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法则给出的答案:把孩子束缚在《约定的梦幻岛》有多残酷

鱼缸法则给出的答案:把孩子束缚在《约定的梦幻岛》有多残酷

首页角色扮演梦幻岛更新时间:2024-06-25

文 | 小朗妈咪(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约定的梦幻岛》完结至今,我还是会时不时地重温一遍。有人觉得这是一部悬疑片,有人把它看成恐怖片,可能是因为有了孩子,所以我更倾向把这番看成教育片。

《约定的梦幻岛》讲述的是一家被围墙封闭的孤儿院,“妈妈”伊莎贝拉和她的38个“孩子”一起生活。

和我们现实中的孤儿院不一样,这家幼儿园的孩子最多12岁,就会被收养。而艾玛、诺曼、雷在即将迎来他们的12岁期限时,意外发现自己是被当成食物养大,以前“被收养”的孩子全部被“鬼”(一种畸形的怪物)吃了。

即使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但是为了自由与生存,为了其他的兄弟姐妹,艾玛、诺曼、雷开始了自己的“越狱”计划。

为什么我会觉得这是一部教育片?大概是我从伊莎贝拉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在主角三人团里看见了孩子成长的影子。

“梦幻岛”就像是我们的家庭,而岛外满是“鬼”的未知世界就像是现实世界,而我们不就是伊莎贝拉吗?

诺曼、艾玛、雷

一、家庭教育中处处可见“约定的梦幻岛”

《约定的梦幻岛》中,伊莎贝拉就像是个大反派,为了阻止艾玛翻墙探索外面的未知,折断了艾玛的腿,并且实时监控孤儿院孩子的行踪。

即使我们知道伊莎贝拉是为了保护孩子,不希望孩子面对世界的残酷。因为她也在年轻时也曾逃出过那堵围墙,却直面万丈深渊。

伊莎贝拉就像是曾经的我们,满以为世界上会留下我们的痕迹,却被现实的残酷打击的一败涂地。

我们学会了向这个世界妥协,伊莎贝拉也学会了那个世界妥协。

妥协的我们建造了让孩子幸福的“梦幻岛”,希望孩子可以一生无忧。

我们总是对孩子放心不下,对孩子管的事无巨细,把孩子圈定在家庭的“舒适区”。

于是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了还不会吃饭、上厕所,有的孩子上了大学还不会自己洗衣服,有的孩子毕业了还不想自己找工作,总是依赖父母。

家庭教育中处处可见的“约定的梦幻岛”,不过是我们的溺爱的另一个体现。

二、鱼缸法则给出的答案:把孩子束缚在“梦幻岛”有多残酷

家庭教育中其实有一个教育理念和《约定的梦幻岛》颇为相似,同样是“画地为牢”,同样是束缚孩子,避免孩子接触外界。

在一家美国超大公司的纽约总部,办公室门口摆着一个漂亮的鱼缸。鱼缸里有十几条热带鱼,大约3寸长。两年过去了,小鱼们的个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依旧三寸来长,自由地在鱼缸里玩耍。

直到有一天,董事长的儿子来找父亲,看到这些鱼很好奇,就想抓一条出来玩,结果不小心把鱼缸推到地上,摔碎了。工作人员赶紧把十几条鱼放进了院子里喷水泉里。

一晃两个月过去了,公司买了一个新鱼缸,工作人员想把鱼重新放回去时却发现,那些鱼竟然从三寸来长疯长到了一尺!

这就是教育中的“鱼缸法则”:成长空间的大小,决定着孩子潜力发挥的高低。

尝试用手握沙子,我们会发现握得越紧,沙子就流失得越快。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当孩子意识自己被束缚、被控制,就会迫切渴望逃离家庭,也就变得更加叛逆。

艾玛、诺曼、雷三人想要逃离“梦幻岛”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自由。

现实多残酷,从他们和伊莎贝拉斗智斗勇中就能窥见,可是他们还是想走。

为了走出“梦幻岛”,他们运用了所学的全部知识点,最后爬上围墙、越过深渊,完成了伊莎贝拉都没做到的事情。

如果艾玛他们没发现真相,这些知识永远也只可能成为他们大脑存储的信息,而不会进行实际运用。

所以说,家长最残酷的爱,就是把孩子束缚在《约定的梦幻岛》,夺走了孩子的可能。

三、家长如何打破把孩子束缚在“梦幻岛”的那堵围墙?

1、放手让孩子去做

神童魏永康13岁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20岁时被退学,理由是生活不能自理。

原来他母亲为了魏永康能安心读书,包办了他的一切,所以导致魏永康连穿衣服都不会,长期下来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所以当孩子想做时,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做。孩子的发展都有规律,家长需要的是尊重孩子自由成长的愿望。

像穿衣吃饭洗漱这类事情,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迫切渴望自己完成,所以家长不妨让孩子自己做,做好了,再表扬强化孩子的行为,让孩子自立自理。

2、尊重孩子的兴趣

现在是个多元社会,家长让孩子接触世界,那么就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成绩上,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爱好,将来为了这个爱好而努力,孩子才会获得更完美的人生。

就算是我们的主角三人团艾玛、诺曼、雷也是各有各的长处,运动达人艾玛、超级大脑诺曼以及书不离手的知识库雷,甚至是孤儿院的其他孩子也利用自己的兴趣为“越狱”贡献了一份力。

多元化的社会,家长需要抛弃唯成绩论的想法,鼓励并尊重孩子发展兴趣。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不是学习这一个独木桥。

3、利用“小步子”原理,引导孩子走向外界

打破束缚孩子的那堵墙,不仅需要孩子具有向外界发起挑战的能力,也需要孩子心理上的强大。

培养孩子强大的承受能力,我们运用“小步子”原理鼓励孩子制定一个小目标,然后引导孩子去思考,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分几步,每一步是不是已经不可分解?如果不是,就继续分解。

“小步子原理”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编写程序化教材的主要原则,是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分解为具有逻辑联系的许多“小步子”,由完成一系列“小步子”,达到实现终极目标。

孩子的自信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开始累积而建立的,都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教会孩子分解目标,逐个击破,是孩子走向外界的重要技能。

作家冰心曾说:“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自在地生长。”现实中的我们无法像《约定的梦幻岛》一样,真正地把孩子与外界所隔绝,所以为了孩子未来的成长,我们需要对孩子少点控制,给孩子多点空间。

我是小朗妈咪,是一名2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转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