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大话西游》:解构原著,重塑人物,丰富西游的文化内涵
引言:
《大话西游》由刘镇伟导演,技安编剧,周星驰制作,周星驰、朱茵、莫文蔚、蔡少芬、陆树铭、吴孟达等人主演。
该片改编依据是吴承恩所撰写的神怪小说《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前去西天取经之前的孙悟空,因要*唐僧被观音菩萨惩罚转世为至尊宝,而后遇见白骨精(白晶晶)、蜘蛛精(春十三娘),并与白晶晶发生一段情缘。白晶晶自*,至尊宝为救白晶晶而穿越回到五百年前,遇见紫霞仙子之后发生一段感情并最终成长为孙悟空的故事。
该片入围第十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和最佳男主角奖,周星驰凭借该片获得第一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奖和第二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男主角奖。
现在《大话西游》已经是华语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可其在诞生之初却是经营惨淡,争议不断。在转投北京电影学院后,深受学生欢迎,进而形成一股热潮。那为什么影片的评价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今天我将从影片的改变策略、语言表达、文化意蕴三个角度去深度解读这部影片的独特艺术价值。
《大话西游》并没有脱离原著《西游记》,任意架构故事情节,虽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影片增色不少,但是依旧以我国四大名著中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为叙事蓝本,沿用基本人物,添加新的人物紫霞与青霞,重塑人物关系,用曲线环闭式的叙事结构,回归原著主题思想。
1. 采用曲线环闭式的叙事结构,让影片最终回归原著佛法普度众生的主题思想。
《西游记》讲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辅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的故事。采用的是以时间为叙事纵轴,以故事发展为横轴,构建了一部宏观的小说。而《大话西游》采用的是曲线环闭式叙事结构,剧情开始之前,至尊宝就已经是护送唐僧等人取西经的孙悟空,剧情结束之时是孙悟空梦醒来之后,责任依旧是护送唐僧取西经。换一种说法就是,《大话西游》的剧情都是建构在孙悟空的梦中,而实际至尊宝等人都是存在梦境中,或者说是他内心的另一个自我。发生改变的是师徒关系、人物关系,通过众多关系的曲线衍生,迫使环闭结构的形成,以达到回归原著的主题思想。
原著中唐僧已是小乘佛法高僧,但是世间百姓依然没有自我完善与解脱,就如觉醒后的至尊宝说,他不明白为什么人世间恨可以那么久,几十年上百年。所以,唐僧就是希望取得大乘佛法来普度众生,让世间人际关系变得和谐,不再有*戮。而《大话西游》的改编主题思想没有变,依然是取西经(大乘佛法)来普度众生。通过至尊宝最终摒弃一切情欲关系和个人的自我觉醒,走上西行取经的道路,让我们明白人世间的一切爱恨情仇都是过眼云烟,唯一能长存的是佛法佛音带给人世间的和睦。
影片采用不同于原著的叙事结构,通过新建构的人物关系,使叙事线索脱离原著,重现构建一段不同于原著的故事。类似于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手法,复杂的人物关系,丰富剧情,但不偏离原著的思想,这充分体现了导演和演员们对原著的深刻的理解和想象。
2. 解构观众对人物已有的刻板印象,颠覆观众印象中的传统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具有人情味。
如果说《大话西游》最大的创新,那就是人物形象上的不同,它颠覆性的解构原有的人物形象,改变了我们通过电视版《西游记》所了解的固有的人物形象,同时深度挖掘原著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孙悟空的形象。大部分观众对《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掌握都是来自电视剧中的《西游记》。
