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阳——皇寺路和皇寺庙会

老沈阳——皇寺路和皇寺庙会

首页角色扮演玛法净土更新时间:2024-07-04

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路,它从东南方北三经街皇寺起,向西北延伸,穿过南京北街、哈尔滨路和长大铁路,与大御路、华山路相连,全长约1500米。皇寺路因为毗邻皇寺而得名,在公元1638年皇寺竣工之时就有了雏形,1926年被改作“二十九纬路”,1957年命名为“皇寺路”至今。皇寺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也是后金天聪十年,清崇德元年。这一年皇太极不但忙着改元称帝,定都盛京,还赐建了这座莲花净土实胜寺。由于皇太极的缘故,实胜寺被叫作皇寺。当时草原上的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后金也受此影响。传说皇太极得到林丹汗的玛哈噶喇金佛像之后,用白骆驼载回盛京,白骆驼在城外五里处卧地不起,于是皇太极下令在此处修建寺庙。清朝历代皇帝均对实胜寺十分推崇,皇帝每次东巡都要到实胜寺朝拜,以宗教结交人心,炫耀祖宗功德。乾隆皇帝就曾四次巡幸此寺并咏诗纪事。盛京新上任的大小官员也要到该寺拜佛受印。可惜金佛在1946年被盗,至今成谜。皇寺原有建筑在20世纪60年代被拆得几乎只剩下大雄宝殿,改成了做拖拉机配件的小作坊生产组,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得以重建。曾经的盛京八景之一“皇寺鸣钟”倒是一直被人们念念不忘,热闹的皇寺庙会也得以回归,仿佛还是以前的老地方。

三经街上皇寺路的东端常常让人误会,因为在那个路口立了一个石牌坊,上边写着三个大字“北市场”,虽说北市场的繁荣少不了皇寺以及皇寺庙会,皇寺路里的部分区域也的确可以算作北市场地区,但是这种引导方式也许会让初涉宝地的游客错过鼻子底下的皇寺。毕竟,北市场已经几乎拆没了,连牌坊都是后建的,而皇寺基本还在。后建的石牌坊仅仅只是在大概的位置上对照原来的木牌坊进行比较笼统的复原。差别之一是材质不同;差别之二是数量不同,以前的皇寺门前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老牌坊,现在只剩东边一个新牌坊。

奉天小西边门外皇寺正门

清代皇寺门前的两个牌坊

民国时皇寺门前的牌坊

不论是清代,还是民国,抑或现在,皇寺附近都是一个热闹的所在。

外攘关外实胜寺,俗呼皇寺,内奉迈达里佛,并有玛哈噶喇佛楼。每岁正月十五日,寺僧杂扮诸天神鬼,演吹音乐,谓之跳跶。此项系出帑银,至四月十五日一次,则出自僧众项下。每忆铙鼓竞奏,箫管齐鸣,则牛鬼蛇神千态万状,直使天地动摇,山川震眩,可想见塞外风景。

皇寺之热闹源于其宗教地位,其宗教地位又源于寺中玛哈噶喇佛楼,玛哈噶喇佛楼则源于玛哈噶喇金佛,皇寺的一切都是由它开始。

玛哈噶喇金佛

玛哈噶喇,又名摩诃葛利,意译为大黑天,本是印度崇拜的一位神。传说是大自在天的化身,又说此大黑天为战神,礼祀此神,可增威德,举事能胜。后来,玛哈噶喇被佛教接纳,成为密宗护法神之一。蒙元时期,藏传佛教把玛哈噶喇介绍给元朝皇帝,自忽必烈的帝师八思巴塑此神像后,历代蒙古皇帝都奉其为保护神。《实胜寺碑》记载:“至大元寺主时,有喇嘛八思巴用金铸护法玛哈噶喇,奉祀于五台山。后请移于沙漠。又有喇嘛夏儿巴忽秃兔,复移于大元裔插汉儿灵丹汗国祀之。我宽温仁圣皇帝,征服其国,人民咸归。时有喇嘛默儿极,随载而来,上闻之乃命众喇嘛往迎,以礼接至盛京西郊。”

