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内卷化”到底有多严重?审查、配音、题材都得背锅

国漫“内卷化”到底有多严重?审查、配音、题材都得背锅

首页角色扮演璃心战纪更新时间:2024-05-11

前言:

这篇文章是2次编辑,只能怪自己脑袋抽筋儿到再次忘记了保存,然后网页刷新了下,就全没了。所以这一遍写的比较零散,很多东西感觉都再也找不回来第一遍的感觉。哎,总是不长记性,不过为了已经夭折的文章,还是决定凭着记忆再次写一遍。

好了,废话不多说,开整。

“内卷化”这个名字想必社畜们应该都不陌生了,这个词最近在互联网平台可是火得很。

内卷”一词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经历了格尔茨、黄宗智等多位学者的延伸与拓展,其主要强调发展模式的停滞不前。

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的《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一文中,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可是国漫跟内卷化有什么关系?

国漫一直在进步,但是又不可避免地一直停留在原地,墨守成规,闭门造车。观众看到国漫作品越来越多,一年出个两三部热度高的就崛起了,然后便是“国漫之光”。

但是纵观整个动漫市场,国内的动漫市场不过是一簇小火苗,想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就是所谓的“内卷化”——以国漫崛起为目标,从而抢占世界市场,让国漫真正走出去强大起来。但是现在呢?这个方向有点偏,已经变成了谁家的特效最酷,谁家的建模更好,谁家的题材最有市场。

大家各自为营,疯狂输出,但结果呢,同质化作品依旧很多,剧情依旧很糟糕,国漫观众不过是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对国漫输出海外有帮助吗?

有,人气高,国外也引进。但对国漫赢得世界观众的肯定和认可有帮助吗?没有!他们不缺好作品,他们缺的是中国特色的作品。

可是他们缺,想看,我们也缺呀,国内观众还不怎么看得到呢?

这种“退步”跟审查制度有关,跟题材剧情有关,当然也与配音脱不开关系。(比着第一遍,做了很多的简化,也为此删掉了很多的废话,对,就是这样没错!)

内卷化第一点:题材定型,玄幻武侠、耽改居多

国漫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一样的社会责任。

在国漫诞生初期,它更像是一门艺术,把剪纸、水墨画、木偶等静态的物品变成了动态的,栩栩如生,令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遗产“活”了。所以,它更多承担的是艺术层面的欣赏功能,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到了《乌鸦喝水》、《九色鹿》、《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就变成了儿童教育启蒙片,题材也主要是寓言故事改编,所以子供向动画的存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如果没有经历战争或是文化变革时期,动画的教育科普功能只怕会一直存在。在这段时期动画片成了政治、思想、文化层面的引导作品,面向的是全国人民群众。

然后改革开放后,儿童科普功能、教育性质的动画片又开始大量出现,直到现在还被称作是“小孩子才看动画片”。

不管是《哪吒传奇》、《大闹天宫》、《西游记》、《天书奇谭》的神话题材,还是《小鲤鱼历险记》、《葫芦兄弟》、《黑猫警长》、《虹猫蓝兔七侠传》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都只有一个目的,传递真善美。

而且对于日漫的引进,此时也有了诸多把控,之后开始了日漫模仿风——《围棋少年》、《洛洛历险记》、《神兵小将》、《我为歌狂》.......这个时候的动漫作品,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年轻文化,不仅仅是儿童教育片。但是好景不长,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漫扶持政策出台,黄金时间段开始播放动画片,不管是否是少儿频道,午饭、晚饭时间都在播国产动画片。

因为当时的动画还是制播统一模式,电视台制作,电视台播出,不用考虑收视率,只要播放就行。当时最热的应该是《蓝猫淘气三千问》和《蓝猫骑士团》。

后来制播分离之后,这种状况才慢慢得到了缓解。期间还出现了《喜羊羊与灰太狼》这匹“大黑马”,已经说不准它是科普教育片了,有点四不像,为了子供向而子供向,剧情翻来覆去地演绎。

