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龙潭村:一步一祠堂,百年龙隐人|羊城村史录

海珠龙潭村:一步一祠堂,百年龙隐人|羊城村史录

首页角色扮演龙潭传说更新时间:2024-07-02

编者按

广州城中村,村村有段古。随着城市化进程提速,旧村改造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缔造多个成功案例。在憧憬美好生活的同时,独特的岭南城中村历史文化,同样值得尊重、延续。

乐居城市更新策划《羊城村史录》系列,将带你领略历史古村,品味最地道的神话传说、独特民风民俗、祠堂文化、谚语故事等,第十六期我们走进海珠区龙潭村

Vol.16

LONGTAN

左中轴,右琶洲,绝佳的城央区位上,却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握手楼。

龙潭古水乡,地处海珠区正中央,北环海珠湿地公园,一湾泉水流入村内,两岸绿意盎然,有如其名“卧龙之潭”。

古色古韵之余,紧密的握手楼、横空的电线、逼仄的街道......让龙潭村少了些许的容光,古村落也需要来一场更新改造。

犹如百年前,龙隐人共同开村建村一样,龙潭村将在旧改之中,重新迎来新生。

01

百年水乡,尽显古韵

龙潭村位于海珠区中部偏东南的位置,被新滘东路切分为南片、北片。其中,南片三面环水,是海珠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北片则位于海珠湿地牌坊对面,整村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

2017年,龙潭村挖出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本村于宋元时期开村,清初时称为三盛地,属于广州府番禺县茭塘司河南堡管辖,后改称为龙庭村。

据记载,龙潭村传说是龙的居所,得名“龙庭”,后因避讳,改为“龙潭”,沿用至今。

相传,远古时,龙潭村所在地是古海海底,2000多年前海水消退、逐渐形成陆地,也就是现在东约、西约、中约的雏形。龙潭村四面环水,且村内被河水分切成块状,为了村民的往来方便,开村不久后,相继建起桥梁将之间串联起来。

流水、石桥,两岸的细榕树,正是构成岭南水乡的核心要素。若从牌坊进入、沿着河边往里走,先后可以看到利溥桥、汇源桥、康济桥,加上迎龙桥,四座古桥将旧村头、四约串联在一起。

四座古桥有着悠久的历史,基本由麻石板堆砌而成。其中,利溥桥为村内最长的麻石板桥达8.35米,没有断接、一石成桥,彰显了古代造桥运用三角力学的巧妙。

汇源桥则由七条石组成,相比其他三条桥由五条石组成,桥面较宽。铺在地上的麻石,又长又宽,被人们称为一板板石。同时,康济桥麻石阶梯边上刻有棋盘,用符号记载着数百年来,人们在树荫下怡然自乐的时光。

关于龙潭村的建村传说或是虚无缥缈的,但真实史料记载中,让龙潭村生机勃勃的是黄、白、何、李、杜、吴、陈、梁等8个姓氏族人。

在村内的宣传栏上,也用了一句:“龙隐人兴谋共建,古潭新村话共享”,解释了龙潭村的发展历程。

其中,黄氏一族是目前龙潭村主要的姓氏,也是人口最多的一个姓氏,超过700人还居住在村内,并参与村内建设发展事务中。黄氏一族于明洪武年间,异地迁徙而来。

悠悠百年史,在这些姓氏建设下,龙潭村不断发展,并在村内建有大量宗祠,包括洪圣殿、斐客白公祠、东湖黄公祠、白氏宗祠、黄氏大宗祠、德辉黄公祠、李氏宗祠、陈氏宗祠、杜氏宗祠。因为修缮经费欠缺的缘故,这些宗祠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闭门静养。

其中,黄氏大宗祠是目前村内较大的宗祠。

资料显示,该宗祠面阔三间,两天井,三进深。中堂悬挂着“光远堂”红底金黄色阳文大字木匾,木匾由清乾隆戊子年(1768)举人、十五傅孙黄茂秀题书,字体粗犷雄劲,后于光绪七年(1881年)孟春重修时立。

黄氏虽是村内的大族,但令龙潭村闻名遐迩的则是白氏后人,即“白大善人”白纶生。

史料记载,白纶生生于1823年,15岁起前往十三行闯荡,后成为了当地巨富,并开始在龙潭村修桥、修路、助学,上述提到的4条古桥均由其出资捐建,以及村内的书院。

白纶生的乐善好施,被光绪皇帝御赐牌坊表彰,也就是目前村内的“乐善好施”牌坊

同时,白氏族人于1872年兴建了纶生白公祠,工期长达27年,于1889年完工。资料显示,白家祠原本有三座,中间为白氏大宗祠,左、右为景生白公祠、纶生白公祠,后两座于上世纪50年代末被拆除,目前只剩下纶生白公祠。