碑文中的那位“宽温仁圣皇帝”,就是清太宗皇太极,他死后的谥号全称是“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皇太极得了玛哈噶喇金佛之后,自认为已经应了天道,兴了国家,实际上这座金佛的确给他带来了超凡的宗教意义。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即公元1635年,皇太极得到了大元传国玉玺。自此,玛哈噶喇金佛、大元传国玉玺以及《金字大藏经》,林丹汗的这3件宝贝皆被皇太极所得。皇太极由此征服漠南蒙古,彻底掌控蒙古草原。有了这3件宝贝,皇太极才有了底气和合法性,在1636年宣布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清崇德三年,即公元1638年,历时三载兴建的莲花净土实胜寺终于建成,皇太极率诸王、贝勒、大臣等参加了落成典礼。从皇寺建成开始,直到皇太极去世,每年正月上旬,皇太极都会来到皇寺拜佛。因为皇寺里不仅有供奉玛哈噶喇金佛的佛楼。还有专门收藏《金字大藏经》的藏经楼。也就是说,除了那块玉玺之外,另两件宝贝都保存在皇寺之内,皇寺也因此在清朝拥有超凡之地位。皇太极身后,清朝皇帝历次东巡盛京都一定会去皇寺朝拜,盛京新任的各级官员也一定要到皇寺去拜佛受印。

乾隆4次东巡,4次来到皇寺,曾为皇寺亲笔写下“海月常辉”的匾额,并写有《题实胜寺》诗。乾隆题写的“海月常辉”实际上是济世普照的意思,他爷爷康熙给普陀山也题过“海月常辉”的字。只不过原来的那尊玛哈噶喇金佛并没有在皇寺里永远普照下去,在其来到皇寺300多年后的1946年3月30日夜间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悬案。此后佛楼一直有楼而无佛,直到20世纪90年代供奉了一尊泥塑的玛哈噶喇,2016年又按照历史原样重塑了玛哈噶喇金佛,在西藏大昭寺等寺院举行加持、开光、装藏等仪式后,被重新供奉在皇寺之中。

皇寺在清朝一直作为皇家寺庙而备受重视。在沈阳地区各类建筑中,它的名声仅次于皇宫和皇陵,但是在宗教领域,皇寺的地位首屈一指。它的建成,巩固了清朝初建之时的盛京作为当时东北亚地区宗教中心的地位,加强了其宗教统治的力度,使得蒙古诸部进一步诚心归附,成为清朝的强力外援。皇太极对于皇寺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财力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以此笼络与之结盟的蒙古各部,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宗教目的。

在皇寺所在的这条皇寺路上,发挥此类功用的不止皇寺一家,与之毗邻的太平寺,也就是“锡伯族家庙”也是如此。

太平寺

“锡伯”源自东北地区嫩江、松花江及西伯利亚一带。明万历二十一年,即公元1593年,锡伯族人出兵随科尔沁、叶赫、哈达、乌拉、卦尔察等组成九部联军3万余人,在古勒山攻打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而兵败。此战前后,有一部分锡伯部落的贵族带着本部落民众归顺建州女真。皇太极执政期间,锡伯军民同科尔沁蒙古一起被清政府编入旗兵之内,成为蒙古八旗的一部分。顺治、康熙年间,他们移防黑龙江、吉林各地,后又分别迁入盛京、北京,还有部分被分遣到直隶保定、山东德州等地,以充实满洲八旗军力。

乾隆年间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被平定之后,为加强西北地区防务、施行有效统治以抵御沙俄入侵,清政府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并陆续从内地抽调各地官兵携带家眷到天山北部长期驻防屯田。

乾隆二十九年,即公元1764年春,清政府从盛京、辽阳、开原等17座城选调锡伯族官兵1020人,连同家属共3275人西迁新疆。清政府给西迁每户官兵配备一顶帐篷、一口锅、一辆车、三头牛和两匹马。当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里,数千人举行仪式为族人送行,后来新疆锡伯族人把这一天定为“西迁节”,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

