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齐取代了魏国的霸主地位后,遭到其他国家的觊觎,但当时的诸侯国都畏惧齐国的国力,所以不太愿意发动对齐的战争,因此齐威王和宣王时期,田齐较为平稳。齐湣王执政时,贪婪富裕的宋国国土,而与各国联合伐宋,楚国坐视齐宋血战而保存实力,其他诸侯也没有投入太多兵力,最终齐宋之战的最终结果是宋国灭亡,而齐国重创。就是说,齐国虽然得到了富裕的宋土,但自身国力受到很大的损耗。其他长期以来对齐国霸业有觊觎之心的诸侯借机发动了这场对齐的战争,目的是借助这个机会削弱齐国,获得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利益。
五国伐齐中,真正与齐国有较大恩怨的只是燕国和魏国。齐国长期凭借国力压迫燕国,齐宣王几乎可以灭燕,可是齐国又并没有灭燕,以至于埋下了隐患;而魏国在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时期,三代创立的霸业在与齐国的争霸战中烟消云散,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让魏国将士填尸荒野,主力尽失,失去了霸主地位的魏国对齐有切肤之恨。因此在齐国衰弱时,长期怀恨在心的燕与魏对齐施展报复行为,这是燕、魏的动机,次要动机则是他们同样觊觎富饶的宋地和齐国国土。
秦、韩、赵的动机不完全是觊觎宋土,他们与齐国并无大的恩怨,但一个强大的齐国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存和霸业。尤其是秦、赵这两个战国后期崛起的强国,难以容许还有一个能够威胁自身的东西存在。因此借机会摧毁齐国,减弱强大的竞争对手符合秦、赵两国的利益。
楚国虽然没有对齐国出兵,但它的用心更加深远。早在宋康王执政时,宋国一连击败齐、楚等大国,攻占淮北,震惊诸侯。但宋国虽然军力强盛,但国土狭小,没有纵深,所以在四处树敌的情况下招致了灭顶之灾。齐国灭宋,就控制了淮北,直接威胁到楚国北进中原的步伐,除此之外,齐楚也没有大的恩怨,只是齐国的强盛已经威胁了楚国的扩张,两国的矛盾激化。而楚国明哲保身,坐观五国伐齐而假意救援齐国,目的是看齐国与各国厮*,无论谁胜,楚国都想要坐收其中的渔利。
正是因为齐国的强大压制了其他国家的空间,各诸侯国的利益才意外地重叠在一起,密谋全力削弱齐国。齐湣王自身缺乏战略目光,自作孽,眼光只在富裕的宋国的定陶而已,所以没有看到其他国家野心,将齐国一步步带入深渊中。等到齐国灭宋之后,各诸侯国纷纷发动了攻齐之战 ,则是积蓄已久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