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我命由我不由天”

首页角色扮演魔丸灵珠更新时间:2024-05-13

文丨青琰纪史

编辑丨青琰纪史

《哪吒之魔童降世》开篇便交代善恶对立、一体两性,混元珠是天地灵气经历千年孕育而成的,它吸食日月精华,因仙气、魔气缠绕不清,导致善恶不分。申公豹的阻拦使魔丸灵珠出错,导致哪吒和敖丙二者对立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这便是角色自我矛盾的表达,随着剧情的发展,更多元化地呈现了拉康的镜像原理。而哪吒与敖丙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经历与环境,对于自己身份的探究、再次涅槃重生时的抉择,都是以“本我”“自我”“超我”为基础的潜意识探寻。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体现

弗洛伊德作为一名精神病学家,他所提出的理论不仅在精神病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艺术分析、教育指导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本我”的层次感知,影片中,哪吒年幼时就受到来自百姓的偏见,众人皆知哪吒为魔丸降世,对他避而远之。如幼时的哪吒只是想和一个小女孩踢毽子就被躲在其他地方的小孩攻击——朝他扔鸡蛋,导致哪吒孩童时期便性格顽劣,常四处恶作剧

影片中,哪吒幼时的造型也与之前的影视作品截然不同——微微驼背,黑黑的眼圈,一脸邪笑。此外,他嘴里还常念念有词:“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几乎是个妖气十足的小恶童。

哪吒的“本我”展现得极其明显。“本我”是被压抑的原始生命,遵循着快乐原则,是先天的本能以及纯粹的享乐*。哪吒爱玩,可以轻易地逃脱青铜兽的看管,去村庄市集吓唬众人,这是“本我”的体现——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

在“本我”的驱使下,哪吒劣性十足,当街戏耍百姓,但是他真正的诉求是让百姓接受自己,可是没有选择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反而让百姓更加害怕。父母的管制无力,如再犯错时只是进行关押,在物质上抑制“本我”,渴望哪吒服从管教。

众人对哪吒的看法,以及父母对哪吒的教育、评判都是对于其“本我”的压制。“自我”阶段的挣扎与解脱,在哪吒第一次走出家门时,一个年幼的小女孩几乎毫无障碍地接受哪吒并且与哪吒友好相处,说明尽管魔丸降于哪吒,哪吒也并非完全的恶劣。

但其余的人仍持偏见将魔丸的劣性等同于哪吒,留给哪吒的都是谩骂。此时,哪吒深感无奈之下理性化的本能意识便是“自我”遵循现实原则的体现。

“自我”是由“本我”慢慢发展而来的,但是在发展时期“本我”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自我”在“本我”与“超我”之间摆动。哪吒幼时想与百姓家的孩童一起玩耍,但却被大家的偏见伤害,这时哪吒的“自我”承担了“本我”受到外界伤害时保护“本我”的任务。

所以后期哪吒会对百姓失望。但在山河社稷图之中,李靖夫妇和太乙真人对哪吒说出善意的谎言,告诉他暂时需要在山河社稷图中学习仙术,将来可以保护百姓、守护陈塘关的安危,没曾想到哪吒立马应允,这便是哪吒“本我”向“自我”的转变

而敖丙一方面为了龙族的未来需要将已处于风口浪尖的哪吒除掉,自己则扮演拯救世间的英雄;另一方面与哪吒惺惺相惜,深知哪吒本性不坏。在此时,敖丙便处在“自我”与“本我”的痛苦挣扎之中。

“超我”的自我救赎,“本我”是无拘无束的,哪吒出生之时魔丸附体有天生神力,太乙真人为了控制他的力量,使用乾坤圈锁住他的神力。此时,众人害怕的目光、无人陪伴的孤独让哪吒更加反叛,但却不得不被控制。

父母的强迫关押和乾坤圈的力量控制,都是“超我”在遵循着至善原则,使哪吒的“本我”被压制、被束缚。在哪吒拯救陈塘关的危急之时,他取下乾坤圈依旧可以自主控制神力,这是“超我”的体现,是道德化之后的“本我”

那时的哪吒处于人格的最高层,通过自我控制实现对自己的超越与完善,从而获得健全的人格,乃至达到了“超我”的境界。影片中,哪吒从山河社稷图中偷跑出来的第一件事情是将小女孩从水妖的手中解救出来。

但是此过程破坏性极大,明明是哪吒救下的小女孩却反被误解。当父亲李靖了解事情原委,便承诺哪吒在生日宴上为他澄清事实的真相。在故事的结尾,哪吒大闹生日宴,独自去树林沉思。

风火轮告诉了他事情的真相,他感受到父亲默默无闻的守候与付出。最终回到生日宴对抗申公豹,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得到了众人的认同。

这时的哪吒已经不是故事开始时顽劣不堪的小孩了,对于万事万物的包容以及善良的品性完全体现出来,真正达到了“超我”的境界。敖丙也在最后关头放下内心的成见,与哪吒合力对抗天劫,但就连龙王赠予他世间最坚硬的万龙甲也无法与天劫抗衡。

千钧一发之际,太乙真人用七色宝莲加上自己几百年的道行保住了哪吒与敖丙的灵魂。此时,太乙真人和敖丙的所作所为都是在追求理想“超我”。多数影片中的主角,他们生来天赋异禀,世人或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因此备受打压。

