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道体育
在UTMB传统的五大组别里,PTL因参与人数小众、参与难度大,一直“高冷”地少被人触及。中国大陆选手也仅在2014年有一支队伍(大陆两人)完成,且没留下太多对后来者有参考价值的一手资料,其难度和风格特点到底如何?毅道体育邀请今年的大陆唯一完赛队伍——凯乐石队队长何浪来谈他所认知的PTL,希望有助于所有跑友了解这个组别赛事的风格特点,同时也希望对未来有志于参赛的跑友有帮助。
『 何 浪 』
一位低调、内敛、严肃、高效的越野跑者。
前清华登山队队长,阿尔卑斯式攀登高手。
UTMB,UTMF,TGC,PTL等多场国外超长距离越野赛完赛选手。
在日内瓦机场的摆渡车上,我们遇见了一位同来参加PTL的来自美国的俄罗斯大叔。大叔参加过四届PTL,完赛三届,绝对的老司机。我问他除了PTL还参加别的什么越野赛不,他说巨人之旅也参加过。我好奇的让他评价一下PTL和巨人之旅的区别主要在哪。他顿了两秒钟,然后说,差不多就是越野跑和公路跑的区别吧。
这里仅仅是转述俄罗斯大叔的话,绝没有贬低巨人之旅的意思。一个长达330公里爬升24000米的越野赛,也是需要付出异常艰苦努力才可能完成。不过这句话从侧面说出了PTL的特殊性,它的一些特质是你在任何其他越野赛中也找不到的。
↗ 大风低温下在没有遮蔽的山脊路行走近10公里后,云雾散开了一个小角落。
在正式开启这篇文章之前,想先澄清一点。我最不喜欢的就是不真实的段子在网上流传,无论是夸奖还是贬低。我们不是第一支完成PTL的大陆团队。在2014年阿亮团队就完成了PTL,虽然他们队伍中有一名香港籍女选手,但无疑团队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两名大陆籍选手。遗憾的是阿亮团队归来后并没有留下多少文字总结。PTL在中国越野跑圈依然是谜一样的存在,2015和2016年的比赛没有一支大陆队伍参赛。这也是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动力,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中国队伍加入进来。
1、PTL的定位UTMB官网上写道,PTL全称为Petite Trotte à Léon(里昂长征),其定位完全不同其他4个组别。它同时强调探险精神、山地文化、体育价值和心灵契合。PTL赛道长约290公里,累计爬升26500米左右。不同于其他越野赛事,PTL赛道每年都有大的改变,同时组委会在选择赛道时会尽可能穿过那些人迹罕至、技术难度较高,同时又有着绝美景色的高山之巅,以求让参与者更好地感受阿尔卑斯山的壮丽与富饶,并留下最难忘的回忆。组委会认为,PTL不单纯是一场赛事,更是一次对自然、对自我的探险。
在我看来,PTL是这个星球上最激动人心的越野活动。按照地形与环境的划分,地球上的极限越野赛事基本可以被划分成四大类:高山风格、荒漠风格、极地风格和丛林风格。做为一个登山出身的越野跑者,我偏爱高山风格。而PTL做为高山风格越野赛中的极品,在我眼中就是皇冠上最亮的那颗珍珠。
↗ 这样超过1000米的陡峭爬升数不胜数
2、PTL的难度在哪►►► 我之所以给这项赛事如此高的评分,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超长距离与超长完赛时间。虽然290公里的距离比起巨人之旅和4K少了一点。但是其难度,平均完赛时间却长的多。今年第一支完赛的队伍耗时117小时。自2013年PTL提升到现在的难度以来,尚没有任何一支队伍跑进100小时。这与巨人之旅动辄70来小时的冠军速度相差甚大。
