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跑酷王子伊斯的“波斯寺”是什么来历?

长安十二时辰:跑酷王子伊斯的“波斯寺”是什么来历?

首页角色扮演灵武仙尊手游更新时间:2024-06-03

本星君最近追的盛唐主题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从最近更新的第20集开始,出现了一位可爱的波斯寺执事伊斯。

他自称是波斯王的后代,有着对于自己信仰的不二虔诚,有着面对张小敬威胁时自恋的卖萌,甚至还有一身在夜色长安中跑酷的酷炫本事,真正是赚足了眼球呀。

那么朋友们是否了解,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土生活与传教的王子,其与背后所倚靠的“波斯寺”是个什么来头?让本星君和正在追剧的你揭晓答案吧。

▲伊斯跑酷精彩瞬间


1.“波斯寺”的由来——大秦景教

看了这部剧的朋友都知道,长安是8世纪的国际大都市,不只是东亚和西域诸国,远至阿拉伯帝国,甚至当时的东罗马帝国都有商队和使节来此朝见与经营。剧中上元佳节时行走在长安街头的各国人士就是其真实写照。

伴随着这些使节和商旅而来的,还有各种西方宗教的传教士。他们在得到唐朝政府的许可后,在长安城建起了自己的寺庙或教堂,招揽信众,剧中徐宾所提到的“波斯寺”就是其中之一。

▲西安“波斯寺”——大秦寺

就像伊斯所否认的一样,“波斯寺”并不是来自波斯,而是来自西方大秦国的基督教教派之一“景教”。而这个大秦国是我国史书中对欧洲的罗马帝国的称谓,到了唐代时应该指代的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通常认为,景教是指的是拜占庭帝国国教基督教中的聂斯托里教派。公元5世纪时,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托里主张一种全新的基督教学说,反对将玛利亚视为神之母(即圣母),主张她只是生下了耶稣的肉体,从而与“神体”剥离开,基督应当有神和人的两面。

没想到聂斯托里这一全新的“异端学说”给自己带来了*身之祸,被亚历山大城的大主教流放至埃及致死。所幸他生前培养了一大批信众,这批信众大多逃到了萨珊波斯帝国,宣布与旧的罗马基督教会决裂,成立自己的聂斯托里教派。

当时的波斯国王虽然信仰祆教(拜火教),但对外来宗教亦十分宽容,因而允许他们在国内传教。

这个教派虽然来自拜占庭帝国,但是其信众主体在萨珊波斯,大主教也常驻波斯首都塞琉西亚。到后来萨珊波斯与中国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中国人误认为此教派是同祆教一样的本土教派。这些教徒被当做“波斯僧”时,恐怕心里很不爽吧。

▲萨珊波斯鼎盛时期疆域比这还大,占有现在的叙利亚、埃及和土耳其部分地区

那么这个教派为何会在古籍中被称为“景教”呢?主流说法认为这是来到中国聂斯托里教士的音译结果,将表达“光明和伟大”之意的“景”字作为自己教派的诠释,景教即向往美好与光明的基督教。

这种译法可谓神来之笔,很快就让中国的民众接受了这个教派的存在。

基督教传统的标志“十字架”也是由来已久,而景教的十字架款式也是别具一格,即剧中所展示的“十字莲花”。

▲古文物中的景教标志

其祈祷和礼拜的姿势也与传统的基督教派无异,只是唐代时的上帝名叫“天尊 ”。

▲剧中波斯景教人士的宗教仪式


2.萨珊波斯的灭亡助推了景教在中国的流行

纵观古今,凡是名叫“波斯”的中东王朝,只要是和中国有联系的,都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好。其中尤以唐初交往的萨珊波斯王朝为甚。

公元6世纪时,萨珊波斯曾与当时雄霸漠北的突厥汗国联手,消灭了盘踞在中亚到印度河流域中的地头蛇嚈哒(白匈奴)人,使得自己的使节和商队能够穿越西域大地到达中土。

而最早的一批景教徒,于唐朝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到达长安,受到胸怀宽广的唐太宗的热情招待与妥善安置。