但他们率真直爽,呈现出最初的“本我”特质,在成长道路上即使受到了外界的负面影响,依然不逃避现实,努力追寻着自己的理想目标,一步一步地找到真实的自我,以实现“超我”的自我救赎。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改编突破常规,其主要角色哪吒与敖丙正是如此,两人随剧情而发生的变化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极为契合。

镜像结构下的创新表达:哪吒与敖丙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拉康的镜像原理提供了基础,“镜像阶段”是发生在婴儿前语言期的一个神秘瞬间。前镜像时期混沌的情感体现,在故事的初始阶段,可明显感知哪吒对于自己的身份存在疑惑

这一阶段,他并不了解自己的*是什么,所以此时期哪吒呈现的状态是完全任性的。观看影片也可直观感受到哪吒的造型设计与1979年《哪吒闹海》中一身灵气的孩童大相径庭。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有一反常态的烟熏妆、大大圆圆的牙齿,是泼皮无赖般的恶童,符合前期镜像阶段的人物性格。

且影片前期哪吒一直处于被欺骗的状态,得知真实身份后的放纵更像是在寻找真实自我的逆反表现,直至后期感受到父亲为了他可以牺牲自己,他才清楚认识到自己该如何反抗被设定的人生,同时完成从无恶不作的混世魔头到陈塘关救世主的身份转变。

敖丙前镜像时期的混沌体现在他在每个成长阶段对于自我认知的不清晰。因龙族一脉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所以敖丙的成长是模式化且有目的性的,缺乏自我意识的培养,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哪吒从小被当作异类,对于自身的怀疑亦是层出不穷;敖丙则是被视为复仇的工具,心思沉重且孤独无处宣泄,这两个前镜像时期相遇的灵魂,在海边相识结交,进而成为彼此生命中最有力的支撑与安慰。

中镜像时期“自我”与“他者”的情感对冲,这个时期,人们必须把镜像理解为一种同化。当他继承一个镜像时,主体内发生转化,这一转化使婴儿发现一个完整的自己。父亲李靖为了使哪吒向善发展,没有将他的真实身份告诉他,而是捏造了他为灵珠的镜像谎言。

正如拉康所言,“自我是在由无意识决定的新的主体布局中根据他者而构成的”。想获得众人喜爱的哪吒也单纯地相信了这个谎言并且去主动迎合这个镜像。因此哪吒在水怪手中营救出小女孩,但百姓依旧不肯相信是他所为之时,哪吒的真实自我便与镜像自我产生了冲突,使得哪吒最终爆发。

影片中敖丙的角色设定是在申公豹有意的操作下继承灵珠而转世的龙族三太子。龙王寄希望于敖丙——斩除魔丸、重回天庭、位列仙班,从始至终敖丙都是被安排的人,而龙王和申公豹协商之下为敖丙设计的道路便是敖丙的“他者”,敖丙从未认识到真实的“自我”是如何的

在影片的最后关头,他将天冰砸向陈塘关时,第一次出现了对于自我身份认知的怀疑,发出了“真的要这么做吗”的疑问。因镜中的“自我”依然一直影响着主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主体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

反复经历“认同—再次认知—认同”的过程,同时不断地朝着理想自我、真实的自我靠近。所以在天雷降临之时,敖丙最终觉醒的“自我”选择与哪吒并肩作战,拯救陈塘关。

后镜像时期的“自我”构建与身份认同,影片一开始就告知观众,混元珠一分为二,由此埋下电影中会有一善一恶人物形象的伏笔。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却有所创新,打破了以往影视剧作品的传统做法。

将原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及形象倒置,主角哪吒为反面形象,所谓的反派——敖丙则成为一个具有温润公子外形的正面形象。与此同时,哪吒与敖丙镜像体般的人物关系,又增加了影片的看点,使得影片叙事模式更为多元。

哪吒作为魔童降世,被百姓视为眼中钉,人人避而远之,但他想要得到世人的认可;敖丙虽是灵珠转世,但却因是龙族的后代一直也被视为异类,在海滩以及生日宴中都以一袭白袍盖住自己的龙角,想要隐藏身份。

两者是镜像结构的对立面,自始至终都在寻求认同。哪吒与敖丙两人一方面相互依靠,另一方面又存在攻击性,因此他们不可避免会陷入一场极富侵略性的竞争中。哪吒与敖丙这组人物的关系是循序渐进的,经历了相识结为好友-敌对-再次携手抵抗天劫的过程。

从天生本为一体,到被分割为魔丸与灵珠,再到合体对抗天劫,最终成为并肩作战的伙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关系也在一步步升级,自我的不断重构与角色关系的不断重构都是后镜像时期自我意识的完善。

行为意识的彼此依赖与认同,让哪吒与敖丙的本体意识不断调整身份认知,使得二人在影片的最终时刻实现了理想化的身份认同,完成了自我的成长与突破。

结语

本文通过阐释分析哪吒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进一步论述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动画电影的角色设计具有全新的构建作用。

同时,哪吒与敖丙自我救赎与人格塑造的过程同样可引发观众对于自身人格重塑的反思以及对自我的全新审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和拉康镜像理论为分析电影观念和深层次设计人物提供了新的理论角度。

参考文献

[1]陈小康.《哪吒之魔童降世》的IP改编策略[J].电影文学,2020.

[2]吴月.“镜像自我”的认同与反叛:《哪吒之魔童转世》中的哪吒形象再思考[J].东南传播,2021.

[3]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镜像结构与文化重构[J].电影艺术,2019.

[4]沈莉.《哪吒之魔童降世》与当代大众审美[J].参花,2021.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