都洛阳学习先进文化礼仪制度
位于洛阳应天门南广场的日本访唐使纪念碑到唐玄宗中后期,武则天一手提拔的治世贤相如姚崇,宋景等相继离世又伴随政治中心西移长安,改元天宝,历史悲剧再次上演,唐玄宗在长安专宠杨贵妃,听信杨国忠,李林甫等关中馋臣,肆意淫乐,不理政事,直接导致“天宝危机”,藩镇割据,有诗喻此时的长安城: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样一个政治环境下,长安如何有盛世,,不久爆发安史之乱,东都洛阳城被叛军毁坏一部分,李唐宗庙被毁,政治中心彻底西移长安,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长安更上演了“天子九逃,长安六失”同时也敲响了大唐灭国的丧钟,,当时诗文这样形容长安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采樵斫尽杏园花,修寨诛残御沟柳。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最终大唐西京长安城在朱温一把大火下化为灰烬,,
总结一下,,为何中国历代治世在洛阳盛世不断,圣人辈出,百家争鸣,君子满朝,华夏历史因洛阳而立世界巅峰,而给长安一个大好河山,锦绣盛世,这个城市却还华夏一个衰落破败,满目疮痍,,这样的历史反复上演,也许就是史学家所说的“盛世在洛阳,乱世看长安”的最好写照!
注:部分内容参考《中国通史》《史记》《资治通鉴》《尚书》《逸周书》《全唐诗》等资料。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