这一批景教徒的首领是大秦国主教阿罗本,被宰相房玄龄带进宫内,译经传道,所受待遇就如10年后从天竺归国的玄奘法师。三年后,唐太宗特许这位阿罗本大师在长安开设“景教大学”,资助其在义宁坊建造一所景教寺,首批“招生名额”有21人。

在太宗年间埋下的这一颗种子,到了高宗年间开始开花结果,这是由于当时的萨珊波斯帝国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

公元632年,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兴起,一如当年在辽东建立后金的努尔哈赤一样,造起昔日的宗主国萨珊波斯的反来。

▲阿拉伯帝国兴起后的中东局势

波斯军队在阿拉伯骑兵的冲击下,可谓是兵败如山倒。高宗初年,波斯末代国王伊嗣俟三世死于逃亡中亚的途中。其子卑路斯明白只有东方的唐帝国有实力对抗阿拉伯,于是带着部分波斯贵族逃入长安拜见唐高宗,请求发兵帮助自己复国。

在消灭了西突厥势力后,高宗可能认为直接派大军帮卑路斯打仗不划算,于661年在中亚的疾陵城设立了波斯都督府,并任命卑路斯为波斯王兼都督。

这就是向阿拉伯人表明一个态度:这是我小弟了!可是阿拉伯人不管这个,数年后依旧攻陷了波斯都督府。卑路斯再次逃入大唐,被授予右威卫将军的封号。

▲历史地图册上标注的唐朝波斯都督府

卑路斯死后,其子泥涅师继承了复国的遗愿。公元680年,名将裴行俭奉旨率大军护送泥涅师回波斯复国,实则是为了消灭李遮訇等西突厥叛乱势力。

裴行俭在平叛后,将泥涅师留在了中亚的吐火罗境内。泥涅师在当地招兵买马,独自对抗了阿拉伯人二十余年,最后也不得不和其父一样逃回大唐,客死长安。波斯虽亡,但唐廷一直承认其国家政权的存在。

逃入大唐境内的这一帮波斯难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景教徒。在“高僧”阿罗本的竭力主持下,景教寺在全国各州遍地开花,形成了“寺满百城”的壮观景象,并且都尊奉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景教徒西方不亮东方亮,在这片伟大的异域土地上延续着基督教东传的使命。


3.玄宗皇帝与景教的不解之缘

武周年间,景教曾受到尊奉佛教的武则天的打压,差点走上绝路。到了玄宗开元年间,皇帝恢复了宗教宽容政策,解开了套在景教徒身上的枷锁,使得景教在大唐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但是景教在波斯人中并不是主流宗教,因此如剧中所说,虽然历经百年,景教的影响力是远不如沃教的。

▲剧中对景教发展情况的介绍

在唐朝的皇帝里,玄宗可能是最喜欢景教的一个。他除了延续太宗和高宗年间对景教的宽容和礼遇政策外,还给予了他们一些特别的待遇。

在《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的同一年(公元744年),留在拜占庭国内的景教士佶和来到长安,玄宗让他和当时的景寺主持罗含和普论等17位景教徒一起到兴庆宫修功德,并在第二年正式为景教“正名”,改掉原来大唐人所谓“波斯寺”的称呼,正式称其为“大秦寺”,并亲自题写了长安大秦寺的匾额。

这一举动可能就是因为景教徒厌烦了大唐人称其为“波斯僧”和“波斯寺”的误解,而向皇帝上书请求颁发一个正式的官方文件“以正视听”。

这也就不难理解剧中伊斯一再向檀棋等人否认其寺乃波斯寺的行为了。本星君再此想对伊斯说:你不用纠结了,再过一年圣人就会满足你的愿望的。

▲伊斯否认大秦景寺为波斯寺

同时,本星君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要告诉朋友们。好消息是这位可爱的伊斯执事,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他确实是当时长安景寺的重量级教士。

