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华录》:从花蕊夫人宫词,领略前蜀宣华苑鲜为人知的宫廷日常

《宣华录》:从花蕊夫人宫词,领略前蜀宣华苑鲜为人知的宫廷日常

首页角色扮演青城谪仙录更新时间:2024-05-09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述国亡诗》”

提起五代十国时期,才貌双全的女子,花蕊夫人的名字必定名列其中,她是后蜀孟昶的慧妃,青城人氏,本名徐慧,徐匡璋之女,生得貌若天仙不说,还才华横溢,极擅宫词,尤其是国破家亡后,所作的那首《述国亡诗》更是流传千古,花蕊夫人也因此被传颂为一代巾帼豪杰。

就连在影视作品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这位后蜀花蕊夫人的身影,《问君能有几多愁》中刘涛饰演过,《大宋传奇之赵匡胤》中殷桃也曾饰演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慧妃花名“花蕊夫人”的由来。

其实早在前蜀时期,就有一个花蕊夫人,她是前蜀皇帝王建的宠妃徐氏(也是后来的顺圣皇太后),同样貌美,且擅宫词。“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王建觉得徐氏生得比花还要娇美,只有花蕊勉强能与她媲美,所以赐名“花蕊夫人”。

到了后蜀时期,孟昶继位,也给宠妃慧妃取名“花蕊夫人”,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孟昶对前蜀王建的一种效仿。只是,虽然同为“花蕊夫人”,两位美人留给后世的形象却有着天壤之别,后蜀花蕊夫人一直是忠贞、刚烈、才华横溢的正面形象,而前蜀花蕊夫人则是荒嬉无度、纵情享乐、误国误民的红颜祸水形象。

那么,前蜀的花蕊夫人当真如此不堪吗?

在《宣华苑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以下简称《宣华苑》)一书中,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2016年中国好书奖得主苏泓月通过大量研究取证,将给我们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前蜀花蕊夫人,与此同时,书中通过收录、解析花蕊夫人的98首宫词,并搭配了近300幅全彩文物图案,将五代前蜀时期宣华苑中鲜为人知的绮丽和繁华一一重现。

《宣华苑》根据宫词所讲述的内容分类,细分为十二卷,依次为:宫阙楼台、绣陌交通、良工巧物、花果栽植、宴饮行乐、应时饮馔、四时嘉节、闲情逸趣、骑马射猎、歌台舞榭、谪仙冠裳、宫人日常。

一、花蕊夫人宫词原作者身份辨别

因为两蜀均有花蕊夫人,且都擅宫词,尤其是在前蜀灭亡八年之后,后蜀的花蕊夫人也住进了前蜀花蕊夫人曾经居住过的宣华苑中,所以关于流传下来的宫词究竟出自前蜀花蕊夫人王建妃,还是出自后蜀花蕊夫人孟昶妃,一直颇有争议。

《宣华苑》一书中,苏泓月结合浦江先生的考证,逐一分析宫词中的细枝末节,通过将这些宫词和历史作比对,辨别出如今流传的那些宫词原作者乃前蜀花蕊夫人是也。

“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这句宫词可以说是整部花蕊夫人宫词中断代的重要线索。中元节是官家(指的是君王)的诞辰之日。那么,哪个君王的生辰是七月十五呢?王衍还是孟昶?

据浦江先生考证,北宋张唐英在《蜀梼杌》中写道:“七月丙午,衍应圣节,列山棚于得贤门。”七月丙午就是七月十五,由此可见,王衍的生辰正是七月十五中元节。而孟昶的生辰呢?《十国春秋·后蜀后主本纪》中是这样记载的:“广政元年十一月,以诞生日为明庆节,帝幸佛寺散香。”十一月,显然不是中元节。

由此可见,“又是官家诞降辰”中的“官家”该是指王衍,那么写下这篇宫词的花蕊夫人自然是王衍生母前蜀王建妃。

“殿名新立号重光,岛上亭台尽改张。”这里明显说的是王衍重新修葺宣华苑一事,这一段历史在《十国春秋》和《蜀梼杌》中均有记载,“(乾德三年)夏五月,(衍)命宣华苑内延袤十里,构重光、太虚、延昌、会真之殿......”,把一座陈旧的宫苑彻底改造、更新、布局、装饰,是年轻的王衍继位之后的一大壮举。