A. 孙悟空:尊重原著个性,增加爱情故事,人物更加世俗化。相比较而言,《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孙悟空)更接近原著中的孙悟空形象。原著中的孙悟空即使是被收服了,他依然要给唐僧、观音大士整些幺蛾子,体现了他不拘一格的本性。他称呼玉皇大帝为“玉帝老儿”、叫太上老君为“老头儿”等。而《大话西游》中他对权威的不尊重更明显,辱骂唐僧为“死苍蝇”、观音大士为“三八婆”,语言上充满极大的挑衅与不屑。原著中没有写到孙悟空的爱情,而《大话西游》则完全颠覆,以孙悟空转世后的至尊宝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爱情故事,我们看到孙悟空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也是一个俗人。他爱白晶晶,不停的使用月光宝盒追寻她,为了得到月光宝盒欺骗紫霞,我们又看到他专情、自私的一面。在盘丝洞里他劝春十三娘不要*菩提等三人,死后他们灵魂的交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友善、正直的孙悟空。他觉醒之后,救众人降牛魔王,又看出他嫉恶如仇、降妖除魔的决心。看到附身夕阳武士,拥抱“紫霞”并狠狠的说“我爱你”,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孙悟空。所以,影片中孙悟空的形象尊崇原著的玩世不恭、亦邪亦正、善良的之外,塑造他自私虚伪、用情专一又功利性的一面,这种重新构建,这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孙悟空。
B. 唐僧:不改善良的本性,改变说话方式,使人物形象多面化。《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和原著中唐僧都具有一颗善良的菩萨心。原著中唐僧是庄重的严肃的,而影片中唐僧是诙谐的狡猾的。影片主要通过唐僧说话方式的改变来突出人物形象,比如他叫观音大士为“观音姐姐”是不是充满人情味呢?比如他的唠叨、婆婆妈妈是所有人都受不了的。影片中他评价对观音大士给他的紧箍圈,听完那段唠叨,连观音大士都要出手掐死他。他被牛魔王抓住绑在架子上,两边牛魔王的手下都被他唠叨的一个自*一个上吊。这种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唐僧的唠叨是让人难以承受的,使人物形象又多了一面,扭转观众固有的印象。他那首对《only you》的歌词改编“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又展示出他市侩、圆滑的一面,但内涵又是对孙悟空自我觉醒的一种期待。他以牺牲自己来换取孙悟空的转世觉醒,那种大无畏精神又显得他崇高的师父形象。所以,唐僧这个人物形象除了尊崇原著中善良、取经决心坚定之外,其他胆小怕死、市侩圆滑、诙谐幽默的形象都是影片中对他进行重新解构塑造出来的。这样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形象单一的人物,而是一个更加切合我们生活中的人物,看起来更亲切更鲜活,而不是刻板印象。
当然,影片其他人物关系的解构与重建也是值得回味的,比如白骨精与蜘蛛精根本不是师姐妹关系,而紫霞与青霞人物的出现也是新建的。他们两组人物出现的时候几乎都是仇敌关系,最后都一一化解,这种结局刚好契合影片回归原著的主题思想。
语言表达:用“无厘头”的语言表达形式解构正常的语言逻辑和语言环境,使影片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达到以喜写悲的效果《大话西游》最能吸引人的除了人物形象的重新解构再构建之外,它的“无厘头”语言表达也是一大特色。它颠覆了传统影片台词的语言表达逻辑,以一种新的但又能契合剧情需要的表达方式进入语言环境,以使它成为一种以喜剧的形式表达悲剧效果的影视语言。
1. 后现代主义的拼贴式电影语言表达形式。
《大话西游》问世之后,一直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因为它的语言表达是上符合后现代主义电影的语言表达形式的,典型的“拼贴式电影语言”。比如至尊宝和青霞晚上在沙漠中的一段对话,人物名字的切换“林青霞、至尊宝、至尊玉、秦汉、秦祥林”和四个人关系搞在一起“不卫生”的解释。这种语言上的随意拼贴对白,充分展示后现代主义影片中对白的无意义或者无中心的特点。同时在唐僧劝解至尊宝的那首《only you》中,它改编于经典的英文歌《only you》。在唐僧唱出来后,我们看到的是它融合了佛家禅理、流行歌曲、经文祷告、电视广告、行为艺术等多种文化元素。让整段话听起来既有哲理意味又有诙谐的色彩,远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听得多。但是这些元素的组合本是和歌曲是没有任何关系,元素与元素之间也没有关系,这又刚好体现后现代主义影片中语言的平面娱乐性。