路线难度。单看赛道的陡峭程度,完成一次PTL,相当于连续完成3个爬升9000米的百公里越野赛,也就是连续完成三次恶名昭著的林贾尼火山100。PTL的路况也比较恶劣,有大段的路线是没有路迹的,只能跟着GPS轨迹行进。路线穿过了大量的碎石坡和巨石构成的石海。第一天有一段是在没路的陡峭草坡上横切,赛前技术会上组委会建议大家在这段草坡穿上冰爪。我原本觉得他们在扯淡,结果走到这一段时,确实看到身边的选手们摔得四仰八叉。还有不少via ferrata(轨道式攀登)路段,暴露感很强。
↗ 选手们正在碎石坡上下降
自主导航。没有专门的赛事路标,需要借助地图和GPS轨迹导航。在白天能见度良好时这并不困难。但是在漆黑的夜晚,头灯只能照亮眼前十米,看不清周边山势走向时,就变得非常困难。如果夜里再遇到雨雪大雾天气,那基本上分分钟都可能走丢。
负重。由于环境恶劣,强调团队自主能力,PTL的强制装备要求也非常多。每个人的负重都不低,估计在10公斤左右。在刚出发的时候,我们策略保守,在强装之外还携带了不少其他装备,水具也全都灌满。随着比赛进行,我们逐渐精简负重。不巧后来一直天气不好,装备虽然减少了,但是背包湿透之后重量不减反增。
↗ 又是一段via ferrata
天气。八月底的阿尔卑斯已是夏末秋初,气象条件不像盛夏时节那样稳定。加上PTL赛程长达一周,在一周时间内不遇到点坏天气基本没可能。实际上这次从第三天傍晚天气就开始变坏,雨、雪、雾和大风天气一直绵延到比赛结束日方才好转。出发前我以为冲锋衣裤只会应急时穿一穿,没想到后四天几乎很少脱下来。
团队合作。如果越野跑只是一个人的运动,那会非常简单纯粹。但是PTL组委会因为安全原因,要求选手必须组队参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落单。团队成员越多,需要计划和妥协的方面就越多,成员间的包容和理解也极为重要:当你收拾妥当急于出发时,你的队友可能正在整理肌效帖或者蹲坑。但同时,团队协作也使得这场比赛更有乐趣且更安全。偶尔参加一次团队赛事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 选手们夕阳中爬上全程最高的山头
3、如何报名与UTMB其他组别一样,PTL在每年年底开启下一年度的赛事报名。与其他组别不一样的是,PTL不设置积分等任何硬性的报名门槛,报名材料就是一张两页的报名表格。报名队伍的每个人通过Yes/No如实回答以下问题:识图导航能力、在各种高山地形和暴露环境下的行进技能。然后通过文字简述自己在以下方面的经历:长距离越野跑、高海拔登山、长线徒步、登山滑雪/滑雪穿越、定向越野。最后再用一段话阐述参与PTL的动机。
PTL会组成一个选拔委员会,开会讨论每一份报名表格并决定是否通过。至于组委会依照什么标准来做出决定,我不得而知。如果最终通过人数超过300,则进行抽签。个人感觉,真走到抽签这一步的可能性并不大。
有传言说,PTL队伍中要求必须有一位往届UTMB的完赛选手。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前些年确实有这样的要求。但随着长距离越野运动的普及,UTMB不再具有以往的代表性,PTL组委会已经取消了这一要求。在我看来这个改变也非常合理,毕竟UTMB与PTL差别巨大,完赛UTMB对于PTL的参考意义非常有限。
↗ 这种两脚宽的小路在PTL赛道里算非常好的路况了
4 赛前训练准备耐力训练。
