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头城市的“幸”与“痛”
——写于“宝鸡市炎黄文化促进会”成立之后
文/董惠安
宝鸡——这座以神奇的飞禽命名、由唐代皇帝赐名并沿用至今的城市,承载的历史传奇多多,古往今来获得的赞誉多多。作为宝鸡人,可以自豪地向世界推介自己的故乡——
宝鸡,古称陈仓,系中华始祖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之地、中华名士灵隐之地;宝鸡,中国西北西南交通枢纽及商品集散之地、三线国防建设重地,中国西部移民城市、鼓励创新的城市(七十年代的街道工业、改革开放初期的两进城一下乡)。“一带一路”上的明珠城市;宝鸡,名酒之乡、水果之乡、名贵中药材之乡、传统饮食文化之乡、一座山青水美民风淳朴的旅游休闲养生之都。等等。
这些由祖先们用智慧与血汗铸就的历史文化金牌,为中华民族的进步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为世界文明的发展都注入了精彩,的确值得我们骄傲、陶醉。拥有这些文明的遗产,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幸运。可是,享受这份幸运的同时,把目光投向外界,我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感知?不知道别人想法如何,我坦言感知有二:一是看到很多城市在新时代已经远远甩开了我们,将我们这座文明源头城市创造的文明发扬光大,斩获了新的文明金牌。当然,这一点我们仍可以引以自豪:他们是站在我们的肩膀之上的嘛!就算是有些痛,也是隐隐之痛。说到第二点感知,就应当有切肤之痛了——这就是我们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的灿烂文化,目前已经被糟蹋得不成体统了——
我们的很多文化遗产,竟被某些国家拿到联合国申遗;世界中医药市场,竟然大部分是日本人的份额,西方医药集团一方面极力打压中医,一方面在暗中用最新科技探测中医经络学说,并取得突破;中国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和家庭尊长有序常识的认知,竟然是从韩剧中获取的。这不能不让人悲哀!更有甚至,传承千年的“师道尊严”惨遭践踏,学生诬陷教师、教师乃至教育部门在强势学生家长面前噤若寒蝉的事例举不胜举。作为中华文明源头之乡的宝鸡人,对此该作何感想?恐怕这已不是什么切肤之痛了,当是痛彻到骨髓中了!
痛而思痛,何以解痛?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城市,应当有一种深重的责任感。令人振奋的是,宝鸡的一批仁人志士已经行动起来了,于是一个名为“宝鸡市炎黄文化促进会”的旗幡飘起来了。这个促进会以弘扬炎黄文化、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中不乏炎黄文化的历史求索者,更多的聚集了实业家,有许多实操性的振兴弘扬炎黄文化的项目蓝图已经绘就,很快就会展开。其中一个名为《中华文明源头乐园》的项目最为引人注目,目前已是万事俱备。
作为一个对炎帝故里充满敬畏的人,我觉得有两件事情可以立刻在宝鸡投入热议并实施:一是振兴中医,二是倡导“尊师爱教”。
中医在抗击新冠疫中的贡献无需赘言,宝鸡市曾提出过《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年)》,宝鸡发展中医药得天独厚,其中的天时地利自不待说。建议开办“陕西中医药大学宝鸡分校”,或利用宝鸡文理学院更名“宝鸡大学”之机,开办“中医药(系)学院”。开展“让中医走向世界”的研究探索,助推宝鸡乃至陕西中医药影响全国,走向海外。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在大环境允许的条件下,牵线引进日韩汉方制药企业在宝鸡投资或合资建厂。促进宝鸡传统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化,品质提升,力争开辟国际市场。
中国最早的思想家教育家周公姬旦,在《周礼》中对师道尊严有过严肃的规定。“跪着的老师”教不出“有思想有品质”的学生已是历代有识之士的共识。作为炎黄故里的人们,应当发出呼吁,倡导“尊师爱教”之风,如果呼吁之声微弱,也可以从自身做起,只要坚持呐喊,正所谓“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春风唤不回”。
宝鸡市炎黄文化促进会成立了,并且已经开始行动了。希望更多的敬仰尊崇炎黄文化、并有志于振兴弘扬炎黄文化的仁人志士,汇聚在这个平台之上,建言献策,出力尽心,做一些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事。
董惠安 2023.4.3
作者简介
董惠安,男,汉族,祖籍辽宁海城,出生于陕西宝鸡,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2000年以来在网络上发表纪实文学《一个东北军后代的回忆》、长篇小说《书生沦落半官场》《谁主公平》,在报刊发表大量针砭时弊之杂文,并公开发表历史政论专题片脚本《追寻盛唐雄风》、社会调查纪实《大创启示录——陕西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现实与思考》、长篇小说《神泉》《斜谷》、以陈忠实生平为题材的20集广播剧《呦呦鹿鸣》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