凡是认为花蕊夫人宫词原作者是前蜀王建妃、王衍生母的,都会依据这首宫词来做判断。

“闻得殿前调御马,掉鞭横过小红楼。”通过这句宫词,我们可以再次判断出这些宫词的作者绝非后蜀孟昶之妃,而必定是伴随着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立国的徐贵妃,因为宫词中的“小红楼”并非虚指,历史上确实存在,《资治通鉴》中就有记载,说它建造在唐末各方势力割据时期。

从时间上可以推算,王建在蜀称王后,修建了成都府的大门,以朱丹绘饰,故称“画红楼”,正是这段宫词中的“小红楼”。而这座红楼,到了王衍继位之时,早已变得岌岌可危,后蜀花蕊夫人时期恐红楼已不在。所以,能够写出这段追忆红楼宫词的,只能够是前蜀花蕊夫人。

至此,花蕊夫人宫词原作者究竟所谓何人的谜团终于解开。

二、花蕊夫人宫词中的宣华苑日常

花蕊夫人宫词大多围绕蜀王宫禁苑池景而写,包括冬日红泥地火炉,春时宫娥晓妆成,夏日水殿读文书,秋晓举袖扑蜻蜓.......四季轮换,无论是闷热的夏季,还是萧条的秋季,在花蕊夫人眼中,似乎总有写不完的日常、道不完的点滴。

既然作者的身份已经确定了下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花蕊夫人宫词中都记录了后蜀宫廷哪些趣闻、轶事。

“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这首宫词写的是一位刚刚画好晨妆的少女,偷偷折下一枝花朵,却被远处的太监刚好窥探到,少女吓得赶紧佯装拿红豆打鸟状。这里的细节描写,足以见得少女的地位之卑微,该是宫娥无疑。

同样,“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也是描写宫娥的,短短两句词将初学乘骑的小女孩的胆怯和娇羞刻画得活灵活现。这两处对宫娥的描写,恐怕都让花蕊夫人想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正因为代入了自己,才能将这些似曾相识的情景写得鲜活、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后宫阿监裹罗巾,出入经过苑囿频。承奉圣颜忧误失,就中长怕内夫人。”阿监指年纪尚小的太监,因为宣华苑和蜀王宫是分开的,所以后宫阿监常常要两边跑,一边要小心翼翼伺候天子,一边还要避免得罪宫中各级女官。

花蕊夫人这首宫词,丝毫没有鄙薄嫌之意,相反,身处内宫,她必定没有少见这样的后宫阿监,她深知这些身份低微的阿监整天过着身不由己的日子,他们命如蝼蚁,整天提心吊胆地伺候着主子们,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丢了性命,所以不得不点头哈腰,步步为营地活着。

一字一句,无不饱含着对弱者的同情和怜悯。这样内心柔软、细腻、心存恻隐之人,怎么可能对时局不思量、只顾着纵情享乐?

“昭仪侍宴足精神,玉烛抽看记饮巡。倚赖识书为录事,灯前时复错瞒人。”此处的昭仪应是指李昭仪,她被指派监督酒宴,谁知却频频出错,每次出了差错,她都以为没人发现,悄悄瞒着众人,没料到,这一切都被花蕊夫人尽收眼底。

尽管李昭仪不断出错,花蕊夫人洞若观火,却始终不动声色,这是为何?因为在花蕊夫人看来,这不过是宫廷中消遣的游戏罢了,没必要太过较真,偶尔装装糊涂,不也挺好?

