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鼠保持着警惕,从诗经中的《硕鼠》到苏轼的《黠鼠赋》,古人以鼠喻人,以鼠鉴人。但“鼠”却成为了十二生肖之首,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被人类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间文化中,就有不少有关鼠的趣事。
十二生肖为何鼠为首
鼠居十二生肖之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有的人总是不服气,不断有人要撤换它,想用猫来换上。1997年生肖集邮研究会成立后,曾有人来信,要求以猫代鼠。但鼠至今仍然稳坐第一把交椅,岿然不动。许多人总是迷惑不解,鼠有何德何能,长期稳居十二生肖之首呢?神奇无比的龙,威风八面的虎,英俊雄健的马,为何均屈居小鼠之下呢?许多专家、学者和文人名士试图破译,虽众说纷纭,但并无定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没有科学定论的,往往用神话、传说以至推测臆想来说明。在十二生肖从何而来、为何以鼠为首的种种说法中,自些是很有意思的。如:十二生肖来自于某些民族图腾,鼠也曾是一些氏族的祖先,人类曾经历过人鼠共处、人鼠通婚、人鼠变形的古老时代:鼠在半夜予时出来活动,恰与十二地支之首“子”时相配,鼠为特殊之物,前足四趾,后足五趾,奇偶皆有,阴阳具备。还有一个传说是“鼠咬天开”。说是远古天地未开之时,宇宙混沌一片,是老鼠将密封的天地咬破,阴阳气漏了出来,万物得以滋生。鼠还引来了火种,从天上偷来了谷种。鼠有创世奇功,成了世界开天之祖,功劳最大,资格最老,“理所当然”地当居首位。
古代故事里的“仁义老鼠”
老鼠并不总是贪婪的形象,在古代笔记小说里记录了几件所谓的“真实事件”,是关于鼠的报恩和仁义。唐代的传奇小说集《宣室志》中一则叫《李甲》,说这家人好几代都坚持不*生,甚至为了不伤害老鼠,家里从来都不养猫。有天李家邀请全族亲友,在大堂下聚会饮酒,门前忽然来了几百只老鼠,纷纷像人一样站立,用前爪鼓掌,大家纷纷跑出来观看。这时大堂忽然坍塌了,李家没有一个受伤。“鼠固微物也,尚能识恩而知报,况人乎?”《聊斋志异》里也有《义鼠》的故事:蛇吞下老鼠的同伴,老鼠反复攻击蛇,直到把吞下的死鼠吐在地上,才作罢。它用鼻子嗅着自己的同伴,吱吱叫着悲鸣痛悼。最后,用嘴衔着死鼠离开了。蒲松龄的朋友张历友还为此写了一首《义鼠行》。读完让人非常触动。
鼠年邮票趣谈
鼠,特别是家鼠,相貌不怎么好看,这给生肖邮票设计者出了个难题。我国台湾省从1968年发行第一轮生肖邮票,1971年12月发行的“壬子年”鼠年邮票,图案设计为松鼠,而非家鼠,就是这个原因,算是设计中的变例。该设计也很特别,是迄今为止生肖邮票中唯一一张四票成图的邮票,票图中的松鼠,四鼠盘坐对拜,吉祥之意,呼之欲出!
中国邮政部门于1984年1月5日发行的《甲子年》鼠年邮票,票图中的老鼠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漫画家詹同,以略带装饰陛的漫画手法塑造了一个稚气灵巧的老鼠形象,显示了詹同先生在处理这个难题上的匠心!