PTL赛程漫长,最快的选手也需要五天左右才能完成,因此良好的耐力是能否完赛的关键。与准备100英里赛事不同,准备PTL时最好进行几次背靠背的连续作战训练。比如连续三天每天跑山40-50公里,或者连续四天每天跑山30-40公里。同时尽可能地增加上山训练的时间,减少缺乏针对性的平路跑量。
力量训练。
由于赛道路况恶劣,特别是乱石阵,比赛中腿部各小肌肉群的消耗往往超过了大肌肉群。这次在后半程我明显感到小腿前侧肌肉的酸疼感远超于后侧,这正是不停在大石头尖上跳来跳去的结果。因此最好能针对以下肌肉强化训练:胫骨前肌、各个脚趾的屈伸肌、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半腱肌、内收肌。这些肌肉锻炼好了,对于提高复杂地形下的稳定性非常有帮助。至于怎么锻炼这些肌肉,健身房是一个办法。如果你觉得撸铁太枯燥了,那么就实地到越野路上去练吧。
↗ 原计划要从这条冰川的边缘走过,后来修改了线路,降低了难度风险,但增加了距离和爬升
高山训练。
参加任何越野赛,最好的训练都是去相似的地形上练习。PTL赛道大多位于海拔2000到3000米之间,看似不高。但是阿尔卑斯山位于高纬度,在这种海拔呈现出来的已经是非常典型的高山地貌了。在国内要找到相似的地形地貌,建议的模拟训练地点包括:华北山区海拔2500米以上(基本只有小五台,可惜现在封山),新疆山区海拔2000米以上,祁连山海拔3500米以上,秦岭海拔3000米以上,川西滇西北藏东山区海拔3500米以上。我们队伍中肖霄的高山经验相对最少,于是他在六月初参与了原四姑娘山100公里组赛道的测线。这是一条穿越蛮荒之境的高海拔线路,据他说此行收获颇大。
攀爬训练。
如果你具有基本的攀岩/攀冰基础,那么在这条路上你的平衡感、核心力量、胆识会给你不少帮助。我们三人中攀爬能力最强的无疑是刘洋,而他确实在各种乱石间穿行一直如履平地。
↗ 组委会在危险地形前拦住选手,让所有人拉开距离通过
5 装备►►► PTL官方强制装备很多,挑重点简单说一下:
帐篷。
帐篷是当天气恶劣团队无法前行时,用来遮风挡雨的临时避难所。背上帐篷并不是说晚上就得住帐篷。实际上我们的帐篷背了整整六天,从来没拿出来用过。因此选择一顶轻量化的帐篷就非常非常重要。
GPS导航仪。
参见后面章节。
冲锋衣裤。
一定一定要选择防水指数最高、面料最结实的冲锋衣裤。个人建议,衣服裤子的防水指数都要20000或以上,衣服重量不低于400克,裤子重量不低于300克。非常不建议使用那些专为越野跑设计的轻薄冲锋衣裤,这种薄薄的防水层在连日大雨的冲击下会变得像卫生纸一样不堪一击。建议PTL选手选择专为高海拔登山设计的大品牌冲锋衣裤。除冲锋衣裤外,还可以带上一件可以连背包一起罩住的塑料雨衣。
冰爪。
PTL强制装备要求携带简易徒步冰爪,因为部分高海拔垭口可能有积雪,原计划赛道中还包括数公里的冰川徒步。遗憾的是这次因为改线,并没有用上冰爪。
头盔。
同样,由于计划中CP1到CP2之间有冰川徒步路段,头盔也被列入强制装备。组委会负责把头盔运送到CP1,选手到达CP1后带上头盔,然后在CP2退还。选手可以使用自己的头盔,如果没有,也可以提前登记由组委会提供。由于改线最终没用上头盔,但我个人觉得,在一些暴露感很强的via ferrata路段,应该强制佩戴头盔才对。在这些落差十至二十米的断崖上,一旦坠落,戴没戴头盔恐怕就是生与死的区别。组委会在这些路段没有强制佩戴头盔,也许是因为当地户外运动水平太高了,大家都觉得这些地形稀松平常。
保暖衣物。
组委会并没有强制让大家携带羽绒服、棉服之类的保暖衣物,但是考虑连日征战中遇到恶劣天气的概率,携带一件羽绒马甲是有必要的。倒数第二天大风低温,我们在一个补给站停留很久,因为预感前方那条近十公里长没有遮挡的山脊路会非常冷。如果当时手头有件羽绒服,很可能不用停留就直接上山了。最冷的时候我把所有衣服都穿在了身上,保暖内衣 短T 皮肤风衣 冲锋衣,依然感觉非常寒冷。