影片中这种拼贴式语言的运用,既增强了剧情的娱乐性和观赏性也能引人深思,这种无意义或者无中心或者多中心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实是影片主题多角度的呈现,让观众看到一种不同于原著和电视剧版《西游记》的影片。
2. 颠覆传统语言的“无厘头”表达方式。
作为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经典之作,影片自然有很多颠覆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无厘头”原本是广东话里的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语言和行为没有明确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但并非没有道理。
它的无厘头表现为:打破我们所熟知的语言规则,采用新式或者陌生化的语言设计和交流方式。比如经典的“我Kao!I服了YOU”,这种中英文夹杂破坏语法的表达,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清楚表达了意思。它后来风靡一时,成为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于不可理解的人和事情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暗含无奈或者惊讶的意味。有比如《月光宝盒》中”给个*我的理由先!想*我哪有那么容易,问问我兄弟们先!”这种从严格的语言规范中脱离出来,给观众以新鲜感,巧妙生动地变换语序能营造出幽默诙谐的氛围。
这种颠覆传统的无厘头的语言实质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通过玩世不恭的表象,来揭露世界的本质。它采用一种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向观众展示原来我们说话还可以这样说,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影视语言的表达效果。
3. 诙谐美好的语言呈现喜剧是表象悲剧是实质。
这一点是影片和原著最大的区别所在,原著是师徒最终取得真经,五人成佛成圣,是一个圆满的大结局。而《大话西游》是以取经路上的一段重新挖掘的故事,以至尊宝的爱情故事为主,它不符合原著,那最终的结局肯定是要为取经而舍弃爱情,所以它一开始注定就是悲剧。但导演并不是用哀伤的风格来表达悲剧,而是采用幽默风趣的风格来表达故事的悲剧。
影片一开始二郎神说紫霞违反天条要她在人间仙界消失,紫霞说“只羡鸳鸯不羡仙,消失就消失”,这其实就为影片下文紫霞的悲剧做了一个铺垫。美好的爱情宣言,可最终是真的要消失,紫霞为了爱情成了凡人,最后为救孙悟空而死。当紫霞说整个山头包括至尊宝都是她的,还给她盖了章(脚底三个痣)。这就是恋爱中男女一样,彼此属于对方,可至尊宝盖了章就成了孙悟空,就不属于紫霞所有了,这又是一种悲哀的结局。当至尊宝为了月光宝盒而欺骗紫霞说的那段经典表白,初听起来语言风趣、情感真挚,可当这段话一语成箴的时候,我们才明白原来这段话就是至尊宝对他爱情的总结和舍弃,仔细品来让人动容,让人悲叹。“他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七彩圣衣,脚踏七色云彩来娶我”是紫霞的爱情理想,现实是至尊宝化身孙悟空的确是在万众瞩目的情形下踏着七色云彩来的,可结局是他舍弃情欲来救所有人,紫霞只是他所救的人之一。美好的爱情宣言成为悲剧爱情的注脚,喜剧的开始,悲剧的结束,这种反差巨大的表达效果更能给观众带来新的观影体验。
《大话西游》的语言表达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尽管不是香港“无厘头”影片的鼻祖,但是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后现代主义影片的语言风格,不仅重塑了人物形象还拓宽了影片的艺术价值更丰富了原著的文学内涵。
文化意蕴:后现代主义影片的艺术风格解构传统文化,用人物成长的冲突来展示影片的传统文化内涵《大话西游》作为当时的后现代主义电影之一,它采用完全有区别于传统文化的非线性叙事结构,戏仿、拼贴式电影语言,解构了传统文化的“三统一”:统一叙事结构、统一表达方式、统一主题思想。影片文化呈现“主体解构,对白可复制性,语言表达具有娱乐性和多中心或无中心”趋势,这与传统文化大相径庭。而这种文化冲突的内涵来源于导演对影片人物的解构与重塑,用人物成长的矛盾冲突来展示影片的文化价值。
1. 用后现代主义影片的艺术风格解构传统文化。
原著中采用时间为主线的线型叙事结构推进唐僧师徒西行取经的故事,而影片采用曲线环闭式叙事结构重新增设一段与原著迥然不同的故事。同时在《大圣娶亲》里加入“黑山老妖”和“至尊宝看到时空穿梭中的孙悟空、唐僧、观音大士三人的对话”,这种蒙太奇的组合表达形式,进一步突破原著带来的想象力束缚,形成一种全新的“西游”观影体验。