1996年,第二轮生肖邮票“丙子年”鼠年邮票,系画家吕胜中创作设计,一套二枚,票图上形象地表现出了“鼠”在民间传说中的可爱。
2008年,中国邮政发行了《戊子年》特种邮票一套,全套1枚,面值1.20元,同时发行小本票1本。这是鼠年生肖邮票第三轮生肖系列邮票中的第5套。这套邮票图案是采取漏印版画的表现方式,风格来源于剪纸,并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了艺术处理,色彩鮮艳而丰富,刻画出一只天真、活泼、充满稚气和意趣的小老鼠。邮票构思精巧,夸张大胆。细部精致,升华了剪纸的艺术鉴赏性。
年画中的鼠
在传统年画、剪纸、泥塑、玩具等民间工艺中,更是不乏鼠的影子。民众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出风格多样的鼠形象。以“老鼠娶亲”年画为例,湖南滩头年画这样布局:娶亲的队伍中,前有开路的、骑马的、举牌的、吹喇叭的,中间四只小鼠抬着的轿子里坐着戴着凤冠的鼠新娘;画的右上角有一只老猫,两眼正注视着送亲的队伍。四川绵竹“老鼠嫁女”年画是竖幅:一伙老鼠扛旗打伞,敲锣打鼓吹喇叭,抬着花轿迎亲;骑在癞蛤蟆背上的是“鼠新郎”,头戴清朝官帽,两眼注视着一只大金箱,显出一副贪婪的样子;前有一只大黄猫正翘首以待。福建漳州“老鼠娶亲”年画表现得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迎亲的队伍中,前面的老鼠看到猫吓得抱头鼠窜,后面的老鼠似不知情,仍装模作样地在送亲。
古代法帖中的鼠字
古代书法作品中“鼠”字非常少见,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三个有内涵的“鼠”字,它们皆出自古代法帖、名家手笔。
《绛帖》由北宋官员潘师旦摹刻,因制于绛州而得名。《绛帖》集宋以前书法名家之大成,其中还有两件曹植的“章草”作品,分别是《赠王粲》和《鹞雀赋》。
《鹞雀赋》是曹植的自况自拟之作,文章通过描写雀与鹞抗争的场面,表现了他被亲兄弟曹丕压制、迫害,生命维艰的困苦境遇。《鹞雀赋》中出现了好几个“鼠”字,如“三日不食,略思死鼠”“性命至重,雀鼠贪生”,写这几个“鼠”字时他因饱含着悲愤之情,因而力度十足。从艺术角度看,曹植的“鼠”字掌握了“章草”的特点和丰富的结体变化,显得浑厚古朴、风格独具。
自唐以来,世人将王羲之的草书汇帖《十七帖》当作范本临摹。《十七帖》中包含《天鼠帖》,收于丛帖第九通尺牍,共2行16字。
《天鼠帖》的内容为王羲之向友人求医问药,曰:“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译为白话就是:“天鼠膏治耳聋,有效吗?有效的话,才是所需要的药品”。据学者考证,文中的“天鼠”并非老鼠,而是当时对一种野猫的称呼,据说其毛皮极贵重,可制裘,而用其熬膏治耳聋则是当时的偏方。
书圣作此《天鼠帖》,虽寥寥数语,但笔力雄浑,因而流传千古。作品中的“鼠”字用笔爽利劲挺,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真乃“鼠”字中的绝品。
《拜中岳命作》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传世名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作为纸本行书,纵29.3厘米,横101.8厘米。
据史料记载,米芾在雍丘县(今河南杞县)任内,因催租不利与上级监司发生冲突,最后愤而辞官,自我流放到嵩山中岳庙担任庙监。《拜中岳命作》便是此时期的作品,诗文表达了米芾虽然内心向往与云水为伴、悠游自得的生活,但却身处鱼龙混杂的官场,身不由己。
《拜中岳命作》中出现了一个“鼠”字,即“鼠雀真官耗,龙蛇与众俱”。“鼠雀耗”是宋代赋税加耗之一,当时官府以仓储粮食被鸟雀、老鼠偷食损耗为名,向百姓征收税外之税,从而引发了民众的不满;身为地方官员的米芾不愿催租,且自认“救民无术”,愤而辞去官职。米芾的这个“鼠”字用笔痛快沉着,动中有静,行中有草,夹杂着丰富的情感,是行文中的一大亮点。 (来源:《百科知识》刘汉杰/文、《西安晚报》宗合/文、《对外传播》《焦点》)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