↗ 来一包香喷喷的米饭
6 饮食PTL并非传说中的自补给,不知道这个谣传是从哪儿流出来的,反正肯定不是我。赛道沿途经过多个高山木屋和四个官方补给站。赛前组委会发给每位选手7张餐票,凭餐票可在木屋或补给站领取热食一份,每份包括前餐、正餐、甜点和饮料。也可以自己花钱在木屋购买额外食物,不过偶尔会遭到拒绝,因为高山木屋的食物都靠骡子运输上去的,存货有限。另外组委会也允许选手在沿途村镇购买食物,但是沿途实在没几个村镇,经过时也基本是月黑风高之时,没什么卵用。
组委会提供的餐食基本可以保证每天一餐,但在连续高强度运动中肯定不够吃。选手还需要准备很多路餐,因此称PTL是半自补给赛事更为合适。
我们携带的路餐
☞ 脱水方便饭。
我们选用的是山之厨,脱水之后重量轻、容易携带。食用时加水软化。同时会另带一个铝箔加热袋,把石灰加热包和水倒进加热袋,再放入山之厨。二十分钟后一顿热饭就搞定了。我们没有采用超市售卖的自热米饭,也没有用炉头气罐加热,主要是看重了铝箔加热袋的便携性。只需花两分钟时间,给山之厨和加热袋加水,然后把加热袋插在背包上继续前进。等饭完全好了再停下来食用。这样在热饭的过程中也不必停下脚步,既节约了时间,又降低了恶劣天气下失温的可能。
☞ 干果。
混合干果,包括腰果、杏仁、葡萄干等。经过比较,法国超市的干果普遍比国内便宜,大可以到了这边再准备。
☞ 面包。
一根法棍直接插在背包上,何等拉风,累了还可以拿来做登山杖。法棍配上一块浓香的发霉奶酪,味道更佳。实在是喜欢欧洲那种外面一层硬壳的原味面包,在国内想要吃到这样的面包为啥就这么困难。
☞ 能量胶。
每个人对能量胶的接受程度不一样,但还是建议大家每天都准备几条。在爬升比较大的时候来一根能量胶,效果立竿见影。
组委会强制要求每人携带2升水具。除了个别路段,赛道上大部分地方都有天然水源。我最初还带了一个手持净水器,结果一直也没有闲情拿出来用。这次比赛后几天,天气很冷,耗水量少,随身带1升水就够用了。如果遇到连续的晴天,建议保持水具装满。
☞ 组委会一共提供了三个换装点,食物可以存在换装点中,需要时再拿出来背上。三个换装点共用一个换装包,组委会负责及时转运。这样的好处是,在第一个点放进换装包的装备,还可以在第二个和第三个换装点取出继续使用。
↗ 这样的横切路比比皆是
7 睡眠与行进节奏每个人对睡眠的要求不一样,像我要求就不高。就算头晚不睡,白天只要是行进状态,我一般也不会觉得困。实际上,第一个晚上我们全队就商量好了睡三小时,但最后我一直没睡着。
我们从第一个晚上开始就决定每晚都要睡觉休息。后来回过头看这个决定对完赛起了积极的作用。它保证了我们在白天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利用明亮的光线条件加速赶路。有一些队伍在第一夜没睡觉连夜赶路,然后第二天中午就看见他们在艳阳下躺在路边呼呼大睡。这样牺牲了行走效率最高的白天,逼迫自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挣扎着导航,实在是得不偿失。
↗ 典型的PTL路况,碎石坡上一条隐约小路
