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浙商杂志官方微信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浙商锐评特辑”——《崛起启示录》7篇大型述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从商业的维度,政经融合的视角淬取浙商、浙江成功的密码,探寻之江大地喷薄而出的成长力量。透过“浙江现象”我们将看到新中国70年来不平凡的崛起之路。
今天是“浙商锐评特辑”的第4篇:《嬗变 从民间富裕到共同富裕》。
在新中国浙江经济历史的中心轴,七十年发展历史溪流沉积,磐石矗立,风雨冲刷,浙商经济是上升着的硬实山巅。
在浙商创业创新征途上的中心轴,一辈子奋斗经历长卷留迹,自力底色,余香添花,义利并举是传承里的书墨韵味。
从第一个人民公社在蚂蚁岛成立,到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在温州颁发,新中国成立后,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探索,浙江人总是自发地走在前列,而在这样的探索背后,是浙江人民想要生活好的原始愿望,先立己、后立人,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他们的奋斗轨迹生动实践着“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帮助和带动更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富裕起来”的叙述。
蚂蚁岛的公社实践曾经是全国推广的农村合作社发展经济的典型样本,而浙商创业创新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从蚂蚁岛精神到浙商精神,凝结着浙江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劲头,团结互助、协作共赢的抱团思维,诚信为基、道义为上的高尚品质,立足自我、胸怀世界的大同思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的目的全在于实现共同富裕。
一
从社会历史发展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积累过程,需要分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手段。
富起来靠什么?为什么浙江能够率先在全国提出“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社会”。1997年,浙江在全国第一个消灭贫困县;2002年,浙江在全国第一个消灭贫困乡镇;2005年,浙江在全国第一批取消农业税;2015年,浙江已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户,在全国率先完成脱贫任务。而且,浙江确立的省级扶贫标准——4600元,比国家标准2300元高出整整一倍。
物质富裕,就是要使城乡居民就业比较充分,收入普遍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完全消除,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臻完善,人人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018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40元,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分城乡来看,2018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57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302元,分别连续18年、3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70年来,浙江以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特色发展为显著特点,浙商创业以“四千”精神享誉全球。一座柳市,影响全国电气行业,一个义乌,联通世界口岸……作为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大省,目前浙江民营经济占全省GDP总量的65%,贡献了全省54%的税收和80%的就业岗位。平均每11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位老板,每33个浙江人中就拥有一家企业。
民间富裕的浙江,富民强省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把“富民强省”放在首位,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与时俱进地提高富民标准,走出了一条“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藏富于民”的特色道路,浙江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二
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和先进模范人物示范作用。而浙江、浙商也正做出表率。
对口援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国企为先锋,民企为主体,以产业援疆规划和扶持政策为指导,有组织地引导浙商“走进来”,以浙江市场优势为引领,大力助推当地优势产业产品“走出去”。阿克苏,当地人说这是一座在沙漠里建起来的城市,到处都是奇迹,站在杭州大道上看落日,余晖绚烂如火。长河落日圆,照耀着浙江与这座城市的缘分。
创业创新闯天下,浙商走出去,以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就业保障当地民生;精准扶贫攻坚战,浙商有作为,以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创造致富路径,以改善民生事业贴近群众心灵。示范引领,浙商以家国情怀践行共同富裕之路。吉利控股集团启动“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计划用3-5年时间,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农业扶贫”四大举措,精准帮扶全国9省17地区超过20000个贫困家庭脱贫;传化慈善基金会在全国深度贫困地区实施“传化健康扶贫行动”,资助2亿元,帮助1000个行政村各援建一所“传化·安心卫生室”;均瑶集团按照中央统战部的部署,成立“精准扶贫行动领导小组”,捐赠1亿元,设立“光彩·均瑶扶贫济困专项基金”;18家分公司、逾1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年均投入资金上亿元,帮助农村务工人员年收入近3万元……这是康恩贝集团在云南产业链扶贫12年来的成绩单。
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说:“浙商有情怀、有担当,他们不仅懂经营、善管理,同时他们也理解这个社会,能融入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同心。浙商最重要的、最长远的、最持久的、最有生命的优势就是产业精准扶贫。”
三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为乐,心有余音。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福祉,在追求发展效率的同时,要兼顾公平,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和企业家的常态。公益慈善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企业家发自内心的热爱。浙商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图虚名的务实精神、达济天下的公益精神不断重塑浙江公益慈善生态。
比如,2007年,华立集团成立了一家企业基金会——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基金会发起人、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说,创造物质财富是衡量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但肯定不是唯一的标志,他要“将公益和慈善当作一项永续的事业来做”。
比如,2015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向全体员工发出公开信,提出员工每人每年完成3小时公益志愿服务的倡议。至今,“公益3小时”已经进入第5年,成为阿里巴巴文化基因,上个财年,阿里巴巴员工公益时累计达到26.9万小时。
更比如,按照鲁冠球先生的遗愿,2018年6月27日,万向集团董事长鲁伟鼎签署信托文件,成立“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其财产及收益将全部用于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救灾等慈善活动。截至2019年1月,包括“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在内,浙江民政部门已备案的慈善信托共17单,资产高达9.33亿元,位居全国首位。
浙商将商业手段带入公益慈善领域,带动了浙江公益慈善内部治理的革新。
“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浙商正以企业家的气魄与胸怀引领社会责任的嬗变,以平凡人的姿态一起共建共享,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更多人参与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现代化的成果。
(原标题《嬗变 从民间富裕到共同富裕|浙商锐评特辑·崛起启示录④》,原作者胡俊翔 李红红 潘盈盈 姚珏。编辑倪冰)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