“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宴席中,侍奉君王享用珍馐的均是亲近的大臣。说到近臣不得不提起一件事,《鉴诫录》中太傅顾在珣曾罗列出王衍身边十位近臣的事,并授意属官林罕进谏,悉数列出每个人的罪状,其中也包括顾在珣自己的罪状,目的是劝谏王衍别继续做一个昏君,置江山社稷于不顾。王衍看罢,没有恼怒,反而赏赐了顾在珣,可见王衍并不是昏庸无能、分不清忠臣奸佞的无能之辈。

花蕊夫人这句宫词,不免让人感慨,王衍对时局其实全然了解,北有后唐,南有蛮诏,且个个都兵强马壮、实力雄厚。他深知:一不能兴师讨伐,因为蜀国军力有限,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二不能主动投降,向对方俯首称臣,将江山拱手送人。打不过,投降又不甘。况且,只要战争爆发,受苦的一定还是百姓,面对这样的局势,王衍固然心里忧虑,又能如何?

五代十国,局势动荡,客观地说,无论是南唐后主李煜,还是前蜀后主王衍,怕是再怎么挣扎,也难逃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啊。

写宫女、写太监、写宫妃、写君王......花蕊夫人的宫词就好似对宣华苑景观的一轴长卷,又可视作是花蕊夫人对自己所生活的园林的生活散记,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每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不加修饰,随意而来,尽可能记录下了蜀王宫宣华苑中的生活原貌。正因为如此,通过这些宫词,我们才得以窥见些许几乎被历史的卷轴淹没的宣华往事。

三、解析花蕊夫人宫词的不俗之处

花蕊夫人宫词中,讲述的多是宣华苑中生活的所见所闻,跟其他宫妃们宫词的格调却大相径庭,花蕊夫人的宫词少宫苑愁情,多歌娱欢饮,爱谈及日常的趣闻。这多少跟花蕊夫人贵为一国皇太后的身份有所关联,在她的周围,人人皆可入画,事事皆可下笔。

除了宫词没有一般宫妃的哀怨之外,花蕊夫人宫词的细致入微,也是唐五代宫词中比较罕见的,原因在于,很多宫词作者乃是外廷文臣,对于宫闱之事大多只是道听途说,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即便在用词上尽可能秾丽,却掩盖不了情绪上的刻意和用力过猛。

花蕊夫人呢,她身处后宫,每天跟宫娥们打交道,轻轻松松就能捕捉到君主、宫妃、宫女、太监、侍卫等一干人物的喜怒哀乐,本就占尽了先机,加上她并非文人词客,所以在用词上也不必拘泥,所写之词无一不是简单直接,随性而为,反倒多了一份难得的洒脱。

宫词中的场景,或远望,或近观,或背影......一应俱全,然而,即便写下这宫廷日常,花蕊夫人自己的形象却始终没有落到纸上,从始至终,她一直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记录下每一个值得记录的瞬间,以留给后世的人来评阅。

像这首“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先是描绘出会真殿和周围的楼阁相倚的画面,然后用“倚太阳”,显得这些建筑物更加得耀眼,层次分明。再将视线拉到建筑周围的水边上,最后将目光停留在“御炉”之上,点明到了前蜀后主王衍的宫室,因为宫室是私人场所,所以花蕊夫人并没有走进室内,而是闭上眼睛,闻了闻御炉香的香气。

诸如此类的宫词不胜枚举,花蕊夫人笔下的宣华苑似乎总是气势恢宏、阳光明媚的,她的宫词中,写尽了黄昏、月夜、正午、拂晓各个时分,但却始终没有写过下雨的天气。难道前蜀从不降雨?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只能说,是花蕊夫人尽量回避糟糕的天气,她不愿意像那些文人墨客一般,动不动就写春雨、叹哀愁,哪怕偶尔触碰到某些让人恍神的回忆,她也仅会发出诸如“风景旧曾愔”般的轻惋小叹,所以才专拣风和日丽的天气来写。

她的写作目的非常之纯粹,既不需要倚仗才华引人注目,也不必靠文笔升官加爵,仅仅是抱着让这样的好风景多停留一会儿的私心而已,可惜造化弄人,宣华苑内如此这般好风景,竟保持了不过五年左右。

花蕊夫人恐怕也未曾料到,无意间,自己竟成了前蜀宣华苑最重要的记录者吧。

一本《宣华录》,九十八首别致宫词,写尽前蜀宣华苑中的绮丽与繁华,也写尽了身处乱世、命运无常,哪怕贵为皇太后,也只得紧握一朝一夕的无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