西迁队伍从盛京出发,出柳条边彰武台边门,入科尔沁平原,绕过大兴安岭南端和达赉诺尔,进入锡林郭勒盟内及喀尔喀车臣汗部境内(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境),路过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越过杭爱山,于农历八月下旬到达乌里雅苏台。当时蒙古高原大雪降临,加上长途跋涉和畜疫流行,出发时的3000余头牛仅剩400余头,所余马匹“大半疲瘦,生癞者众,不得其力”,于是决定在此休整越冬。第二年农历三月,乌里雅苏台将军给他们补充了500匹马和500峰骆驼后,西迁队伍继续西行,经过科布多、阿尔泰,翻山过河,穿过果子沟,取道塔城、博乐,于农历七月二十日到达伊犁,历时15个月,行程2万里。

西迁途中经过一望无际的蒙古大漠与荒无人烟的浩瀚戈壁,一度粮食奇缺,锡伯族人就挖野菜充饥;缺乏布匹,产妇便用野草包裹婴儿,水源难觅,酷热难当,锡伯族人就在大漠深处挖井,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在如今蒙古国的版图上,依然留有“锡伯吉尔孟”的地名,即锡伯井之意。横渡流向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时,锡伯族人砍伐树木,架设浮桥,在渡河处留下了“锡伯渡”;在进入新疆布克赛尔、察罕俄博地区的老风口处,10级大风将牛车、马车掀翻,飞沙走石迎面击打,人根本睁不开眼,锡伯族人只能手拉手挣扎地穿越老风口,才艰难到达额敏,在额敏的歇脚待命地又留下了“锡伯图”。他们带着女祖宗——喜利妈妈,祈求她保佑人口平安;带着男祖宗——海尔堪玛法,祈告他保佑六畜兴旺。出发时,他们点燃了麻绳,一根接一根,让故乡的火从东北延续到西陲。锡伯族人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走完了西迁全程。

到达伊犁后,经清点,途中出生婴儿350多个,后来跟上自愿随军的亲属405人,实际到达伊犁的锡伯族人为4030多人。西迁的锡伯军民被伊犁将军安置在今察布查尔,沿伊犁河南岸开始了屯垦戍边的生活。他们组成了“锡伯营”,成为著名的“伊犁四营”之一,“东北则有察哈尔,西北则有索伦,西南则有锡伯,自西南至东南则有厄鲁特,四营环处,各有分地”。较之其他三营索伦营(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察哈尔营(察哈尔蒙古)和厄鲁特营(准噶尔蒙古),能征善战而又会种田的锡伯营对于稳定边陲、繁荣边疆的努力和付出更为显著,他们驻守卡伦(哨所)、换防台站,几次调补索伦营和满洲营,多次应征参战,为镇压叛乱、保卫边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先后在察布查尔、博尔塔拉、巩留等地凿渠屯田、兴修水利,建成了全疆第一条人工大渠察布查尔大渠,为供应军粮、建设家园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西迁之时,东北地区2万多锡伯族人有五分之一迁往了西北。现如今,全国共有近20万锡伯族人,过半数的锡伯族人聚居在辽宁,尤其是沈阳周边;还有3万多人聚居在新疆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再有就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部地区,各有几千位锡伯同胞。锡伯族文物比较集中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是沈北新区的兴隆台镇、石佛乡等地,如兴隆台镇入口处立有“锡伯之乡”的高大牌坊与歌颂锡伯族祖先的石碑,附近还有一座锡伯族文化纪念馆;二是新疆伊犁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先人在察县留存的古迹更接近原始风貌,如卡伦哨所、靖远寺、图公祠等。

清末锡伯族军人像

不论是东北的锡伯族人还是西北的锡伯族人,西迁的壮举都是人们心里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当年被迫一分为二的分离地——锡伯族家庙,也是他们永远牵挂的一个地方。2006年,“西迁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锡伯族家庙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原建筑中分成7个展室介绍锡伯族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文化等内容。

皇寺路上不止有皇寺,还有太平寺。通过看这两座寺的历史以及变迁可以发现,一个政权、一个民族、一段历史,从来都没有太平路可供选择。太平,只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而已。为不太平做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得到一个相对太平的过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