望着纶生白公祠漆黑的屋顶,杂草从中而生,是岁月的痕迹,也说明一段古老历史终究会过去,新时代也要到来了。

02

城央花园,旧改待有时

古韵古色只不过是龙潭村的一面,就像宗祠一样,许久没有修缮就会破败不堪,龙潭村其他建筑亦是同理。

行走在龙潭村,除了一步一宗祠的感叹之外,广州城中村常见的“盛景”亦能清楚可见,紧密的握手楼、横空的电线、阴暗的环境、住产空间不分等。

显然,这条历史名村也需要进行一次城市更新。

况且,龙潭村正处于海珠区城央的位置,交通四通八达,处在江海大道、新滘中路交汇处,无论是西去海珠西老城区、东往琶洲会展中心、南上珠江新城、北下番禺长隆和市桥,十分便利。

不仅如此,按照现有、规划广州地铁走向图来看,龙潭村是一条5条地铁线交叉覆盖的区域。这么重要的位置,自然能吸引不少企业前来推进旧改工作。

早于2012年,龙潭村旧改已经开始“潜水”,只是尚未有实质性动作,并已确定利海集团、深圳永实共同开发。其中,永实与富力、实地有着紧密关联

2014年,遭受利海集团资金链断裂的影响,龙潭村旧改一直没有新的进展。

直到2019年7月份,龙潭村才进行改造意愿表决工作,2805人同意,同意率将近100%,足以说明村民的旧改热情程度

不过,除了等待7年时间外,早于2003年修建新光快速路龙潭立交段时,村内已有不少住宅、厂房被拆除,导致龙潭村进一步被切割大大小小的块状,村民自然希望推进旧改工作进一步改善当下的现状。

根据规划,龙潭村改造范围占地面积约72.12万㎡,规划建筑面积约224.46万㎡,龙潭村将以居住和商业为主导功能,同时平衡发展房地产业,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积极利用海珠湖和万亩果园的景观资源,将旅游业与商业良性结合,相互促进。

规划方案亮点是:将建一栋65层、高度将近300米的超高建筑。

概念方案效果图(最终以官方发布为准)

重新启动之后的龙潭村旧改,速度明显有所提升。于2020年12月份,龙潭村进行了首次基础数据公示,并于次年1月份,纳入到海珠区旧改“新五年方案”中。

后于2021年6月份,龙潭村再次公示了基础数据调查成果。同时,根据公告,本次基础数据调查成果已经通过核查,将作为方案编制的基础。

数据显示,龙潭村常住人口23846人,村户籍人口3195人,建筑总量2704栋,建基面积约36.23万㎡,建筑面积约153.96万㎡;其中,村民住宅2411栋,建基面积约17.8万㎡,建筑面积108.4万㎡。

同时,村内有不可移动建筑10处,1处历史建筑、5处传统风貌建筑、7处古树古木。

后续在海珠“十四五”规划中,龙潭村作为“五年方案”旧村,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将推进旧改工作。按照计划,龙潭村很快会进行公开招商,永实、利海或有望“转正”。

位于龙胜海鲜酒家旁的城市更新展厅中心

可惜,变化来得太快,2021年8月份“大拆大建”限令出台后,龙潭村悠久的历史、随处可见的宗祠和古桥,以及绿荫的岭南水乡,成为了推进旧改的“劣势”。

加上临近城央花园海珠湖,其旧改前景已经一片“迷茫”。

根据广州213个项目推进处理意见,龙潭村目前处在片策方案编织阶段,但片策方案尚未通过区城领会,需要继续做好前期研究工作。

而在今年2月份,广州市公布了一系列城维计划,其中有一项是:海珠环中央湿地价值圈高质量城市更新发展规划,将对规划范围内24.66平方公里,围绕海珠湖湿地进行分类施策、有机更新,对条件成熟的旧村进行建设量的合理分配。

涉及到瑞宝、红卫、东风、三滘、凤和、龙潭、五凤、北山、土华、仑头、小洲等旧村的城市更新单元。对此,市场普遍认为,这些旧村将更加偏向微改造。

已经启动改造、而又尚未完成改造的龙潭村,早前为旧改工作进行了让步,听闻要改造的商铺流失了不少,人气也不如之前,面临着招租难的问题。

何时重新启动旧改,很多人都在等着。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