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亡》:这部二战电影对现代人的工作生活有怎样的启迪?

《大逃亡》:这部二战电影对现代人的工作生活有怎样的启迪?

首页角色扮演模拟大逃亡中文版更新时间:2024-06-16

这是一部二战题材的逃亡电影,虽然片子很老,但是非常喜欢看,近来又看了几遍,闲来无事认真思考了一下自己为什么爱看的原因,竟然有意外的发现……

《大逃亡》是由约翰·斯特奇斯执导,史蒂夫·麦奎因、詹姆斯·加纳等主演的动作片,1963年7月4日在美国上映。讲述了二战时期,在一个空军军官战俘营中,英国和美国空军军官打算逃离集中营,在德军控制区内制造混乱,从而达到牵扯德国人精力的目的。

这些军人在高级军官的组织下,虽然不能再驾驶飞机与德国人作战,但还是想通过这种力所能及的方式,履行军人的职责与义务。

他们在战俘营里挖掘地道,计划带走250人逃离,实际逃走了70多人,最后,被*50人,遣返二十一人,只有3个人最终成功脱逃。

电影整体风格相对轻松诙谐,导演对党卫军和德国传统军官的刻画有所区分,主要体现了英国和美国军官的战斗意志和精神。

现在看来,影片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影片特殊的主人公设定与塑造形式。从某种角度可以说这是一部没有主人公的电影,因为,电影中的许多角色都是主人公。与现在主流电影不同的是,整部影片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一个或几个人身上,而是将戏份平均到了每个人的身上,这种刻画手法西方电影界20世纪80年代前,在描述战争的电影里经常出现,比如说,经典的《虎口脱险》、《从海底出击》等等。

在逃亡事件中,军官们根据各自不同的特长和特点分工,各自承担了不同的责任,这些人既有共同的目标,还各自有自身的小故事,在逃出战俘营后,又有着不同的经历和结局。

战俘营这个鱼龙混杂之地,其实也是一个所谓的“社会”,这些人物中尽管没有女性,也没有所谓的反面人物,但并不妨碍他们展现“生旦净末丑”等众生相。尽管,故事的背景是二战,人物身份是外国空军军官,社会环境是遥远的西方欧洲,但这些人身上折射出的生活印迹,依然会神奇的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产生某种重合和关联,让观影者产生共鸣。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角色,支撑构筑起了电影的主要看点,如同一个个闪亮的点,连接在一起,照亮了整个平面,赋予了影片激情与活力,增加了影片的吸引力。

下面,我们对影片中的关键人物进行简单分析,讨论一下他们人物性格和遭遇。

蓝姆西上校:整个集中营,战俘军官的最高长官,他有着上位者的完美素质。

首先是优越的管理能力——放权。

作为集体的主要负责人必须会放权,不然的话很难发挥释放出下属的全部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作用。作为逃亡事件的策划者,蓝姆西上校并没有亲自上手,而是任命了大V ——巴特利作为具体执行者,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上校非常聪明的并不具体干涉下属的指挥操作,比如说,开会布置分工,上校参加但并不发表意见干涉执行者的决策。他利用自己的权威竭尽全力的给巴特利提供支援帮助,既避免了外行指导内行(以前的逃亡都是巴特利实际组织指挥的),同时,也将责任下沉到属下身上。

其次是包容。

在影片伊始,巴特利刚刚进入战俘营与上校进行了一番争执,应该说巴特利的情绪比较激动,言语交流中有些许不尊重的地方,但上校很好的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既表达了观点,同时,也安抚了巴特利,较好地实现了谈话目的。

最后,他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出人意料的是,地道挖好后,蓝姆西上校并不在逃亡人员之列,主要原因是,战俘不可能全部脱逃,剩下的人还要面对德军,作为战俘与德军之间的联系人,上校必须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个别人无法替代,所以,他才放弃了逃出生天的机会。

巴特利:大V,蓝姆西上校任命的逃亡计划执行人,多次军官逃亡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德国秘密警察重点关注人员。他是一个天生的斗士和优秀的中层领导。

一是有担当精神。

在被送到战俘营时,押解的秘密警察警告巴特利,如果再被抓到就没命了。但显然巴特利并没有在乎德国人的恐吓,一进入战俘营,他就开始积极策划逃亡计划,完全不顾个人安危。由此可见,想要做成事儿光有专业经验、技术和能力还不行,首要的必须有承担风险和后果的勇气与决心。

二是知人善任。

他对军官们的特长非常熟悉,给每个人分配了符合个人特点的任务,确保了计划实施成功。

三是能听得进去不同意见,有人情味。

在关于是否让失明的柯林一同逃走的问题上,尽管韩德利表达意见的方式让人不舒服,并且,柯林参加逃亡确实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后来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巴特利还是听从了韩德利的劝告,给为组织做出过很大贡献的柯林逃亡的机会,这样做,既兼顾了原则,同时,也照顾了功臣们的情绪。问题处理的很高明。

希尔兹:这部电影主要描述英国军官的事儿,但由于是美国人拍的,也就赋予了希尔兹上尉这个为数不多的美国飞行员相对较多的戏份。在他的身上,观众更多的能感受到一种乐观的情绪,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应对。

