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海市,从杨朔故居缥缈

青未了|海市,从杨朔故居缥缈

首页角色扮演梦幻寻仙录更新时间:2024-07-24

海市,从杨朔故居缥缈

陈文念

名人与故乡,是一段割不断的情;名人与故乡,是一篇常阅常新的文;名人与故乡,是一道孕育英才的雨。记不清是哪位名人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哪一个作家和一座城市结合得是如此紧密,也没有哪一座城市的成长和出名不仰仗一个伟大的作家。这就是杨朔和蓬莱。”

《海市》,是当代著名散文家、小说家杨朔先生写给家乡蓬莱的经典名篇。这是他从开罗回国休假,1959年6月寻访山东,回到魂牵梦绕的蓬莱触景生情,返京之后创作的精品力作。这部作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简直就是蓬莱一轮皎洁的文学明月,至今仍高悬在时间的天空熠熠生辉。杨朔先生的极致文笔,清新淡雅,语言则如绝句,古韵氤氲,含蓄隽永,读罢,让人齿颊生香,让人看过后久久难忘,让人回味再三。这在文学上叫回味无穷。每次读他的美文,便会产生如此感觉。

不居的时光早已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可是杨朔的文韵仍然还流洒在这儿的亭台楼阁间,弥漫在这儿的一片微波荡漾的蓝色海域,芳香在这儿的“酒、湖、泉、林”,任凭时光流逝,仿佛一直没有散去。文学的沉厚,简直就像一坛尘封的陈年老酒,愈陈愈浓,愈久愈醇。

这种风韵,这种典雅,这种文墨,在时光的流转中,浸润在人间仙境里,依然氤氲着杨朔先生的文怀清气,丝毫不减往日的琴心风华和家国情怀。它已经垂辉映千春,凝固成蓬莱文学坐标不可逾越的里程碑。

六十多年前,杨朔先生毫不吝啬无偿地送给家乡蓬莱一份地珍贵不朽的文学厚礼,这份曾凝聚着他的心血,带着他手温和气息的《海市》名篇,滋润影响了几代人,暴涨了人间蓬莱的美誉度,毋庸置疑地成了蓬莱这座美丽城市的代言。他的生命虽陨而文却不为光阴时世变故而损其内质。它已是蓬莱厚重底蕴文化的集大成者,亦是蓬莱仙文化沉甸甸的抗鼎之作。正是由于这篇经久不衰的名篇,穿越茫茫时空,渐行渐进,才让更多的人知道蓬莱,向往蓬莱,热爱蓬莱,游览蓬莱,才让名不经传的海滨小城蓬莱闻名遐迩,声名鹊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文学有神奇之功,具有不可想象穿透历史熠熠生辉的强大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市》历久弥新,越发显出璀璨夺目的文学光芒,一代代人前赴后继地读着他的《海市》名篇,千里迢迢,不辞辛苦,踏上瑰丽神秘的仙境蓬莱,寻找他的故居,追寻他的足迹,其实都是被他的瑰丽诗意美文所吸引,想来亲眼看看他笔下那生动的亦真亦幻的海市蜃楼。

我想,蓬莱养育了杨朔,他始终不忘报答家乡,心中永远牵挂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即使他身处京城工作那么繁忙,也不忘讴歌蓬莱,赞美蓬莱,抒情蓬莱。正如他在《蓬莱仙境》所表述的那样,“重新看看家乡一切可爱的山水人物,一时间,我是那样地想念家乡,想念得心都有点发痛……”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我想,这首《绿叶对根的情意》之歌是对杨先生最好的诠释。

杨先生呕心沥血,以神来之笔凝成的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真真实实的回报着他眷恋的家乡,他的名篇效应的愈发显现,让仙境蓬莱的游客络绎不绝,人头攒动,使如今的蓬莱人民踏上了旅游产业致富的“动车”。