而坏消息是,他其实并不是波斯王的后代,单纯的是从波斯来的景教徒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史*载的卑路斯或泥涅师的后代中没有伊斯。若伊斯是其后代,以唐朝与波斯的良好关系,不会不将其记载为“波斯大酋长”的族人。

而伊斯的父亲是景教徒珉礼,这是史籍中有记录的。只能说小说或编剧将伊斯的身份嫁接到了波斯王子身上,使其故事更具有传奇色彩。

当然了,本星君也可以假设,如果伊斯真是波斯王子,那么按照年龄来算,伊斯在天宝三年顶多30岁,应当是生于开元初年的人。而泥涅师去世于公元707年,不可能是其父亲,倒很可能是伊斯所说的那位“波斯王”爷爷。

正如剧中的伊斯说其如何受到圣人(即唐朝皇帝)的礼遇一样,历史上的伊斯在唐廷也是位高权重,地位最显赫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朔方节度副使,皇帝还赐予其专门的紫袈裟以示恩宠。

剧中的他心地善良,帮助主角一干人破案,历史上他的名声和人缘也非常好,但会不会跑酷本星君就不清楚了。

正因为玄宗一朝对景教徒近乎溺爱的保护与支持,以伊斯为代表的景教徒也大力回报唐廷之恩。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伊斯等景教徒大多投身入唐廷的平叛战争中,为唐肃宗和代宗两朝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肃宗和代宗在灵武等地设立新的景寺,继续对景教徒进行保护,代宗更是在自己的生日时赐予景教僧御用食品,真可谓是深情厚谊了。


4.伊斯的杰作——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到了唐德宗时期,盛唐繁华已经落幕,藩镇割据积重难返。但是景教徒在德宗的支持下,做了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修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图案

这座碑的出资人正是伊斯,此时的他应已是六七十岁的景教老者了。在他的主持下,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另一景教高僧景静撰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文,由吕秀岩(即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刻在碑上,立在长安的大秦寺中。

这座碑是明朝时候出土的,高279厘米,碑身上宽92.5厘米,下宽102厘米,正面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楷书和行书并刻,以汉字为主,叙利亚文为辅,记载了当时的景教僧众名字及教派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具有极高的宗教史学价值。

出土后,此碑文被明末来华的耶稣会士翻译成西方文字带回欧洲,震动了整个基督教世界。欧洲的基督教徒们惊奇的发现,万里之外的东方中国原来早就有西方的基督教派生根发芽。此碑也被誉为世界四大石刻之一

毫无疑问,以伊斯为代表的来华景教徒,为当时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经贸和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碑文中的“病者疗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清节达娑。未闻斯美”便是对这群僧侣们博爱的理念与精神的概括。

后话:景教在中国为何一直是小众宗教

既然景教与中国有这么深的历史渊源,那么为何他没有像西来的佛教一样,成为深刻影响中国人民思想和习俗的大众宗教呢?本星君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景教与其他来华的基督教派一样,没有实现足够的中国本土化。虽然唐代来华的景教徒们刻苦研读儒家经典和佛道学说,以充实和表述景教思想。

但是基督教文化本身与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存在着先天性的难以耦合的矛盾,如基督教不拜祖宗的观点,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是大逆不道的。这个矛盾在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中亦有所体现。

二是景教的发展太依赖于朝廷中央的政策。唐朝廷接纳和保护了景教,但要是遇上讨厌特定宗教的皇帝或政权(如武则天和唐武宗),就会吃瘪了。

这也难怪,中国从来都是政权高于宗教的社会,即便强如佛教的影响力,在古代也曾遭遇多次“灭佛”的境地,更别提势力较小的景教了。

三是景教自身发展的不足。景教和其他小众宗教一样,面临着神学经典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在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情况下,教派想要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长安十二时辰》是高度还原唐代社会生活细节的“非历史正剧”,且广泛应用了众多化名,因此本星君认为我们不必过于纠结那些与真实历史冲突的地方,而是尽兴得观剧猜谜就好,顺便学一学有关的盛唐历史知识。

欢迎看了最新剧集的朋友们在留言评论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新的补充剧情。

(文/铁骑如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