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六郎后来做了招远县邬镇的土地。 《王六郎》为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的卷一第十二篇,是一篇地位比较重要的文章。王六郎是一个有情有义的鬼,虽然有代替他做鬼的人,但是他见对方是一个婴儿的母亲,竟然错过了这可能是惟一的一次机会。上天...
1、《香玉》故事梗概:一黄姓书生在崂山太清宫附近读书,白牡丹感其深情化作香玉与之成婚,后白牡丹被人偷掘,香玉亦失踪,书生终日恸哭,凭吊时又遇山茶花所化的红衣女绛雪,与之一同哭吊香玉。花神感动,使香玉复生。黄生死后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赤芽,无意中被小道士砍去,白牡丹和山茶花于是也相继死去。2、《王六郎》故事梗概:渔人许某,生性豁达、好饮。每逢饮酒必先敬落水鬼。说来也怪,许某打的鱼总比其他渔翁多。原来,受酒暖的落水鬼王六郎为感恩夜夜相助。人鬼结为莫逆之交,后六郎因不忍害人性命而放弃投生的机会,感动上天,被授予邬镇土地。许大不辞辛劳,携酒长途跋涉去拜祝。六郎托梦给乡人,令他们款待许某。许某离去时,六郎以风送行。许大得乡人许多馈赠,家庭稍富,于是就不再打渔了。扩展资料《聊斋志异》创作背景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