第一晚到第四晚我们都睡了两到三个小时不等,第五晚因为走了错路消耗太大,精神疲劳,破例睡了四个多小时。第六晚条件有限,组委会本来没安排在这里睡觉,只有几张行军床,而选手人数众多,于是每人只给了一个小时平躺时间。其实基本也没睡着。除了第一晚和第六晚是帆布行军床,第三晚木屋住满没有床位,在长条凳上躺了一会之外,其他三个夜晚睡觉时都有正经的床铺。平均下来每天的行进时间在20小时左右,其中第二天因为CP1到CP2路途漫长,花了接近24小时。其实我们的睡觉时间比大多数队伍都要长,很多人只躺下个把小时就继续出发。良好的休息保证了我们还过得去的状态,所以我们的行进速度要快于相邻的队伍。多数情况下都是我们在白天行进中把他们超过,然后他们晚上少睡觉又把我们超过。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行进节奏都保持稳定匀速。偶尔也有心情好了,在有难度的下坡路上看别人都不敢跑,于是自己猛跑一把爽一下的时候。
↗ 回到备用路线上,路况很好,天地一片白茫
8 导航与路线全程只见过韩国队用手机App导航,其他团队基本都使用了GPS手持机。在出发前除了导入官方轨迹和航点之外,最好能下载好勃朗峰周边的地形图和徒步路线图。我们这次就没来得及下载地图,空白的屏幕上只有一条细细的轨迹,难以判断前方路线的走向和爬升情况。
组委会发放的地图也非常重要,必须全程携带。地图便于获取前方的路况、爬升、距离等信息。我们在第五晚走错路之后,需要穿插回到备用路线,这一段没有GPS轨迹可以参考,就是按照地图上描绘的步道走下去的。
PTL的路线包括一条计划路线及多达16段的分段备用路线,还有40多个关键航点。航点须配合地图使用,地图上标注了各个航点的注意事项,可能是拐弯、涉水过河,或者是安全提示。备用路线将在恶劣天气、计划路线塌方等情况下启用。在赛前的技术会上,组委会称有三种方式通知启动备用路线:补给站/木屋工作人员转告、手机短信、卫星跟踪器消息。然而第一种方式表现并不好,很多时候工作人员不会多嘴,需要你主动去问才会告知。第二种方式更是全面失灵,从来没有收到任何手机短信。所幸最后一种方式一直有效,每一次改线,组委会都发送了卫星消息到每支队伍的跟踪器上。但是,有不少队伍没有养成检查跟踪器的习惯,错过了改线通知,这就包括我们。
↗ 走错路的第二天早上,大雪中向备用路线切过去
整个赛程一共经历五次改线,前三次我们要么有幸被工作人员通知,要么主动去问了,都没错过。第四次改线终于还是错过了,走到了危险的老路上。风雪中历经艰险终于在半夜到达了计划路线上的木屋,没想到黑灯瞎火一片寂静。我们摸黑进屋找了张床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知道自己走错了。随后我们检查了卫星跟踪器,才发现组委会不仅发送了改线通知,在我们走错之后还连发了好几条”You’re on the wrong way! Come back immediately!”的消息。PTL非常强调自主自助,因此我完全可以理解工作人员爱搭不理的作风,这也是赛事风格的一部分。而且赛前已经通知过会通过卫星发送消息,最后也确实发了。那么我们没有及时检查最后走了错路,只能算我们自己的过失。
在夜间导航难度远远高于白天。第一,看不见周遭大的山势走向,没有全局感。第二,很多地方路的痕迹本来就很淡,在夜里更看不清楚,很容易走错,只要偏出去五米,再想回来就很困难了。第三,虽然没有赛事专用路标,但是不少路段有徒步者留下的玛尼石堆或喷漆标志,白天远远就能看见,夜里就算近在眼前只要头灯没照到也根本看不见。因此,应尽量减少夜间在道路不明显路段行进的情况。有这时间不如匀给睡觉更好。
↗ 终点合影
9 PTL适合什么样的选手►►► 根据PTL报名表对各项技能和经验的排列,以及我个人的完赛感受,我觉得PTL对参赛选手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经验。
