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礼仪之道!《礼记》带你掌握社交场合的黄金法则

揭秘古代礼仪之道!《礼记》带你掌握社交场合的黄金法则

首页角色扮演逆魔道尊更新时间:2024-07-27

礼记 礼记

《礼记》,亦称《小戴记》,为西汉戴圣所编,共四十九篇,大致皆孔门七十子后学所记。杂记各种礼制及孔门大义。其中《中庸》、《大学》二篇,为宋人析出,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初级标准书。

苛政猛于虎[1737]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1738],使子路问之[1739],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1740]。”而曰[1741]:“然。昔者吾舅死于虎[1742]。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1743]?”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1744]:苛政猛于虎也[1745]!”

说明

本篇以泰山之侧一位一家三代皆遭虎患的妇人,因其地无苛政而不肯离而他去的故事证明,苛政乃是人民的大患。篇末以孔子之语作结,增加了论断的权威性。

集评

林云铭曰:以政*人,无异于刃。孟夫子比之率兽食人。《史记·王温舒传》云:其爪牙吏虎而冠。然则苛政一行,是纵百千之虎于城邑中择人而食也。以城邑不可居,方恋恋于泰山之侧,三世喂虎,还是为苛政所驱,究竟死于苛政耳。夫子戒小子之言,至今读之,犹令人涕下。当日鲁政不问可知矣。吾愿天下后世,凡仕宦者,皆书此一幅,置之座右。

——《古文析义·二编》卷二

余诚曰:文不满百字,而其中有山有墓,有哭者,有听者,有虎之猛,有苛政之更猛。无数景物,无数情态,洵简练之至。

——《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三

不食嗟来之食[1746]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1747],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1748],贸贸然来[1749]。黔敖左奉食[1750],右执饮[1751],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1752]。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1753]!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说明

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一位狂狷之士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蒙袂辑屦,贸贸然来”,其饿可知;“扬其目而视之”,其傲如见。篇末曾子的话合乎中道,这正是儒家数千年来提倡的为人处世之法。但从现实来看,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并未深入国人肌髓,人们往往还是好走极端,或左或右,古时如此,今日亦然,这是古今无数事实均可予以证明的。

礼运(节选)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1754],事毕,出游于观之上[1755],喟然而叹[1756]。仲尼之叹。盖叹鲁也[1757]。言偃在侧曰[1758]:“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1759],与三代之英[1760],丘未之逮也[1761],而有志焉[1762]。”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763]。选贤与能[1764],讲信修睦[1765]。故人不独亲其亲[1766],不独子其子[1767],使老有所终[1768],壮有所用[1769],幼有所长[1770],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771]。男有分[1772],女有归[177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1774];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1775],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1776],盗窃乱贼而不作[1777],故外户而不闭[1778],是谓大同[1779]。

今大道既隐[1780],天下为家[1781]。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1782],城郭沟池以为固[1783],礼义以为纪[1784],以正君臣[1785],以笃父子[1786],以睦兄弟[1787],以和夫妇[1788],以设制度,以立田里[1789],以贤勇知[1790],以功为己[1791]。故谋用是作[1792],而兵由此起[1793]。禹、汤、文、武、成王、周公[1794],由此其选也[1795]。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1796]。以著其义[1797],以考其信[1798],著有过[1799],刑仁讲让[1800],示民有常[1801]。如有不由此者[1802],在执者去[1803],众以为殃[1804],是谓...

说明

本篇选自《礼运》的前三节,假托孔子与弟子言偃的对话,讲述了孔门最高理想大同之治与现实社会小康之治的区别。一开篇孔子蜡祭毕在观上“喟然而叹”的描写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这种以人物动态开篇的写法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近、现代的小说。接着便是孔子论大同与小康的两段对比,一连串的排比使文章显得充满感情,而首节所表现出来的忧郁之感也由此笼罩全篇,一位深沉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的形象便透过广袤的空间与时间在我们眼前显现。此篇亦见《孔子家语》,文字大不如《礼记》所录,读者取以对勘可知。

集评

孔颖达曰:凡说事必须因渐,故先发叹,后使弟子因而怪问,则因问以答也。

——《礼记正义》卷二十一

学记(节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1806]。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1807],教学为先[1808]。

虽有嘉肴[1809],弗食,不知其旨也[1810];虽有至道[1811],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181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181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814]。故曰:教学相长也[1815]。

大学之法[1816],禁于未发之谓豫[1817],当其可之谓时[1818],不陵节而施之谓孙[1819],相观而善之谓摩[1820]。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1821]。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182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1823],则坏乱而不修[1824];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1825];燕辟废其学[1826]。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1827]。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1828],道而弗牵[1829],强而弗抑[1830],开而弗达[1831]。道而弗牵则和[1832],强而弗抑则易[1833],开而弗达则思[1834],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1835],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1836],或失则寡[1837],或失则易[1838],或失则止[1839]。此四者,心之莫同也[1840]。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1841]。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1842]。师严然后道尊[1843],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1844]:当其为尸[1845],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1846],无北面[1847],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1848];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1849],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1850],先其易者,后其节目[1851],及其久也,相说以解[1852];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1853];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说明

本篇论教育之理甚精。学习的重要性、教学的相长、学习的方法、学习时可能发生的失误、尊师的道理和做法、教学的方式方法等等无不涉及。多引譬喻,夹叙夹议,多经验之谈,是儒家的一篇重要教育文献。其中的许多提法成为名言警句而流传于世。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