从杨朔的简历中,我读到九十多年前,他从蓬莱城这儿走出去的,带着这儿的迷人风雅,带着这儿的神仙文化血脉,带着这儿的历史赋予的责任,恋恋不舍地挥别蓬莱,凭着一部部精品,一步步走向了中国鼎盛的文坛,走向诗意散文里的世界顶峰,写出了家喻户晓的《海市》名篇。他不愧是蓬莱的骄子,蓬莱的骄傲,我是无法用苍白的语言表达对他的敬意和致谢,蓬莱人民应该记住他,感谢他。

“故乡一别,雨雪风霜,转眼就是二十多年。”。我曾想,蓬莱的风物好多,他为什么这次回到久别的故乡,选择抒写海市。这是否是他心中酝酿已久的散文题目吧?我知道,海市,对他一点儿都不陌生。海市,是蓬莱甚至是天下一绝,他从小生长在海边,潮涨潮落,梦幻般的海市曾带给他无限的向往,带给他无穷的文学想像力,带给他魂牵梦绕般的神话故事传说!是否海市是家乡最值得炫耀的人文景象,还是他欲借海市意境,给人们匠心独运的构造一个“身到蓬莱即是仙”的人间现实版的仙界。

有关文献显示,他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清朝秀才,外祖父清朝贡士。家庭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少儿聪颖,通读诗文,海市的故事,八仙过海的传说伴随着杨朔长大,给他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海市蜃楼,是仙境的魂魄;海市,是蓬莱迷人的眼睛。他还清楚世人一想到蓬莱,其实最想见到的就是那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目睹它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容颜,赏悦它的旷世奇幻的盛景。历代文人墨客关于海市文学的书写,洋洋洒洒,文采飞扬,汗牛充栋,形成独一无二,美轮美奂,空前绝后的神仙文化长廊,闪耀着迷人瑰丽耀眼的光芒和文学的墨香,简直就像童话故事。有时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说,没有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这里便不会被世人称为人间仙境,蓬莱阁也不会诞生,更不会闻名遐迩。揽日月之胜观潮起潮落者,千年痴情蓬莱的莫不为海市。我们的始皇帝、汉皇帝、唐皇帝这些历代的帝王,之所以要到这里寻仙访道,也是受了海市奇观的吸引,他们根本不可能明白这种自然现象的科学道理,只有把它看成是神仙境地了,于是这里的一切披上神秘不可窥视的面纱,山成了仙山,海成了仙海,城池楼阁也披上了闪烁迷人的仙气灵光。我们的古文人面对这天下奇观的海市蜃楼,会情不自禁地把好奇与海市绝景凝聚笔端,喷薄而出,文采飞扬。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说:“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成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苏轼也有:“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的佳句。明代袁可立的描绘海市更是具体形象:“须臾蜃气吐,岛屿失恒踪。茫茫浩波里,突忽起崇墉。垣隅炯如削,瑞彩郁葱葱。阿阁叠飞槛,烟宵直荡胸。摇岑相映带,变幻纷不同。峭壁成广阜,平峦秀奇峰。高下时翻覆,分合瞬息中。”清代诗人施闰章的海市诗写得非同凡响:“大竹盈盈横匹练,小竹湛湛浮明珠;方圆但续忽移位,明灭低昂顷刻殊;列屏复帐闪宫阙,桃源茅屋成村墟。沙门小岛更奇绝,浮屠倒影凌空虚;有时离立为两人,上者为笠下者车。”此诗大体意思是说,蓬莱海面上出现了碧水环绕的城市,鳞次栉比的建筑群,层峦叠嶂的山峰忽隐忽现,时断时连;绵延逶迤的长山列岛,远望又像星罗棋布的山野村庄散落在微波荡漾碧水中,变幻莫测的画面,应接不暇,如仙似梦。