具备丰富的高海拔长距离徒步、高山攀登或者长线登山滑雪经验。经历过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长徒跋涉。有过在无后援无向导情况下借助基本装备在野外长时间保持移动的经历,比如登山过程中漫长的冲顶和下撤过程。对野外风险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和规避技巧,包括且不限于:滑坠、落石、失温、迷路等。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每一件装备,理解装备的重要作用并认识到其局限性。
心理。
一颗大心脏。乐观积极的心态,能抵抗各种逆境,一直保持坚定的信念。同时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敬畏大山,敬畏自然,不盲目强求。在恶劣环境中能果断迅速地做出正确决定。愿意与队友配合,包容他人并学会妥协。
技巧。
在碎石坡上,简单雪坡上的行走技巧。在强烈暴露感地形下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能够在起伏不平的巨石阵上有效率的行进。最好具有基本的攀岩技巧。知道如何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知道如何将地图上的地形与眼前的山峰和山谷对应起来。知道如何将指北针与地形图配合使用。熟练使用GPS导航设备。识图导航能力是团队中每一个队员都应当掌握的技巧,请不要完全依赖于某一位队员进行导航,否则出错的几率大增。
体能。
速度不重要,关键是一直保持匀速行走的耐力。你需要以普通徒步者快50%的速度,在山上连续行走一周。基本上,只要能在关门时间完成UTMB这样的百英里越野赛事,就具备了完成PTL所需要的基本体能。不过体能其实是参与PTL最次要的一个环节。
小记►►► 我认为,最适合参加PTL的,是这群人:
长年自主登山、野外经验丰富、体能又相当不错的登山者们。比如我的队友刘洋,中国一流的自由攀登者,攀冰能力在国内可以排在前几位。他的越野跑经验少得可怜,在报名PTL时仅有一次50公里和一次60公里越野赛的经历。但他高山经验丰富,攀登多年,锻炼出了一颗粗中有细的大心脏,体能又是登山届的翘楚。最终他在这次PTL中表现无可挑剔。而PTL组委会没有拒掉这样一个越野菜鸟,也充分说明了他们最看重的是什么。
►►► 我认为,下面这群人也比较适合挑战PTL:
有不少超长距离越野跑赛事经历,体力和忍耐力都很强。同时除参加赛事外,也经常进行一些无后援的野外徒步或者越野跑活动,野外自助经验很丰富。如果参加PTL,最好还要进行一些针对高海拔环境的适应训练。了解高山的脾性,找到自己与高山的相处方式,成功率会更高。
►►► 我认为,下面这群人最好不要参加PTL:
体能极好,马速极快,越野赛事经历不少。但缺乏在没有后援支持情况下的野外活动经验。缺乏对严酷高山环境的基本认知。盲目乐观或者盲目自大。如果一定要参赛,意外保险请买保额最高那款。
部分赛事成绩
●2017北京爱江山百英里越野赛第4名。
●2017年乐山犍为越野赛50公里组第9名。
● 2017沐野青城国际越野赛(53公里)问道组第4名。
● 2016年香港大屿山50公里组第28名。
● 2016年环四姑娘山超级越野赛60公里组第2名。
● 2016年环富士山越野赛第528名。
● 2016年挪威Salomon Xreid Senja越野赛(123公里)第30名。
● 2014年UTMB越野赛第1501名。
● 2014年挪威Vestfold 挑战赛(80公里组)第23名。
↗ 完赛牛铃特写
文、图/何浪
更多精彩赛事、活动,请关注‘毅道体育’微信号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