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观察》2022年第10期封面
卷首语
文 / 牛克诚
美术经典是由历史积淀而生成的艺术结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或在文人的书斋里,或在美术馆、博物馆的展室里,静静地接受人们的观瞻。近些年的数字化犹如一场飓风,吹遍全社会领域,也吹得美术经典活起来、动起来、炫起来。
美术经典的数字化通过数字图像、多媒体、互联网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建构了一个与作品原作平行的虚拟经典世界。在这一虚拟世界里,可以跨时间、空间,跨领域、媒介地组织素材,整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介进行二度创作,将静态美术作品打造成动态展示形式,呈现出形象、逼真甚至梦幻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多方位、多感官地感受与欣赏艺术作品,获得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美术经典的数字化不仅意味着传播介质与形态的巨大更新,更是从根本上重新塑造了大众欣赏环境与阅读氛围。数字化的存储方式消弥了真品与赝品的界限,艺术品数据库建立和艺术品数字化展览,实现了观展的“免费”“共享”“交互”,不仅极大扩展了受众范围,也让欣赏经典的机会普惠于所有公民。拉近了普通观众与美术经典之间的接触距离,破除了专业与非专业圈层之间的信息壁垒,每个人都在零成本地接收、收藏、欣赏、评论,实现了在经典面前的人人平等。既让经典进入当代生活视野,接受新的时代认知、观念、意识的再阐释,也让经典实现提升公众审美水平与艺术修养、助力艺术为人民的公共文化职能。
也必须看到,美术作品的数字化传播,也把曾经进入美术馆、直接面对实物的观看体验,置换成在手机屏幕或电视屏幕上的点击浏览,享受了超时间、超地域的观展方便性的同时,也失去了在美术馆直面原作的仪式感与真实感,本雅明所说的艺术“光晕”也渐渐褪去。在新的欣赏场域下,种类繁多的多媒体技术的堆砌以及五花八门的传播介质合力打造的视听盛宴,使观众的自主欣赏被放置在泛娱乐化的节目预设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欣赏主体的思维力与想象力,阻碍着对于经典的深度阅读。因此,公共媒介要肩负起光扬中华文化、传播正能量,尊重美术历史、建构正确知识体系,遵循艺术规律、提升全社会审美的文化责任。
美术经典的历史积淀事实上是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因素的叠加与累积。在当今时代数字化风潮中,美术作品将与新媒体联手打造新的时代经典。
目 录
卷首语
【观察家】 ART OBSERVER 主持人 缑梦媛
[热点述评]
美术经典的数字化传播
访谈
用数字技术讲好美术故事——范迪安院长专访
观点
数字化助力美术经典的传播与重生 彭锋
以数字视听媒介传播美术经典的正反思考 于洋
数字时代:视觉艺术审美与媒介传播如何共赢? 周星
美术馆数字化:呈现一个不断扩展的世界 陆绍阳
文化遗产数字艺术呈现新模式——以数字敦煌展陈理念与视觉传达为例 吴健
美术馆:数字化的美术经典 王绍强
数字展示的未来——从今日美术馆的数字化实践谈起 晏燕
[前沿报道]
艺事综述
为时代画像 为人民抒怀——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 作品展览纵览 辛文
“师范美术教育与当代美育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郑军德 钟朝芳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游古今,历无界”基本陈列展述评 吴妮娜
岭南鉴藏视野中的宋元书画——“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述论 庄程恒
以展览的方式“读史品诗”——“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策展小记 邓锋 白洁
艺汇
【美术学】FINE ART RESEARCH 主持人 徐翎 李方红
[史学]
慎终追远——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明清祖容像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撰写小组
感召和气,以致丰穰:《踏歌图》新探 傅慧敏
抒情的在场与缺席——楝亭中的交游与情感 秦韵佳
[学人档案]
我的读书、问学与治学 扬之水
[学院文萃]
书法“合体”:基于郑板桥“杂势”、张裕钊“破体”的考察 吴嘉茵
《洛神赋》书画知识生成研究 王盛贞
新金陵画派早期传播与形成(1953—1965) 陆霄虹
日本黄檗宗顶相画研究 彭东航
浅析鲁本斯“酒神狂欢”题材作品中的世俗性 唐九久
国家博物馆藏王官乙《小八路》雕塑小考 冯子珊
大型泥塑《农奴愤》的价值考证及意义评价 牛志远 杨佩璋
主题性人物画创作的艺术特征与审美取向——以黄土画派为例 朱建伟
英国艺术品市场政策法规评述 尹姮 陶宇
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中的犍陀罗因素研究 刘昂 王路路
【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 VIEWS 主持人 王红媛
[国际论坛]
17—19世纪西方绘画中国风 廖琳达 廖奔
从娱神到娱人——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园林庭院剧场的设计演变 李云鹏
美国收藏中国文物和古代书画重镇: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杨晓能
【美术家】ARTISTS 主持人 阴澍雨 张译丹
[时代人物]
把多余的去掉——曹国昌的雕塑人生 齐喆
[本期名家]
传承写意精神 践行时代审美——“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序 马锋辉
中国画的写意及其传习之道 刘海勇
[案边点滴]
笔墨当随时代——姚鸣京谈山水画创作 张倩 阴澍雨
[品评]
萧澹之致——霍春阳墨竹 王林燕
劳动者之歌——马国强人物画评析 王海
出神入化 妙手丹青——王东明写意人物画图式构成刍议 李也
悠悠临江 漫漫绿道——曾健勇的山水新世界 程辰
笔墨与自然——评王龙“墨染苍穹”系列山水画 安健锋
浪漫主义情怀的现代演绎——解读吴丹工笔画创作 李婕
温情的表述——范勃绘画语言评析 黄浣尘
大朴·纯真——品读古棕油画创作 李平
上下求索——李秀实油画品读 孙海艳
香远益清——评汤志义的“莲蓬”系列漆画创作 郑庆伟
[心路]
浅谈城市风景画创作——以《城市·印象》为例 许蓦凡
古朴意境 乡野气息——现代都市题材绘画的创作思考与实践 邓海林
笔墨的时代性——我对当代山水画笔墨语言的认识 陆青宁
形神与水色之法——关于没骨人物画的几点思考 苏国强
以小观大 尚简存美——谈人物小品画创作 张超
景语·情语——工笔花鸟画创作探究 陈明
格物与诗意——水墨工笔花鸟画创作浅谈 叶晓兰
艺术创作中的地域文化烙印 姝娜
形色至简——我的艺术创作实践 朱杰军
公共记忆和个体经验——红色主题雕塑创作谈 段冬玲
当代雕塑的“物性”语境——磁力系列创作自述 苏阿香
陶瓷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实践——浅谈我的创作观 王琪
象外之色——扎染纤维艺术作品创作实践 高山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2年第10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