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今天来聊聊诸葛亮。
众所周知孔明在三国简直是无敌的存在,不但打仗能运筹帷幄,内政也搞得风生水起,用人也是知人善用,井井有条,堪称全能。
但有一段却一直有疑惑,三国时各地战乱频发,交通极不便利,作为一个12年呆在荆州,不出远门的“山野村夫”,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天下局势,提出“三分天下”的预见呢?
实际上,要分析天下局势,最重要的就是“信息”,那么当年诸葛亮是如何收集信息的呢?
1、诸葛亮的“朋友圈”其实诸葛亮有一个强大的朋友圈。
在《三国演义》里,许多人和诸葛亮吵架,都骂他“诸葛村夫”,没错,孔明是住在乡下,但诸葛家的势力在荆州可不一般。
首先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这个大家都知道,当时已经在东吴孙权手下出仕,从哥哥口中他可以了解孙氏东吴的具体情况。
然后是他的老婆,黄月英。诸葛亮娶黄月英,当地还流传一句儿歌:“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以此来编排诸葛亮。黄月英是个丑女,虽说很有才华,但更重要的是,黄家是襄阳名门望族,老丈人黄承彦和刘表是连襟,还是蔡瑁的姐夫,真论起来,诸葛亮还要喊刘表姨夫,喊蔡瑁舅父。
诸葛亮还有两个姐姐,大姐嫁给了襄阳大族蒯祺,二姐嫁给襄阳大隐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当初刘表赴任荆州时,仅一人一骑,来迎接他的是蔡瑁、蒯越、蒯良,蔡家和蒯家后来地位可想而知,熟悉三国的对这几个名字应该都不会陌生。
而诸葛亮的“卧龙”,庞统的“凤雏”,司马徽的“水镜”,这几个名字都是庞德公起的,后来就演变成那句闻名天下的广告词,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得天下,当然他也可能夹带私货,因为庞德公还有个侄子就是庞统。
所以,诸葛亮的身份在荆州怎么也算是上流人士,他获取的是一线官方和非官方的情报,甚至还可以面对面地见到最高决策层,这可不是普通老百姓道听途说可比的。而就在了解东吴和荆州的情况下,看出刘表不能成大事,才不愿出仕,这也是他“隆中对”里的判断。
再来看他的朋友们。孔明有四个经常约出去远游的朋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广元。
徐庶才华就不说了。先说崔州平,刘备三顾茅庐时,曾经把一个他错认成是诸葛亮,但崔州平也不是小人物,他们家是博陵崔氏,东汉时家族出了许多大文学家,比如和班固、傅毅齐名的崔骃,《座右铭》的作者崔瑗,《四月民令》的作者崔寔。孟建和石广元都是北方来的,后来都仕魏。
诸葛亮平时都和这些人一起学习交流,虽说诸葛亮资质才华都比他们高,但通过互相促进,肯定也给诸葛亮打开了不少思路。诸葛亮甚至还和他们提出自己的志向。
《魏略》记载:诸葛亮在荆州,于建安初年,与颍川石广元(名韬)、徐元直(名庶)、汝南孟公威等一同游学,孟、石、徐三人求学皆务要精熟,只有诸葛亮能观其大略。每至晨夜闲时,常共抱膝长啸,诸葛亮谓三人道:“卿等三人的仕进,官位可至刺史、郡守。”三人反问诸葛亮能至何位,他只笑而不言。
后来,徐庶做到御史中丞,孟建官拜凉州刺史,石广元成了郡守。诸葛亮成功预言他们未来的成就,而他自己的志向却是要开创一番事业,所以这也是他为什么选择一穷二白的刘备。
2、诸葛家的起源诸葛家起源于琅琊,为什么诸葛亮可以在荆州襄阳建立起这样一个朋友圈呢?
琅邪诸葛家最早进入仕途的是西汉元帝时期的司隶校尉诸葛丰。司隶校尉有点像御史和纪委,有监督作用,但实际是个得罪人的活,偏偏诸葛丰是个刚正不阿的人,所以名气很大。
邺城爆发魏讽之乱,曹操还感叹就因为没有诸葛丰这样的人。但可想而知,他仕途很不顺,尤其是汉元帝也不是很开明的皇帝,多次得罪贵戚之后,被贬为庶人,虽然诸葛家第一次仕途不顺,但留下口碑很好。
诸葛亮的父亲是诸葛珪,去世比较早,诸葛兄弟多亏了叔父,诸葛玄。关于诸葛玄,史料有不同记载,但总体来说,诸葛玄和刘表关系不错,还可能和袁术相交甚厚。诸葛玄被委派去豫章任职,这也可能是他主动争取的,因为当时江南相对来说还比较安全。
在诸葛家到了荆州不久,诸葛玄也撒手人寰,但在此之前,侨居襄阳的诸葛玄迅速让诸葛家融入了荆襄上流圈子,让两个女儿和蒯家以及庞德公联姻,又让诸葛亮娶了黄家的黄月英,这很可能都是诸葛玄的安排。这才有了诸葛亮庞大的人脉网。
于是诸葛亮才可以洞悉天下大势,掌握全局动向,再凭借自己的智慧,做出“隆中对”的精准预测。
3、门阀士族的崛起纵观三国历史,你会发现,有些人明明能力很差,地位却不低。比如韩玄、张邈,还有那位“吾有上将潘凤”的韩馥,这全是因为家族实力强。所以三国表面看是武将的勇猛和谋士的谋略,是个英雄辈出,人才爆炸的时代,其实是各大家族的崛起。
大的势力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士族投靠,两个势力的对决往往牵动多个家族的未来和利益,整个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重新洗牌,新势力取代旧势力,强权势力会迫使豪族站队,豪族也会选择值得托付的强人,于是,才有了三分天下的结果。
从三国开始,门阀士族才刚刚站上历史的舞台,他们的崛起,让一直以来处于不可动摇位置的皇权受到了挑战,此时的中国也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虽然三国的乱世被司马氏统一,但西晋的统一维持还不到50年,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更大的乱世:五胡乱华,而门阀士族也将在这段时间迈入顶峰。
参考资料
《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