用主体解构的手段塑造众多人物的双重性本质,体现善与恶、英雄与恶人的同体设置。至尊宝vs孙悟空、蜘蛛精VS春十三娘、白骨精vs白晶晶、山贼菩提VS菩提老祖、紫霞VS青霞、猪八戒VS二当家,这些人物形象都具有完全相反的双重性本质。他们的身上齐聚了两种个性,人物形象传递出来“自我”的迷失,神与妖、人与魔的转化在剧情的推进中也就是一转念之间。武功高强、法术无边的孙悟空转世成了有情有爱又自私虚伪的至尊宝;就连西游三祖中的菩提老祖捉妖失败都是逃之夭夭;真诚、言简意赅的唐僧变得啰啰嗦嗦滑稽可笑……相比原著中人物形象的刻板和传统文化中忠奸分明、善恶有别的人设,影片的人物塑造性更强,更符合文化发展对人物解构的创新。
这种对传统文化解构的来自于现实社会中人们所要面临的种种,所有人都是双面存活,体现的是当下社会文化发展的的独特性。这也就注定《大话西游》的悲剧,人人都知道区分善恶、辨别真伪,但是在利益面前,又有多少人会遵从初衷,坚守到底呢。影片解构传统经典小说,阐述现代社会状况,让观众看到原来经典还可以这样还原,体会别样的艺术价值。
2. 人物成长的选择矛盾,隐含影片文化的内涵。
《大话西游》的核心人物是至尊宝,以他由孙悟空转世成至尊宝,再觉醒为孙悟空的个人成长中所面临的选择冲突,来阐述影片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
A. 紧箍咒的文化内涵。至尊宝之所以能成长为孙悟空,就是对紧箍咒的选择而定,他没觉醒前是拒绝戴这个紧箍咒的。可是明白舍生取义的大义后,他的选择没有过多的犹豫,只做了一段对过去爱情的一段申请告白。没戴紧箍咒他还是可以去爱去自由的至尊宝,戴了紧箍咒就意味他要舍弃爱情失去自由。传统的孙悟空最终还是舍弃了至尊宝去西行取经,换而言之就是导演借助影片选择了还原传统的孙悟空,舍弃了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人性的孙悟空。当人生面对太多选择的时候,能选择的只能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也许这个答案还是不得不去选择的。所以紧箍咒的文化内涵是一份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
B. 走出去还得回来的轮回内涵。《大话西游》有着明显的宿命轮回,当然我们指的是来自原著中的唐僧师徒四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尽管导演在影片中加入了爱情纠葛,但结局依然是护送唐僧等人西行取经。至尊宝是不得不这样,想要爱情却拯救不紫霞,拯救得了紫霞就必须戴紧箍咒摒弃情欲,所以不管至尊宝怎么折腾,他都要回归到孙悟空取经的道路上来。当然,唐僧一直是心怀坚定的取经之心,即使悟空不配合甚至要*了他,即使他身陷囹圄也还是啰嗦传布佛音普度众生,即使是替代悟空去死也是坚信悟空能返回陪他西行取经。这种宿命轮回似乎就牵引着影片人物,不管怎么选择,依然会朝同一个方向走去,朝同一个目标走去。
其实影片反映的也是我们现实生活的遭遇,似乎很多设定一开始就注定了,不管我们是走出去还是不断的拒绝,但成长的道路并不会停止,而且最终又回归到最初的成长设定上来。不管改变我们的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但永远不变的还是影片所要传递的宿命轮回论。
《大话西游》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很明显,重塑人物形象,解构原著剧情,导演在深入原著后,并没有改变原著的主题思想,而是进一步挖掘与原著同内涵的表达形式。用剧情和人物来传递影片所要表达的同原著的文化内涵,这和导演和演员(周星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是密不可分的。
总结一下
《大话西游》分为上下两部,两部在豆瓣的评分都高达9分,一部9.0,一部9.2,由此可见,影片深受观众的喜爱。由于影片的后现代主义风格,超出当时观众的文化视野,导致上映后一片喧哗,被认为是“文化垃圾”。可随着深度挖掘,影片的价值得到观众的认可,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认可,被奉为爱情剧的经典。它独特的艺术价值、爱情观念、文化内涵、表达形式等都备受推崇,成为后现代主义影片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就是从改编策略、语言表达、文化意蕴三个角度深度解读了《大话西游》,再现它作为后现代主义影片的代表作之一的独特魅力。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