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禅,zen?还是chan?

转载:禅,zen?还是chan?

首页角色扮演灵修剑道更新时间:2024-05-07

本文来自 禅宗文化 公众号

前 言:

在汉传佛教中,“禅”有着最为广泛的接受度。国际上对汉传佛教的了解从“禅”开始,国内对佛教的接纳往往从“禅”的层面切入。“禅”因其普被众生的特点而受到不同人群和文明的欢迎,但人们也对禅始终抱有一含糊不清的认识甚至曲解。

今天,要想完整恢复中国传统文化范围内“禅”的意蕴,就不能仅仅侧重禅文化和禅学的研究模式,而要深入原汁原味的禅宗。同样,在国际化的视野下,急需把Zen所代表的“禅”的理解还原成为中国的“禅(chan)”的理解,甚至需要更积极地去确立中国的“禅(chan)”的真正地位。

浅草寺是东京历史最悠久、人气最旺的寺院,也是浅草地区的中心,供奉的本尊是圣观音。

“禅”还是“Zen(日本禅)”?

汉传佛教中,“禅”是最早进入西方视野并得到认可和传播的。然而,最初将“禅”介绍到西方的不是中国的禅师,而是日本人。

在英语中,“禅”的音译词是Zen。这是一个日语的音译词,因为最早将“Zen”引入西方世界的是日本的铃木大拙。铃木大拙在美国长期弘传临济禅,西方人所了解的也就主要是临济禅,这被称为“临济禅”。此后,在日本学者的推动下,西方社会又开始关注日本道元禅师。

禅带着“Zen”的符号进入西方,背后携带的是一大套日本文化。铃木大拙及后来进入西方的日本禅师和学者大都把传递日本文化和介绍“Zen”捆绑在一起。铃木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其中如《禅与日本文化》之类的普及性作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在这些著作中,“Zen”的介绍被紧密地安置在武士道、剑道、茶道、文学和日本式的自然崇尚中。在对幽玄清寂和极端勇气的双重崇尚之下,中国禅宗直承佛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立体传承更多地被日本式的“纯粹”选择性接受。这种纯粹性削弱了对佛教根本信仰的全面与深度,再经由“太平洋”的飞跃,“Zen”在西方更成为一种独立的、单一的宗教体验,而这恰好适应了西方人对东方宗教的好奇和基本心理需求。

“禅”的英文意译是meditation,与基督教所讲的灵修密切相关。因此,学者认为铃木大拙对临济禅的宣传从“神秘主义”的角度沟通佛教的禅观与基督教的冥想。由此可见,西方人要么视禅为一种“寂静主义”而贬低禅的价值,要么是把禅理解为东方主义式的“妙法”。

同时,西方的精神分析学者、心理学和医学领域等对禅的兴趣更多在于“禅法”,即通过科学的眼光解析禅的奥秘,通过汲取“禅法”的精华,为其发展医学、心理学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突破所用。这种兴趣和偏向使得西方人对南传佛教的认识从文献语言的角度逐渐转入禅修的体验,其对“禅法”的接受也从“日本禅”扩展到了“南传内观”等。

因此,虽然不乏明心见性的西方禅师,但西方社会对“禅”的总体认知更偏于心灵方法的层面,是技术性的、物性的。Zen已经成为西方世界“禅”的标准符号,他们甚至不知汉语禅(chan)的发音,使得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这一份历史文化遗产其眼中视若无物,基本上消失了本有的地位。

柳田圣山在《禅与日本文化》里毫不客气地说:“从中国明朝起禅走向衰退,以后也没有重新兴盛起来。因为可以看到禅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中国民族自我产生的禅也就自行毕业了。今天的禅已经泛指日本禅了。”

伴随着日本禅师进入西方社会的,除了这些无视汉传佛教禅宗传统和现状的狂妄之语外,还有日本佛教的对基本戒律的世俗化改造和重闻慧和通俗应用、轻实证的不良风气。西方世界里,对禅宗传承改头换面的“Zen(日本禅)”取代了对中国传统禅的认识,这是汉传佛教走向世界进程中急需反思的。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

来源:百度图片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