海市蜃楼在每个人眼中是大相径庭的,无论多么优秀的作家,都无法用笔描绘它的魅力。一千个作家,笔下有一千种海市,这是我读到的一场海市:“只见蓬莱阁以北的海面上空大团云彩变幻莫测,似空中绽开的奇葩,似启航的大船,从大海深处徐徐飘来,霎时蓬莱阁上空出现一道天幕,“海市蜃楼”奇观呈现在面前,如同一幅静止的、清晰度极高的、繁华美丽的城市美景。从这幅漫无边际的“画面”上看,好像一个海滨小城的鸟瞰图,镶嵌在蓬莱阁上空,前面是微波荡漾的碧水,后面是被碧水环绕的城市,‘画面’的中央部分宛如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群,高楼大厦、灯塔,宽广的城区道路清晰可见,时有天人天马走动穿梭,‘画面’的左边是庙宇式建筑,并逐渐转换成海边小岛,船儿点缀其间,’画面’的右边既像绵延千里的葱绿茂盛的热带森林,又像远望的山野村庄散落到天际。”

而把海市的描绘推向更高境界的当属现代蓬莱籍著名作家杨朔,他在那篇优美的散文《海市》中写道:“……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洗得干干净净。这还不足为奇,最奇的是海上偶然出现的幻景,叫海市。……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都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渔村。山峦时时变化,一会儿山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儿山洼里现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动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了一会儿,山峦城市渐渐消散,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现出来……这种奇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诗兴大发,且看蓬莱阁上那许多前人刻石的诗词,多半是题海市蜃楼的,认为那就是古代神话里的海上仙山。最著名的莫过于苏东坡的《海市》诗,开首几句写着:“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可见海市是怎样地迷人了。……”

冰心在她的《海市》打动了我的心是这样评价的:“《海市》就是可读的现代散文作品之一。……我很喜欢读杨朔的散文,他在我所爱读的现代作家中,有他独具的风格。昨夜枕上忆起司空图《诗品》中几个断句,我想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的话,那么杨朔的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海市》里描写作者故乡山东蓬莱的景物,就是这样的地道、亲切、引人入胜。……”

杨朔先生这次回乡之作的《海市》当时在文坛曾经引起轰动,在家乡也引起了反响,得到了文艺评论家的好评如潮。

他所描摹的地理海市盛景,是否是他这次回家亲眼所看到的海市?否也,文中说的明白,是他在故乡十几岁看到的那仅有的一回。其实杨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笔锋一转,峰回路转,豁然展现出一片新天地,是想凭借蓬莱地理海市为引子,深化时代主题,为时代立传,勾勒出人间蓬莱,如火如荼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气象的现实版的海市图景。

杨朔写海上仙山美轮美奂美景,花果飘香的果园,写长岛的海珍品,写捕鱼季节的大对虾堆成山的喜人场面,谷雨百鱼上岸激动人心的喧嚣,写海市人家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一幅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卷应接不暇,热火长朝天,波澜壮阔。

这是杨朔先生与舵手的一段对话,很有意思。“……我说:不是,是去寻海市。”那舵手瞟我一眼说:“海市还能寻得见么?”我笑着说:“寻得见——你瞧,前面那不就是?”就朝远处一指,那儿透过淡淡的云雾,隐隐约约现出一带岛屿。那舵手稳稳重重一笑说:“可真是海市,你该上去逛逛才是呢。”赶到船一靠近岛屿,我便跨上岸,走进海市里去。果然不愧是“海上仙山”。

可以说杨朔先生不仅惟妙惟肖地写出海市的奇景,更是歌颂了现实中激动人心的海市实景,现实中勤劳人民改天换地,追求美好生活的豪迈情怀,繁荣生活即神仙的新气象。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散文《海市》的名字也颇有诗意和灵性。杨朔对家乡的大海,给出一种独到的咏叹和诗意表达,他从长岛考察回蓬莱,坐在船上听一位乡亲,把不起波纹、平整如镜的大海叫“镜儿海”,他听到这个词感觉太美了,找遍成语大词典也没有这么恰当的词汇。他决意回北京写这篇美文一定用上“镜儿海”。创新的词汇横空出世,空前绝后,从此再也读不到有这么生动形象的词汇写出家乡这片海的容颜了。