为什么前面说了这么多的发展史呢?因为这个过程也是“内卷化”的过程。

国漫的发展一直以自己为起点和终点,在动画存在的意义、动画的尺度、动画的题材上翻来覆去地进行调整,整个过程既没有带领国漫进步,反而一步步地倒退,直到低成本制作、低龄化剧情成常态。

漫漫开始再次关注国产动画,是因为《秦时明月》、《魁拔》、《中华小子》、《画江湖》系列作品,打破了低龄化的禁锢,以唯美武侠古风掀开了21世纪国漫重新出发的帷幕。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2017年,tv动画《全职高手》开播,借着IP经济国漫又站了起来。然后《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 缘起》让国漫出了圈,被更多观众熟知。

IP经济的兴起,意味着动漫产业化也将逐步走向正规,动漫不再是“赔钱货”。所以《姜子牙》接续开启神话宇宙。

tv动画这边,也由IP经济孵化出了“爽经济”和“腐经济”。“爽经济”也就是爽文改编的玄幻题材作品,《斗罗大陆》、《星辰变》、《斗破苍穹》、《一念永恒》等;“腐经济”就是耽改作品引发的经济效应,如《魔道祖师》、《天官赐福》、《穿书自救指南》、《天宝伏妖录》......

本身该有少女漫的发展空间,可国内观众硬生生地错过了这个题材。所以,2018-2020三年里我们会看到国漫除了玄幻就是耽改,没有50部 ,也至少有40部了。再加上明年即将要播放的,简直就是玄幻与耽改的重灾区。相比较这两个有较高市场价值的题材类型,搞笑轻喜剧式的泡面番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然后便是今年火了《灵笼》,有了《吞噬星空》、《终钥战纪》、《璃心战纪》等大批科幻作品。科幻又被当成了国漫之光,毕竟有可能被奥迪爸爸看中。

题材固定,剧情套路,啥卖钱演啥,啥赚钱出啥,啥火投资啥。国漫的特效越来越酷,因为资本涌入,不缺钱,但是却缺匠心。

观众浮躁,市场也浮躁,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动画制作也浮躁。特效越来越好,打戏越来越流畅,画风越来越精致,建模越来越好看,可剧情呢,一点儿没进步,反而还在原著本就精彩的基础上进行“魔改”,毁原著,伤观众的心。

这不是崛起,这是在拿资本砸国漫的繁华表象。这不是“内卷化”又是什么?

都说国漫发展成这样是观众的锅?谁让观众只爱看爽番和耽改。可动漫作品制作播出之前,不是观众影响的,而是资本的尝试与试水,现在观众有这样的口味,还是跟播放的作品有关。然后互相影响,互相推动,就变成了观众口味是啥就播啥。

观众也是为国漫承受了太多。

内卷化第二点:配音同质,多同类型作品

看日本的动画电影,配音人员基本上是演员而非专业的配音演员,就是为了避免大家对动画配音演员重合度高的问题。

中国动画电影也有做尝试,但大家都知道国产影视剧还需要配音的国内演员们,对配音动画根本就没有经验。老牌的、台词功底强的演员又很少接触这块。

所以国内动画电影的配音依旧还是以专业配音演员为主,只不过区别于TV动画的配音团队,尽量是译制片、或者业余的配音演员,比如哪吒的配音就是一个高校老师。

这样,观众对于声音的辨识度就比较低,比较容易进入剧情,而不是单单被声音吸引。《姜子牙》的天尊一出来,声线极其好认,不仅动画圈的人熟,影视剧圈的人也熟,“天诛”都快成实时弹幕了。

《秦时明月》的配音班底是音熊联盟,视美的作品大多是729声工场和边江工作室,然后一些轻喜剧动画大多是北斗企鹅的班底,然后比较被熟知的就是边江、阿杰、姜广涛、吴磊、夏磊、沈达威、杨天翔、苏尚卿、黄莺、季冠霖、乔诗语、山新、赵路等。很多很多配音演员的角色类型基本上已经定型,很少再有令人惊喜的新角色作品。

之前漫漫讲过阿杰的配音越来越差,还被不少粉丝给怼了,但是从上百条评论里依旧可以看出大多数人与漫漫有着相同的感觉。

(原文:

其实也不是说他们配音有多差,而是变化太小。刚听的时候有新鲜感,可是听多了就会有困扰,甚至会把这种困扰上升到作品上。

而且配音圈的事情也是很复杂,搞不好还会被骂到换配音团队。

内卷化第三点:审查制度束缚,难以突破

《虹猫蓝兔七侠传》因为有打斗场面,被家长举报下架了,央视爸爸都没守住;

《喜羊羊与灰太狼》因为遭小孩子模仿故事情节造成了社会大事件,被举报了,它的市场地位为极速下滑,包括《熊出没》;

《一人之下》因为一个帽子被盯上了,举报投诉不停。制作方没办法只好下架重新制作上传,不然结果可能就不知是单集重整。

还有各种奇葩的投诉理由,头发五颜六色,容易教坏小朋友;不能有谈恋爱剧情,容易让孩子有早恋情绪;不能有暴力场面,所以血的颜色都变成了绿色……

《嗜谎之神》被魔改了,《昨日青空》被大量删改情节,硬凹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好好的一部美好治愈成长动画最后只剩怀旧,剧情被改得面目全非,逻辑都不通。

还有《魔道祖师》、《穿书自救指南》等爱情变师徒情,或是社会主义兄弟情,既然不能出现早恋,那就不碰这种题材,所以咱们的青春动画片前景堪忧。

所以即便现在有了可以堪称“成年人可以看的动漫”,但不是在说教,就是在刻板说教,还是必须得真善美输出。这是动漫作为一种文创的终极奥义,但是我们需要的不知是“正道的光”直接怼脸上,我们也需要紧张刺激、烧脑热血的过程,需要自己去感觉。

之前不太懂信息茧房是什么意思,现在明白了,当宣传一模一样价值观的作品蜂拥而出的时候,当你若能面对的就是这些的时候,就已经被思想固化,因为他们都在告诉你:只有这个才是正确的,只有这个才是对的。

这一点其实是所有文创作品的特点,填鸭式输出,而不是让你自己去思考,去品味。作品需要留白,可国漫我们真没有。这是审查制度的束缚,但归根结底也是国情下的正常实施。只要思想经济文化不变,国漫的发展也就一直不会有大的转变。

漫漫有话说

人们便乐此不疲地与小范围内的相关的人员进行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客家谚语把这种现象叫做“裤裆里面打拳”,大家争来争去,累死累活,不管你再努力,付出再多,利益总量不会增加,还是这么一点点。由此看来,制度化的内部竞争是内卷的第一成因。

引用来源:互联网坊间八卦

这是漫漫看到的一段对内卷成因的解答,感觉说得蛮有道理。国漫现在就是在和动漫行业里的相关人员在进行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只要我今天票房赢了上一个,只要我的作品播放量高了另一家的,只要观众的关注度高了另一部,就感觉自己已经可以称神了,可以是国漫崛起的又一点光芒。

但是他们的对比物从来不是国外的作品,甚至都不是国内初期的经典动画作品,只是同时期的稍微有点热度的作品。

某位导演说过现在的影视剧剧本,比如《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剧本好,但是也不过是之前优秀作品的剧本常态。之前的剧本好,也不见得多好,而是因为当下太差的太多,所以稍微有些优质的剧本或是作品大家就觉得非常满足。

这让我想到一个理论,大概是建房子,说要留一个口,可以空气流通的。之前是开在头顶很大,觉得不好。后来又说开个窗户不大不小正好。然后就很容易实施开来。(大概这意思,记不太清,过去很多年了)

国人尊崇中庸之道,保险也最适合。好的作品难出,坏的作品口碑太差,那就不好不坏,让观众看得下去不至于看吐,就是好的。所以,我们看作品总觉得差点火候,就差在了这个中庸之道上。

是没有实力吗?不是,是不想花费了大功夫出来的不符合预期?谁都想做到更好,但是成本可控,必须保险才最重要。不管是审查还是配音,或是题材选择,亦是如此。

#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