在影片开始,有17次逃亡经历的希尔兹因寻找守卫的漏洞,刚刚来到战俘营,就被关了禁闭。在禁闭室里,希尔兹带着棒球手套将棒球摔向墙壁再接住,循环往复打发禁闭的难挨时光。禁闭时间一到,希尔兹马上开始计划逃走,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在影片中,别人都各负其责,干着不同的工作,只有希尔兹仿佛受到了导演的眷顾(因为是美国人角色,导演有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对他的角色有独特的设定),主要任务就是不停的逃走,当然,也一次次的进入禁闭室。

幽闭的空间、令人窒息的寂静、时间概念的崩塌,然而在棒球手套和球的神奇帮助下,这些并没有击垮希尔兹。影片的最后,希尔兹驾驶着摩托单车在边境线纵情狂奔,只差一点就成功逃过了边境,却倒在了边境线的铁丝网上。

沮丧但却并不绝望,当希尔兹再次回到战俘营时,一如影片开始那样——熟练的从战友们手里接过棒球手套和球,雄赳赳气昂昂的进入禁闭室,这是他与别的角色不一样的地方,导演似乎想通过他来传达影片的主题——在任何时候,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保持希望!

麦唐纳:战俘营的高级军官,巴特利的左右手,导演对这个角色设定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准备逃亡的过程中,战俘们模拟被德军盘问的情景,麦唐纳负责扮演德军,他一直用德语盘问战友,就在战友以为盘问已经结束的时候,他突然设计了一个小圈套,夸奖他德语说的好,战友自然也回了一句谢谢。麦唐纳极为恼怒,他大声的提醒战友:注意,那是最容易的一招,不要被老套路给骗了。

但是在实际逃亡过程中,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过于紧张的缘故,麦唐纳老师恰恰是被德国人用这样“老掉牙”的招数识破了身份被捕的。从这一点上看来,生活中有些事,我们让别人或是要求别人做的时候可能很轻松,只需要张张嘴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上即便是我们自己也不一定能做好,所以说,在生活和工作的人际关系处理上,有时候还是不要过于苛责为好。

韩德利:美国军官、敲诈专家。在逃亡中,负责从德国人手中搞各种工具和证件原型。能担负起这个责任,必须要有精明的头脑、圆滑的性格和狡诈的手段,一般来说这种人是不讨喜的。但影片中的韩德利却显得很有人情味,在战俘们即将逃亡的前夜,巴特利代表组织声称:眼瞎的柯林可能会为大家逃亡带来风险和麻烦,打算阻止柯林参加逃亡,这让柯林非常失望。

这时候,韩德利挺身而出,他先是尖锐的指出了巴特利自己其实才是阻碍战友们逃亡的最大隐患,同时,又向组织提出,我可以和柯林一起走,照顾他,保证不出问题,最后,在巴特利同意后,又放低姿态给巴克利开门。

既毫不客气的在言语上将上级裹挟进矛盾冲突,同时又给与了上级尊重与面子,最后,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影片对这段交代的过程简短,但是体现了较深的处世哲学,是职场中下级与上级交流复杂问题的典范操作。

丹尼:地道专家,曾挖掘了17条地道,但其实是一个重度幽闭症患者,没有人知道他是怎样藏起恐惧,挖地道的!但是他肯定经历了旁人无法想象的内心煎熬,在地道挖好的前夜,丹尼心态崩溃,想要从铁丝网逃出去,当然他这么做的结果肯定会被德军打死,幸好,在同伴威利的劝阻帮助下,丹尼又一次战胜了内心的心魔。他和威利逃出战俘营,划船走水路,最终成功脱逃。

丹尼曾讲到,从小我就特别害怕小房间、橱柜、山洞……这显然是儿童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创伤造成的,从电影交代的信息中,我们无法得知丹尼是因为什么留下了心理问题的,但这创伤显然会伴随他终生,所以说,我们在育儿时,应特别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小心的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原生家庭受到心理和身体的伤害。

威利:地道专家,丹尼的助手,和他一起逃亡的伙伴。

塞奇威克:逃亡工具制造者,动手能力极强,也有过人的精明,同时还是个有明显主见的人。逃亡时候,只有他选择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箱子作为掩护物品,也只有他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正确的选择使得他幸运的遇到了地方抵抗组织,并成功逃脱。在他的人物角色塑造上,导演似乎想说明,有时候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一定是正确的(很多人选择火车、汽车、摩托甚至是飞机等交通工具却全部被抓了)。

埃弗斯:美国军官,没有抗住一次次逃亡失败的巨大压力,心理崩溃最终选择了“自*”。

皮特:英国军官,负责处理地道挖出的废土,在火车站,为了保护巴特利,主动暴露自己,被德军打死,体现了忠诚、牺牲精神。

柯林:假证制造专家,劳累过度后近乎失明,坚持参加逃亡,却最后惨死在了德军的枪下,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福祸相依,有些事很难说的清楚,什么样的选择是对的,还是错的。

总的来说这是不错的电影,虽然时空不同,环境不一样,但是我们遭遇的问题有可能是相似的,对电影传达的主要情绪体验个人也是比较认可的——无论怎样,敞开胸怀,拥抱阳光,带着希望一路前行!

看好看的电影,细数我们自己的生活!

我是太望,下期再见!

文章配图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