海市,充满诱惑,令人向往。我的海市福气不浅,我既生活在现实版的人间蓬莱的海市里,也多次看见过海市蜃楼。外地人莫属山东电视台记者孙玉平是最有鸿运的,比古代文人墨客有福气,他不但亲眼看到了海市,还拍摄到了海市盛景录像。然而中央电视台的同行却留下了终生的遗憾,记者在蓬莱苦等了三年的时间,众里寻他千百度,海市犹如琵琶半遮面,不肯与之合作。而孙玉平与海市有缘,踏破铁鞋无觅处,来得全不费功夫。

1988年6月17日下午2点20分,海面出现了罕见的奇景。孙玉平有幸拍下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用摄像机录下的海市蜃楼,结束了只有文字记载,没有影像纪录的历史,填补了一项世界空白。这套录像使无缘见到海市的广大游客从中也可以大饱眼福了。

座落在海滨公园的蓬莱文化广场的标志性建筑,就是根据那年的“海市”胜景,独具匠心而设计的建筑。将那次海市栩栩欲生的定格了!

从2000年以来,每年8月的中国“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节,都在这亦真亦幻的“仙境海市”中召开,让中外来宾感受一下她的无穷魅力和幽美神韵。

人们都说海市难得一见,其实住在仙境的人们,只要平日多注意观察,多留意天气,常到海边走走,完全有机会见到海市,享受海市这道精神大餐的。就怕你不是个留心的人。

2001年10月4日,正值十月一日长假。那天,空气清新,天高云淡,心旷神怡。我有闲暇时间带着妻儿来到海边,也是下午两三点钟,小北风徐徐地吹着,海上的能见度达到了最高程度。天是蓝蓝的,海是蓝蓝的,气是爽爽的。

眺望对面的长山列岛似乎只有一步之遥,岛上的建筑物和纵横交错的白色大风车看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望着眼前的景色,我简直不知用啥语言形容,还是大作家杨朔的话入木三分;“把你的五脏六腑洗得干干净净”。

这天的长山列岛总感觉有些异样,可我没往海市那方面想,只顾欣赏眼前的风景。“南长山岛与庙岛之间什么时间架起了桥梁,看!桥上还排列着整齐的树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掩映着一座座别致的小楼。”妻子用手指着,提醒我说。

我望望了,一缕缕白色的烟雾在山上、树间、海面上飘荡着,时隐时现,似幻似真……

“你花了眼吧,建桥哪有那么快的?”我不屑一顾不在意地说。

“现在的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也说不准。”妻笑着说。

晚上回到家中,打开电视,传来了播音员的声音:“今天下午海面出现了海市……”

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看到的是幻景,妻子埋怨我说,真后悔没有把那幻景拍照下来。

不过我们相信,福住蓬莱海边的人,是肯定有一饱眼福的机会。

海市蜃楼实在是一种难得一见的海上奇观,它不仅为蓬莱披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更成为孕育悠久蓬莱神仙文化的源泉。

说到这里,你已经知道海市原本是虚幻的。杨朔先生说:“正像一个无名诗人的诗句所说的:“欲从海上觅仙迹,令人可望不可攀。”如果你到我的故乡蓬莱去看海市蜃楼,时令不巧,看不见不必失望,我倒劝你去看看这真实的海市,比起那飘渺的幻境还要新奇,还要有意思得多呢。这真实的海市并非别处,就是欣欣向荣的新蓬莱。”

怎么样,不妨你也来做个仙境人。或者在这个历代求仙的蓬莱,安度余生,清静无为,做一场修行升仙的好梦!

壹点号海市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