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然而,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含章可贞,无成有终。大意是:现在天下安定,唯有高句丽这个地方还不安分,虽然自己没有什么成就,但后世子孙能在自己帮助下,终于实现了最伟大的事业,这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李世民将平定高句丽看做“无成有终”的伟大事业,并将这未完成的事业交托给后世。
唐太宗李世民_图
其实,在李世民之前的隋文帝杨坚就已经开始对高句丽用兵,从此拉开了隋唐两朝轰轰烈烈的征高丽之战。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始,至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攻克平壤城,俘高句丽王,平定高句丽止。
隋唐两朝跨度70年,历时四代帝王,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平定高句丽。期间,在611年,隋炀帝为了征高句丽,更是倾尽全国之力,征招天下兵卒。全国应征的士卒分成左、右12军,共计百余万人,统由炀帝亲自指挥。各军首尾相接,旌旗相连长达千里,声势浩大,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隋唐两朝都将平定高句丽视为世代的伟业,不死不休,这又是为何呢?难道是隋唐两朝闲的没事,爱和高句丽玩打仗,连年劳师远征吗?并不是,相反,征服高句丽足以看出古代有作为帝王的深谋远虑和防范烈火于未然。
隋朝疆域_图
首先,是为了消除一个巨大的隐患,防微杜渐,若任其坐大,将给中原带来更大的战争。
高句丽犹如一个在隋唐东北大门的定时炸弹。而这定时炸弹还动不动在隋唐的东北边境晃悠,打秋风。我们来看看高句丽这个国家大致的情况。
早在4世纪,高句丽小兽林王就开始进一步加强高句丽的集权和统一,并且出台新的法律,372年更是从中原引入佛教为国教,并仿照中原的教育制度,建立属于自己的教育机构“太学”,并对军队进行了改革。到了6世纪中,结束了内战的高句丽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央集权化政权,在小兽林王一系列的改革基础上,高句丽在人口、经济、文化、组织能力、军队战斗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俨然成为东北的霸主,又占有辽东,对中原形成了长期的威胁。
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即隋文帝_图
590年,高句丽平原王“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并多次小规模袭击隋朝辽东地区。当时的隋文帝杨坚当然很不满。于是致书平原王,信中是这样说的:“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杨坚的大意就是告诉高句丽王,你的辽河再宽广,和我们的长江比起来就是渣渣,你们有多少人,多少城池,敢来惹我大隋,若不是我杨坚包容你,不追究你以前的过错,否则只要派一个将军,就可以把你灭了。当时的高句丽王,看了信后吓坏了,连忙上书请罪,隋文帝便没再追究。
还没过几年,高元即为成了高句丽王,于是又开始了作死的操作。598年,高元率骑兵万余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这下彻底惹恼了隋文帝,这次隋文帝不和你废话,直接任命将军,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并下诏黜除高丽王高元官爵。高元一看这阵势,吓的遣使谢罪,上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高元将自己比作隋朝辽东的一个像粪土一样的臣子,这小人嘴脸也是一览无余。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_图
到了唐朝后,高句丽又是怎么一情况呢?624年,唐朝初立,唐高祖李渊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句丽王。可以看出,在隋初和唐初,高句丽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属国,接受隋唐的册封。到了631年,高句丽开始在辽东建千里长城,并与突厥联盟。明眼人都知道,你这又修长城,又联盟的,很明显就是要准备干架的节奏。
贞观十七年(643年)高句丽与百济进攻唐朝的附属国新罗,还要断绝新罗通向唐朝的道路。自己的小弟被人欺负了,作为大哥的唐朝当然不能不管。于是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的盖苏文拒绝。唐太宗一看,这分明是不给大哥面子,等新罗被你们灭了,接下来是不是就要进攻我大唐了,遂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
从隋朝的杨坚、杨广到唐朝的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可以看到,每次对高句丽用兵的起因,都在于高句丽不安守本分,虽然表面上愿意称臣,做你的小弟,但是背后小动作不断,时常侵扰边境。如果高句丽能安守做朝贡国的本分,坚持和平共处原则,没有侵扰中原的野心,就不会自食战争的恶果。
从第一次高句丽侵扰辽东边境到修长城,进攻新罗,暗中与突厥联盟,高句丽割据辽东的野心不断膨胀,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一颗定时炸弹,无疑是潜在的大隐患,于是从杨坚开始,之后的帝王都对这隐患尤其重视,誓要彻底征服,将隐患扼*在摇篮中。唐太宗就曾说过:“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不遗后世忧也”,足见深谋远虑和未雨绸缪。
唐征高句丽百济之战_图
再者,是为了收复冠带之境,免故土成蛮貊之乡。
隋炀帝时,黄门侍郎裴矩就奏告隋炀帝:“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当陛下之时,安得不事,使此冠带之境,仍为蛮貊之乡乎?
裴矩已经说的很明确了,高丽之地,原来是周朝时,分给箕子的封地,汉朝时设有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个郡,晋朝时,中原王朝也统治者辽东。高丽这个地方自古到现在就是我们的领土,可是现在高句丽野心勃勃,想要把这些地方给吞并了,难道现在陛下忍心让我们的冠带之境变为蛮夷之乡吗?裴矩这话说的义正言辞,有理有据,简直就是古代的外交部发言人,当时高句丽的国都平壤城,亦名长安城,就是汉朝时所设的乐浪郡,我们出师征高句丽难道不是名正言顺吗?
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即隋炀帝_图
最后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句丽私下与东突厥结盟,企图东西两线夹击中原王朝。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隋炀帝北巡,听到了高句丽使者在突厥活动的消息,这让杨广感受到了不寻常,高句丽派使者去突厥,不会只是交流感情,促进双方友好那么简单。突厥和隋唐的敌对关系,想必大家都清楚不过,尤其是在唐朝初建时,突厥就曾多次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
更于公元626年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突厥颉利可汗率兵20万直逼长安城外渭水。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与之结盟,才领兵而退。突厥作为中原王朝的死敌,与中原王朝的大战是迟早的事。而高句丽和突厥结盟,这想要搞事情,挑起战争的心思已经毋庸置疑了,难道还放着你不管,让你发展实力不成。
高句丽、百济和新罗_图
一个有作为的统治者,若没有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放任自己的边境被侵略不管;那么这个统治者就是平庸,那么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就如唐太宗所说:“不遗后世忧也。”若高句丽不灭,也许忧的不仅是唐朝后世,而是整个华夏的后世。
文:影舞叶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